1.55 馬踏聯營

崔霸、韓猛,各率一支刀盾、長槍兵,四處救火。將衝上城頭的鮮卑死士盡數撲殺。抹去臉上殘血,擡頭一看。只見烏壓壓的鮮卑大軍,正從四面八方撲來。

先鋒已衝過護城河,直撲城下。

劉備笑道:“射!”

嗡——

準備多時的三弓牀弩、板楯黃弩、水龍弩、盾弩、神射,射鵰手,萬箭齊發。

城下瞬間慘死一地。

最後一戰,無需藏拙。

劉備兵勢盡出。箭發如雨。

鮮卑大軍猝不及防。崩血中箭,層層倒伏。

不是說城中無箭!

三部大人驚駭莫名。

不好,中計矣!

忽聽陣中號角聲起。便有一隊鮮卑精兵脫離戰鬥。三部鮮卑大人隔空互望,心有靈犀,亦紛紛吹響撤軍號角。

此戰已無勝利可能。

爲攻城,鮮卑精騎紛紛棄馬。如今撤兵,又無統一號令。於是亂哄哄的擠作一團,互相裹挾踐踏着向後退去。前方箭發如雨,忽聽後方馬蹄聲震耳欲聾。

立在譙樓上的劉備手搭涼棚,舉目遠眺。不禁大喜過望:“計成矣!”

披星戴月,馳援而來的大漢精騎,兵分數路,直衝敵陣!

如虎入羣羊,殺入鮮卑大營。斬馬刀左右劈砍,一路斷頭無數。馬踏聯營後,又透陣殺出。直衝鮮卑亂軍而去。亂軍人頭攢動,摩肩接踵。劈砍已無用,大漢騎兵紛紛縱馬踩踏。一時血崩如雨。棄馬攻城的鮮卑大軍,猝不及防。慘死於鐵蹄之下。被踏成肉泥!

三軍氣勢如虹,人馬如龍,勢如山崩。

三部鮮卑大人,卻好比驚弓之鳥,各領心腹奔逃不提。

拱衛中軍的鮮卑王騎竟也一鬨而散。只剩下孤零零的大單于黃金王座。不可一世的鮮卑死士,亦紛紛跪地請降。

血戰七日。談笑風生,面色如常的劉備,此時忍不住淚灑當場。

不爲殺敵。只爲數萬大漢精騎,炎漢四百年赫赫威名不墜。

衆將紛紛請戰。劉備卻指向被漢磚封死的門洞。

衆將一看,皆會心而笑。

待把堅磚搬空,理出通道,戰鬥早已結束。哪還輪到我等去分一杯羹!

掠過跪地請降的鮮卑武士,叢叢高舉的雙手。劉備將目光投向閃閃發光的黃金王座。王座上,一身皁紗,黑巾遮面的鮮卑大單于一動不動,宛如雕塑。

英雄遲暮。劉備心中微嘆。

即便勝券在握,劉備也絲毫不敢放鬆。城頭弓手嚴陣以待。拒馬鹿角,塞門刀車,準備齊全。這才命人拆除門洞內的方磚。鮮卑大軍早已潰敗。臨陣脫逃的三部鮮卑大人,自有烏桓、匈奴去追。大漢虎賁全力收割藏在鮮卑營地內的殘兵。至於陣中那座金光燦燦的黃金王座,已被士兵團團圍住。

跪地投誠的鮮卑降兵,亦被麻繩鎖鏈捆綁成串。三路主帥,護烏桓校尉夏育,破鮮卑中郎將田晏、匈奴中郎將臧旻殺透重圍,趕到城下。

劉備親臨城垛,抱拳行禮。

三人亦在馬背上抱拳回禮。待門洞開啓,這便領兵入城。與劉備相見。

少君侯以‘給事黃門侍郎,兼領胡騎校尉’。官職與三人相若。皆秩比二千石。除了胡騎校尉的官職,劉備還有漢臨鄉侯的爵位,故而三人先行禮,亦有示好之意。

劉備不敢怠慢,依次回禮。

見劉備少年竟未及冠。護烏桓校尉夏育,破鮮卑中郎將田晏、匈奴中郎將臧旻頗多感嘆。

自古英雄出少年。

短短十數日,三人境遇可謂潮生潮落,跌宕起伏。奉詔出關兩月,被鮮卑三部領着在陰山南北來回繞圈,轉戰千里卻不見王庭蹤跡。戰事日久,軍心漸疲。無論行軍、紮營,皆有鮮卑精騎騷擾挑釁。提兵出戰,卻逃之夭夭。引兵去追,又屢遭伏擊。日夜不得安生。人困馬乏,敗相已生。鮮卑亦埋伏大軍,正要四面齊出一舉擊破漢軍。卻不料連夜退兵,不見蹤跡。

三人驚疑不定。正準備咬牙撤回關內。卻有數騎直闖大營,說要見漢軍主帥。

聽完爲首那名少年的述說,饒是三位沙場宿將,亦瞠目結舌。臨鄉侯劉備,竟自領部曲並右北平烏桓八百突騎,從盧龍塞出關,佔據白檀舊城。夜襲王庭,斬殺大單于獨子,俘虜大閼氏。引鮮卑十萬大軍,圍攻孤城!

愣了半晌,才六神歸位。急忙取圖來看,頓時心領神會!

趁鮮卑全力攻城,首尾不能相顧。三路漢軍背後一擊,大事定矣。

最關鍵。大軍兵分三路,出關兩月,轉戰千里,麾下頗有死傷。空耗糧草,別無寸功不說,還險遭大敗。若就此退兵,朝堂之上又該如何交差?若不能勝,立下的軍令狀又該如何交待?

全家老小,一門性命。輾轉反側,夜不能寐。只是想想,便已遍體生寒。

思前想後,唯有放手一搏。又細細檢驗劉備手書,大漢臨鄉侯、胡騎校尉兵符印鑑。確認無誤,三人這便打定主意。正如劉備信中所說,千秋功績,在此一舉!

護烏桓校尉夏育,破鮮卑中郎將田晏、匈奴中郎將臧旻,皆沙場宿將。得知鮮卑大軍正圍攻白檀舊城。混亂局勢立刻一清二楚。日夜騷擾的皆是鮮卑所布疑兵。只爲牽制三路大軍並無多少戰力。三人一戰破敵,直奔白檀城。日夜兼程。用最短的時間,趕到戰場。

此時的大漢精騎,兵甲齊備,堪稱虎賁。饒是盛極一時的鮮卑亦不敢正面接戰,避其鋒芒,乃行遊擊戰術。若正面相碰。曹操北征烏桓,白狼山之戰,便是例證!

面對數倍於己的烏桓大軍,張遼率“虎豹騎”,以少勝多。一舉鑿穿敵陣,陣斬遼西烏桓王蹋頓。烏桓羣龍無首,被殺的七零八落,“死者被野”。

面對精銳虎豹騎,主力盡出的三郡烏桓卻全面崩潰。此戰斬蹋頓及名王以下十餘人,俘虜二十餘萬。

足見漢軍兵甲之利,勇武無匹。

環顧宇內,時下多是些蠅營狗苟,暗行不端之鼠輩。四夷中,還無有人敢明犯強漢。

“國恆以弱滅,而漢獨以強亡”。

少君侯與起於微末,興前後兩漢四百年的兩位先祖一樣,有一股天生的痞氣。

沒錯。

我大漢朝就是有一股源自市井,磨礪江湖,雄踞四海,睥睨天下的痞氣。

一漢當五胡(一個漢人的戰力大於五個胡人)。又豈是說說而已。

1.5 黃門侍郎1.37 兵發北進127 無詔不離1 天羅地網1.74 樓桑重器1.66 有女士異1.27 天下瞠目18 再起兵禍142 斷不可棄102 腰牌傍身131 深閨待嫁1.226 七進七出119 萬全之策1.4 買一饒一21 二宮之亂1.26 開荒種田1.86 炎船之主190 一較高下141 以一濟全196 服牛乘馬142 東海壽麋1.55 衆怒難犯147 不負韶華1.64 百練清剛1.29 負荊請罪110 棄親從曹1.235 演武十器1.49 以道御術1.25 人艱不拆1.86 枕山跨海192 共赴巫山138 清波滌塵1.73 衆口難調172 席珍待聘1.248 火煉真金61 董卓獻車1.3 插標賣首1.46 菟園解驂104 有生之年138 必有後報175 綠洲熔爐1.40 有心無力173 畝鍾之田126 甲騎具裝1.29 負荊請罪175 菩薩女蠻1.26 羣雁無首195 禍福相依1.44 輕卒銳兵1.94 此生足矣1.26 循跡追兇143 大展宏圖198 封侯廟食151 君臣之約110 金聲玉振103 蝮蛇螯手180 身有所長109 原形畢露第2081章 1.270 王儀鹵簿165 往昔之約129 仁義之基150 洛陽上計169 東西交構169 頂級名產134 玩於股掌1.43 骨肉至親1.70 奉詔和親第2083章 1.272 殺得性起41 細數家珍1.54 君臣有道1.88 母行子效133 奪母之恨1.95 西園八校1.3 風潮不減192 猛虎羣狼1.76 獻圖明志128 虎狼之士1.48 反間之計121 書生意氣16 天下富貴21 御風而行100 連夜謀劃21 解我心憂1.36 再見太后141 人間正道1.26 有勇無謀81 融爲一體143 向海而生183 悉聽君便12 戰意橫生第2086章 1.275 怒馬揚鬃1.46 蜚聲西州160 兵威將膽1.76 獻圖明志18 滅國之危1.53 吾道東流16 重造京洛1.62 漢人西徙1.98 斯人已去1.26 循跡追兇
1.5 黃門侍郎1.37 兵發北進127 無詔不離1 天羅地網1.74 樓桑重器1.66 有女士異1.27 天下瞠目18 再起兵禍142 斷不可棄102 腰牌傍身131 深閨待嫁1.226 七進七出119 萬全之策1.4 買一饒一21 二宮之亂1.26 開荒種田1.86 炎船之主190 一較高下141 以一濟全196 服牛乘馬142 東海壽麋1.55 衆怒難犯147 不負韶華1.64 百練清剛1.29 負荊請罪110 棄親從曹1.235 演武十器1.49 以道御術1.25 人艱不拆1.86 枕山跨海192 共赴巫山138 清波滌塵1.73 衆口難調172 席珍待聘1.248 火煉真金61 董卓獻車1.3 插標賣首1.46 菟園解驂104 有生之年138 必有後報175 綠洲熔爐1.40 有心無力173 畝鍾之田126 甲騎具裝1.29 負荊請罪175 菩薩女蠻1.26 羣雁無首195 禍福相依1.44 輕卒銳兵1.94 此生足矣1.26 循跡追兇143 大展宏圖198 封侯廟食151 君臣之約110 金聲玉振103 蝮蛇螯手180 身有所長109 原形畢露第2081章 1.270 王儀鹵簿165 往昔之約129 仁義之基150 洛陽上計169 東西交構169 頂級名產134 玩於股掌1.43 骨肉至親1.70 奉詔和親第2083章 1.272 殺得性起41 細數家珍1.54 君臣有道1.88 母行子效133 奪母之恨1.95 西園八校1.3 風潮不減192 猛虎羣狼1.76 獻圖明志128 虎狼之士1.48 反間之計121 書生意氣16 天下富貴21 御風而行100 連夜謀劃21 解我心憂1.36 再見太后141 人間正道1.26 有勇無謀81 融爲一體143 向海而生183 悉聽君便12 戰意橫生第2086章 1.275 怒馬揚鬃1.46 蜚聲西州160 兵威將膽1.76 獻圖明志18 滅國之危1.53 吾道東流16 重造京洛1.62 漢人西徙1.98 斯人已去1.26 循跡追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