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 蝮蛇螯手

司隸校尉,舊號臥虎。

“司隸(校尉)詣臺廷議,處九卿上,朝賀處公卿下陪卿上。初除,謁大將軍、三公,通謁持板揖(手持朝芴,作揖即可)。公儀、朝賀無敬(無需禮敬)。(尚書)臺召入宮對。見尚書持板,朝賀揖。”

“職在典京師,外部諸郡,無所不糾。封侯、外戚、三公以下,無尊卑。”

故爲司隸者,多“剛直高節,志在奉公,刺舉無所避”。

後將軍里社遇襲,七國計使斃。如此大案,非司隸校尉莫屬。

司隸校尉桓典,曾受闢司徒袁隗府,爲侍御史。是時,宦官秉權,桓典執政無所迴避。常乘驄馬,京師畏憚,爲之語曰:“行行且止,避驄馬御史。”

亦曾奪人先聲。劾奏薊王函園逾制。知乃爲興建王陵,遂止。後又外放爲官,回京後,薊王舉爲司隸校尉。任職至今。

話說,正如董卓暗自盤算。凡天降災異,三公必有二人之一去官。卻未將盧司空算計其中。正因盧司空乃薊王恩師。

桓典能久居臥虎雄職。亦是此因。

“如何?”不等穩坐,王允忙問。

桓典答曰:“一刀斃命。”

“七國計使皆如此?”呂布忽問。

“然也。”桓典答曰。

呂布言道:“其中有詐。”

“何以知之?”王允又問。

“一刀斃命,必中要害。”呂布亦是武夫:“凡遇襲,必拔劍相擊,或掙扎躲避。豈能只中一刀。”

“必是全無防備,被人近身襲殺”。呂布一語中的。

桓典亦點頭:“那日董卓懸首入城。車駕爲勁弩擊破。然七國計使,卻非死於飛虻箭下,反死於刀下。此處亦見疑。”

王允如何能不醒悟:“如此說來,刺客欲殺之人,乃是董卓。七國計使,反被董卓暗害。”

“我亦如此想。”桓典答曰。

“何不稟明陛下。”王允言道。

“死無對證。”桓典言道:“社衆悉數被殺,首級又遭焚燒,面目全非。婦人皆被掠入大營,生死不知。”

“董賊!”王允怒急。

呂布抱拳相問:“爲今之計,該當如何。”

“我已六百里傳書薊王。”桓典言道:“陛下加號‘尚父’。若薊王上表,董卓罪責難逃。”

“唉!”王允反生自責:“我等朝臣,竟不能爲國鋤奸。”

受王允言語相激。呂布劍眉一挑:“殺董賊如屠雞犬。何必薊王費心。”

“奉先不可。”桓典急忙阻攔:“漢律之下,豈容私刑。”

王允亦道:“奉先稍安勿躁。且看薊王如何行事。”

西郭顯陽苑,後將軍大營。

牛輔一聲令下。五百刀斧手,衝殺入帳。將一衆正環抱婦人,力竭酣睡的秦胡兵,剁成肉泥。

便是帳中婦人,亦未能倖免。

殺人滅口,死無對證。

南宮玉堂殿。少帝細看黨魁秘奏。表情略顯凝重。

“史夫人。”

“奴婢在。”

“後將軍可曾錯殺?”少帝斟酌問道。

史夫人乖巧作答:“時刺客假扮社衆,蜂擁而至。情急之下,後將軍豈容細辨。料想,若有錯殺,亦非所願。乃不得已而爲之。”

“朕,亦如此想。”少帝稍稍心安。

“陛下明見。”史夫人暗鬆一口氣。

話音未落,黃門令左豐,又呈司隸校尉密報。

“七國計使,被人近身襲殺,一刀斃命。”少帝口中唸唸有詞:“後將軍渾身披創,皆是箭傷。爲何獨七國計使,死於刀下。”

史夫人聽得真切,不由暗自心驚。

少帝權衡再三。終將司隸校尉奏疏,置之不理。

玉堂殿中,氣氛之凝重。便是黃門令左豐,亦窺知一二。

史夫人更是慍怒不已,心道:董卓行事不密,害人害己。何不多射幾箭。大不了,毀屍滅跡。

西宮,千秋殿。

車騎將軍何苗,五體投地,不敢言語。

“七國計使,當真非爾等所殺。”簾內何太后,輕聲發問。

“太后明見。臣依計行事。便是董卓,亦中肩窩,留其狗命。焉能濫殺七國計使。”何苗自辯。

“如此說來,七國計使必遭董卓滅口。”太后已想通一切。

“七國計使與董卓無冤無仇,因何滅口。”何苗仍後知後覺。

“董卓縱兵濫殺,屠盡無辜社衆。爲脫罪,故行殺良冒功。七國計使親眼目睹,焉能不滅口。”太后冷笑。

“董卓匹夫,竟殘暴如斯!”饒是何苗,亦不由倒吸一涼氣。

“再去問計許攸。”太后已有計較:“且看他如何收場。”

“喏!”何苗如遭大赦,急忙拜退。

“離間計,成矣。”待殿中無人,何後忽言道。

七國計使,春社遇害。各式消息,風傳京師。然卻雷聲大,雨點小。除偶有侍御史上疏劾奏,亦不見回聲。

陛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全護佞臣之心,昭然若揭。

須知,少帝自幼長於道人史子眇家中。耳濡目染,皆是旁門左道,各式殺招。早已見慣不怪。善惡判斷,亦異於常人。

董卓行事,雖已知曉。然正值用人實際。陛下焉能自斷左膀右臂。

直到薊王六百里上表。

少帝這才知曉,事態嚴重。

不敢專開朝議。遂密詔養母史夫人,商討對策。

史夫人言道:“若坐實後將軍濫殺欺君之罪,夷盡三族,必遭西涼武臣忌憚乃其一。七國計使之死,後將軍亦罪責難逃乃其二。試想,幽州七王豈能善罷甘休。若怒急反投南陽,悔不及也。”

此,亦是少帝心中所患:“薊王上表,亦如此言。爲今之計,當如何兩全?”

史夫人眸中厲色一閃:“後將軍言,刺客乃出南陽。若能坐實。便可自圓其說:乃南陽廢帝,索要獻費不成,遂遣刺客,截殺七國計使以泄憤。”

128 魚遊燋釜1.9 策封爲王213 橫空出世1.55 馬踏聯營1.35 暴虎馮河1.244 徒有虛名1.53 人生百戲1.86 枕山跨海190 且要珍惜1.228 石來運轉1.26 羣雁無首1.8 馬桶廁籌134 添光增益140 添兵增竈1.23 投桃報李1.45 生死大敵1.9 車輪舫舟1.44 豐取刻與148 五帝之學1.77 攻心之策169 以日易月132 馬兒吃飽199 孤心甚慰201 廣瞻博望112 分戶析產1.39 善罷甘休17 同軌畢至1.64 連贏三局81 天下喉舌1.42 兵行險着41 鑄山煮海1.227 主客之爭1.82 飛虻流火156 生死未卜143 動則生陽1.37 魚目混珠1.82 膂臂當車201 南北俱全113 七國聯盟1.93 再築新城145 貴麟二子1.86 恩深似海116 引藥歸經1.40 兵車夜行118 亂臣賊子112 莫如勤王1.5 重操舊業1.34 無法交換124 上公九命第2090章 1.279 與世推移1.62 漢人西徙114 難兄難弟1.9 決裂諸侯1.85 學而實習146 大而化之1.54 君臣有道1.68 女王之牙1.24 一如舊典1.43 天機莫測140 盡數歸心215 班姑蔡女152 傳檄天下169 改弦更張1.86 學壇祭酒1.38 兼督四州169 東西交構1.85 興兵討賊122 誰與爭鋒105 天師三分1.63 熔金入庫1.66 有女士異1.26 羣雁無首1.26 羣雁無首1.200 窮兇奇虣187 中分天下1.86 恩深似海186 鬼火焚街197 運籌決算1.57 意欲何爲179 瑞輪蓂莢169 麋家小妹144 攻堅克難1.72 天下黎庶1.29 負荊請罪186 見機行事1.80 關羽得子219 一身是膽125 局中一子1.35 多事之秋1.77 各有封賞136 和親之禮1.75 金闕在望1.47 以儆猢猻1.208 殺出重圍1.38 一日成鹽139 不爭正妻1.79 字挾風霜第2102章 1.291 帝國雄心1.33 出訪鴻儒157 澤被後世
128 魚遊燋釜1.9 策封爲王213 橫空出世1.55 馬踏聯營1.35 暴虎馮河1.244 徒有虛名1.53 人生百戲1.86 枕山跨海190 且要珍惜1.228 石來運轉1.26 羣雁無首1.8 馬桶廁籌134 添光增益140 添兵增竈1.23 投桃報李1.45 生死大敵1.9 車輪舫舟1.44 豐取刻與148 五帝之學1.77 攻心之策169 以日易月132 馬兒吃飽199 孤心甚慰201 廣瞻博望112 分戶析產1.39 善罷甘休17 同軌畢至1.64 連贏三局81 天下喉舌1.42 兵行險着41 鑄山煮海1.227 主客之爭1.82 飛虻流火156 生死未卜143 動則生陽1.37 魚目混珠1.82 膂臂當車201 南北俱全113 七國聯盟1.93 再築新城145 貴麟二子1.86 恩深似海116 引藥歸經1.40 兵車夜行118 亂臣賊子112 莫如勤王1.5 重操舊業1.34 無法交換124 上公九命第2090章 1.279 與世推移1.62 漢人西徙114 難兄難弟1.9 決裂諸侯1.85 學而實習146 大而化之1.54 君臣有道1.68 女王之牙1.24 一如舊典1.43 天機莫測140 盡數歸心215 班姑蔡女152 傳檄天下169 改弦更張1.86 學壇祭酒1.38 兼督四州169 東西交構1.85 興兵討賊122 誰與爭鋒105 天師三分1.63 熔金入庫1.66 有女士異1.26 羣雁無首1.26 羣雁無首1.200 窮兇奇虣187 中分天下1.86 恩深似海186 鬼火焚街197 運籌決算1.57 意欲何爲179 瑞輪蓂莢169 麋家小妹144 攻堅克難1.72 天下黎庶1.29 負荊請罪186 見機行事1.80 關羽得子219 一身是膽125 局中一子1.35 多事之秋1.77 各有封賞136 和親之禮1.75 金闕在望1.47 以儆猢猻1.208 殺出重圍1.38 一日成鹽139 不爭正妻1.79 字挾風霜第2102章 1.291 帝國雄心1.33 出訪鴻儒157 澤被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