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 有生之年

“人各一城,尚且夠分。”劉備答曰。

“薊國一城,可當一大縣。”董太皇瞭若指掌:“三百子嗣,便是三百縣主。”

“待諸子長成,臣當上表,求太皇策封。”劉備順其言。

“嫡長子名封?”

“正是。”

“王妃又誕下嫡子。”

“然也。”

“西域諸子,分封西域。”

“正有此意。”

“大秦御姬(亞馬遜)諸子,分封海外。”

“太皇明見。”

“王上欲布種天下乎?”董太皇眸中別有深意。

“開枝散葉,薪盡火傳。”劉備答曰。

“薊王麒麟霸體,如何能薪盡。”言多必失,董太皇急忙遮掩:“莫非,舉漢之繁華,亦無從挽留王上之心否。”

“稟太皇,男兒志在四方。焉能困守舊土,老死榻上。”薊王言道:“有漢以來,大化四方。徼外蠻夷,化外番國,萬種千邦。常聞‘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有生之年,當遍訪蠻荒。傳播大漢風儀。”

“人生在世,匆匆百年,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縱然窮盡畢生之力,又豈能如願?”董太皇勸道。

“太皇不聞愚公:‘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劉備誦出愚公移山之典故。

“莫非。王上寵幸大秦御姬,誕三百子嗣。便爲布種天下,‘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董太皇心領神會。

“確有此因。”劉備亦不遮掩:“臣求江表十港,便爲此舉鋪路。納三韓、倭國島夷,只因其濱海而居。頗通水性,能耐極苦,皆是上佳舟楫士。待諸子長成,便許一支掠海船隊,環遊七海(注①)。開枝散葉,闢土開疆。”

“四海之外,竟還有汪洋?”董太皇驚問。

“然也。”劉備言道:“大秦皇后,絲路遊商,四海船商,乃至臣身旁御姬,皆如此說。”劉備深信不疑。

“若如王上所言,不出百年,七海皆爲漢藩。漢家血脈,遍佈宇內。天下大同,指日可待。”董太皇嘆息。

“臣,亦如此想。”劉備笑言。

“王上真乃我家麒麟也。”雄踞萬里漢土,已非薊王所願。嘆薊王雄才大略,又竊喜大位穩坐。董太皇一時竟,神遊天外。

見時機一到。劉備遂進心腹之言:“勞煩太皇輔佐陛下,守好祖宗基業。外有四大都護府爲藩屏,只需內亂不生,癬疥外患不足慮也。”

“王上且寬心。朕,自當爲漢室,守好家業。”董太皇眸中貪慕流轉,難以遮掩。

“不勝酒力。臣,告退。”劉備離席下拜。

“來人,恭送王上。”董太皇依依惜別。

“喏。”永樂太僕封諝,諂媚上前,攙扶劉備起身出殿。

官堡,薊國邸。

自代錄尚書事。賈詡並荀攸,日理萬機。一朝之政,井井有條。便是三公九卿,亦頗多讚許。皆言,二人乃萬石高才。薊國高俸,何必多言。官俸宮俸加歲俸,遠超萬石之祿。三公多慮了。

國邸暫爲尚書檯,守邸丞劉平並一衆屬吏,盡心竭力,爲朝事上下奔走。不敢有一日之疏。

然自受左中郎將呂布所託,劉平心緒難平。今日遂被賈詡窺破:“子齊,何事憂擾?”

“右丞既問,下官不敢隱瞞。”劉平遂將呂布所託,及前後諸情,娓娓道來。見賈詡不置可否,劉平又進言道:“呂布,虎狼猛將也。且與安素兩情相悅,王上後宮佳麗衆多,何不……何不,成人之美?”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賈詡笑中別有深意:“常聞‘卑不謀尊,疏不間親’。尤其主公家事。我等臣下,皆應避嫌。誠如子奇所言,呂布,虓虎也。然若不能,辨忠奸,明事理,知進退。終歸野性難馴,不堪大用。宜當遁入山野,與猛獸爲伍。不可久居廟堂,與公卿爲伴。”

“右丞之意,下官盡知也。”劉平拜退。然立於堂下,忽一聲長嘆。受人之託,卻未能終人之事。如何再見左中郎將當面。

巴西,雲臺山。

一隊板楯蠻兵,翻山越嶺,趕到山下。

話說。順帝年間,張陵博通五經,潛心研道,聞巴蜀巫風盛行,然民風純樸,易於教化,遂攜弟子,入蜀佈道。初居陽平山,並以此據點創“天師道”。一經建立,“民夷倍向”,遂成燎原。“奉之以爲師,弟子至萬戶”。

天師們徒,戒酒、戒葷、戒淫盜。教徒須定期到治所集會,聽講“科禁威儀”,歸家後,還需向家人佈道。

張道陵爲統御教衆,分立“二十四治”。“治”,所也。分上八治、中八治、下八治,應二十四氣。用以祀神、修道、傳教,及舉行“付天倉”及“三會”等齋醮、祝禱、祈禳儀式。還教人,跪拜首過”,“叩頭思過”。有小罪者讓其自隱,只需修路百步,即可補過。

張天師又在“治”,廣推“靖(靜)室(熟悉否)”。遣教衆入內,或精思懺悔,或潛心修道,並授予符籙,以明身份。傳語門中弟子,靖室修道成,可請六丁六甲,斬妖除魔,亦可廷年益壽,返老還童。云云。

每治皆由“祭酒”主持,稱“都功”。以陽平、鹿堂、鶴鳴爲最上三治。陽平治,爲二十四治之首治。“都功”由張天師親任,持“陽平治都功印”,號令天下門徒。

其中又以雲臺山治,爲下八治之首。呈自然太極八卦山勢,爲天下一絕。

“稟鬼主,雲臺治都功,帶到。”便有鬼卒帳前來報。

“速請入帳。”張魯言道。

須臾。便有一竹冠葛袍,鶴髮童顏之老道,持杖行禮:“見過大公子。”

“都功免禮。”張魯和顏悅色:“此來可有他人得知。”

“得公子密令,老朽星夜下山,並無人知曉。”老道答曰。

“如此甚好。”左仙人再三叮囑,切莫走漏風聲。更不惜借板楯蠻反遮掩。張魯自當依令行事。轉而又問:“不知平原術士襄楷,可在治中。”

“襄師,自數月前孤身上山,便入雲臺觀後殿西北地宮,‘靖室苦修’至今。一日三餐,皆以麻繩墜入。無人叨擾。”老道又答。

“數月來,竟無人下地宮一觀?”張魯這便生疑。

“然也。”

1.222 神器更易151 君臣之約1.42 變置社稷127 無詔不離137 萬死不避第2098章 1.287 王者見王41 波橘雲詭61 變廢爲寶134 光融天下213 橫空出世1.68 淮南大捷1.70 佛道之爭191 何必談錢120 三方妥協187 中分天下139 八日之幸1.74 部貴五宗132 人心難琢104 掃榻以待1.250 天下之始1.38 秋色平分128 堂議三問1.50 試釘馬掌178 深明大義1.56 靜觀其變116 東部鮮卑146 漢宮女主101 東走西顧1.44 螽斯衍慶1.200 永安上壽100 三馬同槽1.207 又見白袍127 金絲毛毯198 狗邪滅國19 編戶分遷141 以一濟全1.56 痛並樂極1.55 情義無價1.260 爲虎作倀1.66 百艸滋茂1.83 銳不可當1.32 織蓆販履162 統一貨幣172 春晝初長167 萬里征程第2098章 1.287 王者見王16 山蠻甲冑1.236 兵器時代164 十夷王女1.65 陰藏殺機139 開枝散葉1.90 萬軍叢中第2088章 1.277 末席之爭1.95 互相成全1.23 投桃報李1.223 歲末大事1.275 天下正色14 各奔東西1.65 三歲見老1.90 沉月女校1.47 以儆猢猻140 青雲之志188 二日並天261 寄神免禍138 戰爭紅利145 貴麟二子11 恨意叢生147 同類相動120 黑山飛燕167 綠洲公社1.48 後宮爭鬥第2099章 1.288 毋庸置疑1.9 修繕祖宅198 大權獨攬1.50 無中生有118 吐剛茹柔155 拳拳之心1.97 借題發揮1.67 黑夜女王187 都護西域135 佳偶天成1.49 以道御術156 薊王子館1.26 循跡追兇1.50 大河之子1.34 望文生義133 如有神助1.28 奇貨可居1.56 人馬如龍177 拔毒食鮮1.25 相遇上陵149 半壁江山1.69 貨比三家104 我與爭鋒1.250 天下之始126 諸事不宜19 半渡而擊188 二桃三士1.64 定國之謀1.43 白馬楊氏
1.222 神器更易151 君臣之約1.42 變置社稷127 無詔不離137 萬死不避第2098章 1.287 王者見王41 波橘雲詭61 變廢爲寶134 光融天下213 橫空出世1.68 淮南大捷1.70 佛道之爭191 何必談錢120 三方妥協187 中分天下139 八日之幸1.74 部貴五宗132 人心難琢104 掃榻以待1.250 天下之始1.38 秋色平分128 堂議三問1.50 試釘馬掌178 深明大義1.56 靜觀其變116 東部鮮卑146 漢宮女主101 東走西顧1.44 螽斯衍慶1.200 永安上壽100 三馬同槽1.207 又見白袍127 金絲毛毯198 狗邪滅國19 編戶分遷141 以一濟全1.56 痛並樂極1.55 情義無價1.260 爲虎作倀1.66 百艸滋茂1.83 銳不可當1.32 織蓆販履162 統一貨幣172 春晝初長167 萬里征程第2098章 1.287 王者見王16 山蠻甲冑1.236 兵器時代164 十夷王女1.65 陰藏殺機139 開枝散葉1.90 萬軍叢中第2088章 1.277 末席之爭1.95 互相成全1.23 投桃報李1.223 歲末大事1.275 天下正色14 各奔東西1.65 三歲見老1.90 沉月女校1.47 以儆猢猻140 青雲之志188 二日並天261 寄神免禍138 戰爭紅利145 貴麟二子11 恨意叢生147 同類相動120 黑山飛燕167 綠洲公社1.48 後宮爭鬥第2099章 1.288 毋庸置疑1.9 修繕祖宅198 大權獨攬1.50 無中生有118 吐剛茹柔155 拳拳之心1.97 借題發揮1.67 黑夜女王187 都護西域135 佳偶天成1.49 以道御術156 薊王子館1.26 循跡追兇1.50 大河之子1.34 望文生義133 如有神助1.28 奇貨可居1.56 人馬如龍177 拔毒食鮮1.25 相遇上陵149 半壁江山1.69 貨比三家104 我與爭鋒1.250 天下之始126 諸事不宜19 半渡而擊188 二桃三士1.64 定國之謀1.43 白馬楊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