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 席珍待聘

目視墉宮玉女王子登離去,當昔不解:“敢問慧妃,夫君因其所害,既往不咎已是善待,爲何反贈一億資財?”

慧妃眸生異彩:“稍安勿躁,不時當見分曉。”

當素似有所悟:“慧妃此舉,非爲罰銅抵罪,乃爲傳語王母。”

釋比翟姜言道:“慧妃所誦,乃出司馬相如《大人賦》,又稱《大人之頌》。以‘大人’,喻天子,賦中‘大人’遨遊天庭,與‘真人’周旋,以羣仙爲侍從,過訪堯舜並西王母。乘風凌虛,長生不死,逍遙自在。乃是迎合武帝好神仙,求長生而作。文字糜麗。前漢時廣爲流傳。”

“正是。”慧妃嘆道:“奈何武帝終其一生,耗費無度,求仙無果。後下《罪己詔》,慨嘆:‘向時愚惑,爲方士所欺。天下豈有仙人,盡妖妄耳!’。”

“奈何求神問仙,風行兩漢。無人免俗。”當素嘆道。

殿中雲霞美人,多出仙門。同侍薊王,自無需介懷。當昔遂問:“神仙之術,當真能長生不老乎?”

“未可知也。”翟姜搖頭。就西獂釋比一族而言,並無長生不死之人。

慧妃忽笑:“西距崑崙,幾日之遙?”

“崑崙墉宮,高居承淵山。乃崑崙北戶。來回許十數日,乃至月餘。登山路徑,稱‘崑崙秘徑’。唯西王母派知曉,旁人皆進出無門。”翟姜答曰。

“通天之路,豈有易哉。”慧妃似有感而發。

大震關並大散關,扼守關中。既是雄關,又是雄城。稱“通都關邑”。大震關,多爲羌人聚居,大散關,則多氐人聚落。自輔漢幕府,領護流徙羌氐諸胡以來。牢城不斷擴建。藏於深山密林之古羌、古氐,散佈河谷之月氏別種,亦紛紛出山。遷入牢城,落籍編戶。

甚至巴蜀交界,漢中各地,亦有零散部族,不斷北上來投。隴右一地(幕府加涼州),去年上計,已破八百萬口,百餘萬戶。漢人約佔一成。多分佈於河西走廊沿線,遠至河西四郡。餘下河湟兩岸,冰原上下,皆爲羌氐諸胡,世代所居。薊國營城術,薊人圩田法。諸如此類,大行其道。城內城外,漸與薊國比同。

尤其和合之風盛行。羌氐諸胡,以嫁入漢家爲傲。漢家兒郎,亦多娶胡妻。究竟是胡化,還是漢化。國中曾有爭論。乃至太學壇專開博論。莘莘學子,暢所欲言,各抒己見。

雙方引經據典,脣槍舌劍。數次對壘,皆勢均力敵,不分勝負。

驚動時在洛陽京畿之薊王劉備。薊王遂出王命。並棄“漢胡二化”,只稱“向化”。薊國此後,毋再提“胡化”或“漢化”,皆稱“向化”。

爭論乃止。

正潛心編撰《薊國百科全書》之上庠令鄭玄,於百忙中言道:將薊國上邦風貌,放之四海,令五胡四夷皆心嚮往之,便是王上所言“向化”也。

鄭玄乃天下儒宗。親爲王命註解,自無差池。

正因如此。故國人遠遊,多自稱“薊人”。

聞者皆肅然起敬:原是大漢一藩。

自開江表十港。萬邦風物,紛至沓來。各種果蔬魚鮮,海外奇珍,源源不斷,運抵泉州港。薊國名產,亦隨之馳名海外。爲天下所知。

紫淵王子館開館時,薊王親筆贈言:“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治兵習武,取禽祭廟。”

四少師之蔡邕,註解道:文武之道,一張一弛;乘風萬里,並土分封。

衆人紛紛醒悟,“取禽祭廟”,乃“分封告廟”之意。“取禽”,“並土”也。

薊王雄心,足見一斑。

與其說,上庠令鄭玄、少師蔡邕,乃是爲“薊王之言”註解。不如說,乃是爲泱泱薊國指點江山,勾畫宏圖。

上邦文明,當以農耕爲主。兼顧綠洲、遊牧、海島、叢林、冰原,等諸多次生文明,匯聚一爐。鍛造成嶄新的薊國風貌。

千里國土,千萬國民。揚帆南北,馳騁東西。開枝散葉,欣欣向榮。

不懼風霜凜冽,大漠揚塵。不懼狂風巨浪,蟲蛇毒瘴。唯一所患,王上何時醒。

平心而論。薊國與日俱進,極速擴張,遠超時人想象。尤其夷洲、澶洲及珠崖洲,三座大島,立港營城。向化島夷。經由將作寺測繪,三島面積,堪比大漢一州之地。換言之,只需開闢三島,大漢可並三州之地。

且島上植被豐茂,物產豐饒。便是島夷種落,亦不在少數。文明程度,不言也罷。

人力、物力皆稱富足。只需假以時日,馴化島夷,向化夷衆。“着漢服,行漢禮;說漢話,書漢隸”,不出數代,皆爲漢土。

薊王春秋鼎盛。有生之年,當可得見。

身懷一億巨資,墉宮玉女王子登,如何敢絲毫懈怠。日夜兼程,風雨無阻。穿冰川溪谷,走“崑崙秘徑”,抵達墉宮。

與世人所想,崑崙凜然高絕,滴水成冰,寸長不生完全不同。墉宮所在,崑崙北境,竟繁花似錦,溫暖如春。熱泉自地下暗河涌出,融化厚厚冰壁,注入山谷。溪谷兩側,霧氣氤氳。泛起陣陣暖意。

此谷羣山環抱,隔絕冷風。通天之階,沿冰壁開鑿。上鋪皮毛獸骨,連以千年繩結。羣峰之間,以吊橋相接。腳下,身側,皆取用不知名獸骨,固定拼接。所謂“百繞千結,獸骨嶙峋”。別有洞天,世外桃源,莫過如此。

登墉宮,入石殿(石室),面見王母。

墉宮玉女王子登,備說前事。周圍女仙,皆面露喜色。

俗謂“財能通神”。便是瑤池女仙,亦不例外。雖說谷中富饒,自給自足,已成慣例。然,墉宮上下,出入崑崙,皆需錢財傍身。俗世行走,佈道信衆,皆需耗費無數。匣中巨資,足可補歷代虧空。焉能不喜。

唯端坐大位之當世西王母,難覓仙容。

“慧妃既出億錢作保,料想阿環(上元)、瑤姬(雲華),當安然無恙。”墉宮玉女董雙成言道:“王母,當可安心。”

“匣中錢財幾何?”王母不置可否。

“如慧妃所言,內有薊鈔一億三千五百萬。”王子登答曰。

“慧妃可有傳語。”王母果稱神明。

“慧妃言,‘載勝而穴處兮,亦幸有三足烏爲之使’。”王子登如何能忘。

“好一個,幸有三足烏爲使。”西王母已醒悟:“匣中非‘罰銅’,乃‘娉資’也。”

衆皆大驚:“王母此言何意?”

1.82 年末大賞164 四海承風110 門下五吏1.42 劉備四友1.45 因利乘便14 興師動衆111 雲龍風虎1.85 九九歸原1.48 百善孝先147 不負韶華1.65 三歲見老194 天下共疾14 西域風雲1.39 分功之義103 人力秧機1.65 形勢急轉1.67 冬季攻略123 勇冠三軍14 餘毒未了1.78 捧珠之恩140 添兵增竈175 菩薩女蠻144 迎刃而解193 依山下寨1.27 身後之謀1.99 黃雀伺蟬141 父子十祿129 垂簾理政10 義結金蘭157 塵埃落定221 大秦魚麗160 兵威將膽1.60 廣而告之159 畢生之年1.36 再見太后188 二桃三士1.43 薊國鋤奸1.53 前朝舊事1.65 洛陽邸報1.32 明隱之爭168 有求必應1.78 大藏書閣181 未得其主1.73 衆口難調135 各有奇謀1.72 天下黎庶101 管中窺豹1.74 青虹下墜139 開枝散葉192 共赴巫山1.34 望文生義1.59 亂我心曲1.33 功敗垂成218 贈刀之義61 語破天機197 福莫大焉1.200 矇混過關1.230 列宿歸位1.59 亂我心曲21 真龍之子第2078章 1.267 白馬驍將178 天下表率140 守土有功128 魚遊燋釜164 盡數滅口135 爲主捉刀1.50 百官承式1.42 善利其器100 三馬同槽219 西林少年1.43 骨肉至親1.63 泰山賊衆101 向虎山行第2078章 1.267 白馬驍將1.245 天下樓桑1.42 布衣爲王1.4 陰陽連環17 甄選女官1.59 各有歸宿179 蠢蠢欲動1.45 江淮雙生1.22 毋需言反1.89 無銅身輕12 何方妖孽1.68 爲而不爭111 雲龍風虎153 來龍去脈145 無人接盤193 利大難估102 避易就難11 誰主浮沉1.56 拱手相送1.93 再築新城21 博士披香1.72 百害不侵189 夾縫偷生175 石破天驚第2089章 1.278 拱手言和1.5 奉身以死177 廣而無用
1.82 年末大賞164 四海承風110 門下五吏1.42 劉備四友1.45 因利乘便14 興師動衆111 雲龍風虎1.85 九九歸原1.48 百善孝先147 不負韶華1.65 三歲見老194 天下共疾14 西域風雲1.39 分功之義103 人力秧機1.65 形勢急轉1.67 冬季攻略123 勇冠三軍14 餘毒未了1.78 捧珠之恩140 添兵增竈175 菩薩女蠻144 迎刃而解193 依山下寨1.27 身後之謀1.99 黃雀伺蟬141 父子十祿129 垂簾理政10 義結金蘭157 塵埃落定221 大秦魚麗160 兵威將膽1.60 廣而告之159 畢生之年1.36 再見太后188 二桃三士1.43 薊國鋤奸1.53 前朝舊事1.65 洛陽邸報1.32 明隱之爭168 有求必應1.78 大藏書閣181 未得其主1.73 衆口難調135 各有奇謀1.72 天下黎庶101 管中窺豹1.74 青虹下墜139 開枝散葉192 共赴巫山1.34 望文生義1.59 亂我心曲1.33 功敗垂成218 贈刀之義61 語破天機197 福莫大焉1.200 矇混過關1.230 列宿歸位1.59 亂我心曲21 真龍之子第2078章 1.267 白馬驍將178 天下表率140 守土有功128 魚遊燋釜164 盡數滅口135 爲主捉刀1.50 百官承式1.42 善利其器100 三馬同槽219 西林少年1.43 骨肉至親1.63 泰山賊衆101 向虎山行第2078章 1.267 白馬驍將1.245 天下樓桑1.42 布衣爲王1.4 陰陽連環17 甄選女官1.59 各有歸宿179 蠢蠢欲動1.45 江淮雙生1.22 毋需言反1.89 無銅身輕12 何方妖孽1.68 爲而不爭111 雲龍風虎153 來龍去脈145 無人接盤193 利大難估102 避易就難11 誰主浮沉1.56 拱手相送1.93 再築新城21 博士披香1.72 百害不侵189 夾縫偷生175 石破天驚第2089章 1.278 拱手言和1.5 奉身以死177 廣而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