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 勢如水火

洛陽西邸,萬金堂。

聽完王美人所請,陛下意味深長道:“所謂‘欲蓋而名彰’,薊王所託,美人可知其中關竅?”

“賤妾愚鈍,未能知也。”王美人柔聲答道。政治上,王美人還是素人一枚。

“薊王數次流徙羌人,完城旦舂。又許諾日薪二百大錢。羌人見利忘義,這纔不反。先有十萬東羌,後有十萬氐人,再有十萬鍾存,十萬雜羌,義從諸胡,不一而足。壯丁健婦,不下百萬。百萬之衆,即便每月只領半月工錢,亦是三十億錢。一年便是三百六十億錢。待四年流徙期滿,當兌現千四百四十億錢。薊國即便富甲天下,亦不過千里之土,百萬之衆。如何能足量支付。”陛下言道。

“聽陛下之意,薊王當不會兌現。”王美人隨即醒悟。

“然也。”陛下嘆了口氣:“薊王亦是不得已而爲之。唯有穩住羌人,大漢方能全力東顧。只需收拾關東亂局,隴右再亂,亦不足惜。”

“若如此,明知被騙,羌人又豈能甘心。”王美人猶不能相信。

“此便是薊王高明之處。”陛下不愧是皇商,已窺破半邊天機:“羌人身處牢營,朝不保夕。又豈能將辛苦所得存於營地,徒遭人惦記。故所獲錢幣,皆存在貲庫賬戶之上。每月只少量支取,用於度日。如此一來,每逢月初,薊王只需命人在羌人賬戶上,添一筆薪資進項即可。至於貲庫中究竟有無這筆銅錢,誰人又能知曉。”

“不過是‘賬面薪金’,未曾兌現。”王美人理解了。

陛下輕輕頷首:“薊王撒下彌天大謊,難以自圓。故才急於抽身。然滿朝公卿,誰人又敢接隴右之‘水火之局’。普天之下,唯薊王能左支右絀,不至翻船。朕又何嘗不想將薊王早日調回京畿,輔佐協兒。只因隴右勢如水火,稍有不慎,便萬劫不復。薊王如何能輕動。”

“原來如此……”王美人心中暗歎。帝王之家,果無易事。

所謂“受人之託,忠人之事”。又道“拿人錢財,與人消災”。收了薊王重禮,事卻未能辦成。王美人不禁心生愧意。

正因王美人,喜形皆露於色,內無半分心機。清白純真,才被陛下所寵愛。

見她面露愧色,陛下這便安慰道:“薊王之心,朕豈能不知。美人且放寬心,便是涼州被羌人荼毒殆盡,瓦礫無存。朕亦不會怪罪薊王半分。”

百年羌亂。歷代朝臣皆有人進言,暫棄涼州。本朝亦不例外。百官早有捨棄涼州之意。陛下亦有心理準備。

如陛下所言,“蝮蛇螫手,壯士解腕”。

只需拖住羌人,保關東太平。西涼便是暫時捨棄,亦未嘗不可。

“隴右時局,賤妾盡知也。”王美人盈盈下拜。

陛下又問:“薊王請美人進言,可有酬金奉上。”

王美人坦誠相告:“右丞賈詡送來琉璃寶鈔一枚,面值千萬。”

陛下眼中一亮。欣然點頭:“薊王行事,有禮有節。一衆家臣亦不逞多讓。”

“未能‘全人之美’,自當‘完璧歸趙’。”王美人言道。

“非也。”陛下搖頭一笑:“右丞賈詡,足智多謀。今日重禮,乃爲明日所求。美人但收無妨。以安薊王之心。”

“今日之禮,明日所求。”王美人果然聰慧。略作思量,這便醒悟:“賈詡乃行‘投石問路’。”

“何以知之?”陛下不置可否。

王美人如實作答:“明知不可爲而爲之。只因收與不收,皆出陛下聖裁。陛下讓妾收下,便暗示此事能成。然卻需假以時日,徐徐圖之。陛下若讓妾原封未動,將寶鈔退還。便是絕了薊王抽身之念。此事斷難達成。是收是還,便意味着薊王能否善後。”

“美人聰慧。”陛下撫掌而笑。

話說。以陛下之精明,亦只參透了一半。

貨幣黑洞自然是有的。然與其擔心貲庫無力支付,不如擔心貨幣濫發之危。

誠如陛下所言。四年後,即便賬面上有高達一千四百四十億錢的薪資。然實際參與流通的貨幣,卻並未有顯著增加。

只因四年後,一千四百四十億錢中的絕大部分,皆會等值兌換成房產與田產,再賣回給羌人。

之所以後世將房地園田,歸爲“不動產”。正因其價值雖高,卻無法頻繁且大規模的參與流通。隨羌人紛紛購買租住與租種的房產與田產。堆積在賬面上的一千四百四十億大錢,會快速燒盡。搖身一變,成爲羌戶名下的“不動資產”。

簡言之。羌人四年有償勞動所得,皆通過賬面往來,轉化成不動產。細算起來。不僅分文未得,且還戶戶倒欠貲庫一筆不菲的貸款。

那麼,羌人吃虧了麼?

並沒有。羌人親力親爲,爲己爲人。築造了堅固的城市,宜居的家園,高產的良田,平整的道路。還獲得了被大漢認可的合法身份。

薊王吃虧了麼?

顯然也沒有。不費吹灰之力,將遍及隴右,快速暴兵的野外巢穴,盡數剿滅。爲帝國開疆闢土,新納五百餘萬良民。這些妻妾成雙,兒女成羣,牛羊漫山,騾馬遍野,豪宅美田,豐衣足食的自耕農,便我大漢的血肉與脊樑。

《史記·管晏列傳》:“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固。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順民心。”

釋義爲:糧倉充實便知禮節;衣食飽暖便懂榮辱;君王的享用皆依法度,六親便會緊緊依附;禮、義、廉、恥,國之四維不加宣揚,國家便會滅亡。頒佈政令就好像流水的源頭,要能順乎民心。

豐衣足食,安居樂業。便是時下最大的民意。

若能達成。再行選賢與能,講信修睦。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戶而不閉,天下大同。

吃飽飯,是一切的前提。

啥也不說了。種田吧。

羌人爲何要反,又爲何不反。飢不擇食,鋌而走險。

將一無所有的羌人,就地轉化成豐衣足食的自耕農。不出百年,當與漢人無異。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敵我雙方共計減員一千八百。

不戰而勝,自損爲零。更有一千降敵來投。一進一出,反多得一千。

瞧。這筆賬,多簡單。

1.67 何爲樓桑1.57 身後之憂1.92 相見恨晚163 女亞馬遜!112 莫如勤王1.200 永安上壽1.22 其道大美1.46 尋機而動1.75 坐問因果171 南北船閘1.62 一日破膽104 龍吟虎嘯103 入幕之賓136 包羅萬種1.206 饔飧不濟1.46 尋機而動1.52 借刀殺人1.3 全身而返1.97 固辭不就第2092章 1.281 必有忠信193 西域使館第2080章 1.269 和光同塵104 見字如面1.88 暗流涌動105 烈女龐娥122 養虎成患186 當仁不讓112 果然有差1.43 白馬楊氏174 生死交替81 忠奸莫辨130 抗颺虓虎10 寡義廉恥1.4 安漢興劉126 分胙之禮11 佐世之才190 且要珍惜1.56 巡視國境137 我有三策146 有恃無恐1.60 廣而告之1.24 伏虎潛龍1.90 兄弟之邦157 麥穗兩岐16 破敵爲先109 素首雪女15 安邦定國116 東部鮮卑1.6 飲酒四禮1.263 羌煮貊炙175 綠洲熔爐1.94 貴不能言71 頓遜海渠108 天下名騎1.78 麟不當見第2096章 1.285 與史同行71 如同吹灰13 改造閭里198 千里救主112 北國之春1.34 大難不死118 亂臣賊子108 禮不可廢153 情亦動人184 貪多必失198 東歸洛陽1.232 繡衣追魂1.97 霞樓仙居165 片羽吉光156 偷樑換柱71 命運時然165 天下至理1.9 麻姑獻壽1.90 萬軍叢中165 天下至理103 寡情薄義1.69 吾家麒麟81 忠奸莫辨1.57 借雞生蛋111 神國之謀1.84 早朝晏罷1.223 歲末大事1.99 謹慎擇友112 不辱君命1.50 無中生有1.46 菟園解驂21 臉怎麼黑1.42 布衣爲王120 隨行就市137 共飲此杯1.234 四大氐王143 向海而生1.76 難分良泰1.45 江淮雙生1.53 吾道東流1.9 雄甲天下154 無從科舉175 兵荒馬亂170 黃泉相見108 禮不可廢
1.67 何爲樓桑1.57 身後之憂1.92 相見恨晚163 女亞馬遜!112 莫如勤王1.200 永安上壽1.22 其道大美1.46 尋機而動1.75 坐問因果171 南北船閘1.62 一日破膽104 龍吟虎嘯103 入幕之賓136 包羅萬種1.206 饔飧不濟1.46 尋機而動1.52 借刀殺人1.3 全身而返1.97 固辭不就第2092章 1.281 必有忠信193 西域使館第2080章 1.269 和光同塵104 見字如面1.88 暗流涌動105 烈女龐娥122 養虎成患186 當仁不讓112 果然有差1.43 白馬楊氏174 生死交替81 忠奸莫辨130 抗颺虓虎10 寡義廉恥1.4 安漢興劉126 分胙之禮11 佐世之才190 且要珍惜1.56 巡視國境137 我有三策146 有恃無恐1.60 廣而告之1.24 伏虎潛龍1.90 兄弟之邦157 麥穗兩岐16 破敵爲先109 素首雪女15 安邦定國116 東部鮮卑1.6 飲酒四禮1.263 羌煮貊炙175 綠洲熔爐1.94 貴不能言71 頓遜海渠108 天下名騎1.78 麟不當見第2096章 1.285 與史同行71 如同吹灰13 改造閭里198 千里救主112 北國之春1.34 大難不死118 亂臣賊子108 禮不可廢153 情亦動人184 貪多必失198 東歸洛陽1.232 繡衣追魂1.97 霞樓仙居165 片羽吉光156 偷樑換柱71 命運時然165 天下至理1.9 麻姑獻壽1.90 萬軍叢中165 天下至理103 寡情薄義1.69 吾家麒麟81 忠奸莫辨1.57 借雞生蛋111 神國之謀1.84 早朝晏罷1.223 歲末大事1.99 謹慎擇友112 不辱君命1.50 無中生有1.46 菟園解驂21 臉怎麼黑1.42 布衣爲王120 隨行就市137 共飲此杯1.234 四大氐王143 向海而生1.76 難分良泰1.45 江淮雙生1.53 吾道東流1.9 雄甲天下154 無從科舉175 兵荒馬亂170 黃泉相見108 禮不可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