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 永安上壽

薊王登朝,商路通暢。薊國名產,隴右特產,還有源源不斷絲路流金。加之函園內大興土木,洛陽城下一時物華天寶,羣英薈萃。

薊國粳米,已取代五穀及小麥,成爲洛陽人最喜食的主食。沒有之一。只因黃巾亂時,各州皆無糧秣送到。唯有薊國明輪大船,源源不斷運來粳米。吃着吃着,便吃習慣了。

今亦如此這般。關東初平,自食其力尚且困難,如何還有餘糧輸往別處。便有交州糧秣海船運抵,價格亦高於督亢粳米甚多。除去高官豪右有餘錢購買,洛陽百姓皆足量購買督亢粳米,囤積家中。

今季還有“雍奴藪米”,大量上市。風味絲毫不弱於督亢粳米。

薊國沃野千里,足量供給京師。百萬洛陽民衆吃喝不愁。

許是重開黨錮,朝政稍有復興。加之薊王登朝,諸多利好,讓亂世之中的洛陽城,內外皆鬆了口氣。忽現一絲曙光。

大將軍何進廣結黨羽,尤其對手握兵權的武臣,頗多優待。如丁原等,破格遷升者,亦不在少數。投靠大將軍何進的北軍將校,加之拱衛洛陽八關的兵士,何進手握萬餘強兵。與攜一萬精銳入京的劉備,看似旗鼓相當。

驃騎將軍董重,得五官中郎將孫堅麾下數千江東健兒,加之越騎校尉曹衝、長水校尉袁術、城門校尉趙延麾下兵馬,亦足有五千精兵。

南軍虎賁郎與羽林郎,則直屬陛下。尤其是虎賁中郎將王越,更是陛下首屈一指之心腹武臣。

虎賁郎與羽林郎的戰力,毋庸置疑。

武帝時,三千虎賁大敗三十萬匈奴,斬首數萬,殺北匈奴王而歸。統領虎賁郎的大劍宗王越,本身便是傳奇。廣宗城內,以一人之力,斬殺黃巾三賊酋。名揚天下。

先前頗多廢弛的軍紀,在其統領下得以重振。軍心足用。乃拱衛南北二宮的精銳部隊。陛下有虎賁、羽林護衛,再有洛陽八關拱衛,自當穩如泰山。

換言之。北軍五校中,有二校投靠驃騎將軍董重,三校投靠大將軍何進。名義上的北軍統帥,北軍中候鄒靖,則由董重保舉。情急時,或有大用。

這便是京畿之內的兵力分配。

董氏與何氏,素不能相容。陛下手心手背,皆要顧忌。於是乎,薊王麾下的一萬兵馬,便成了左右局勢的關鍵。萬一,陛下廢長立幼,亦或是無兆而崩。爲奪大位,董氏與何氏,勢必刀兵相見。那時,薊王當如何行事,遂爲大將軍何進所深忌。

於是何進未雨綢繆。結好董卓、丁原等人,引爲強援。

依何進所想。只需洛陽八關在手。誰進誰出,皆在其一手掌握。即便薊王在國內、隴右、西域等地,屯駐大軍,急切間亦無法破關而入。待塵埃落定,新帝一道詔命,便可令薊王勤王大軍,無功折返。此,便是最大的勝負手。亦是何進心中最大的安全倚仗。

只不過。他眼中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雄關。在薊王眼中又當如何。何進便未及,深思了。

“九月霜始降,婦功成,可以授冬衣矣。”

九月,絲麻之事已畢,婦人始可爲衣。非謂九月冬衣已成,遂以授人也。又謂朝廷分發冬衣。“可授冬衣者,謂衣成而授之。”

深秋已至,隆冬不遠。

函園大建未斷。然水洗水暖未建成前,山林已不便棲身。劉備遂搬回殖貨裡大將軍府。

得薊王獻禮。尤其是千斤金粉,永安宮金碧輝煌,越發貴氣盈門。擇吉日,陛下遷嫡母竇太后於永安宮。喬遷之喜,劉備亦送上厚禮爲賀。所謂禮多人不怪。薊王與竇氏、何氏皆結姻親。自不可厚此薄彼。何後母舞陽君處,劉備亦送去厚禮一份。

十月一日,乃竇太后壽辰。陛下將攜百官,前往永安宮,爲嫡母竇太后祝壽。並親獻壽禮。此乃朝中大事。百官皆列席,便是薊王亦不例外。

嫡母竇太后,乃陛下立儲風向標。善待嫡母,或是爲貴子繼位鋪路。亦未可知。

兩位王子皆庶出。子以母貴。二皇子出身較好,便是所謂的貴子。

洛陽貴胄已出流言。爲嫡母竇太后賀壽時,陛下便會問計羣臣,立儲之事。究竟立長還是立貴,十月一日竇太后壽宴,便見分曉。

一時間,洛陽城內暗流涌動。

各方勢力,各色人等,你方唱罷我登場,拉幫結派,互通有無。搶佔最後一絲勝機。

薊王位高權重。自也是各方拉攏的重中之重。然薊王卻整日與一衆好友,遊獵賽馬,早出晚歸。尋師訪友,不問政事。無奈,只好派人整日守在殖貨裡道。但見薊王車駕回府,便飛馳來報。

奈何,請帖還未送到,薊王又出。如之奈何。

日月如梭,白駒過隙。轉眼,初冬將至。

函園九阪塢,已造三座。阪下十八衢,亦頗見規模。任憑濁浪滔天,薊王巋然不動。

卑不謀尊。

裹挾入天家立儲之爭。古往今來,難得善終。

且在劉備看來,陛下還有數年陽壽,此時談立儲,時候尚早。嫡母皇太后的壽禮,劉備亦命人妥善準備。乃昆岡美玉組飾一套。工藝精湛,用料上乘。價值自也不菲。

類似陛下出席,百官參與的盛大典禮。賀禮亦不可逾制。不僅不能貴過陛下,亦不能超出百官甚多。問過負責大典的宗正署,劉備才敲定了最後的獻禮。

十月朔,陛下率羣臣朝於永安宮,親饋上壽。

今年早冬。昨夜竟飄雪。醒來,地面鋪滿一層冰粒,洛陽城如罩輕紗。

劉備攜二妃登車,前往永安宮,出席竇太后壽典。

“凡言爲壽,謂進爵於尊者,而獻無疆之壽。”

此乃年內爲數不多的大典。朝中出席百官,一大早,便乘車趕往永安宮。按照品秩,列隊上東門御道前。先呈禮單,待宗正屬吏高聲唱喝官諱,再逐次入宮叩見太后。禮畢,引入偏殿等候。待大宴開啓,再列隊入主殿。陛下親饋上壽,百官同出賀詞,行叩拜大禮。

而後依次落座,宴會開始。

正因儀軌隆重,耗時頗多。且百官中諸如大將軍、三公九卿等朝中重臣,皆要依次覲見竇太后。說是午宴,往往便成夜宴。二側偏殿內,糕餅小食足量供應,自然是早入早安。

遠比寒風中苦等在宮門外,強過百倍。

遙見薊王車駕,寒風中守候多時的小黃門,急忙入宮通稟。便有宗正劉焉親出,將薊王及二妃迎入宮門。

1.265 大有玄機1.49 觀星定海163 佛道先後166 猛獸鬥場1.90 蒼天已死41 波橘雲詭31 經緯之道1.7 無郭之都1.92 相見恨晚158 北面稱臣1.50 神滅無鬼1.58 後會無期1.99 進身之階175 茱萸託思132 一脈相承1.22 東西合璧1.94 與王雷同1.67 勝券在握1.37 魚龍漫衍154 無從科舉131 美玉生煙1.86 炎船之主1.75 坐問因果1.98 白湖水榭1.60 權重秩卑1.66 人財兩全1.2 雞不下蛋153 情亦動人117 嫁禍安國165 政均法平184 天命有歸1.90 班師回國119 萬全之策1.27 板楯連弩159 無當飛軍133 首遭彈劾1.23 痹體之術1.207 又見白袍198 東歸洛陽1.28 奇貨可居1.75 愁雲散盡1.97 鳳引九雛1.68 女王之牙171 事出有因1.227 主客之爭152 九令五尹1.58 萬般皆好1.33 天助我主1.35 南宮一遊1.90 班師回國1.259 世道人心13 改造閭里1.27 路中捍鬼140 懷利相接1.88 大國之基1.82 爲人作嫁1.95 崔烈買官1.88 藩強朝弱10 坐井觀天131 再造新莽1.258 搶佔先機1.46 尋機而動1.55 負陰抱陽第2101章 1.290 通關圖卷1.22 百死莫贖1.82 爲人作嫁1.232 南閤祭酒1.9 策封爲王166 秦薊之好146 何須十年1.73 西林馬場156 仁道在邇1.55 馬踏聯營176 巨人之志第2077章 1.266 羣鴉火雨1.53 攻心爲上132 千里送藥109 黑山飛燕1.56 雨夜血染1.85 興兵討賊91 心有滋蔓1.285 共分天下142 投石問路1.3 父子相隨121 一騎破萬145 貴麟二子1.26 以直報怨154 查無此人190 雲夢之野1.72 百害不侵1.252 花期正盛1.82 膂臂當車1.48 鬼神難誣15 安邦定國1.59 心悅誠服1.84 東海揚塵1.63 懸樓列肆161 漢祚復興第2092章 1.281 必有忠信199 飲恨兵退
1.265 大有玄機1.49 觀星定海163 佛道先後166 猛獸鬥場1.90 蒼天已死41 波橘雲詭31 經緯之道1.7 無郭之都1.92 相見恨晚158 北面稱臣1.50 神滅無鬼1.58 後會無期1.99 進身之階175 茱萸託思132 一脈相承1.22 東西合璧1.94 與王雷同1.67 勝券在握1.37 魚龍漫衍154 無從科舉131 美玉生煙1.86 炎船之主1.75 坐問因果1.98 白湖水榭1.60 權重秩卑1.66 人財兩全1.2 雞不下蛋153 情亦動人117 嫁禍安國165 政均法平184 天命有歸1.90 班師回國119 萬全之策1.27 板楯連弩159 無當飛軍133 首遭彈劾1.23 痹體之術1.207 又見白袍198 東歸洛陽1.28 奇貨可居1.75 愁雲散盡1.97 鳳引九雛1.68 女王之牙171 事出有因1.227 主客之爭152 九令五尹1.58 萬般皆好1.33 天助我主1.35 南宮一遊1.90 班師回國1.259 世道人心13 改造閭里1.27 路中捍鬼140 懷利相接1.88 大國之基1.82 爲人作嫁1.95 崔烈買官1.88 藩強朝弱10 坐井觀天131 再造新莽1.258 搶佔先機1.46 尋機而動1.55 負陰抱陽第2101章 1.290 通關圖卷1.22 百死莫贖1.82 爲人作嫁1.232 南閤祭酒1.9 策封爲王166 秦薊之好146 何須十年1.73 西林馬場156 仁道在邇1.55 馬踏聯營176 巨人之志第2077章 1.266 羣鴉火雨1.53 攻心爲上132 千里送藥109 黑山飛燕1.56 雨夜血染1.85 興兵討賊91 心有滋蔓1.285 共分天下142 投石問路1.3 父子相隨121 一騎破萬145 貴麟二子1.26 以直報怨154 查無此人190 雲夢之野1.72 百害不侵1.252 花期正盛1.82 膂臂當車1.48 鬼神難誣15 安邦定國1.59 心悅誠服1.84 東海揚塵1.63 懸樓列肆161 漢祚復興第2092章 1.281 必有忠信199 飲恨兵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