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全身而返

原本人頭攢動的大堂,今已越發稀疏空曠。

王國在位時,麾下尚有五將。如今韓遂上位,麾下只剩三十六部羌渠。音容笑貌,血猶未乾。

“合衆將軍到——”

“拜見合衆將軍。”心懷惴惴的羌渠,急忙起身行禮。

“諸位安坐。”韓遂和風撲面,笑容可掬。卻令人莫名心悸。

“謝將軍。”羌渠紛紛落座。

“斥候來報。大震關已被漢軍攻破。有傳聞乃因‘羌人反叛,裡應外合’,至雄關陷落。”韓遂開門見山。

“這……”羌渠面面相覷,便有年長者起身:“敢問將軍,消息是否屬實?”

“如我所言,乃是傳聞,不辨真假。”韓遂答道:“然,雄關已落入漢軍之手,卻是真。”

“敢問將軍,爲今之計,是戰是降?”便又有羌渠起身。

“諸位以爲如何?”韓遂笑問。

三十六部羌渠議論紛紛。有人主戰,有人主降。一時爭論不休。最後,皆看向合衆將軍韓遂。

“將軍乃我等共主,自當聽命行事。”先前那位老渠帥,又起身言道。

韓遂答非所問,話鋒一轉:“東路漢軍,乃薊王劉備統領。麾下將校,南征北伐,未嘗一敗。或正因在長安城下,大敗與別部司馬麴義,北地先零王子雕零渾見事不可爲,纔開關投降。且薊王慣掠人家小,上谷烏桓舉族被抄,掠入薊國便是先例。北地郡十萬先零部族,或被‘着匈奴衣胡’送入薊國,亦未可知也。”

要說大漢朝最知兵者,當薊王莫屬。薊王赫赫兇名,宇內皆知。雖說,向來只除首惡,從衆皆免。然卻慣於掠人家小。上谷烏桓王難樓,二十餘萬部族,被一鍋端去先不說。如今想來,若真是北地先零王子斬關降漢,北地郡十萬家小的下落,又何須多說。必在薊國之中。

一想到家小、牛羊,皆被掠走。三十六部羌渠,各個慘無人色。

“來人。”見時機已到,韓遂便又喊道:“且把薊王所送之物,呈上來。”

“喏!”心腹軍士呈上之物,正是閻忠令其三日後才送到金城關的竹筒。

旋開桶蓋,取出織錦囊袋,軍士這便將表奏,堂堂展開。

“諸位可識漢字否?”韓遂笑着伸手:“且近前一觀。”

羌渠這便三三兩兩,走近觀看。

將表奏看完,便有人驚叫出聲。須臾,待衆人皆領會其意,更是驚呼成片。

“敢問將軍,薊王欲封將軍爲金城太守乎?”

“然也。”韓遂居高一笑:“我若爲金城太守,諸位或爲一縣令長,或爲郡中長吏。不知諸位,以爲如何?”

“這……”三十六部羌渠便又當堂議論開來,且言語激烈。須臾,達成共識:“山野草民,不敢奢求高官厚祿,只求將軍到時,能念及今日同袍之義,善待我等部族。”

“此事易耳。”韓遂話鋒又一轉:“卻需諸位依令行事,不可擅作主張。”

衆羌渠心領神會:“謹遵合衆將軍令!”

直到此時,韓遂終得心安。

唯有籠絡住三十六部羌渠,韓遂才能保住得來不易的金城太守之位。若三十六部羌渠聞風而逃,只剩他孤身一人,降漢還有何意義。必被薊王所輕。

正當韓遂與三十六部羌渠商定降漢事宜時。

大震關上。

先前被俘的幾部羌渠,洗漱更衣,飽睡足食,再被帶上堂來,與薊王劉備相見。

“拜見王上。”比起初見時的驚懼至極。再見時,幾人已安穩許多。

“諸位請起。”堂內正居中擺放着隴山微縮模型。此乃薊國良匠,經數日實地測繪,結合原有山川地形圖,建造而成。賊人爲囤重兵,發十萬民夫,圍繞關城,在綿延迂迴的山阪之上修造了許多烽堠、營堡。劉備欲在此基礎上,繼續增修。並在前後重建驛站:將馬騰在隴阪東口修築的障城,改造成“東口驛”。大震關往西五十里至小隴山分水嶺,設“分水驛”。

西出分水驛,有二路:西北經隴縣、略陽縣至漢陽(天水)郡,再西行達隴西郡狄道縣;或西南行,穿十里峽谷,經清水、上邽、冀縣亦達隴西郡。

隴西郡又西,翻越洪池嶺,經河西四郡,出玉門、陽關,遠至西域。翻越洪池嶺後,亦可沿弱水北上,出肩水金關入西域。

自劉備疏通西域後,河西走廊和居延外道,皆稱興旺。河西走廊可通長安。居延外道直達薊國。時下絲路不通,商隊皆走居延外道,迂迴長安,再東進洛陽。由雁門、上谷等地入關,南下薊國者,亦不在少數。薊王身兼西域都護,又並娶五十五國公主。薊國長安城爲西域五十六公主湯沐邑,城內胡商匯聚。薊國名產,早已風靡絲路。

“度汧、隴,無蠶桑,八月乃麥,五月乃凍解。”如此苦寒之地,爲何《資治通鑑》卻載爲:“天下富庶者無如隴右”。

原因便是絲綢之路。

“種田十倍利,經商百倍利”。時下,經由貴霜等國,輸入大漢的十二銖金幣,年以億計。那句話怎麼說:從兩千年前,我們就是貿易順差大國。

隴阪“山高而長,北連沙漠,南帶千渭,關中四塞,此爲西面之險。”

隴山,南北長五百里,東西寬百五十里。“隴坻之隘,隔絕華戎”,足見其險要。

所謂“險要”者,“險峻而處要衝”也。

言歸正傳。

“胡馬依北風,越鳥朝南枝。”劉備出口成章:“諸位身陷囹圄,可曾想過全身而返?”

聞此言,幾人不禁連連拭淚:“回稟王上。我等罪人,不敢奢求歸鄉。只求能讓寨中青壯得歸。”

薊王盡除首惡,天下皆知。

劉備卻笑:“謀反者,乃涼州黃巾渠帥及西州豪強,與諸位何干?”

“這……”幾人喜極而泣:“王上當真不欲問罪我等?”

“然也。”劉備仍笑:“諸位只需指天爲誓,永不再反。便可將各自族人領回。”

這有何難?

幾人咬破手臂,歃血而誓。羌人永不爲奴。不對,是羌人永不再反。劉備這便命人送上足夠口糧,放其歸寨。

雄關之上。

目視羌騎遠去。荀攸與田豐、沮授,相視而笑,莫逆於心。

薊國謀主,當真神鬼莫測。區區羌人,如何能敵。

13 心有猛虎1.73 大雅無傷190 半載之期1.86 炎船之主148 五帝之學104 北上販馬129 欺君太甚1.75 坐問因果193 西域使館126 向死而生142 上谷烏桓1.68 萬乘巡海188 二日並天146 鑄軌直道172 萬載千秋1.269 負重而行11 禍起宮牆120 不忘初心120 四面合圍110 連環殺局21 赤心如故1.30 未琢璞玉1.66 飛廉斬薙1.62 一日破膽189 轉機忽現1.47 甲子之約1.272 董卓赴宴148 附內而生110 金聲玉振1.27 以身舉債1.89 一州之國1.32 一線生機1.94 貴不能言第2072章 1.261 物有所值136 借刀殺人157 澤被後世185 諸王稱臣155 寤寐思服123 上林冬狩1.22 天下殘局218 近水樓臺1.98 白湖水榭160 女中豪傑1.207 以退爲進15 生財有術190 且要珍惜119 司金典農1.25 張家謝禮106 巡視南境1.93 葡萄苜蓿1 伏虣藏虎1.97 鳳引九雛1.29 養女死士1.29 養女死士187 貨幣戰爭193 依山下寨1.39 妾無異議1.248 火煉真金114 難兄難弟1.94 此生足矣1.220 和合天生131 深閨待嫁186 鬼火焚街1.36 天地干支154 東孝西直195 避無可避1.69 張飛劫親21 三人成虎100 喜事將近188 舉火爲先第2071章 1.260 晨參暮省174 夜半十分1.52 契約精神142 東海壽麋81 天下喉舌1.224 碧血丹心1.73 爲女聘師174 人間巨物101 老臣謀國15 蔣幹遺書1.37芳蘭生門1.269 負重而行1.87 三宮鼎立231 潛龍勿用18 千里圩田1.86 精兵盡出171 事出有因116 東部鮮卑1.26 塢堡治所1.32 潔身守道1.88 皆有所屬197 崢嶸已露1.203 無主之地1.45 好治不病1.99 進身之階1.46 有褐有衣1.32 明隱之爭1.93 今冬尤寒1.5 何方神聖1.26 循跡追兇
13 心有猛虎1.73 大雅無傷190 半載之期1.86 炎船之主148 五帝之學104 北上販馬129 欺君太甚1.75 坐問因果193 西域使館126 向死而生142 上谷烏桓1.68 萬乘巡海188 二日並天146 鑄軌直道172 萬載千秋1.269 負重而行11 禍起宮牆120 不忘初心120 四面合圍110 連環殺局21 赤心如故1.30 未琢璞玉1.66 飛廉斬薙1.62 一日破膽189 轉機忽現1.47 甲子之約1.272 董卓赴宴148 附內而生110 金聲玉振1.27 以身舉債1.89 一州之國1.32 一線生機1.94 貴不能言第2072章 1.261 物有所值136 借刀殺人157 澤被後世185 諸王稱臣155 寤寐思服123 上林冬狩1.22 天下殘局218 近水樓臺1.98 白湖水榭160 女中豪傑1.207 以退爲進15 生財有術190 且要珍惜119 司金典農1.25 張家謝禮106 巡視南境1.93 葡萄苜蓿1 伏虣藏虎1.97 鳳引九雛1.29 養女死士1.29 養女死士187 貨幣戰爭193 依山下寨1.39 妾無異議1.248 火煉真金114 難兄難弟1.94 此生足矣1.220 和合天生131 深閨待嫁186 鬼火焚街1.36 天地干支154 東孝西直195 避無可避1.69 張飛劫親21 三人成虎100 喜事將近188 舉火爲先第2071章 1.260 晨參暮省174 夜半十分1.52 契約精神142 東海壽麋81 天下喉舌1.224 碧血丹心1.73 爲女聘師174 人間巨物101 老臣謀國15 蔣幹遺書1.37芳蘭生門1.269 負重而行1.87 三宮鼎立231 潛龍勿用18 千里圩田1.86 精兵盡出171 事出有因116 東部鮮卑1.26 塢堡治所1.32 潔身守道1.88 皆有所屬197 崢嶸已露1.203 無主之地1.45 好治不病1.99 進身之階1.46 有褐有衣1.32 明隱之爭1.93 今冬尤寒1.5 何方神聖1.26 循跡追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