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 當仁不讓

“諸王欲逼薊王謀反乎。”王太妃輕問。

“非也。”河間王劉陔起身答道:“我等皆漢室宗親,當今天子亦出我河間。本就是天家血脈,何來謀反?”

“今漢雖衰敗,傳承卻有度。陛下亦有子嗣,又如何輪到薊王窺視大位。”王妃言道。

“今之黃巾,可比前之赤眉。關東、關西二地播亂,已動國本。人心思亂,更思變。薊國,國富民強。薊王,天降英主。正當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安平王劉續擲地有聲。

中山王劉雉一語中的:“祖宗基業,豈能拱手讓與他人。”

“有道是‘家國天下’。‘一家不說二話’。王太妃,王妃,速速通稟薊王,切莫遲疑!”常山王劉暠再拜。

“不知諸王又當如何?”王妃公孫氏問道。

“我等願結七國聯盟,以薊王馬首是瞻!”六王異口同聲。

“如何結盟?”王太妃追問。

“冀州六國國政,盡交由薊王之手。六國之民,皆薊國之民。六國之土,皆薊國之土。六國之兵,皆薊國之兵。”

“所爲何求?”王太妃三問。

“待天下安定,重歸正朔。求存宗廟,就食於國。蒙蔭子子孫孫。”河間王劉陔三答。

“諸王之心,我已盡知。然此等大事,我等婦道人家,不敢自決。這便六百里傳書長安,一切當由薊王定奪。”王太妃言道。

“一切全憑王太妃、王妃決斷。”六王上呈血書,泣淚拜退。

待左國令士異送走諸王,返回大殿。

王太妃這便言道:“召王傅,橫海中郎將,左右國相,薊都尹。”

“喏!”士異躬身領命。

王傅黃忠坐鎮薊國都,橫海校尉坐鎮南港。薊國雙壁領薊國四校:蕩寇、討虜、戈船、破賊。守衛薊國各城港。在亂世之中,安定國邦。令劉備全無後顧之憂,一心討賊,殊爲不易。

還兼領練兵重責。薊國精兵皆出自二人之手,尤爲可貴。

左右國相,自不用說。薊都尹婁圭亦有謀主之姿。薊國六大謀主,‘賈李和優’、‘八分田沮’、‘四才通達’,皆出征之外。薊都尹婁圭與左國令士異,足智多謀,便是可依賴之肱股重臣。還有諸如北海一龍,崔琰三友,鍾繇、陳羣、崔林……薊國真可謂人才濟濟。

得知詳情,薊都尹婁圭嘆道:“沮君,果然大才。先結七國馬會,再締七國同盟。虎踞幽冀西域,再據河東河西。如此左右夾擊,天下定矣!”

王傅言道:“天下大亂,自當以雷霆之勢,撥亂反正。陛下心憂宗室趁亂而起,篡奪大位。卻將億萬黎民,天下漢室棄之不顧。六王來投,自當接納。足見人心向背。待事畢,王上振臂一呼,而天下響應。三興漢室,指日可待。”

橫海中郎將黃蓋亦抱拳道:“當速傳書主公,儘早定奪。”

見薊國重臣皆不反對,王太妃方道出憂慮:“陛下春秋鼎盛,天下傳承有度。若此時結盟,一旦黃巾覆滅,走漏風聲,薊國危矣。”

“何須王太妃擔憂。”薊都尹婁圭起身答道:“黃巾覆滅,方是大亂之始。”

“府君何出此言?”王太妃問道。

“關東播亂,萬民飢流。此戰殃及大江南北,八州之地。家園盡毀,良田荒蕪。大戰之後,必有大飢。若官吏弛事,賑災不力,民衆飢寒交迫,勢必再反。乃至羣盜蜂起,朝廷左支右絀,無法平息。必令州郡,自行募兵,守境護民。那時,或如戰國,諸侯並起。洛陽朝堂可比周室衰微,已無人聽命。”婁圭字字珠璣又誅心:“爲江山社稷及萬民計,主公當以仁爲任,毋庸謙讓。”

“府君之言,正合臣意。”王傅抱拳道。

“臣等,附議。”左右二國相,異口同聲。

“如此,左國令且傳書薊王,決斷七國聯盟之事。”王太妃終是放心。

“臣,領命!”士異欣喜下拜。

談完要事,王太妃又言道:“正值用人之際,天下英才,當多多益善。聽聞國醫館有高覽,王傅可知其人?”

“乃上將之才,可比破賊校尉凌操。”黃忠答道。

“可封何職?”王太妃再問。

“當封校尉。”王傅答道。

“如此,左國令一併書上,請薊王決斷。”

“喏。”

枹罕,石城津,宋建營地。

“河水又東,逕石城南,謂之石城津。”“(石城津)在金城西北矣。”

中軍大帳,宋建愁眉不展,正借酒消愁。

“報——”便有兵卒來報:“軍師已到營外。”

“速速有請。慢!”宋建猛然擲杯:“我當親迎。”

這便領心腹出營,將合衆軍師閻忠,迎入大帳。

賓主落座,宋建直入正題:“今日請軍師來營,只因近日屢聽傳言。宋某乃是急性子,便想當面詢問。還望軍師不吝賜教。”

“宋將軍言重了。”閻忠笑道:“敢問何事煩心?”

“宋某聽聞,合衆將軍欲奪衆將兵權,不知可有此事?”宋建目中精光畢露。

“這……”閻忠卻目光閃爍,不敢對視。

宋建頓時瞭然:“此事當真?”

“唉……”再三追問之下,閻忠無奈嘆聲:“宋將軍勿擾。合衆將軍欲奪北宮伯玉、李文侯,二位將軍之權,與旁人無干。”

“爲何要奪此二人兵權?”宋建急忙追問。

“此二人……”示意宋建屏退左右,閻忠這才言道:“乃是太平教徒,黃巾渠帥。不與我等齊心。”

此事,宋建亦有耳聞:“如此說來,合衆將軍近日連召邊章、韓遂入營,便爲此事?”

“然也。”閻忠亦點頭。

“哼!”宋建一聲冷哼:“我等同時舉義,相約共進退。合衆將軍爲何厚此薄彼。只當邊、韓爲心腹,卻視我如草芥。”

“這……”閻忠又一時語塞。

宋建橫眉冷眼,出言相逼:“合衆將軍就不怕我與北宮伯玉、李文侯二人聯手,反逼他退位讓賢?”

閻忠面色一變再變:“宋將軍息怒。未曾告知將軍,乃是我等考慮不周。誠如將軍所言,大兵壓境,當同心協力。若彼此攻伐,自亂陣腳。三路漢軍則坐收漁人之利也。”

“軍師大才,字字珠璣。卻不知,今日之事,該當如何?”宋建再問。

“將軍稍安勿躁。”閻忠略作沉思:“待我先回稟合衆將軍。再引二位將軍相見,如何?”

“如此,宋某感激不盡。”宋建抱拳行禮。又高聲道:“來人。”

“在。”便有軍士合力擡上錢箱。打開視之,金光璀璨。

“略備薄禮,不成敬意。”宋建笑道。

“這……”閻忠大喜:“卻之不恭,卻之不恭。”

168 面面俱到1.72 羚羊掛角176 百越諸賢1.76 智機千變1.44 豐取刻與1.6 網開一面137 各自圈地1.9 麻姑獻壽1.80 關羽得子1.9 三英齊聚1.43 切莫辜負1.58 萬般皆好1.92 家賊難防138 盡如人意1.236 兵器時代152 南橘北枳1.44 善利萬物1.275 天下正色1.44 豐取刻與180 同道中人1.25 水到渠成180 身有所長1.9 牛刀小試1.245 更始決裂1.32 循路而進1.57 樓桑武卒165 政均法平12 爲君之道159 白波立寨1.69 張飛劫親134 添光增益1.56 雨夜血染1.4 陰陽連環106 大徹大悟198 絕席而坐1.6 驚天動地1.24 家國同構135 抱火寢薪1.37 粉墨登場18 千里圩田1.209 轅門射戟1.62 赤麂皮尉1.50 從風而服1.62 絕非杜撰1.9 伐毛洗髓216 五射之術第2095章 1.284 捨近謀遠1.94 與王雷同140 祓禊之會198 千帆競發199 必有其子148 如期而至1.72 百害不侵128 意外之喜1.76 以國爲家13 虛實失度1.86 恩深似海1.53 驚濤暗涌1.43 天機莫測1.25 人艱不拆14 死而不僵1.45 因利乘便131 麒麟送子1.89 文昭武興1.287 悉誅涼人1.54 漢風不滅18 豈若麒麟1.90 沉月女校103 玉石俱焚1.62 陰陽連環210 破繭成蝶1.226 全民參與1.32 上下求索1.63 熔金入庫144 遷都壽春1.28 暮夜有知1.49 世平赴約106 偷天換日1.9 決裂諸侯1.4 安漢興劉1.5 何方神聖1.25 人艱不拆1.46 有褐有衣1.74 部貴五宗1.22 百死莫贖1.25 黃龍見譙181 薊王獻寶1.37 投石卜路111 雲龍風虎150 天地人和183 放任自流1.22 其道大美103 水路遊擊116 如日之升115 天下都北1.79 快馬輕舟104 太平賊反1.244 薊國民貴1.88 二賊授首1.38 一日成鹽
168 面面俱到1.72 羚羊掛角176 百越諸賢1.76 智機千變1.44 豐取刻與1.6 網開一面137 各自圈地1.9 麻姑獻壽1.80 關羽得子1.9 三英齊聚1.43 切莫辜負1.58 萬般皆好1.92 家賊難防138 盡如人意1.236 兵器時代152 南橘北枳1.44 善利萬物1.275 天下正色1.44 豐取刻與180 同道中人1.25 水到渠成180 身有所長1.9 牛刀小試1.245 更始決裂1.32 循路而進1.57 樓桑武卒165 政均法平12 爲君之道159 白波立寨1.69 張飛劫親134 添光增益1.56 雨夜血染1.4 陰陽連環106 大徹大悟198 絕席而坐1.6 驚天動地1.24 家國同構135 抱火寢薪1.37 粉墨登場18 千里圩田1.209 轅門射戟1.62 赤麂皮尉1.50 從風而服1.62 絕非杜撰1.9 伐毛洗髓216 五射之術第2095章 1.284 捨近謀遠1.94 與王雷同140 祓禊之會198 千帆競發199 必有其子148 如期而至1.72 百害不侵128 意外之喜1.76 以國爲家13 虛實失度1.86 恩深似海1.53 驚濤暗涌1.43 天機莫測1.25 人艱不拆14 死而不僵1.45 因利乘便131 麒麟送子1.89 文昭武興1.287 悉誅涼人1.54 漢風不滅18 豈若麒麟1.90 沉月女校103 玉石俱焚1.62 陰陽連環210 破繭成蝶1.226 全民參與1.32 上下求索1.63 熔金入庫144 遷都壽春1.28 暮夜有知1.49 世平赴約106 偷天換日1.9 決裂諸侯1.4 安漢興劉1.5 何方神聖1.25 人艱不拆1.46 有褐有衣1.74 部貴五宗1.22 百死莫贖1.25 黃龍見譙181 薊王獻寶1.37 投石卜路111 雲龍風虎150 天地人和183 放任自流1.22 其道大美103 水路遊擊116 如日之升115 天下都北1.79 快馬輕舟104 太平賊反1.244 薊國民貴1.88 二賊授首1.38 一日成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