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 南北船閘

海市吏這便娓娓道來:“建初八年,鄭弘爲大司農。苦於舊交趾七郡貢獻轉運,皆從東冶(福州),泛海而至,風波艱阻,沉溺相系。弘奏開零陵、桂陽嶠道(山道),重築武帝時,伏波將軍路博德伐南越,出桂陽,下湟水之舊路,於是夷通,至今遂爲常路。”

略作停頓,海市吏又道:“後伏波將軍馬援,疏通靈渠南下水路,至圭水(北流江),鑿桂門關,繼接合浦水。恆帝延熹九年,下邳周憬任桂陽太守,疏浚樂昌瀧。至此,水、陸交通、南北通途,南海諸郡始達上國,有衣冠、禮樂之教化矣。”

“周府君如何行事,前後諸情,且細細說來。”周暉忽道。

“都尉當知,桂陽接南海,郡界溱水入始興溪,至曲紅(韶關)通南海,商旅輻輳(聚集)。然自瀑亭至曲紅,峽中一水名武溪。亦名瀧水。其水源出桂陽王禽山,經臨武,入樂昌,合諸水爲瀧,驚濤駭浪,驚(驚)湍激石數十里,水中多石,舟多撞沉。周府君命人,貫山鑽石,鑿石通舟,排頹盤石,投入寥谷,鏟高填下,鑿曲平直,開九瀧十八灘,於是溪水乃平直,水道通便。瀧水疏通後,南海諸郡船商,舟楫往來,經湞陽至曲紅津(坪石)。曲紅津,遂成南北貨商雲集之地。因而繁盛,禮樂大興。後有零陵曲紅長區祉,在瀧上建周府君廟紀念,並勒石《神漢桂陽太守周府君功勳之紀銘》於廟中,頌其功德。桂陽、南海等地,亦建有祠廟紀念,稱其善政。(周憬)與衛颯,茨充,欒巴,許荊,並稱桂郡‘五公’。德澤後人,名跡長存。”

言及此處,海市吏不由心馳而神往。

“先秦至兩漢,歷代名臣續力鑿穿嶺南。向化蠻夷,功莫大焉。”周暉亦感同身受。又話鋒一轉:“先前,周府君疏浚樂昌瀧時,工師故吏,今何在?”

“延熹九年距今已有二十載……”海市令忽道:“功勳碑陰(背面),刻有治水有功臣名。遣人一問便知。”

“如此,且速遣人去辦。”周暉言道。

“喏。”海市令遂去傳令。

艉門開啓,便有內藏機關快船入水。順下灕水,取道桂林,抵番禺。再逆武溪水(北江),過湞陽,奔曲紅津。尋找散落民間二十載之治水能臣。

周暉自領船隊,在蒼梧廣信,西入鬱水,下分圭水,前往合浦港。

“都尉,前方便是伏波津。”入圭水不久,便有兵士來報。圭水後世俗稱北流江,只因其水逆向北流,故名。

“靠岸。”周暉舉千里鏡俯瞰岸邊地貌。

“喏。”遊麟號船大而深,無法抵近河岸。下錨河道,船翼翻轉,與大小船隻,依次橋接靠岸。

此處類野渡。岸邊有聚落,卻無亭長裡魁。聞是水衡都尉,巡遊至此。野渡人家,急忙列隊迎接。隊前老者自說,乃漢軍後裔。又告知曰:此處,本是前漢朱盧(玉林)舊縣,今漢建武十九年,伏波將軍馬援平交恥,省朱盧。

周暉又問:“合浦水何在。”

老者又曰:“便在桂門關後,居此地約二十里。”

周暉疑道:“其間相去不過二十餘里,何不鑿渠通舟,以便行旅?”

老者再曰:“都尉有所不知,二水被大容山所隔。此山,北阪高而南阪低。故圭水北流匯鬱水,而合浦卻南流於海。若鑿渠互通,則北水南流,圭水河道因而擁塞變淺,無法行船。而合浦又因水量大增而溢出河道。故伏波將軍棄船登岸,鑿桂門關,以通合浦。”

周暉這便醒悟:“原是地勢不利。”

“正是如此。”老者手指山隘言道:“翻過此關,便可見伏波營。營旁溝渠,可通合浦水。乃先前伏波將軍所建。城下泊有渡船,往來合浦,十分便捷。”

周暉抱拳道謝:“多謝老丈指點。”

“不敢。”老者這便退下。

周暉環顧左右,遂言道:“可有良策?”

便有隨船匠師,近前答曰:“可效仿靈渠,設‘斗門’。”

“何爲‘斗門’?”周暉喜問。

“斗門,亦稱陡門,渠內置斗門,每舟入則復閘之,水積而舟以漸進,故能循崖而上,建瓴而下,以通南北之舟楫。”匠師這便娓娓道來。斗門原理,與後世船閘,極爲相似。

“如此,當仿效靈渠,排設斗門,連通二水。”換船如何能忍。

“此渠何名?”匠師又問。

“既穿容山,便喚‘容渠’。”周暉靈光一現。

“喏。”匠師這便領命。

水路中斷,遊麟號無從南下。周暉亦不心急。命船隊就地駐紮。廣發能工巧匠,勘察地形,擇址鑿渠不提。

又六百里傳書薊國,細說詳情。薊王遂開朝會,商議通渠之事。

在薊王眼中,斗門雖稱巧妙,然遠不及後世船閘效率之高。

“……六十里間,置(鬥)門九座,舟入一斗,則復閘之,積水而漸進。浮舟過嶺,上下貫通。便是千斛之舟,亦可往來。治水巧妙,無如靈渠者。”左國令黃承彥,取圖在手,爲與會衆人,細細道來。

“二水相距不過二十餘里,廣置斗門,費時費力。”劉備言道:“可否只開二渠,足令通行船隻,往來無阻。”

“只開二渠……”將作寺一系官吏,紛紛苦思。

見久無人應答,劉備遂取圖板,繪製草圖。

雖有左國令居前,蘇伯卻下意識上前,雙手接過。話說,也是習慣了啊。

細過之後,略作思量,蘇伯便已幡然醒悟:“妙!”

薊王所繪草圖,乃仿千斤門閘。渠道前後,對置南北二道水閘。旁設翻車,可內外汲水。待船舶列隊駛入,後閘下落,截斷渠道。若北上,則用翻車注水,待水面上升,與圭水持平甚至超過,再開前閘放行。順流而下。

若南下,則先開北閘,待船舶駛入渠道,再先落北閘,再開南閘。憑渠中所積深水,自可順流而下。

“此渠何名?”蘇伯忙問。

劉備言道:“便叫‘船閘’,通俗易懂。”

“主公英明。我等遠不及也。”左國令黃承彥亦想通一切。化繁爲簡,便稱高妙。

“將作寺確定尺寸,物料,將模組六百里傳與水衡都尉。”薊王言道。

“喏!”

1.38 兼督四州144 光武遺脈159 蟬蛻龍變1.40 重整旗鼓1.84 海賊寶藏31 垂綏琬琰134 累世通家129 仁義之基1.33 回馬箭術166 大材小用1.25 人艱不拆1.287 悉誅涼人137 和親典禮189 天下宗王1.25 百鳥朝凰15 五毒之冠110 熊羆入夢102 腰牌傍身1.82 倉樓藏秘158 攻城拔寨1.38 祠堂傳藝124 明以照奸189 天下信奉135 逆流而進193 置酒高會19 樓桑諸技182 汝奈孤何1.38 爲國除賊191 陰圖異計1.43 薊國鋤奸11 禍起宮牆1.90 兄弟之邦119 萬全之策126 壯士八百156 仁至義盡144 迎刃而解1.40 火雲如燒1.94 貴不能言1.39 天予吾王143 大展宏圖105 野火燎原144 判若兩人1.240 苦心孤詣178 萇孝仁皇1.88 二賊授首1.256 茅塞頓開182 地大如礪1.47 再增三縣144 迎刃而解1.49 生者如斯1.45 入園面後1.47 帝國時代1.284 宜若登天17 甄選女官1.23 移花接木188 以身應讖1.36 渾天大陣1.76 世道無常1.94 不虛此行130 民情如火15 生財有術1.88 高手雲集143 以食爲天133 往甯難了1.45 江淮雙生123 坐觀風雲135 各有奇謀1.235 演武十器1.300 出頭之機1.64 聞薊色變119 匡弼輔正1.262 認賊作父1.37 魚龍漫衍164 奴隸貿易102 風雪載途71 頓遜海渠81 夜入太倉113 另有所圖31 清忠五宦1.78 捧珠之恩133 兵鋒四起195 無雙連環181 歪門邪道1.52 借刀殺人1.55 安得猛士1.60 權重秩卑1.85 女海賊王1.89 文昭武興91 英雄同契132 吞光神鎧197 因時而化11 禍起宮牆1.40 何懼偷生129 仁義之基129 明日功成113 芳蘭之舉1.56 風向突變195 勤王之師1.288 欲加之罪1.4 買一饒一
1.38 兼督四州144 光武遺脈159 蟬蛻龍變1.40 重整旗鼓1.84 海賊寶藏31 垂綏琬琰134 累世通家129 仁義之基1.33 回馬箭術166 大材小用1.25 人艱不拆1.287 悉誅涼人137 和親典禮189 天下宗王1.25 百鳥朝凰15 五毒之冠110 熊羆入夢102 腰牌傍身1.82 倉樓藏秘158 攻城拔寨1.38 祠堂傳藝124 明以照奸189 天下信奉135 逆流而進193 置酒高會19 樓桑諸技182 汝奈孤何1.38 爲國除賊191 陰圖異計1.43 薊國鋤奸11 禍起宮牆1.90 兄弟之邦119 萬全之策126 壯士八百156 仁至義盡144 迎刃而解1.40 火雲如燒1.94 貴不能言1.39 天予吾王143 大展宏圖105 野火燎原144 判若兩人1.240 苦心孤詣178 萇孝仁皇1.88 二賊授首1.256 茅塞頓開182 地大如礪1.47 再增三縣144 迎刃而解1.49 生者如斯1.45 入園面後1.47 帝國時代1.284 宜若登天17 甄選女官1.23 移花接木188 以身應讖1.36 渾天大陣1.76 世道無常1.94 不虛此行130 民情如火15 生財有術1.88 高手雲集143 以食爲天133 往甯難了1.45 江淮雙生123 坐觀風雲135 各有奇謀1.235 演武十器1.300 出頭之機1.64 聞薊色變119 匡弼輔正1.262 認賊作父1.37 魚龍漫衍164 奴隸貿易102 風雪載途71 頓遜海渠81 夜入太倉113 另有所圖31 清忠五宦1.78 捧珠之恩133 兵鋒四起195 無雙連環181 歪門邪道1.52 借刀殺人1.55 安得猛士1.60 權重秩卑1.85 女海賊王1.89 文昭武興91 英雄同契132 吞光神鎧197 因時而化11 禍起宮牆1.40 何懼偷生129 仁義之基129 明日功成113 芳蘭之舉1.56 風向突變195 勤王之師1.288 欲加之罪1.4 買一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