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 兵荒馬亂

“殿前遇刺?”少帝表情一息數變。

“正是。”史夫人亦知事態嚴重:“所幸太師身披三層軟甲,只有皮肉之傷,並無大礙。”

“何人行刺。”少帝話將出口,已有所料。

“西園上軍校尉伍孚。”史夫人如實答曰。

“唉!”少帝頹然落座。果不其然。與何氏外戚,脫不了干係。

史夫人又言道:“伍孚被當場擒獲,大將軍奔走入西園。洛陽內外,人盡皆知。”

“如何兩全。”少帝忙問。

“斷難兩全。”史夫人進言道:“伍孚乃出西園衛。且爲前大將軍何進府吏。對何氏外戚,忠心可鑑。此人乃忠義之士,斷不會背主。然太師亦非等閒之輩。如何甘心坐以待斃。陛下宜當速決。遲恐生變。”言下之意,陛下乃太后所出。宜當儘早切割,遲恐延禍上身。

“太師,意欲何爲?”少帝目光不善。

“爲絕後患,必行廢立新帝。”史夫人答曰:“王美人貴子,自幼長於永樂宮。人稱‘董侯’。今雖爲太后所奪,豢養身邊。然終歸日短,必不能盡收其心。乃上上之選。”

“朕天命所歸,太師焉敢逆天行事。”少帝強辯。

“握十萬大軍,鎮洛陽八關。董太師若一意孤行,朝野上下,無可匹敵。”史夫人苦勸:“便是權宜之計,陛下亦速決。”

“當如何行事。”少帝反問。

“先傳詔撫慰,再遣太醫令登門。而後傳檄,命大將軍何苗,自行投案。而後三司會審,便夷三族,亦悉聽尊便。”

“廷尉、御史中丞、司隸校尉,三司之中,唯御史中丞乃出太師一脈。想必,太師斷不會應允。”少帝言道。

史夫人又何嘗不知:“陛下明見。若無鐵證,三司必不會令太師如願。”

“傳詔衛將軍,火速入西園,將大將軍何苗押解黃門北寺獄。”少帝金口玉言。

“喏。”黃門令左豐急去傳令。

少帝又命太醫令張奉,登魚梁臺,親爲太師診治。二宮內外,氣氛肅殺。恐再遭屠戮。

魚梁臺上。

董卓腹纏包紮,出殿相見。

“拜見太師。”臺上臺下,堅兵利甲。屯於京師近郊苑囿的虎狼之士,悉數在列。不下數萬之衆。

“西園上軍校尉伍孚,暗藏尖刀,殿前行刺。大逆不道,當夷三族。幕後之人,與之同罪。”環視左右,俯瞰臺下,董卓吐氣開聲:“大將軍何苗,屢次陷害,罪不可恕。滿門老小,捆綁來見。餘下同黨,皆入名冊。盡數捉拿,勿放走一人。”

“喏!”

數萬大軍,兵分數路。破家而入,凡有抵抗,悉數砍殺。一時刀光劍影,血流成河。

便有一支人馬,一路燒殺搶掠。直奔函園而來。

便有東門候,快馬入軍堡:“報,董卓亂軍,正殺奔園中。”

軍門都尉華雄,披甲上馬。率五百精騎,呼嘯下山。

函園不過華雄本部,三千守軍。且各有一曲,守備東西山門,南北水砦。營中常備,不過千衆。五百精騎下山,已空去一半。

十里函園,九塢連橫。四面垣牆,環抱碧水。

易守難攻,乃是堅城一座。

尤其九阪懸樓以上。二崤城凌然高絕。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亂軍追砍民衆,撞向山門。

見機不妙,守門軍士早早折起吊橋。民衆擁擠護城河岸,望城而哭。

情急之下,便有人紛紛跳入水中。只欲逃過一劫。

“開門落橋。”華雄揮刀一指。

“喏!”吊橋開折,搭上對岸。民衆蜂擁入園。

函陵令魯肅亦聞訊趕來。領刺奸賊捕等,寺中屬吏,引導民衆,往陽港雙市避難。

遙見函園山門,閉了又開。一衆亂軍,喜從天降。

故不得砍殺,竟縱馬踩踏,從人羣中生生碾過。便有身形瘦弱者,躲閃不及,噴血撲地。被踏成肉泥。

華雄橫刀立馬,側立橋頭。人馬寂靜,巋然不動。

“哼!”突前騎將,一聲冷哼。華雄前爲董卓帳下督。大將軍何進攻打二宮,董卓受命攻殺黃門,實則濫殺無辜,阻擋函園兵馬馳援。

後被薊王義弟,張飛所敗。收歸麾下,爲軍門都尉。

轉投明主,既令人豔羨,亦遭人嫉恨。尤其舊時袍澤。

區區華雄,有何本領。竟爲薊王所用。

心念驟起,斷難壓抑。騎將眼中再無旁人。快馬加鞭,當胸一槊。

“呔!納命來——”

音猶在耳,人馬交錯。

斷首沖天,血噴十丈。

華雄刀背一挑。繮繩繃直,戰馬陡然止步。

無頭屍,飛撲墜橋。血雨叮咚落地。橋上橋下,一時血染。

一刀劈死騎將。華雄輕夾馬腹。胯下西極良馬,飛奔而出。

騎將一合授首。從騎驚魂未定。華雄單人匹馬,直撞眼簾。

不及提槊,寒光入腹。如撞風牆。上半身竟似老樹斷根,又似斷線風箏,轟然崩落。

“啊啊啊……”目睹下半截身,噴血遠去。騎士目眥盡裂,氣絕身亡。

華雄人借馬勢,手起刀落,砍翻一地。不等戰馬力疲,身後五百精騎,已殺奔而至。長刀並舉,人馬俱碎。

長街血染,臟器橫流。

五百鮮卑王騎,隨薊王遠征西域。本爲二弟關羽所轄。回國前,轉於華雄帳下。百騎衝鋒,無往不利。

一個照面,碎成一地。

梟首記功又何必。

“都尉速回。”

聞城上譙樓,函陵令魯肅言語。華雄徐徐勒馬,領兵返回。

山門落下,吊橋疊起。函園萬全守備。

待華雄草草沖洗,披甲上樓。魯肅正背手而立。眺望城郭,四處火起。

“都尉護園有功,某當如實上稟。”

“舉手之勞,不值一提。”華雄言道:“秦胡亂兵,賊心難改,恐難收斂。”

“京師兵亂,乃因董卓殿前遇刺。”魯肅如何能不知曉:“園中三千兵馬,當可一用。”

“願聽號令。”華雄抱拳道。

魯肅言道:“命軍士謹守山門,飽食酣睡,以爲接應。”

“接應何人?”華雄領命問道。

“都尉稍後便知。”魯肅並未明言。

“喏。”華雄亦未多問。

16 嫁禍江東198 千帆競發141 父子十祿1.37 投石卜路151 天作之合1.66 甕中捉鱉1.244 薊國民貴19 半渡而擊1.53 寸步不讓142 陰風不止103 玉石俱焚121 功在不捨108 浮生若夢1.22 薪盡火傳1.286 在所難免149 白馬非馬156 生死未卜1.20 言稱必效135 喜得千金192 漢矛無纓173 飲鴆止渴1.90 貴不可言100 取之有道144 唯剩一問103 兵發西進第2093章 1.282 將神駒威167 忠孝兩難1.67 何爲樓桑1.37 投石卜路1.55 只爲薊吏1.38 人頭落地1.30 鐵臂神弓1.29 迴光返照100 大象無形150 天地人和196 前狼後虎1.42 兵行險着160 兵威將膽1.26 敦煌六姓1.59 班師凱旋1.5 千家萬戶124 羌亂再起172 喜訊頻傳1.220 迫在眉睫1.4 陰陽連環18 滅國之危1.3 亂世梟雄129 明日功成21 驢馬同價157 江淮上甲143 向海而生1.8 劍拔弩張183 龍向天飛152 涓滴成海125 局中一子1.5 舌綻春雷1.73 大行天下1.8 配享太廟180 一罪足矣140 青雲之志61 衝風之末1.82 可以爲報152 烏蓮白卓153 志存高遠157 塵埃落定1.63 築城爲先1.55 衆怒難犯281 過猶不及1.75 愁雲散盡189 夾縫偷生192 夫子之牆1.248 火煉真金187 良平之奇1.34 無法交換1.23 投桃報李1.240 苦心孤詣1.80 毋論大小118 元服之禮1.70 公主智囊1.30 洛陽小市1.23 真骨舍利第2091章 1.280 焦點之戰1.5 黃門侍郎1.28 挹婁廬士19 遊麟可用1.40 不義不親1.92 姑息養奸106 巡視南境1.36 計中之計1.74 再掠女豪1.98 遊兵散卒1.82 膂臂當車1.28 挹婁廬士61 董卓獻車118 陳寔遺盜1.68 燕人來也174 爾虞我詐189 天下信奉1.99 衆不可逆1.236 溫水三登
16 嫁禍江東198 千帆競發141 父子十祿1.37 投石卜路151 天作之合1.66 甕中捉鱉1.244 薊國民貴19 半渡而擊1.53 寸步不讓142 陰風不止103 玉石俱焚121 功在不捨108 浮生若夢1.22 薪盡火傳1.286 在所難免149 白馬非馬156 生死未卜1.20 言稱必效135 喜得千金192 漢矛無纓173 飲鴆止渴1.90 貴不可言100 取之有道144 唯剩一問103 兵發西進第2093章 1.282 將神駒威167 忠孝兩難1.67 何爲樓桑1.37 投石卜路1.55 只爲薊吏1.38 人頭落地1.30 鐵臂神弓1.29 迴光返照100 大象無形150 天地人和196 前狼後虎1.42 兵行險着160 兵威將膽1.26 敦煌六姓1.59 班師凱旋1.5 千家萬戶124 羌亂再起172 喜訊頻傳1.220 迫在眉睫1.4 陰陽連環18 滅國之危1.3 亂世梟雄129 明日功成21 驢馬同價157 江淮上甲143 向海而生1.8 劍拔弩張183 龍向天飛152 涓滴成海125 局中一子1.5 舌綻春雷1.73 大行天下1.8 配享太廟180 一罪足矣140 青雲之志61 衝風之末1.82 可以爲報152 烏蓮白卓153 志存高遠157 塵埃落定1.63 築城爲先1.55 衆怒難犯281 過猶不及1.75 愁雲散盡189 夾縫偷生192 夫子之牆1.248 火煉真金187 良平之奇1.34 無法交換1.23 投桃報李1.240 苦心孤詣1.80 毋論大小118 元服之禮1.70 公主智囊1.30 洛陽小市1.23 真骨舍利第2091章 1.280 焦點之戰1.5 黃門侍郎1.28 挹婁廬士19 遊麟可用1.40 不義不親1.92 姑息養奸106 巡視南境1.36 計中之計1.74 再掠女豪1.98 遊兵散卒1.82 膂臂當車1.28 挹婁廬士61 董卓獻車118 陳寔遺盜1.68 燕人來也174 爾虞我詐189 天下信奉1.99 衆不可逆1.236 溫水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