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 麥穗兩岐

善待白波四將,自能安撫人心。

自楊奉、韓暹以降,大小別帥或爲軍候,或爲屯長、隊率、什長、伍長,不一而足。皆大歡喜。

之所以分設白波二校,正因慮及人數衆多。比起精銳盡走,只剩老弱的黑山。白波精壯,足有十萬。“精壯”距“精卒”,雖還很遠。然卻是精兵,上佳之選。只需交由王傅等人嚴加訓練,知恥後勇,令行禁止,能征善戰,必爲健勇。

上計署來報。除去精壯,白波尚有三十餘萬衆。

安置在易縣數城,正當適宜。

如此一來,年內薊國當破九百萬口。來年獻費五億六千七百餘萬。

先前不知人口之重要。自遷入薊國,政通人和,萬事俱備。尤其是解決了最基本的溫飽難題。人口紅利開始持續釋放。令薊國國力,爆發式激增。須知,僅文安一地。便有十城大建,百二十里圩田。更有雍奴藪中,辰、弁二韓二十四城邑。環渤海,鹽府五十三大夏牢城在建。便是已建好各城,改擴建,亦是常有。如樓桑大溪地新區,諸如此類。薊國全線開工,可想而知,人手是何等充足。

先前,鹽府牢城皆規劃在長蘆、長汀二縣。如今,薊國幾將整個渤海灣環抱。於是大夏令劉曄,因地制宜,當機立斷。將牢城,擴展至整個環渤海沿岸。仍置五十三城。戶戶鹽田一頃。皆選鹽漬灘塗,不毛之地。不與農牧相爭。

十二令:

太倉令劉文、貲庫令劉修、國醫令華佗、將作令蘇伯、上計令陳逸、大廄令張和、家馬令蘇雙、都船令李永、都水令鍾演、武庫令蘇越、大夏令劉曄、上庠令鄭玄。

三守:藪東守樂隱、安北守閻柔、遼海守郭芝。

五尹:薊西尹管寧、薊東尹鍾繇、薊南尹陳羣、薊北尹崔琰、薊都尹婁圭。

合稱十二令三守五尹。

十一校尉:

蕩寇校尉顏良、討虜校尉文丑、錦帆校尉甘寧、樓船校尉郭祖,破賊校尉凌操、揚武校尉高覽,鷹揚校尉太史慈、折衝校尉黃敘、黑山校尉楊鳳、白波右校尉楊奉、白波左校尉韓暹。

雙壁:橫海將軍黃蓋,護軍將軍黃忠。

再有左國相崔鈞掌外事。右國相耿雍理內政。左國令士異總攝宮內諸事。右國令夏馥管將作營造。

薊國自上而下,吏治體系堪稱完備。

所謂同流合污,涇渭分明。“清者自清,濁者自濁”。在薊王親手打造的吏治體系下,貪官污吏如何藏身。事實也證明。若吏治敗壞,綱紀無存。往往由上而下,爛到根裡。

《後漢書·張堪傳》:“(堪)乃於狐奴開稻田八千餘頃,勸民耕種,以致殷富。百姓歌曰:‘桑無附枝,麥穗兩岐。張君爲政,樂不可支。’”

“岐”同“歧”。一株麥子長出二穗。爲豐收之兆,多用來稱頌吏治清明,成績卓著。

信不信由你。

今日朝會,與衆不同。

不僅詔封白波四將。還有一要事,需羣臣商討。

待楊奉等人更換朝服,再拜入列。

薊王居高言道:“孤宮中無黃門,所用皆是女官。依漢宮儀,年三十五歲當出嫁。孤宜當按此例。左國相士異,年近而立,孤宜聘娶之。諸位以爲如何?”

王傅黃忠起身言道:“俗語曰:女大當嫁。左國令與主公自幼相識,又居高位,當已‘貴人禮’,聘之。”

“王傅所言極是。”右國相亦起身言道:“年前,穆夫人爲昭陽貴人。今太妃西宮,尚有蘭林殿無主。主公宜當禮聘。”

“國相之言,正和孤意。”劉備目視士異。雖只瞥見一抹側顏。然千嬌百媚,顧盼生姿,此刻心情又何需多言。士異與劉備相伴日久。情深義厚。“聖人不貴尺之璧(玉璧),而重寸之陰(光陰),時間得而易失也。”

所謂“寸陰尺璧”,“田耕不壞”。豈能令其韶華空耗,獨守空房。

“有勞左國相,遣人攜聘禮,往交州一行。”劉備言道:“待上表洛陽。擇吉日,封左國令爲‘蘭林貴人’。”

“遵命。”崔鈞起身奏對。

國事家事,雙喜臨門。

年前太妃封穆夫人爲“昭陽貴人”,薊王封女王希雷婭爲“函園貴人”,今再封左國令士異爲“蘭林貴人”。王爵妻妾不過四十。三貴人與安氏四美人、亞馬遜十二(函園)美人,皆需新帝金口玉言。

薊王無難事。些許要求,不值一提。自當手到擒來。

薊王后宮,一王妃、三貴人、二東胡妃、七色妃、一羌妃、五十六西域妃、三羌美人、天師二美人、安氏四美人、亞馬遜十二美人、二百八十八亞馬遜宮姬。計三百七十九人。許師鍾璦,當素、當昔、駱晹、盧暒、等一衆媵妾,亦獲美人位。還有預訂美人位的杜氏、鄒氏與趙娥。及預訂貴人位的甯姐姐。

權且,便這麼多了吧。

再加女官、宮人、婢女,不過千人。遠不如先帝萬紫千紅,春色滿園。

如何看待“後宮佳麗三千”。如前所說,時人自有觀點,各有主張。

若單純爲私慾,貪戀美色,乃是無道昏君。若爲家國大事而行和親之舉,則是明君有道。

於公於私皆利好。公私分明真英雄。

古往今來,結親如結盟。婚姻是最高等級的人質。切記,互相爲質。

細觀薊王后宮。王妃乃是真愛,毋庸置疑。東胡二妃,代表上郡烏桓與高車王庭利益。羌妃鍾慧,代表羌人利益。五十六西胡妃,代表西域諸國利益。諸如此類。

能如先帝那般,單憑所欲,信手拈來。自當羨煞旁人,亦足可詬病。然如薊王這般面面俱到,自無可指摘。

正如時人有官方、民間雙重身份。劉備既已南面稱孤,坐穩大位。家國天下,皆需顧及。斷不可一意孤行,只求己之所欲。懂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亦須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自己站穩,也要讓別人站穩,自己飛黃騰達,也要讓別人騰達)”。

便是所謂“博施濟衆”。

子曰:“凡天下有三德:生而長大,美好無雙,少長貴賤見而皆說之,此上德也;知維天地,能辯諸物,此中德也;勇悍果敢,聚衆率兵,此下德也。凡人有此一德者,足以南面稱孤矣。”

51 情不亂法1.80 喜訊傳來143 三釁三浴105 烈女龐娥17 忽左忽右1.37 鰲頭獨佔1.42 天下大同1.69 吾家麒麟1.4 越俎代庖12 淫不破義157 定不辜負187 奪舍續命114 太平劫案122 見我如是第2101章 1.290 通關圖卷191 世衰道窮158 天下嚥喉61 語破天機1.97 玉色琉璃1.37 投石卜路1.97 堪比高官147 同類相動17 輕徭薄稅1.200 終破隴關1.84 清官難斷147 同類相動1.50 宮廷之變1.42 兵行險着151 王者之心1.5 黃門侍郎1.87 溫故知新1.29 強渡漢水218 贈刀之義192 兵進隴關114 養袁自重1.29 浮屠佛祠198 封侯廟食1.7 殺機畢露134 玩於股掌1.64 輶軒之使1.27 天下瞠目1.75 愁雲散盡1.83 以綏四方1.94 長城邊患1.7 分庭抗禮191 世衰道窮1.33 四郡亡胡127 兔死狐悲1.45 江淮雙生149 半壁江山18 滅國之危111 神國之謀1.74 樓桑重器1.26 循跡追兇187 中分天下1.50 人中呂布144 攻堅克難139 與民爲伍199 有容乃大107 無人可用第2070章 1.259 七海在望1.76 智機千變1.54 七日血戰41 鑄山煮海1.70 價低者得1.37 兵發北進1.27 路中捍鬼190 軍師節哀1.60 轉禍爲福157 至人無己51 以尹天下1.52 明珠有價1.8 圍淤爲田71 三令五申174 變俗易教1.67 大明輪船1.83 身世成謎1.70 虎嘯山林154 衆星捧月184 貪多必失134 鮮卑利亞152 南橘北枳1.205 長安小聚1.37 人主之風1.99 進身之階138 一席之地184 如約而娶156 討董聯盟12 爲君之道1.200 推賢讓能109 吾道不孤158 鐵壁鏵嘴1.264 又見連環1.82 倉樓藏秘1.64 萬夫莫敵139 不爭正妻213 重名載半1.62 陰陽連環168 天下治術219 一身是膽
51 情不亂法1.80 喜訊傳來143 三釁三浴105 烈女龐娥17 忽左忽右1.37 鰲頭獨佔1.42 天下大同1.69 吾家麒麟1.4 越俎代庖12 淫不破義157 定不辜負187 奪舍續命114 太平劫案122 見我如是第2101章 1.290 通關圖卷191 世衰道窮158 天下嚥喉61 語破天機1.97 玉色琉璃1.37 投石卜路1.97 堪比高官147 同類相動17 輕徭薄稅1.200 終破隴關1.84 清官難斷147 同類相動1.50 宮廷之變1.42 兵行險着151 王者之心1.5 黃門侍郎1.87 溫故知新1.29 強渡漢水218 贈刀之義192 兵進隴關114 養袁自重1.29 浮屠佛祠198 封侯廟食1.7 殺機畢露134 玩於股掌1.64 輶軒之使1.27 天下瞠目1.75 愁雲散盡1.83 以綏四方1.94 長城邊患1.7 分庭抗禮191 世衰道窮1.33 四郡亡胡127 兔死狐悲1.45 江淮雙生149 半壁江山18 滅國之危111 神國之謀1.74 樓桑重器1.26 循跡追兇187 中分天下1.50 人中呂布144 攻堅克難139 與民爲伍199 有容乃大107 無人可用第2070章 1.259 七海在望1.76 智機千變1.54 七日血戰41 鑄山煮海1.70 價低者得1.37 兵發北進1.27 路中捍鬼190 軍師節哀1.60 轉禍爲福157 至人無己51 以尹天下1.52 明珠有價1.8 圍淤爲田71 三令五申174 變俗易教1.67 大明輪船1.83 身世成謎1.70 虎嘯山林154 衆星捧月184 貪多必失134 鮮卑利亞152 南橘北枳1.205 長安小聚1.37 人主之風1.99 進身之階138 一席之地184 如約而娶156 討董聯盟12 爲君之道1.200 推賢讓能109 吾道不孤158 鐵壁鏵嘴1.264 又見連環1.82 倉樓藏秘1.64 萬夫莫敵139 不爭正妻213 重名載半1.62 陰陽連環168 天下治術219 一身是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