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 布衣爲王

薊王無難事。

究其原因,處高位,擁大義。號令天下,莫敢不從。

趨利避害,人之常情。人皆向好,民皆向善。薊王少復祖爵,布衣爲王。言行舉止,愛恨情仇,無不符合時下,最純粹最樸素的漢風。

前有高祖,中有世祖,今有薊王。引領時代風貌。

人以類聚,物以羣分。

故而世間所有的美好,皆奔薊國。時至今日。良臣、義士,才子、佳人,蜂擁而至,自報家門。如今更不費吹灰之力,兼督四州之地。大河以北,乃至冰原之地。皆歸王治。

幕府、封國相加,足有四百萬戶,千八百萬口。

“並縣可乎?”逢月中大朝會,薊王居高下問。

“臣,竊以爲。拓土安邦,善莫大焉。”藪東守樂隱,持芴跽奏。

“臣,附議。”遼海守郭芝,持芴奏對。

“臣等,附議。”百官齊聲。

話說。此議,本就是左右國相,領百官上疏。薊王再問,自無意外。然,增封並土,非同小可。薊王需謹慎。

待羣臣歸位(正坐)。薊王遂看向萬石席位。

“盧公以爲如何。”出人意料,薊王先問盧少保。

盧少保,持芴奏對:“老臣以爲,不無不可。”

“可有情由。”薊王又問。

“王上既問,老臣試答。”略作停頓,盧少保奏曰:“先帝崩後,連下二詔。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纔有合肥侯、史侯、董侯,三朝更番(更替)。神器易主,內外騷動。今三分天下,亂世至矣。先並河北(四州之地),再統九州(計十三州)。三興炎漢,天命所授也。”

此言,若出儒宗,百官自不意外。不料,竟先出盧少保之口。饒是太傅黃忠,左右國相,乃至殿內肱股重臣,無不驚訝。

唯我薊王,感同身受。忽憶起少時,殺盡流寇。恩師着木屐,行二十里雪路,趕來相見。

劈頭便問:可留活口。

劉備答曰:死無對證。

一問一答,道盡師徒大義。

薊王輕輕頷首。又問儒宗:“鄭公,以爲如何。”

“盧少保(一)言(道)盡。老臣無語。”鄭玄持芴奏對。薊王禮遇,凡國老,無需跽奏。坐論國政,即可。

薊王從諫如流:“上表並縣。”

“主公明見。”羣臣下拜。

端坐側席,門下署六百石列。報館丞陳琳,感慨萬千。

果不出許子遠所料。

兗州甄城,距薊都更近,水路不過千一百里。經薊國渠入漳、溯河,快船一日來回。

薊王上報,翌日已送達尚書檯。

尚書令桓典,不敢怠慢。遂攜表奏,親赴太師府。

不其侯伏完,車騎將軍呂布等,皆在。

王允看後,表情釋然。

不其侯伏完,忙問:“薊王何所求?”

王允遂將薊王上表,遍傳衆人。

伏完,草草看後,亦不由心頭驟鬆。遂又將表奏,傳與呂布。

王允笑問:‘四州有郡縣幾何?’

尚書令桓典早有準備:“幷州郡九,邑九十八;冀州九郡國,邑百;幽州郡十一,邑九十;涼州郡十二,邑九十八。”

“近四百邑,薊王百取一也。”王允一語中的。

不其侯伏完,欣然言道:“且薊王所取,涿郡之良鄉,廣陽之薊北,漁陽之潞縣,右北平之無終。並遼東屬國,皆爲守護國境也。”

尚書令桓典亦道:“尤其遼東屬國,可續接安北並遼海二郡。如此,薊國境,方至周全。”

“遼東屬國,國情若何。”王允又問。

“遼東屬國,乃安帝時分遼東、遼西兩郡所置,別領六城,治昌黎。三郡烏桓,便有一支出自此地。二虜(鮮卑、烏桓)相加,或有三萬戶,十八萬衆。”桓典答曰。

“六縣竟只有三萬戶。”呂布慨嘆:“便是中原下縣,亦遠不如。”

不其侯言道:“薊王乃爲續接國境也。”

“撤屬國,立郡可乎?”王允此問,便有應允之意。

“可也。”桓典答曰:“今漢以來,屬國多有廢止。遼東屬國,或可改昌黎郡。”

“如此,當全薊王安邦之意。”王允一語中的。

“喏。”桓典這便領命。

不日三日,詔命已達。陛下言:可。

果然,薊王無難事。

涿郡良鄉,廣陽薊北,漁陽潞縣,右北平無終,並改遼東屬國爲昌黎六縣,計十縣,增封薊王。

看似厚賜。實則除良鄉、潞縣,民情稍好。薊北、無終,次之。昌黎六縣,一貧如洗。

薊國東西千里,南北不過六百里。甚至安北並遼海,並不接壤。薊王所求,乃全國境也。

北宮,瑞閣。

“昌黎郡,別領六城:昌黎、賓徒、徒河、無慮、險瀆、房。雒陽東北三千二百六十里。轄有醫無慮山(醫巫閭山),地廣草茂,農牧皆宜,豐饒物產。乃上佳牧場。”宋貴人將昌黎郡況,娓娓道來:“原遼東屬國烏桓大人蘇僕延,衆三千餘落。從於遼西烏桓大人丘力居。丘力居,衆八千餘落。從子蹋頓,今爲奮威司馬。”

“自上谷烏桓王難樓兵敗身死,三郡烏桓,皆尊元舅(烏延)號令。”薊王言道:“命人傳書元舅,代問丘力居,心中所思。”多年前,右北平烏桓王烏延,得漢庭策封,稱“烏桓單于”,號“汗魯”。俗稱“汗魯單于”,統領三郡烏桓,守護東凌邑。今已有三萬餘落。

“喏。”宋貴人遂命女學事史,撰寫家書。

“昌黎六縣,橫跨無慮山。當已此山爲界,分割二郡。東阪三縣,無慮、險瀆、房;西阪三縣,昌黎、賓徒、徒河。”薊王言道。三縣爲郡,乃薊國慣例。

“二郡何名?”士貴人又問。

“險瀆縣乃(衛滿)朝鮮王舊都。可喚‘朝都’。西阪仍喚‘昌黎’。”

“朝都、昌黎二郡守,又當授何人。”士貴人再問。

“北海一龍,華歆、邴原二人。”薊王已有所屬。

三人一龍。華歆爲龍頭,邴原爲龍腹,管寧爲龍尾。同仕薊國,皆爲宿吏。足可牧守一方。

“另遣奮威校尉韓當部,北上二郡,扼守國境。”

“喏。”

12 再見恩師1.24 犬鹿相狎1.27 出宮闢禍1.57 賞罰未定15 生財有術1.46 盡釋前嫌1.294 滅紀廢典158 北面稱臣18 士異出仕195 回京在即1.234 四大氐王1.45 再得貴子1.96 海賊圍城142 道破天機186 福壽未央148 如期而至148 七色婢女166 白衣飛將1.82 逢凶化吉191 另立門戶51 情不亂法1.90 蒼天已死1.6 王侯之樂194 先聲奪人1.47 一念之差61 衝風之末172 自掘墳墓1.56 鮮活人聲157 定不辜負1.99 八賢共治126 分胙之禮91 車騎填巷168 暫費永寧105 胡口奪食第2071章 1.260 晨參暮省143 未戰先亂17 猛虎搏兔165 片羽吉光1.30 火燒雲臺1.89 文昭武興129 化戈爲帛1.35 劉備擲金167 綠洲公社164 首尾呼應131 衣錦榮歸1.49 上表回國1.45 好治不病1.76 世道無常193 置酒高會101 明示萬里第2087章 1.276 機不可失141 唯利機關11 珠聯璧合107 以夢爲繭1.26 循跡追兇186 福壽未央119 衆星拱鬥113 單耳陶杯139 江山易改1.75 蔡邕來了1.49 將計就計11 大器已成153 情亦動人105 胡口奪食162 物我兩忘1.33 同舟共渡1.33 回馬箭術51 流民來附61 變廢爲寶199 孤心甚慰190 軍師節哀121 萬舟齊發146 心安吾鄉189 爭權奪勢1.59 各有歸宿168 有求必應1.22 勿爲禍先1.36 兵亂在即1.230 列宿歸位第2076章 1.265 分曹治事14 步步生蓮1.230 列宿歸位1.35 三高三服21 三人成虎19 馬兒快跑156 生死未卜1 羣雄上洛1.82 飛虻流火116 一進一出1.257 珠璣深藏183 龍向天飛182 地大如礪1.77 始料未及第2072章 1.261 物有所值11 檀口溫湯1.60 衆國津徑108 積重難返193 依山下寨192 火燒西園144 迎刃而解
12 再見恩師1.24 犬鹿相狎1.27 出宮闢禍1.57 賞罰未定15 生財有術1.46 盡釋前嫌1.294 滅紀廢典158 北面稱臣18 士異出仕195 回京在即1.234 四大氐王1.45 再得貴子1.96 海賊圍城142 道破天機186 福壽未央148 如期而至148 七色婢女166 白衣飛將1.82 逢凶化吉191 另立門戶51 情不亂法1.90 蒼天已死1.6 王侯之樂194 先聲奪人1.47 一念之差61 衝風之末172 自掘墳墓1.56 鮮活人聲157 定不辜負1.99 八賢共治126 分胙之禮91 車騎填巷168 暫費永寧105 胡口奪食第2071章 1.260 晨參暮省143 未戰先亂17 猛虎搏兔165 片羽吉光1.30 火燒雲臺1.89 文昭武興129 化戈爲帛1.35 劉備擲金167 綠洲公社164 首尾呼應131 衣錦榮歸1.49 上表回國1.45 好治不病1.76 世道無常193 置酒高會101 明示萬里第2087章 1.276 機不可失141 唯利機關11 珠聯璧合107 以夢爲繭1.26 循跡追兇186 福壽未央119 衆星拱鬥113 單耳陶杯139 江山易改1.75 蔡邕來了1.49 將計就計11 大器已成153 情亦動人105 胡口奪食162 物我兩忘1.33 同舟共渡1.33 回馬箭術51 流民來附61 變廢爲寶199 孤心甚慰190 軍師節哀121 萬舟齊發146 心安吾鄉189 爭權奪勢1.59 各有歸宿168 有求必應1.22 勿爲禍先1.36 兵亂在即1.230 列宿歸位第2076章 1.265 分曹治事14 步步生蓮1.230 列宿歸位1.35 三高三服21 三人成虎19 馬兒快跑156 生死未卜1 羣雄上洛1.82 飛虻流火116 一進一出1.257 珠璣深藏183 龍向天飛182 地大如礪1.77 始料未及第2072章 1.261 物有所值11 檀口溫湯1.60 衆國津徑108 積重難返193 依山下寨192 火燒西園144 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