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 天下至理

冰原及周遭,爲羌人世代所居。故前漢時稱“羌中”。

《史記》述秦疆域,“西至臨洮、羌中”,又記張騫從西域還,“欲從羌中歸,復爲匈奴所得”,均此。

今多爲西王母國所轄。

譬如鍾存羌,古羌多爲母系氏族。西王母年得億萬門俸,重建母國,情理之中。切記,財能通神。

大漢西境,薊王心牽二事。其一,北匈奴西遷至奄蔡,立北烏伊列國。其二,斜驅西王母國,鑿穿“羌身毒道”。

至於東境,便是遼西走廊,並大小遼澤,治水營城。

時下心牽,自當是千里稻作。

督亢乃薊國龍興之地。東西掘鯉澱周遭,率先開鐮。沼澤沃壤,均產七石餘。若非累有新田圩成,馴田未畢。薊國均產,當至七石。饒是如此,本季新谷,足破八億石。廣濟天下,仍有盈餘。戶戶倉樓,當有積穀入倉。自國中釀造,皆取海外三登谷。薊谷終得積存。然若將自家倉樓裝滿,絕非一年之功。即便家中單倉樓,亦可盛谷三萬石。均產六石計,一頃稻,得三百石谷。便加海外寄田,均產十五石,一頃稻,得七百五十石谷。欲裝滿三萬石,不吃不喝,仍足需三十載。

先前不知,薊王何故造如此大倉。如今方知,只需稍加改造,加裝機關諸器,倉樓便可用於烘乾。除烘乾新谷,亦可用於燻蒸香腸、火腿,臘肉、禾鯉乾等。便是麻絲、羊毛、藥材、乾果、湩酪,亦無不可。

薊國名產,種類繁多。一季稻作,半年之期。餘下節氣,薊人可按部就班,製備名產。除坊市內大型作坊,集中產出。薊國半數名產,皆出自各家各戶。可自行販賣,亦可轉賣市中豪商,亦或承接工坊券書,如約定製,不一而足。薊人富足,可見一斑。

立冬前後,薊國上下,皆爲稻收奔忙。無有例外。

便是朝會,亦暫且擱置。凡有要務,皆由左右國相,入宮通稟。薊王或乾綱獨斷,或專開朝會,集思廣益。必有良策出。

今季,亦如先例。

掘鯉澱屜舟往來,分波逐浪。爲不擾民,三足踆烏,乘夜起航,沿千里薊國渠,駛往文安縣。文安亦曾爲大澤。兩漢之交,海水倒灌。文安西通掘鯉澱,北連雍奴藪,千里水澤,汪洋接海。其後二百年,與二處大澤,漸行漸遠,終是分離。境內滏水、高陽水、滹沱、泒水等,諸水交匯,散爲大澤。徑百二十里。尤過督亢二十里。

如今。枝津故瀆,皆成縱橫水網。支渠四通,無垠稻浪。文安舊縣,橫豎七裡,舊貌新顏。境內新築城邑,遷百萬黑山衆安居。圩田大成,物阜民豐。富足堪比督亢秋成。

安居樂業,守望相助。黑山、白波,並五湖四海,各地流民,早與薊人無異。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士大夫飽食無憂,方能憂國憂民。

天下至理,莫過如此。

少時,宗祠大考,劉備言,不患寡,只患不均。

《列子·湯問》:“均,天下之至理也,連於形物亦然。均發均縣,輕重而發絕,發不均也。均也,其絕也,莫絕。”

意思是說,均衡,乃天下之至理。世間之物,盡皆如此。譬如,一根頭髮若受力均勻,那麼即便用其懸掛重物,亦不會輕易斷絕;若受力不勻,既使懸物再輕,亦會斷絕。

列子所言,“均發均懸”,待長大,薊王才漸漸頓悟。除去均田、均產,均律、均法,亦是天下至理。

編戶齊民,與二十等爵之公士,無論田宅、妻妾、牛馬、機關器,皆有大不均。然循《薊法》,二十等爵,薊人皆可匹配。只需誠實守信,不短稅賦。凡我國人,皆有晉升之路。雖入籍有早晚,然早晚爲爵民。此,亦是均發均懸。

此便是所謂,“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甘後,甯貴人,華貴人等,九位新婦。伴君身側。舟行千里國渠。歡喜之情,油然而生,溢於言表。

正如先帝,雖貴爲天子,富有四海,然卻不覺富足。甘後久居深宮,別居西園。雖斂財無數,卻難言歸屬。如今嫁入薊王家。千里國土,四百城港。水天一色,無垠稻海。皆爲我家所有。焉能不喜不自禁。

封建時代,擁有土地的滿足感,無與倫比,無可替代。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便是農耕文明,最大的收穫。

薊人富甲一方。僦船四海,車行九州。獲利之豐,遠超種田。然每逢稻作時節,薊人悉數返鄉,忙於稻作。皆是千百年來,深入骨髓,農耕文明的沉積。又歷久彌香,醞釀出一碗鄉愁。

“獨在異鄉爲異客”,“遍插茱萸少一人”。

船宮爵室,三面清鋼琉璃壁前。

薊王舉千里鏡遠眺。繁忙稻收,盡收眼底。

甘後、甯貴人、華貴人,伴駕左右。餘下六美人,陪坐榻上。美眸流轉,顧盼生姿。

見李真多,欲言又止。鄭天生遂問:“何故無言?”

李真多這便言道:“侍寢多日,有喜否?”

果然。凡入薊王家門,爲夫君誕下子嗣,便是八百年女仙,亦不可免俗。

“何其急也。”鄭天生,風華絕代,宜喜宜嗔。與先前孤兒寡母,雲泥之別。

話說鄭天生子鄧芝,年過七旬,封候拜將,親征涪陵。至玄猿緣山。芝性好弩,見猿抱子在樹上,引弩射之,中猿母,其子爲拔箭,以木葉塞創。芝乃嘆息,投弩水中,自知當死。嘆曰:“嘻,吾違物之性,其將死矣!”

自知死期,不愧有仙門之母。

程環掩口笑道:“姐姐毋憂。夫君臨幸,尚不足月。便種珠胎,亦無覺也。”

張姜子柔聲勸道:“你我斷絕紅塵,自出家門。與山泉爲伴,日月爲伍。寒暑易節,久不食人煙。人倫不繼,亦是常情使然。”

李真多笑嘆:“不料你等,皆已看淡。”

程璇悄聲道:“聞烏桓蓮妃,婚後亦無所出。乃華國老,獻良方解困。”

“良方何在。”衆美人,異口同聲。

1.49 和則增壽131 綱舉目張161 內難未弭111 神國之謀61 變廢爲寶1.86 炎船之主1.257 美事將近101 東走西顧1.8 拍案驚奇100 大象無形147 不負韶華1.200 永安上壽142 斷不可棄150 洛陽上計1.32 明隱之爭41 黃驃產子1.9 修繕祖宅143 孤城剿匪167 麒麟可乎1.85 佩韋佩弦140 盡數歸心195 薊王登朝173 畝鍾之田19 遊麟可用211 攜民渡江18 決心未定18 滅國之危1.30 未琢璞玉137 各自圈地1.49 覆水難收169 東西交構1.68 清溪橋樓121 怒海潮升141 父子十祿154 鹿死誰手160 女中豪傑171 飛槳木蘭1.47 帝國時代1.58 金水商肆117 倒履相迎161 狐假虎威1.36 寒光耀雪124 羌亂再起172 萬載千秋1.87 性命相托173 絲路流金117 盜亦有道1.47 難覓仙蹤170 黃泉相見1.34 庸人自擾1.43 樓桑特產1 分兵入關184 亂之道也1.40 蜜蜂分箱1.2 平羌之策126 分胙之禮1.296 可甘人下231 潛龍勿用12 戰意橫生180 嶄露崢嶸1.53 前朝舊事143 動則生陽1.24 多多益善1.92 南有喬木1.2 奉國守孝1.70 王道如砥1.6 以物易物1.28 暮夜有知1.44 螽斯衍慶13 大賢良師171 南北船閘1.27 天下瞠目215 按兵不動14 公孫劍器1.25 美人無極15 蔣幹遺書180 羅襪未染1.74 再掠女豪1.74 星辰少女1.68 女王之牙169 白玉之精1.79 心願終了162 物我兩忘172 萬載千秋1.272 董卓赴宴1.93 少年長吏115 天下都北1.247 櫟陽雨金119 司金典農1.43 白馬楊氏1.22 薪盡火傳130 傭兵公會219 西林少年1.77 學富百車1.5 千家萬戶81 忠奸莫辨1.66 飛廉斬薙113 冰釋前嫌31 綬帶密詔61 董卓獻車
1.49 和則增壽131 綱舉目張161 內難未弭111 神國之謀61 變廢爲寶1.86 炎船之主1.257 美事將近101 東走西顧1.8 拍案驚奇100 大象無形147 不負韶華1.200 永安上壽142 斷不可棄150 洛陽上計1.32 明隱之爭41 黃驃產子1.9 修繕祖宅143 孤城剿匪167 麒麟可乎1.85 佩韋佩弦140 盡數歸心195 薊王登朝173 畝鍾之田19 遊麟可用211 攜民渡江18 決心未定18 滅國之危1.30 未琢璞玉137 各自圈地1.49 覆水難收169 東西交構1.68 清溪橋樓121 怒海潮升141 父子十祿154 鹿死誰手160 女中豪傑171 飛槳木蘭1.47 帝國時代1.58 金水商肆117 倒履相迎161 狐假虎威1.36 寒光耀雪124 羌亂再起172 萬載千秋1.87 性命相托173 絲路流金117 盜亦有道1.47 難覓仙蹤170 黃泉相見1.34 庸人自擾1.43 樓桑特產1 分兵入關184 亂之道也1.40 蜜蜂分箱1.2 平羌之策126 分胙之禮1.296 可甘人下231 潛龍勿用12 戰意橫生180 嶄露崢嶸1.53 前朝舊事143 動則生陽1.24 多多益善1.92 南有喬木1.2 奉國守孝1.70 王道如砥1.6 以物易物1.28 暮夜有知1.44 螽斯衍慶13 大賢良師171 南北船閘1.27 天下瞠目215 按兵不動14 公孫劍器1.25 美人無極15 蔣幹遺書180 羅襪未染1.74 再掠女豪1.74 星辰少女1.68 女王之牙169 白玉之精1.79 心願終了162 物我兩忘172 萬載千秋1.272 董卓赴宴1.93 少年長吏115 天下都北1.247 櫟陽雨金119 司金典農1.43 白馬楊氏1.22 薪盡火傳130 傭兵公會219 西林少年1.77 學富百車1.5 千家萬戶81 忠奸莫辨1.66 飛廉斬薙113 冰釋前嫌31 綬帶密詔61 董卓獻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