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命運時然

“大將軍欲再割一耳乎。”太后頗多譏諷。

“臣……”大將軍耳根一搐,百感交集。

太后又道:“自揭己短,乃磊落君子也。如若不然,便是故意賣個破綻。大將軍以爲如何?”

“這……”何進腦筋飛轉。磊落君子暫且不談。若是故意買個破綻,又當如何?

見他默不作聲,何太后言道:“若是故意設局。引朝堂口誅筆伐。諸如大將軍這般,忍耐不住,冒然出手。欲置薊王於死地。於是乎‘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此時便考驗‘人心向背’。大將軍以爲,天下百姓,朝中內外,及北疆胡虜、西域藩邦、隴右羌氐、幷州匈奴、三郡烏桓、四郡亡胡、山越南蠻、三韓島夷,海外倭人……有多少,願意相信,薊王清白。”

“臣……”何進冷汗直冒。

“薊王肯揭己之短,便證己之清白。”太后蓋棺定論。

“如若……”何進仍不甘心。

“沒有如若。”何太后斬釘截鐵。

“萬一……”何進仍欲強辯。

“絕無萬一。”何太后斷然揮袖。見大將軍怏怏不樂,何太后又柔聲勸道:“我兒尚未元服,由太皇垂簾監國。大將軍即便在侄兒面前,據理力爭,憤而抗辯。簾後太皇竇太后,又豈會令大將軍如願。”

“唉……”何進方纔醒悟。

何太后又道:“先前,聽大將軍言,右國令還牽扯到鞠城兵變。大將軍以爲,若此時追根究底,於大將軍有利還是有弊。”

“臣,已盡知。”何進悶聲抱拳,委屈退下。

目送大兄出堂,何後一聲暗歎。

廢帝一日不歸封國,阿閣大平座上擊劍,便一日無定論。若廢帝忽然開口。言,乃大將軍行刺在先。董重必與薊王聯手,撲殺何氏滿門。

廢帝尚未滅口,轉身便要謀除薊王。腹背豎敵,何其不智也。

永樂宮,正殿。

驃騎將軍董重,永樂少府楊彪,齊來拜見。

太皇董太后,自簾後言道:“薊國鋤奸,諸君有何高見?”

董重撇了撇嘴,又看向楊彪。

楊彪起身奏對:“世人皆知大賢良師,妖賊張角。不知有墨門鉅子,神上宗師。傳聞此人已病入膏肓,時日無多。本可不必張揚。然薊王卻命左右國相公審,比二千石以上重臣列席。足見嫉惡如仇,明以照奸。”

董重大喜:“臣,亦如少府所言。”

“此賊毒殺王美人,行刺先帝。又險害陛下於阿閣。”太皇董太后面沉似水:“如何能輕饒。”

“臣以爲……”董重剛起了個頭,又急忙收聲。

“說。”簾後太皇不置可否。

董重言道:“王美人無辜遇害,乃命該如此。先帝亦是受逆賊王芬所惑,北巡河間舊宅時,被黑山賊張飛燕刺傷。後殞命沙丘……亦是命中註定。先賢曾言:‘堯遭洪水,湯遭大旱,命運時然。’又豈是…豈是一兩個蟊賊,能夠左右。”

“好一個‘命運時然’。”太皇董太后,語透悲意。

“總歸是‘人死不能復生’。”董重咬牙進言道:“爲今之計,當顧全大局。”

見太皇董太后暗自垂淚,董重索性說個明白:“少帝繼位,太皇竇太后垂簾,已成定局。若此時與薊王妄動干戈,必腹背受敵。大將軍若引軍圍攻,函園一萬精兵又作壁上觀。太皇危矣。”

“朕乃少帝祖母,誰敢大逆不道!”

“何太后,可是少帝生母。”董重苦笑:“先時,薊王上表,舉楊少府爲太傅,便有保全董氏之意。少帝元服親政後,當以太傅錄尚書事。再有微臣從旁協助。尚能與何氏一較長短。如若此時與薊王交惡。董氏滅門矣。”

待收起哭聲,太皇董太后問向楊彪:“少府以爲,薊王與此賊,可有苟且。”

“臣竊以爲。薊王磊落,必不會行苟且之事。”楊彪擲地有聲。

“朕,喪子之痛,又當如何?”太皇董太后又問。

董重心領神會:“國中暗藏奸佞,薊王難辭其咎。理應‘罰銅抵罪’。”

“驃騎將軍,此言有理。”太皇董太后眸中貪念,一閃而逝:“當罰銅幾何,方可抵罪。”

“這……”說道緊要處,董重亦不禁心如鹿撞:“一億薊錢如何?”

“哼!”太皇董太后,嗤鼻言道:“驃騎將軍何其小器。”

“依太皇之意,當罰銅幾何?”董重忙問。

“當罰十億……如何?”太皇董太后獅子大開口後,又難免心生惴惴。

“這……”董重不敢接話。

“臣以爲,可行。”不料永樂少府楊彪,卻先開口:“如太皇所言,國中藏奸,國主難辭其咎。薊王雖未裹挾其中,然亦涉有連坐之罪(注①)。漢律:‘諸侯有罪,傅相(國相)不舉奏,爲阿黨(同黨)。’可爲類比。”

太皇董太后,心領神會:“換言之。國令有罪,國主鋤奸,便不是同黨。”

“太皇明見。”楊彪再拜。此條漢律,可謂言簡意賅:薊王不是同黨。

若非神上宗師同黨。能給薊王之定罪,量刑便輕去太多。皆可用罰銅抵罪。

有漢律支撐,太皇董太后,當可放下心結。收拾心情,這便衝楊彪言道:“有勞少府走一趟二崤城。與右丞賈詡,商談五罰事宜。”

“遵命。”楊彪伏地領命。

五罰,便是指五種可罰金抵罪的規定。上古以銅爲貴,故罰金即罰銅。《國語·齊語》:“小罪讁(zhé)以金分。”

據《書·呂刑》規定,墨刑可改處罰銅三斤,劓刑可改處罰銅六斤,剕刑罰銅十五斤,宮刑罰銅十八斤,死罪罰銅三十斤。

漢之罰金,雖載於律令。然絕非上古時所定,此等小數目。

多,因事因人而異。

太皇董太后,開價十億。足見此事,絕非“小罪”。

與其說是薊王罰銅免罪。不如說,是太皇董太后得十億錢後,方能消心頭之恨。不爲懲罰薊王,只爲紓解自己。

畢竟,先帝,王美人,太皇董太后至親之人,皆因右國令而亡。

楊彪尚未出永樂宮。罰銅免罪的消息,已傳到西邸何太后當面。

“十億大錢,薊王出得起。”

1.68 燕人來也100 喜事將近130 傭兵公會1.92 首鼠兩端1.29 強渡漢水1.77 半島鎖鏈110 金聲玉振144 田貴如馬103 薊國雙壁171 事出有因125 局中一子151 君臣之約1.97 鳳引九雛181 未得其主111 鳴蟬蛻殼101 老臣謀國173 絲路流金163 顧此失彼147 河漢無極1.39 漢風速遞182 羣仙聚會1.88 腰纏萬貫1.44 降集氐羌1.98 水火相濟1.62 風月常新178 深明大義17 將府五校1.97 板上釘釘1.27 爲君離憂1.8 木公金母10 耿氏製陶132 謹遵醫囑180 故技重施1 伏虣藏虎1.66 象軍初立108 禮不可廢19 半渡而擊1.89 無銅身輕1.82 捷足先登12 再見恩師1.53 樓桑少君157 耕雲播雨1.53 人生百戲1.244 徒有虛名1.96 西行在即107 三日得仙178 中洲一郡1.5 千家萬戶1.80 關羽得子183 包藏禍心12 何方妖孽1.99 一網打盡143 未戰先亂126 投其所好133 兵鋒四起126 名公之胄122 火燒濮陽174 恰如其分1.225 將星雲集173 畝鍾之田1.33 四郡亡胡1 十里少年1.96 挾私報怨1.5 舌綻春雷143 以食爲天185 董卓無文1.66 有女士異1.94 貴不能言103 蝮蛇螯手1.54 四方殺局176 隔岸觀火1.26 敦煌六姓145 機關殺陣106 偷天換日1.203 引狼入室1.80 喜訊傳來108 禮不可廢1.34 恩同再造1.274 有鳳來儀102 避易就難199 必有其子188 風聞奏事142 萬物生輝160 遠見卓識1.97 鳳引九雛1.82 遼東婢女201 廣瞻博望1.29 浮屠佛祠196 家門之爭1.89 五味俱全91 娶七夫人1.68 淮南大捷156 仁道在邇137 和氣生財1.72 血染清溪188 爲所欲爲114 養袁自重91 娶七夫人1.270 養女齊聚168 暫費永寧
1.68 燕人來也100 喜事將近130 傭兵公會1.92 首鼠兩端1.29 強渡漢水1.77 半島鎖鏈110 金聲玉振144 田貴如馬103 薊國雙壁171 事出有因125 局中一子151 君臣之約1.97 鳳引九雛181 未得其主111 鳴蟬蛻殼101 老臣謀國173 絲路流金163 顧此失彼147 河漢無極1.39 漢風速遞182 羣仙聚會1.88 腰纏萬貫1.44 降集氐羌1.98 水火相濟1.62 風月常新178 深明大義17 將府五校1.97 板上釘釘1.27 爲君離憂1.8 木公金母10 耿氏製陶132 謹遵醫囑180 故技重施1 伏虣藏虎1.66 象軍初立108 禮不可廢19 半渡而擊1.89 無銅身輕1.82 捷足先登12 再見恩師1.53 樓桑少君157 耕雲播雨1.53 人生百戲1.244 徒有虛名1.96 西行在即107 三日得仙178 中洲一郡1.5 千家萬戶1.80 關羽得子183 包藏禍心12 何方妖孽1.99 一網打盡143 未戰先亂126 投其所好133 兵鋒四起126 名公之胄122 火燒濮陽174 恰如其分1.225 將星雲集173 畝鍾之田1.33 四郡亡胡1 十里少年1.96 挾私報怨1.5 舌綻春雷143 以食爲天185 董卓無文1.66 有女士異1.94 貴不能言103 蝮蛇螯手1.54 四方殺局176 隔岸觀火1.26 敦煌六姓145 機關殺陣106 偷天換日1.203 引狼入室1.80 喜訊傳來108 禮不可廢1.34 恩同再造1.274 有鳳來儀102 避易就難199 必有其子188 風聞奏事142 萬物生輝160 遠見卓識1.97 鳳引九雛1.82 遼東婢女201 廣瞻博望1.29 浮屠佛祠196 家門之爭1.89 五味俱全91 娶七夫人1.68 淮南大捷156 仁道在邇137 和氣生財1.72 血染清溪188 爲所欲爲114 養袁自重91 娶七夫人1.270 養女齊聚168 暫費永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