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國際分贓會

馮國璋聽說了列寧的新經濟政策後,電報請示曾紀澤。

曾紀澤覺得不能讓布爾什維克有喘息的機會,馬上回電:“扼殺之。”

於是,馮國璋抓緊在全城逮捕布爾什維克,然後,和德國人裡應外合,迅迅速擊潰了布爾什維克,宣佈其爲非法恐怖組織,中國的軍隊全面控制莫斯科,緊接着,進行了大拆遷。

中德締結中德友好同盟條約:“關於莫斯科原有各種工業及其機器,皆應歸我國所有,以爲對我償還戰債之一部分。”

而且,凡屬俄國及俄國國民在華領土內所有全部產業權、契據、利息以及各類財產,包括房屋、發電廠、各種工廠、船隻、船塢、造船廠、機器、礦業、有線及無線電設備材料、鐵路、車輛、修理廠等等應認爲已讓予中國;凡屬同盟國約定歸還中國之領土,如有盟國的軍隊駐紮,應採取一切必要及緊急辦法,防止敵人從事摧毀、破壞、隱藏、移動及轉讓等行爲;關於分配俄國國內各種資產,中國應享受交貨優先權,以抵償中國國家及人民所受之長期犧牲與損失。

1906年9月,曾紀澤派袁世凱去法國首都巴黎參加和會,袁世凱帶着外交大臣伍廷芳等使團成員在啓程前,接受國際通訊社的聯合採訪時強調說:“我之前在迎接中國的軍隊的烈士遺骸回國時,就明確表示過,中國的士兵不會白白犧牲,中國將在國際談判桌子上,拿回屬於自己應得的東西。現在,是中國去履行對國民承諾的時候了。”

美聯社的記者約翰喬治問袁世凱:“沙皇尼古拉二世表示俄國將不會參加巴黎的和會,並稱他纔是代表俄國人民的,沒有他的簽字,任何有關俄國的國際決議都是無效的。”

袁世凱笑着說:“我覺得等到沙皇一家到了布爾什維克的地下室,他就不會這麼認爲了俄國的布爾什維克,不光是歐洲的幽靈,也是全世界愛好正義和和平的人民的敵人。我們當然有權做出有利於世界和平的決議。而且,這個世界,應該是強者說了算的,落後就要捱打,這句話請轉送給尼古拉二世,我對他的處境只能表示同情,他只能接受戰勝國的決議。”

1906年10月18日,在法國巴黎的凡爾賽宮,召開了巴黎和會,主要任務是籌組國際聯盟來反對列寧創建的共產國際,同時重新瓜分俄國和原有的殖民地。

實力決定國際地位和利益,與歷史不一樣,這次國際分贓會,中國成了主導者。

參加巴黎和會的各國代表有1000多人,其中全權代表70人,代表七十多個國家,亂哄哄的,後改爲“四人會議”,即大漢帝國代表、國務大臣袁世凱,英國首相亨利坎貝爾班納文爵士,德意志帝國總理伯恩哈德馮皮洛夫,法國內閣總理斐迪南薩里安爵士。

後因法國在對付俄國布爾什維克的大戰中作用不大,貢獻幾乎是負的,美國參戰比較晚。而且這時也不夠強大,被英國和德國冷落一邊。所以實際上又變爲“三人會議”。

在會議過程中,中、德、英國三巨頭各懷心思。英國維持海上霸權和殖民霸權,而且希望歐洲大陸各國實力均等,即大陸均勢。德國希望得到歐陸霸權,得到烏克蘭和波蘭作爲殖民地。中國希望得到鉅額的戰爭賠款,敖德薩和尼古拉耶夫作爲中國的海軍基地,還有靠近遠東的三百萬平方公里俄國國土。美國則在拼命推銷“門戶開放”原則,主要是爭取美國的商品與資本可以自由進入沙俄地區,實行機會均沾。

對俄國停戰的條約也是十分苛刻的,它包括:承認烏克蘭、白俄羅斯、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格魯吉亞、阿塞拜疆、亞美尼亞、高加索等國獨立,這等於肢解了俄羅斯帝國。

俄羅斯交出1168億美元的戰爭賠款,分三十年付清。

俄羅斯廢除普片義務兵役制,陸軍不得超過10萬人,交出所有巡洋艦、戰鬥艦、潛水艇,2500門大炮和槍支彈藥。

俄國交出全部殖民地,由英中德等國瓜分,總的來說,俄國失去了三分之一的領土,五分之一的人口。

各國爲了自己的利益,吵得不可開交。於是,很有意思的一幕出現了,每一個國家都會與另兩個國家互爲對手,而又都能與另兩個國家的任意一個聯手。比如德國和中國合作,來爭取擴張。

由於德意志帝國總理伯恩哈德馮皮洛夫和他的顧問霍爾斯坦因認爲英國還可以做出更大的讓步,英國永遠也不會和法國和俄國達成諒解,以及德國可以繼續居於“世界仲裁者”的地位,他沒有接受約瑟夫張伯倫提出的訂立英德同盟的建議,而是積極和中國結盟。

一開始,皮洛夫總理就表明了德國對外擴張政策:“讓別的民族去分割大陸和海洋,而我們德國滿足於藍色的天空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也要求陽光下的地盤。”

在曾紀澤的戰略裡,其實是希望這次讓德國擴張,嘗一些甜頭,這樣一來,英國勢必對德國更加警惕,如果英國和德國去爭鬥,這對中國來說,也是有好處的。於是,曾紀澤讓袁世凱根據中國和德國的盟約,積極支持德國的殖民擴張。作爲回報,德國則支持中國在亞洲的殖民地以及此次和會的賠款等訴求。

果不其然,德國提出的擴張條件徹底激怒了英國。比如,德國希望滲透的一個地區土耳其帝國,但德國的行動,遭到了英國的強烈抵制。英國首相亨利坎貝爾班納文爵士和德意志帝國總理伯恩哈德馮皮洛夫吵得不可開交。所以,這場會議開得很長。

期間,英國也想爭取中國的合作,但是曾紀澤因爲中德結盟的緣故,故意不見英國首相亨利坎貝爾班納文爵士。

在巴黎和會上,爭議最大的是,是俄羅斯交出的戰爭賠款如何分配的問題。

爲了索取戰敗國的賠款,袁世凱和英國首相亨利坎貝爾班納文爵士、德意志帝國總理伯恩哈德馮皮洛夫吵了起來,

根據曾紀澤的指示,袁世凱堅持索要整個戰爭賠款的60,也就是約70億美元,因爲中國的軍隊在攻打沙俄和布爾什維克的犧牲和功勞是最大的。

英國首相班納文爵士最後對袁世凱說:“你們中國拿50,我們英國得30,德國得到了大量的殖民地,所以少分一點,得10,其餘各國分10,你看怎麼樣”

袁世凱搖頭,整理了一下領帶的領結,說:“不行,絕對不行這次大戰,中國損失最大,我們至少應該得58。你們知道啊,沙俄如果賠款,莫斯科很可能要交還給尼古拉二世,否則,恐怕我們一個子的賠款都拿不到。這對中國來說,又是一筆巨大的損失。”

德意志帝國總理皮洛夫爵士說:“尼古拉二世如果不同意,我們就另外扶持新政府。”

曾紀澤說:“沙俄一億多人口,跟其他殖民地不一樣。我們還是讓尼古拉二世來收拾布爾什維克留下的爛攤子爲好。”

德意志帝國總理皮洛夫爵士點點頭,回答說:“中國雖然犧牲很多,但要求58,這太過份了,而且英國分30,我們德國不同意。”

英國首相亨利坎貝爾班納文已經快70歲,雖已滿頭白髮,但仍像只野獸般兇猛,一點兒都不願意犧牲英國的利益。說:“那我們英國也不同意德國佔領烏克蘭和波蘭。”

這是一個國際分贓會,所謂談判,就是大家相互妥協,各自捨棄自己的利益。國與國之間的談談判也是如此。見各國首領爭論不休,誰也不肯讓步。都以退出和會來要挾對方。

袁世凱亮出了中國的底牌,出來打圓場。說:“我們中國作一些犧牲,中國得56,你們兩國都犧牲些,英國得28。德國得10,讓別的國家也得點好處,這樣可以嗎不然,大夥真的就沒得談了。”

經過一番探討,這個賠款方案得到了中國、英國、德國的同意。

最後,各國談判代表們最終在和議上都簽了字,各取所需:德國得到了烏克蘭和波蘭。英國得到了俄國在海外的殖民地和附屬共和國,法國得到了摩洛哥和芬蘭。美國得到了整個整個歐洲國家自由市場。

中國是這次巴黎和會的最大贏家,不僅得到了近四百萬平方公里的俄國國土,贏得了將近60億美元的鉅額賠款,還得到了敖德薩和尼古拉耶夫作爲海軍基地,爲日後插手歐洲事務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消息傳到了國內,全國高校的學生都自發舉着國旗,敲鑼打鼓上街遊行,慶祝中國在巴黎和會上取得的偉大勝利。

就這樣,大俄羅斯帝國正式從地球上消失,烏克蘭、白俄羅斯、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格魯吉亞、阿塞拜疆、亞美尼亞、高加索等國獨立,俄羅斯亞洲地區全部割讓給中國。

中國撤出莫斯科,還將莫斯科的工業機器和設備拆卸一空,尼古拉二世的俄羅斯,已經虛弱不堪,淪爲一個世界三流的歐洲國家,還揹負這鉅額的戰爭賠款,可以說,布爾什維克給俄國帶去了一個世紀的大災難。

巴黎和會雖然調整了中國、英國、德國、法國、美國等強國在俄羅斯帝國的關係,但它們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銳,英國、美國之間的矛盾尤爲激烈。

因爲隨美國經濟的崛起,美國政府不再滿足於在北美的傳統勢力範圍。美國對巴黎和會的結果不滿,急欲拆散中英和中德同盟。同時,因爲此前列強隊殖民地的爭奪,也各國認識到了海軍的重要性,各國海軍軍備競賽加劇。

各國爲了角逐海上霸權,掀起了一場如火如荼的海軍軍備競賽。尤以美國、英國、德國三國表現最爲突出。美國和德國仰仗自己急速膨脹的工業和金融實力,向世界頭號海軍強國英國發出了挑戰。

英國不甘示弱,首相亨利坎貝爾班納文表示:“大不列顛寧願花盡最後一分錢,也要保持海軍對美國或其他任何一個國家的優勢。”

緊接着,法國和意大利也興沖沖地加入了這場競賽。就這樣,列強們你造一艘我造兩艘,從大西洋、地中海到太平洋,一場看不見硝煙的軍備大戰越演越烈。而中國這段時間,則在大力發展先進的潛艇,這是中國海軍的優先發展戰略。

但時隔不久,列強們開始嚐到了軍備競賽的苦頭。伴隨着一艘艘戰艦的下水,軍費開支陡然大增,各國的財政紛紛捉襟見肘。

美國海軍撥款已佔整個國家預算的三分之一。正是在這一背景下,美國開始倡議召開限制海軍軍備的會議。這樣美國既可以博得“愛好和平”的美名,又可以在談判中儘量限制對方,爭奪自己的優勢,中國也希望在亞洲發揮更大的作用。

在此背景下,在巴黎和會後,美國、中國、英國、法國和德國又在華盛頓召開了一次會議,對各國海軍力量進行平衡。這次會議的主要議題是限制軍備問題和處理有關遠東和太平洋問題。前者由美國、英國、中國、法國、德國五國組成限制軍備委員會進行磋商,後者則由與會九國組成遠東及太平洋委員會共同商議,加入了意大利、奧匈等國。

各國代表齊聚美國華盛頓的獨立紀念館。舉行了華盛頓會議。爲了渲染和平氣氛,會場內裝飾了許多棕櫚葉,擺設了“u”字形的會議桌,桌上覆蓋着綠色檯布。

曾紀澤考慮到中國也需要一段和平時間。來發展自己的工業經濟,特別是消化從沙俄得來的工業以及戰爭賠款,於是派了劉步蟾爲代表,參加了華盛頓會議。

各國代表全部落座,東道主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走上講壇,開始致開幕詞:“我們希望建立一個良好的秩序,恢復全世界的安寧。”

會議開幕第一天。美國先發制人,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迫不及待地拋出了一個有利於美國的限制海軍軍備方案:一、停止建造主力艦;二、拆毀一部分舊軍艦;三、以主力艦總噸位爲標準計算海軍實力,確定各國的比例。

這個問題由五國組成的“遠東和太平洋問題委員會”討論,會議實際上是在美國、英國、中國、德國四國操縱下進行。剛開始,美國要求和英國取得一樣的主力艦噸位,遭到英國的嚴斥拒絕。

德國也不甘示弱。中國和法國都在大力發展潛艇,所以對這主力戰艦的噸位討論並不熱衷。最後。英國和德國、美國達成了妥協,各國最後討論的結果是:規定五國主力艦總噸位限額爲英國355萬噸、德國315萬噸、美國、中國和法國各275萬噸;禁止建造標準排水量超過25萬噸的主力艦,並不得裝置口徑超過16英寸的火炮;美國、英國、中國在太平洋地區所佔島嶼要塞一律維持現狀,不得建立新的海軍基地和要塞。但夏威夷羣島、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地除外。

剛擺平了主力艦比例,五國又在限制潛艇問題上吵得不可開交。英國最忌諱別國發展的潛艇,英國主張完全禁止潛艇。法國針鋒相對,提出了截然不同的建議,聲稱如果不準海軍弱國使用潛艇,就等於是把它們交給海軍強國任意宰割,因此根本不應對潛艇作任何限制。於是雙方展開了脣槍舌劍般的爭吵。英國代表氣勢洶洶地說:“英國決不能允許擁有八十萬陸軍的法國再擁有頭等的潛艇艦隊”

法國代表反將一軍:“如果英國願意取消主力艦,那我們就立即取消潛艇。”

英國代表立即回擊:“基地遍佈各地的法國,如果再擁有大量的潛艇,那對英國的威脅可能要比德國對英國的威脅大許多倍。”法國代表反脣相譏:“英國建造主力艦想必是爲了打撈沙丁魚那麼,何不讓可憐的法國也造幾艘潛艇來研究研究海底植物呢”

美國見英、法的“潛艇戰”陷入僵局,趕緊出來打圓場,但是,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潛艇,所以反對限制潛艇,由於大家分歧太大,限制潛水艇問題最終沒有達成任何協議,只好不了了之。

會議結束時,與會國簽訂了一系列條約、協定和決議案,其中有關於太平洋區域島嶼屬地和領地的條約。

由中國、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等五國還簽訂了一個補充條約,規定有關“島嶼屬地”和“島嶼領地”的概念,將庫頁島、日本九州島等正式割讓給中國,維持日本和俄國分裂的現狀。

同時,由中國、英國、法國、德國、美國五國正式簽訂限制海軍軍備條約。五國條約的簽訂,是各國在海上實力對比問題上暫時妥協的結果,它使英國和德國在海軍軍備上取得了大致相等的地位,從而標誌着英國海上霸權的終結。但條約只對兩類艦種作了限制,因此並未從根本上緩和列強對海上霸權的爭奪。作爲對中國的讓步,規定了美國、英國、中國要維持太平洋西部區域海軍基地現狀。即英國、美國不得在這個區域建設新的海軍基地。

中國的工業發展,得到了暫時和平的外部大環境,曾紀澤對這個結果表示滿意,但他知道,世界大戰還是無可避免,需要未雨綢繆。

第27章 敲打洋人(1)第48章 洪秀全該死(2)第119章 大漢帝國第35章 曾國藩回家第1章 最年輕的艦長第108章 七國撤軍第41章 挺進蘭芳國第138章 殖民地設省第53章 曾國藩的心思第188章 血色土耳其第30章 血洗東王府第69章 石達開受挫(2)第20章 朝廷的心思第56章 裂土封王(3)第9章 程學啓投降第46章 借雞生蛋第110章 滿清亡國第63章 齊人之福第78章 湖南告急第129章 中國大獲全勝第50章 新大漢國第21章 陳玉成之死(1)第63章 齊人之福第179章 中國無戰事第58章 率軍北上第57章 工業建設第29章 拿下蘇州第50章 新大漢國第29章 拿下蘇州第89章 艱難的決定第193章 俄國“嫪毐”第15章 亂世之梟雄第89章 艱難的決定第113章 瓜分日本計劃第44章 蘇丹玉璽第34章 石達開出走第195章 奇怪的暗殺第60章 曾國藩復出第108章 七國撤軍第54章 開疆拓土(2)第150章 駐軍莫斯科第80章 決戰寶慶第40章 解決土地問題第70章 密謀敗露第56章 農業建設第109章 政體的抉擇第153章 大擴軍第199章 德海軍戰敗第81章 放走石達開第187章 訪問美利堅第169章 大貝爾塔炮第50章 反清準備(1)第120章 臥底張作霖第89章 艱難的決定第6章 血戰武昌第10章 石達開退兵第10章 天國的黃昏第31章 誰是幕後元兇第62章 三位夫人第3章 李鴻章出走第190章 丘吉爾下臺第37章 竟然被逼婚第149章 中俄大海戰第11章 初見曾國藩第79章 少年袁世凱(3)第114章 四國聯軍第21章 陳玉成之死(1)第38章 踏進新徵程第89章 中法大戰(2)第111章 大刀王五第66章 買炮艦打日本第142章 天堂即地獄第69章 一場大火第122章 攻打俄城第102章 日軍傷亡慘重第74章 大敗日本第93章 禍起蕭牆第199章 德海軍戰敗第156章 轟炸英軍第142章 天堂即地獄第75章 湘軍三大紀律第18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187章 訪問美利堅第15章 要變天了第188章 血色土耳其第154章 世界經濟危機第86章 搞定朝鮮第81章 虛僞的愛迪生第171章 德軍犯大錯第35章 石達開之死(3)第40章 下南洋第44章 蘇丹玉璽第137章 侵略日本第193章 俄國“嫪毐”第83章 左宗棠可殺第5章 西洋軍事考第121章 準備大戰第62章 三位夫人第169章 大貝爾塔炮172章 法軍大反攻
第27章 敲打洋人(1)第48章 洪秀全該死(2)第119章 大漢帝國第35章 曾國藩回家第1章 最年輕的艦長第108章 七國撤軍第41章 挺進蘭芳國第138章 殖民地設省第53章 曾國藩的心思第188章 血色土耳其第30章 血洗東王府第69章 石達開受挫(2)第20章 朝廷的心思第56章 裂土封王(3)第9章 程學啓投降第46章 借雞生蛋第110章 滿清亡國第63章 齊人之福第78章 湖南告急第129章 中國大獲全勝第50章 新大漢國第21章 陳玉成之死(1)第63章 齊人之福第179章 中國無戰事第58章 率軍北上第57章 工業建設第29章 拿下蘇州第50章 新大漢國第29章 拿下蘇州第89章 艱難的決定第193章 俄國“嫪毐”第15章 亂世之梟雄第89章 艱難的決定第113章 瓜分日本計劃第44章 蘇丹玉璽第34章 石達開出走第195章 奇怪的暗殺第60章 曾國藩復出第108章 七國撤軍第54章 開疆拓土(2)第150章 駐軍莫斯科第80章 決戰寶慶第40章 解決土地問題第70章 密謀敗露第56章 農業建設第109章 政體的抉擇第153章 大擴軍第199章 德海軍戰敗第81章 放走石達開第187章 訪問美利堅第169章 大貝爾塔炮第50章 反清準備(1)第120章 臥底張作霖第89章 艱難的決定第6章 血戰武昌第10章 石達開退兵第10章 天國的黃昏第31章 誰是幕後元兇第62章 三位夫人第3章 李鴻章出走第190章 丘吉爾下臺第37章 竟然被逼婚第149章 中俄大海戰第11章 初見曾國藩第79章 少年袁世凱(3)第114章 四國聯軍第21章 陳玉成之死(1)第38章 踏進新徵程第89章 中法大戰(2)第111章 大刀王五第66章 買炮艦打日本第142章 天堂即地獄第69章 一場大火第122章 攻打俄城第102章 日軍傷亡慘重第74章 大敗日本第93章 禍起蕭牆第199章 德海軍戰敗第156章 轟炸英軍第142章 天堂即地獄第75章 湘軍三大紀律第18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187章 訪問美利堅第15章 要變天了第188章 血色土耳其第154章 世界經濟危機第86章 搞定朝鮮第81章 虛僞的愛迪生第171章 德軍犯大錯第35章 石達開之死(3)第40章 下南洋第44章 蘇丹玉璽第137章 侵略日本第193章 俄國“嫪毐”第83章 左宗棠可殺第5章 西洋軍事考第121章 準備大戰第62章 三位夫人第169章 大貝爾塔炮172章 法軍大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