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解決土地問題

讓李鴻章在蘇州主持江蘇的恢復重建工作,曾紀澤是放心的,一方面是蘇州本就是江蘇巡撫衙門的所在地,另一方面他只是讓李鴻章主持民政,並沒有放給他調動淮軍一兵一卒的權力,手裡沒有槍桿子,就算李鴻章有野心,也折騰不出什麼動靜。

此時,李鴻章已由曾國藩舉薦,任蘇州知府。朝廷對曾國藩極爲支持和信任,大凡曾國藩舉薦的,一概予以批准。兩江四省,大小官員的人事都是曾國藩說了算。當年楊嶽斌復出,以爲自己可以獨立給朝廷上折,結果,朝廷把他的摺子轉給了曾國藩,意思是他沒資格跟朝廷對話。

曾紀澤收復蘇州沒有殺降,七八萬太平軍殘部,按照事先制定要的投降計劃,開出了城外,在淮軍的監督之下,放下武器,領取食物,而後進入野外設好的降營休息。

偶爾有忠於慕王譚紹光的小股人馬,發起幾次微不足道抵抗,但很快都被曾紀澤留守的淮軍吳長慶部鎮壓下去。

李鴻章和吳長慶部約七千人馬進入蘇州,全面接管了這座飽經戰火摧殘的城市。數月的封鎖與圍攻,使這座江南名城繁華毀盡,剩下的只有殘垣斷壁和一羣羣飢餓將死的平民百姓,太平軍的投降給了他們生存下去的機會。

曾紀澤嚴令淮軍其他團不得擅入蘇州,吳長慶性格沉穩,他治下的慶字營軍紀嚴明,由他的團接管蘇州,也許可以減少對城中百姓的驚掠。而且,凡是跟着曾紀澤的隊伍,都能發極高的足額薪餉,避免他們與曾國荃的隊伍一樣洗劫平民。

曾國藩和曾國荃縱容吉字營強掠平民,那是因爲他們的目標只是把被長毛搶走的地盤奪回來,至於死了多少人,搶了多少東西,蹂躪了多少女人,那不關他們的事。

曾紀澤的想法卻與他們不同,他現今打下的每一寸土地,將來都將成爲成就大業的根據地,他治下的每一個人丁,也將是爲他生產糧食,上交稅賦的勞動力,還可能是他擴張軍隊的兵來源,東西都是自己的,他當然不捨得糟蹋。

雖說淮軍的軍紀遠較湘軍要好,但蘇州在這些人眼中,依然是一頭肥碩的羊羔,一旦有足夠的利益誘惑,難免他們有出格的行爲。飽受摧殘的蘇州,已經再也經不起什麼蹂躪了。曾紀澤進入蘇州之後,就嚴令不許擾民。

曾紀澤回到蘇州,在二虎、蘇慕白、蘇慕蓮等親兵圍護下,策馬徐行,他環視着周圍依舊蕭條的街景,對前來迎接的蘇州知府李鴻章說:“老百姓有句話,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千年的古城,卻成了這般慘狀,真是可惜呀,咱們能在短時間內恢復它的繁華吧。”

“這談何容易,蘇鬆一帶,原本人口稠密,商業繁榮,自長毛之亂以來,連經戰禍、天災等諸多災劫,現在已是十室九空。就拿這蘇州城而言,戰亂之前人口有數十萬,現今卻只剩不到十萬,只怕沒有個幾十年的時間是恢復不過來的

。現在重建,還真不知道從哪裡入手?”李鴻章說。

“我們得想辦法,從土地改革開始吧。”曾紀澤知道,在晚清那樣以農業爲主的時代,農業是解決大部分人口就業的基礎。到了晚期,土地大量的集中到了少數豪強官貴手上。所以新朝建立之後,基本頭件大事就是改革土地制度,什麼均田、度田就全來了,雖然名目不同,但目的卻是一致的,那就是重新分配土地,讓那些無地的流民重新回到土地上去,這樣老百姓才能安居樂業。

打土豪分田地的歷史,讓曾紀澤深知,爲實現大業,槍炮不是問題,人才不是問題,外國人也不是問題,滿清也不是問題,只有土地纔是成敗的決定性因素。不過江蘇和上海,是曾紀澤自立的根據地。曾紀澤建廠造炮,買船買機器,給將士們發糧發餉,到目前爲止,支撐他的不是農民,而是上海的商紳,還有那些財大氣粗的大地主。

不過,曾紀澤要在百廢待興的蘇州搞土地改革,不用觸動這些人的利益。太平軍爲他很好的解決了這個難題,多年的戰爭,他們從肉體上消滅了許多地主,還有很多地主畏於太平軍的殺戮自殺,許多人拋棄自家的田產逃往他鄉,只有少部分地主因爲擁護太平軍,得以存活下來,淮軍攻下蘇州,這批人就成了背叛朝廷的人,曾紀澤不殺他們,他們就感恩戴德了,收了他們的土地抵罪,算便宜他們了。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農民死於戰火,無論是有地的還是沒地的,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戰火過後,留下的大量荒置無主的土地。

回到巡撫衙門,曾紀澤讓李鴻章以官府的名義,名正言順的將這些無主的土地收歸官有,然後再按照人口比例重新分配,阻力相對而言很小。

李鴻章也同意曾紀澤的想法。曾紀澤話鋒一轉,道:“蘇州光長毛降兵就有五六萬,再加上城中倖存的平民,近有十幾萬張口等着吃飯。如果再算上其他克復的城鎮,這個數字就更爲龐大,這對咱們的財政可是個不小的壓力,你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嗎?”

李鴻章低聲道:“對於平民百姓,咱們自然得方設法調撥糧賑濟,糧少些無妨,保證能養活他們到明年的種糧收穫就是了。可是那幾萬多的降兵卻實在不是一個小數目,咱們就算要收編也只能收編一部分精壯的,剩下的又該怎麼處置呢?留着他們的話,那可是一個極不穩定的因素呀。”

“那依你之見呢?”曾紀澤眉頭暗皺。

李鴻章把手橫在脖間,做了一個殺頭的動作:“依我看,咱們不如效仿九帥,將他們全部坑殺,以絕後患。”

曾紀澤道:“這些長毛,原來也是農民,沒必要這麼殘忍,如果有鬧事的,殺領頭的就行,現在江蘇人口銳減,我們正要留着他們。”

曾紀澤跟李鴻章講出了他的想法:一個關於土地改革的初步設想

“第一步,在全江蘇範圍內覈查統計無主的田地,五畝以上者全部收歸官府,五畝以下者,如果所有者在一個月之內者沒有向官府申報,也將收歸官府。然後,將接收過來的官地出售給農民,地價爲耕地主要農作物正產品全年收穫量的五倍,由承領農民分二十年平均攤還,不必負擔利息,並規定每人所買之土地面積,不得超過十畝,並且,在還完租金之前,不得出賣土地。”曾紀澤說:“這樣農民基本上種五年田地,地就是他的了,永久歸他。每年的田租也就百分之二十五,不算多。”曾紀澤說。

李鴻章說:“這辦法好。而且對經受過戰火的農村實行減稅,限定租額,地租不得超過全年主產品收穫量的百分之二十五,以減輕農民的負擔。同時,也保障地主的利益,規定佃農按時納租,欠繳地租地主可以解僱等。”

曾紀澤說:“你說的有道理。官地的銷售,長毛的降卒們也將享受同等待遇,這樣便可以較爲妥善的解決降卒們的穩定問題。其實很多長毛士兵都來自於無地的農民,這些人因爲窮困,在走投無路之下才選擇了投奔太平天國。他們不到活不下去的份上,不會造反的。”

李鴻章說:“這的確是一個解決農民吃飯問題和安置降卒的好方法,我們還要鼓勵開荒,減租減賦差。”

“確實,只要解決土地問題,江蘇會恢復很快的。洪逆廣西金田起兵時,不過千餘之衆,後流竄十餘省,待佔據金陵時,其下已有百萬之衆。其所過之處,振臂一揮,當地的農民便是聞風而蟻聚,他們冒着被殺頭的危險,加入賊軍,除了受到洪秀全那套邪教之說的蠱惑之外,均田地是很大的誘惑!”

“除了土地,還有朝廷的腐敗。”李鴻章沉思半晌,嘆道:“自乾隆爺以來,朝廷對農民們所徵的稅日益加重,各地官吏爲飽私囊,又巧立名目,倍加盤剝。而八旗貴族和漢家富紳們則不斷的強取豪奪農民的田地,致使他們生活日漸的艱難,即使是富庶的江南一帶,也多有家破人亡之事發生。這些農民們雖不敢反抗,但心下卻怨聲載道,長毛揭竿而起他們便羣起而響應,雖說是大逆不道,但多少也有些被逼無奈吧。現在連北方也捻賊四起了。”

“少荃兄,你這話算是說到了點子上了。”曾紀澤道,“對了,其實我剛說的那幾點意見,多半也是從父親那裡得,他在安慶搞的那套與民休息的政策成效就很不錯。我只不過把他的作法改動了一些,以便適應咱們江蘇這邊的具體情況。你就把這些想法寫個摺子,上奏朝廷吧,說這是我父親的建議。”

這兩年來,曾紀澤得出了一個結論,但凡遇到比較有爭議之事時,只要把他曾國藩的名頭搬出來,多半就能壓服不同的觀點,朝廷也不會有什麼意見,一般是照準。

“我馬上上折。我剛纔細細一想,你的辦法對於解決饑民溫飽,安置降兵這方面確實很有利

。而且戰爭即將結束,也該考慮着手恢復生產,那麼多的土地空置着,到底還需人來重新耕種,把無主的土地賣給農民,咱們既能賺一筆銀子,還能儘快從他們手上徵稅,可謂一舉數得呀,我想朝廷不會有意見。”李鴻章的腦袋還是轉得挺快的,“另外,原來蘇州的手工業比較發達,比如蘇州刺繡,洋人都喜歡,我們也可以鼓勵恢復。”

“很好。”曾紀澤道,“不過手工業這事不急。你牽頭先成立一個‘土地署’,專門負責無主土地官有化和銷售的所有相關事宜。”

“好吧,我來負責這事。”李鴻章這人一向報負很大,絕非那種甘願永久屈居於幕府之中的人,先前曾紀澤任命周馥爲徐州知府時,李鴻章心下還鬧了不小的情緒。他原本以爲知府人選是非他莫屬的,卻不曾紀澤意外的選擇了周馥,這讓他很是失望了一陣。現在曾紀澤將更爲重要的蘇州知府的職位交給了李鴻章,還讓他負責土地改革這麼重要的事,他很樂意,但是臉上很平靜,沒有任何欣喜的表情。

“少荃,你難道沒信心接手蘇州這副爛攤子嗎?你要沒信心,那我可找別人了。”曾紀澤見李鴻章一臉平靜,估計笑道。

李鴻章趕忙說道:“我當然有信心了。放心吧,大公子,不用一年的時間,我就讓這蘇州不但不要你一粒的救濟米,還能重新上交稅賦,支持江蘇衙門。”

“好!你辦事,我放心!蘇州就交給你了。我還有別的事。”曾紀澤說。

蘇州克復,長毛在蘇南一帶的主力基本喪失殆盡,但這並不意味着長毛的勢力徹底被驅逐出了江蘇,他們仍然佔據着常州等數座重鎮。在拿下蘇州後不久,曾紀澤即調劉銘傳、潘鼎新、張樹聲等三個團分路進剿太平軍殘存勢力,又命張樹珊團南下,支援進攻嘉興的淮軍部隊。

這時,江蘇全境基本是全部被淮軍拿下。曾紀澤之所以把江蘇政務交給李鴻章,是因爲曾紀澤收到清廷的撥款了,五十萬兩白銀,全部撥給他的江蘇衙門,責成他在上海建一座近代化的造船廠。

曾紀澤決定親自抓建設,建造這座船廠,將來造出可以媲美洋人的堅船利炮。曾紀澤的淮軍兵力畢竟有限,戰鬥力也難以達到歐美軍隊的水平。他想先擁有一支近代化的海軍,縱橫於中國萬里的海疆線,無情打擊愚昧閉關的滿清。

曾紀澤知道,洋人之所以能在兩次鴉片戰爭中打敗清軍,最大的利器並非他們先進的槍炮,而是他們所向無敵的艦隊。他們遊弋於中國漫長的海岸線,選擇清軍防守最弱的環節,集中兵力發起進攻,當清廷聞知信息,要調兵遣將時,戰事已然結束。於是,號稱百萬之衆的清軍便被幾萬洋鬼子牽着鼻子走,完全不知道他們下一個目標是哪裡。海軍的絕對優勢,纔是洋人能夠在中國的土地上一而再,再而三擊敗清軍。

曾紀澤心想,以後要對付滿清和列強,建立一支強大的海軍是必不可少的

。而現在,正是建立艦隊的大好時機。慈禧聽從文祥和曾國藩等人的建議,已經把著名的阿思本艦隊解散了,這支艦隊的各主力軍艦,阿思本和李泰國正頭疼,準備帶回倫敦低價拍賣。曾紀澤準備讓人暗中把阿思本艦隊給買下來。(。)

第30章 血洗東王府第30章 截殺李秀成第143章 愛情與革命第60章 救了林肯第183章 德海軍的密碼第91章 分裂的天國第91章 紅頂商人破產第47章 驅逐荷蘭人第115章 聯軍司令第119章 大漢帝國第174章 發戰爭財第26章 江南大營崩潰第161章 佔領南亞腹地第121章 準備大戰第4章 討粵匪檄第148章 中德合作第2章 曾國藩的兒子第32章 石達開的憤怒第39章 說服曾國荃第49章 荷蘭人求和第40章 解決土地問題第19章 論持久戰第23章 李秀成的野心第3章 虎父無犬子第201章 攻佔東南亞第111章 大刀王五第73章 出征打日本第18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164章 中國人完勝第191章 毒氣戰第106章 反清時機成熟第14章 反清時機第35章 曾國藩回家第1章 最年輕的艦長第90章 北上勤王第115章 聯軍司令第34章 石達開之死(2)第62章 三位夫人第192章 希特勒中毒第95章 佔領日本長崎第126章 沙俄內亂第71章 李鴻章來了第169章 大貝爾塔炮第9章 程學啓投降第80章 決戰寶慶第50章 反清準備(1)第203章 攻佔中亞第33章 石達開之死(1)第85章 肅順攬權第1章 慈禧的美人計第45章 深入虎穴第187章 訪問美利堅第137章 侵略日本第125章 收復庫頁島第85章 搶入漢城第116章 消滅日本海軍第86章 慈禧的秘密(1)第2章 曾國藩的兒子第146章 聯軍干涉第163章 英國妥協第3章 虎父無犬子第69章 一場大火第21章 小將陳玉成第40章 解決土地問題第182章 大海戰爆發第27章 天京大殺戮(1)第22章 澤字營開戰第3章 虎父無犬子第85章 肅順攬權第2章 曾國藩的兒子第48章 洪秀全該死(2)第121章 準備大戰第31章 強攻九洑洲第36章 石達開之死(4)第105年光緒奪權第109章 政體的抉擇第86章 慈禧的秘密(1)第87章 慈禧的秘密(2)第29章 天京大殺戮(3)第98章 魚雷和潛艇第20章 朝廷的心思第18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203章 攻佔中亞第45章 深入虎穴第136章 帝國海權第108章 七國撤軍第104章 變法維新第23章 太平軍慘敗第78章 湖南告急第15章 要變天了第36章 石達開之死(4)第166章 導火索第6章 大決戰(2)第75章 湘軍三大紀律第199章 德海軍戰敗第75章 駐軍琉球和臺灣第6章 血戰武昌第68章 石達開受挫(1)第135章 兩大陣營
第30章 血洗東王府第30章 截殺李秀成第143章 愛情與革命第60章 救了林肯第183章 德海軍的密碼第91章 分裂的天國第91章 紅頂商人破產第47章 驅逐荷蘭人第115章 聯軍司令第119章 大漢帝國第174章 發戰爭財第26章 江南大營崩潰第161章 佔領南亞腹地第121章 準備大戰第4章 討粵匪檄第148章 中德合作第2章 曾國藩的兒子第32章 石達開的憤怒第39章 說服曾國荃第49章 荷蘭人求和第40章 解決土地問題第19章 論持久戰第23章 李秀成的野心第3章 虎父無犬子第201章 攻佔東南亞第111章 大刀王五第73章 出征打日本第18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164章 中國人完勝第191章 毒氣戰第106章 反清時機成熟第14章 反清時機第35章 曾國藩回家第1章 最年輕的艦長第90章 北上勤王第115章 聯軍司令第34章 石達開之死(2)第62章 三位夫人第192章 希特勒中毒第95章 佔領日本長崎第126章 沙俄內亂第71章 李鴻章來了第169章 大貝爾塔炮第9章 程學啓投降第80章 決戰寶慶第50章 反清準備(1)第203章 攻佔中亞第33章 石達開之死(1)第85章 肅順攬權第1章 慈禧的美人計第45章 深入虎穴第187章 訪問美利堅第137章 侵略日本第125章 收復庫頁島第85章 搶入漢城第116章 消滅日本海軍第86章 慈禧的秘密(1)第2章 曾國藩的兒子第146章 聯軍干涉第163章 英國妥協第3章 虎父無犬子第69章 一場大火第21章 小將陳玉成第40章 解決土地問題第182章 大海戰爆發第27章 天京大殺戮(1)第22章 澤字營開戰第3章 虎父無犬子第85章 肅順攬權第2章 曾國藩的兒子第48章 洪秀全該死(2)第121章 準備大戰第31章 強攻九洑洲第36章 石達開之死(4)第105年光緒奪權第109章 政體的抉擇第86章 慈禧的秘密(1)第87章 慈禧的秘密(2)第29章 天京大殺戮(3)第98章 魚雷和潛艇第20章 朝廷的心思第18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203章 攻佔中亞第45章 深入虎穴第136章 帝國海權第108章 七國撤軍第104章 變法維新第23章 太平軍慘敗第78章 湖南告急第15章 要變天了第36章 石達開之死(4)第166章 導火索第6章 大決戰(2)第75章 湘軍三大紀律第199章 德海軍戰敗第75章 駐軍琉球和臺灣第6章 血戰武昌第68章 石達開受挫(1)第135章 兩大陣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