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3章 的確長大了

(s多謝焦糖羅蒂兄弟打賞和月票)

李自成想起來了,朝鮮前任國王李倧,去年過世,世子李淏繼位,向華夏派出使者,要求認可、冊封。

他連使者都沒見,更別說冊封了。

對朝鮮來說,國王李倧駕崩,世子李淏繼位,乃是理所當然的事,關鍵是李淏對華夏的態度。

李自成當日在瀋陽召見過出使華夏的李淏,他對華夏的態度不太友好,與華夏合作的事,更是非常反感,一個狹隘的民族主義者。

既想從華夏這邊佔便宜,又不想付出利益,完全拿華夏當冤大頭。

拿華夏當冤大頭的人,最終吃虧一定是他自己。

李自成不允許李淏繼位,更不會冊封李淏!

李淏是朝鮮人選出的世子,不是華夏選的,朝鮮既然加入了《亞洲同盟條約》,就是華夏的盟國,凡事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來。

除了李淏,李倧不是還有一個兒子李濬嗎?

李濬對華夏比較親近。

這些日子,難道朝鮮君臣沒有感受到華夏的不滿與憤怒嗎?

李淏或許裝聾作啞,或許是捨不得到手的權勢和地位,但是對華夏比較親近的麟坪大君李濬、領議政金自點,一定嗅到了味道。

華夏是朝鮮的盟國,相當於宗主國,沒有華夏的認可、冊封,李淏即便登基,身份也是不合法。

李淏向華夏派出的使者,不但沒有帶回華夏的冊封文書,連皇上的面都沒見到,華夏的憤怒,應該是帶回去了,現在已經發酵……

李自成停止神遊,淡淡地道“現在情形如何?朝鮮國內要動盪嗎?”

“動盪倒是沒有,”王安平道“皇上,李濬和金自點做了兩手準備,一是收買總戎廳的官兵,想要在皇城內發動兵變,二是招募死士刺殺李淏……”

李自成並不反對這些手段,只要讓李淏下臺,誰讓他沒有自知自明呢?

王安平壓低聲音道“皇上,蘇清河說,金子點暗中找到他,希望得到華夏的協助……”

“不能協助,”李自成斷然拒絕,“萬一李濬和金自點行事不成,李淏將事情抖露出去,朝鮮的臣民豈不怪罪華夏?”

王安平遲疑片刻,道“皇上,如果得不到華夏的支持,李濬和金自點會不會萌生退意……”

“不會,”李自成搖頭,“金自點在朝鮮朝堂起起落落,已經修成人精,他會明白朕的心思,其實,蘇清河知道他的心思,卻沒有阻止,本身就是對他的支持!”

“皇上聖明!”

李自成繼續道“華夏不會正面支持李濬,並不等於什麼都不做,”思索片刻,道“告訴漢清部的兄弟,密切關注事態的發展,必要的時候……”他右手成掌,猛地向下一切!

“皇上……”

“朕絕對不會讓李淏繼續擔任朝鮮國王,這麼長時間了,朝鮮國內,‘說漢話’、‘奉天主’的行動,進展還不如暹羅,朝鮮國內並不缺乏漢語教員,關鍵在於李倧和李淏!”

“臣明白了!”

“此外,朕會讓北海艦隊派出戰艦在朝鮮南部海域遊弋,第三營也會向朝鮮北部邊界集結,必要的時候,還會因爲抓捕逃犯,進入朝鮮境內,”李自成道“這些訊息,讓蘇清河轉達金自點,李淏得到這些訊息,必定分散注意力,這是對李濬、金自點最大的幫助!”

“臣遵旨!”王安平道“臣要不要搞到朝鮮軍隊佈防圖……”

“能搞到最好,不過,朝鮮的佈防圖,對華夏來說,並不重要,”李自成並沒有征伐朝鮮的打算,歸根到底,這只是朝鮮內部的一場政變,至於李淏是被軟禁,還是被殺,對華夏來說,結果都是一樣,“華夏暗中支持李濬、金自點,只是告訴某些人,與華夏友好,國家才能繁榮昌盛,對華夏懷有異心的人,別說國家,連自身都保不住!”

“……”

王安平告辭離開,李自成伸個懶腰,起身將手腳活動一番,正要走出宮門,王廉就過來了,“皇上,太子求見!”

“太子?”

“太子已經來了好一會,知道皇上在召見客人,太子不讓奴才通報!”

“奧,”李自成道“讓太子進來吧!”

“是!”

太子李鬆跟在王廉身後,進入內書房,翻身跪拜,“兒臣叩見父皇!”

“免禮!”李自成打量着李鬆,身高和自己差不多了,只是身材單薄些,“鬆兒在昆明醫學院學習了兩年,有什麼收穫?”

“回父皇,兒臣跟着哈維,學到不少醫學上的知識,兒臣覺得,如果增加醫學院,培養更多的醫士,可以幫助更多患病的百姓,哈維先生傳授的醫學,實在很稀奇……”

李自成哈哈大笑,“鬆兒,你是太子,將來是要繼承皇位的,能學多少醫學、科學上的知識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明白,這是一個科學的時代,如果華夏不能大力發展科學,就會落後於哈維先生所在的歐羅巴洲,”頓了一頓,又道“不僅醫學,是所有的科學技術,比如步槍、山地炮、艦炮、戰艦等,哪一樣都不能落後!”

“兒臣明白,兒臣在醫學院學習過,方纔親眼看到醫學的重要性,”李鬆躬着身子,顯得十分拘謹,“父皇的意思,是要讓更多的人學習科學知識嗎?”

“父皇和教育部長郭世俊,正在全國大力推進新式教育,目的是讓所有的華夏百姓都能學到科學知識,掌握科學知識的人越多,華夏的進步就會越快,有的人造艦,有的人造橋,有的人修路,有的人鍊鋼,有的人行醫,等等,”李自成希望李鬆接觸科學,做個博學之人,但不希望他成爲某一領域的專才,一旦醉心於某一件事情,對皇上來說,並不是好事,宋徽宗趙佶善書,南唐後主李煜善畫,但他們丟掉了國家,屬於不務正業,算不得好皇上,“鬆兒將來是皇上,不需要親自從事科學研究,也沒有時間從事科學研究,治理國家,只是讓所有官員百姓人盡其才……”

“兒臣受教了!”

“鬆兒不用緊張,”李自成擺擺手,“鬆兒來見父皇,是因爲從昆明醫學院畢業了,想要做什麼事嗎?”

“是,”李鬆

含糊過去,“兒臣是要問父皇,兒臣該做些什麼?”

李自成笑道“你想做什麼?”

“孩兒喜歡上了科學,可是……”李鬆道“可是父皇說,喜歡科學是一回事,但不能迷戀科學,孩兒以前對軍事最不感興趣,所以孩兒想補補軍事上的認識……”

“軍事?鬆兒能如此想,父皇甚慰!未來的皇上,常常身不由己,不能由着自己的好惡行事,”李自成哈哈一笑,“可是鬆兒知道,華夏下一場戰爭在哪兒嗎?”

“父皇遷都昆明,一定是爲了南方,現在南方初定,父皇並沒有征伐暹羅和柬埔寨的打算,”李鬆小心地道“所以,父皇的下一個目標,不是西南方的烏斯藏,便是南海的荷蘭人。”

“奧?”李自成心中一動,“這些話,都是你舅舅教你的?”

“舅舅?”李鬆馬上就想到高立功,第八營征伐東籲的時候,他一直跟在舅舅身邊,親眼見識了征伐的全過程,“回父皇,兒臣雖然跟在舅舅身邊一段時間,但舅舅只教導兒臣做人,從來沒有教導兒臣軍事,他說,兒臣是在母后身邊長大的,不適合戰場!”

李自成點點頭,“既然你舅舅沒有教導你軍事,鬆兒爲何認爲,父皇將要出兵烏斯藏,或是攻打南海的荷蘭人?”

“兒臣實在不懂,烏斯藏似乎沒有什麼出產,”李鬆道“不過,父皇是一定要收回烏斯藏的,前朝大明的土地,父皇絕對不會置之不理!”

“鬆兒長大了,”李自成笑道“不過,你舅舅說得不錯,鬆兒的確不懂軍事!”

“父皇……”

“父皇是要收回前朝大明的故地,但也不絕對,關鍵是看故地有沒有戰略、經濟上的價值,”李自成道“烏斯藏的戰略價值,需要很久,甚至數百年之後,才能看出來,目前所能看出的唯一戰略價值,是削弱瓦剌蒙古準噶爾部,因爲佔據烏斯藏的瓦剌蒙古和碩特部,一直是準噶爾部的盟友!”

李鬆思索片刻,“父皇要征伐準噶爾部,收回漢唐時代的西域?”

“收回故地,甚至要開拓新的土地,是個漫長的過程,不能急在一時,要根據周圍對手的實力,以及華夏自身的國力,”李自成道“鬆兒再說說,爲何父皇要攻打盤踞在南海的荷蘭人,南海周圍,從來不是華夏的故土!”

“南海周圍雖然不是華夏故土,但大漢時代,特別是大明鄭三保下西洋的時候,與南海早就結下了緣分,”李鬆道“父皇一向看重海上貿易,豈能將海上貿易路線留給荷蘭人?華夏的海軍,遲早要趕走荷蘭人,既然遲早要打,父皇何不趁着在昆明的時候打?”

李自成用異樣的目光打量着李鬆,太子在不知不覺中長大了,的確長大了,會用自己的大腦思考局勢了。

不過,李鬆已經十九了,在這個時代,早就是成人了。

他的腦中忽地轉過一個念頭,“烏斯藏地勢太高,常人很難適應,對荷蘭人的戰鬥,一定是海戰,不確定的因素太多,這兩場戰鬥都很兇險,鬆兒並非行伍出身,不用去冒險,鬆兒想要磨鍊自己,父皇倒是有一個好的去處!”

第1376章 停止在甘肅募兵第520章 海北府第601章 竊竊私語第522章 叫天不應第179章 殺,殺,殺第1334章 高山小國第634章 漢中勝地第1265章 西海岸第10章 過堂第348章 計劃中的逃兵第335章 學生出道第1024章 奉獻天主,服務華夏第1087章 舉棋不定第298章 東征隴右(四)第5章 大哥第277章 擴張第787章 忠義之士第652章 皇權第122章 西寧府第223章 唐寅的真跡第678章 文鬥第1316章 拉郎配第1158章 五項條款第1083章 國家穩定第1104章 航海船隊第487章 擲地有聲第598章 激勵士兵第1111章 血統第828章 孤立開封第964章 太監和宮女們第916章 棄城而逃第369章 東街市坊第845章 逼近襄城第399章 密談(中)第350章 自投羅網第601章 竊竊私語第575章 天縱奇才第91章 殺雞儆猴第683章 特殊的賞賜第37章 彎道加速第360章 就當是聘禮了第628章 獨此一家第959章 秘密會談第1385章 美洲和亞洲如此接近第1359章 甕中捉鱉第248章 小規模,高標準第415章 娜木鐘的智慧第403章 肅王的歸宿第640 左擁右抱第1355章 落荒而逃第189章 大量生產第231章 高個子軍官第67章 夜談第584章 大批流民第437章 山地炮第1061章 軍事支出第1314章 最香的早茶第1008章 根深蒂固第247章 天命都督府第1171章 戰爭,與女人無關第549章 情況不明第1175章 韃子女人第712章 天命軍的規矩第712章 天命軍的規矩第441章 三大律法第987章 火器的疑惑第189章 大量生產第683章 特殊的賞賜第997章 無影戰隊第16章 壺蘆山裡的人家第859章 避戰、怯戰第982章 誰誤會了第849章 貴不可言第794章 懸樓第211章 即將到來的收成第1025章 船廠東遷第115章 新的計劃第566章 用殺戮和劫掠維持血性第931章 西安城破第8章 賣身爲奴第1246章 護國公第62章 最豐美的草場第1382章 哥薩克騎兵第743章 新任參將第411章 火燒大帳第898章 水災旱災蝗災第1086章 風燭殘年第569章 官二代第659章 啞謎第95章 羊肉湯與鮮魚湯第899章 嘿嘿不應第204章 死了八成第1135章 狹長的大營第278章 新思路第463章 視角轉換第43章 西寧衛第211章 即將到來的收成第1194章 單一民族第461章 隔壁的鼾聲第113章 比較
第1376章 停止在甘肅募兵第520章 海北府第601章 竊竊私語第522章 叫天不應第179章 殺,殺,殺第1334章 高山小國第634章 漢中勝地第1265章 西海岸第10章 過堂第348章 計劃中的逃兵第335章 學生出道第1024章 奉獻天主,服務華夏第1087章 舉棋不定第298章 東征隴右(四)第5章 大哥第277章 擴張第787章 忠義之士第652章 皇權第122章 西寧府第223章 唐寅的真跡第678章 文鬥第1316章 拉郎配第1158章 五項條款第1083章 國家穩定第1104章 航海船隊第487章 擲地有聲第598章 激勵士兵第1111章 血統第828章 孤立開封第964章 太監和宮女們第916章 棄城而逃第369章 東街市坊第845章 逼近襄城第399章 密談(中)第350章 自投羅網第601章 竊竊私語第575章 天縱奇才第91章 殺雞儆猴第683章 特殊的賞賜第37章 彎道加速第360章 就當是聘禮了第628章 獨此一家第959章 秘密會談第1385章 美洲和亞洲如此接近第1359章 甕中捉鱉第248章 小規模,高標準第415章 娜木鐘的智慧第403章 肅王的歸宿第640 左擁右抱第1355章 落荒而逃第189章 大量生產第231章 高個子軍官第67章 夜談第584章 大批流民第437章 山地炮第1061章 軍事支出第1314章 最香的早茶第1008章 根深蒂固第247章 天命都督府第1171章 戰爭,與女人無關第549章 情況不明第1175章 韃子女人第712章 天命軍的規矩第712章 天命軍的規矩第441章 三大律法第987章 火器的疑惑第189章 大量生產第683章 特殊的賞賜第997章 無影戰隊第16章 壺蘆山裡的人家第859章 避戰、怯戰第982章 誰誤會了第849章 貴不可言第794章 懸樓第211章 即將到來的收成第1025章 船廠東遷第115章 新的計劃第566章 用殺戮和劫掠維持血性第931章 西安城破第8章 賣身爲奴第1246章 護國公第62章 最豐美的草場第1382章 哥薩克騎兵第743章 新任參將第411章 火燒大帳第898章 水災旱災蝗災第1086章 風燭殘年第569章 官二代第659章 啞謎第95章 羊肉湯與鮮魚湯第899章 嘿嘿不應第204章 死了八成第1135章 狹長的大營第278章 新思路第463章 視角轉換第43章 西寧衛第211章 即將到來的收成第1194章 單一民族第461章 隔壁的鼾聲第113章 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