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8章 水災旱災蝗災

鍾祥縣衙的書房,蕭漢立在李自成的面前,目光現出一絲不屈的光芒,一閃而逝,遲疑片刻,終於拜服於地,“小人叩見大都督!”

李自成將一切看在眼裡,向對面的木椅一指,微笑着道:“蕭知縣不用多禮,坐吧!”

蕭漢起身後,勉強在李自成面前落座,看了李自成一眼,便將目光移開,在自己的腳尖打轉。

何小米奉茶水後,便立在李自成的身後,雖然蕭漢是官,但畢竟是剛剛歸順,他死死地盯住蕭漢的一舉一動。

李自成淡淡地道:“蕭知縣不用緊張,我只是問你幾個問題!”

蕭漢拱了拱手,面色沉靜,顯得不卑不吭,“請大都督明示!”

“湖廣熟,天下足!”李自成道:“湖廣是產量大省,江漢平原的富足,那是舉國皆知,可是本都督來到承天,卻見百姓們非常貧困,說他們衣不蔽體、食不果腹,一點也不誇張,是爲了什麼?你是鍾祥知縣,百姓的父母官,總該知道原因吧?”

“這……”蕭漢原以爲李自成要打聽府庫縣庫的存銀存糧,沒想到李自成問的卻是百姓的事,不禁一時語塞。

“不用擔心,有什麼說什麼,”李自成沉聲道:“是洪澇災害、土地兼併嚴重、朝廷的賦稅太重,或者還有其它什麼緣由?”

蕭漢面色一呆,原來大都督什麼都知道……過了好一會,方纔醒悟過來,他站起身,向李自成長身一揖,道:“大都督明鑑,百姓正是因此而貧困!”

“奧?”李自成淡淡地笑笑,讓蕭漢坐下說話,“你詳細說說,究竟是怎麼回事!”

蕭漢重新落座後,看着李自成,道:“大都督要聽小人說實話?”

“難道本都督要聽那糊弄人的鬼話?”李自成的神色十分淡定,“今日本都督得閒,你慢慢說!”

“那小人斗膽了!”蕭漢拱拱手,道:“百姓貧弱,原因很多,主要便是大都督剛纔所說的三個方面。”

李自成心道,原來天下百姓貧弱,原因還真差不多!

“先說說災情,據小人親身經歷,以及查閱的鐘祥縣資料,縣裡一直災情不斷,自從崇禎繼位的十四年來,較嚴重的災情有七次,崇禎四年、五年、九年的水災,崇禎十三年的旱災和崇禎九年、十年、十四年的蝗災。水災致使堤潰如涌,良田盡淹;旱災致使禾苗枯萎,農田欠收;蝗災起時,飛蝗蔽日,莊稼俱盡。連年不斷的自然災害,是造成農民極端貧困,難以生存的主要原因。”

李自成心琢磨,現在纔是崇禎十五年的開始,十四年間,竟然有一半的時間發生了大的災情,加小災,怕是數不勝數了,蕭漢這是在推卸責任嗎?

他淡淡一笑,道:“蕭知縣,你沒有看資料,爲何記得如此清晰?難道你知道本都督找你緣由?”

“小人不知,”蕭漢搖着頭道:“小人知道,鍾祥的百姓生活一向在水深火熱之,小人心焦急,故此對災情瞭如指掌,大都督可以着人查詢縣衙和府衙的資料。”

“自然要查!”李自成向何小米耳語

幾句,何小米不敢離開,但看到李自成堅毅的眼神,還是離開了書房,但很快回來了,依然立在李自成的身後。

“大都督事必躬親,小人佩服,”蕭漢拱了拱手,眼神已經清澈多了,似乎遇了知音,“小人再說說賦稅的事,每次出現災情,屬下都會據實奏,可是朝廷不但沒有減賦、賑災,卻是不斷增加賦稅,剿餉、練餉層出不窮,百姓的實際賦稅,已經是常年的兩倍有餘!”

李自成微微頷首,剿餉、練餉的事,不僅在湖廣,河南、陝西也是一樣,朝廷賦稅枯竭,爲了應付遼東的韃子和國內遍地的烽火,只能向土地和百姓增加賦稅,但宗室、士紳、工商從業者,原本不納稅,他們會變着法子將賦稅、徭役轉嫁至普通百姓身,致使百姓更加貧弱。

貧者愈貧,亡國之相!

“小人再說說土地的情況,”蕭漢道:“大都督,鍾祥縣的土地情形有些複雜,不過,也和其它府縣有相似之處!”

李自成知道,蕭漢恐怕是擔心自己聽不懂,便道:“你詳細說說!”

蕭漢朗聲道:“鍾祥的田地,向有屯田、官田、楚田、福田、民田之分。”

“嗯?”李自成輕皺眉頭,道:“爲何有這些種類?”

“因爲顯陵的存在,朝廷在鍾祥縣留下兩衛的士兵,令衛軍墾荒種地,衛軍所佔田地稱爲屯田;府、縣衙門所佔田地稱爲官田;自永樂年間以後,郢、樑、興三王相繼封藩鍾祥,藩邸所佔田地,隸屬楚藩者稱爲楚田,隸屬福藩者稱爲福田,兩藩絕嗣之後,興王藩鍾祥,除郢、樑二王所遺莊田悉數劃歸興王所有外,還擁有涮馬、羅小、池河、焦山、羅鐵、利河、蘆汱、長河等地各莊田。”

李自成淡淡地道:“民田是百姓的田地吧?”

“大都督有所不知,民田表面屬於百姓,實際百姓所佔的份額很少,大部分都是掌握在豪紳地主手。”

李自成知道,朝代末期,也是土地兼併最激烈的時候,鍾祥縣也不列外,百姓真正掌握的土地,恐怕還不足士紳大戶的零頭,他冷冷地道:“官田屬於府縣衙門,究竟是什麼意思?這些土地由誰耕種?”

“回大都督,自然是百姓耕種,府縣衙門向百姓收取租子,”蕭漢面微微變色,“大都督明鑑,官田是長期遺留下來的,沒有這些官田,以前的遼餉,最近的剿餉、練餉,根本無法完成……”

李自成明白,這是官府的貓膩,不過,百姓租種官田,除了正常繳納賦稅,還要官府交一部分租子,等於變相提高賦稅。

是完成朝廷下達的賦稅任務,保住自己的官帽,還是爲百姓請命,所有的官員,都會選擇相同的答案!

李自成沒有生氣,生氣也不能改變現實,這是真實的大明!

他捧起茶水杯,睨了蕭漢一眼,道:“鍾祥縣內,各種田地的具體數值,蕭知縣有嗎?”

“小人記得大概,”蕭漢道:“具體的數值,需要查閱資料,在縣衙內!”

“你立即取來,越詳細越好,還有鍾祥縣的人口數值!”

不一會

兒,蕭漢抱着許多賬冊,將賬冊放在李自成的面前,“大都督,土地、人口的情形,都在這裡!”

李自成隨手翻了總計,官田七千五百六十八頃二十七畝,楚田二百七十四頃四十二畝,福田三百九十一頃五十八畝,民田四千四百六十二頃五十五畝,另有林地五百餘頃。

民田僅佔三分之一,即便全部在百姓的手,也禁不起自然災害與無休止的加賦,何況百姓真正掌握的土地,恐怕不足一成。

總共一百三十萬畝,鍾祥縣的耕地不算少!

李自成再查閱了人口總數,不禁吃了一驚,小小的鐘祥縣,竟然接近十萬人口!

這些人口,尚不包括女人,也是說,這個十萬人口,僅僅是鍾祥縣一半的人口,如果加最近出生,尚未登記戶籍的兒童,實際人數恐怕超過二十萬。

原先允駐守顯陵的士兵,每丁二十畝,看來很難實現了。

李自成合賬冊,沉默良久,方道:“蕭知縣,賬冊的數字,是否準確?”

“應該非常準確,”蕭漢似乎明白了李自成的用意,“這些數值,都是各地報後,小人親自着人計算的,無論是源頭,還是統計,應該沒有多少出入!”

李自成沒有心思追究統計學的問題,只要出入不大,應該是誤差之內的事,他盯着蕭漢的雙目,凜然道:“蕭知縣,如果天命軍沒有來得到鍾祥縣,做爲百姓的父母官,你打算如何拯救百姓於水火?”

“這……”蕭漢沒想到李自成忽然問到這個無解的問題,臉憋得通紅,卻是說不出話來。

“鍾祥的百姓,一直安於忍受官府、士紳的盤剝嗎?”李自成臉色轉寒,似乎結了一層薄薄的寒霜,“難道沒有人聽到,百姓正在水深火熱之啼飢號寒?”

蕭漢滿臉臊紅,李自成這般說,是打臉了,朝廷不會看到鍾祥縣的百姓,他纔是百姓的父母官!

剛剛進入官衙的時候,還是將自成看做流寇的首領,只知道流竄各地,劫掠百姓,但此時此刻,他忽地明白了,李自成他更加關心百姓。

難怪天命軍入城後,並沒有發生騷擾百姓的事!

他哆嗦着道:“大都督,鍾祥縣也曾發生過百姓抗賦的事……”

“官逼#民反!”李自成冷聲道:“直接逼迫百姓的,是你們這些知縣、知府,但根源還是處在朝廷身,是朝廷逼反了自己的百姓!”頓了一頓,又道:“蕭知縣,鍾祥的百姓爲何歡迎天命軍?他們只是想要活下去,水災、旱災、蝗災,都不人禍對百姓的危害!”

蕭漢面紅耳赤,過了好一會,方道:“大都督,我們現在怎麼辦?”

“百姓飢寒交迫,蕭知縣解決不了,朝廷更解決不了,只有天命軍才能讓百姓吃飽飯!”李自成目視蕭漢,道:“蕭知縣,你願意幫助百姓們一把嗎?”

“屬下願意聽從大都督差遣!”蕭漢離座,跪拜於李自成面前,雖然只有短短一席話,他已經完全折服於李自成了,這次的下跪,不是出於禮節,完全是他的自願,是他向李自成表達決心。

第1186章 孝端太后第1392章 不能成爲戰俘第138章 知府做媒第1082章 千里立府第151章 模具第215章 三段式射擊第758章 隱隱擔心第1150章 越快越好第433章 城外的宴席第262章 天主與真主第1089章 樂福規章第253章 暗潮涌動第742章 笑看王府第861章 官道沒了第721章 大字不識第1277章 土地交換貿易權第1371章 錫蘭島第675章 改土歸流第850章 失落第474章 一觸即發第343章 陝西三邊總督第104章 五號牀單第934章 舊仇新恨第498章 增加人口第1345章 除惡務盡第1090章 蘇迪雅第1202章 通遼府第1264章 東籲滅國第671章 三路大敗第549章 情況不明第203章 從千戶第336章 水中的橋墩第1183章 布木布泰第331章 比黃金更重要第1260章 雲津市坊第1369章 新的矛盾第108章 聲聲聲刺耳第793章 太意外了第1282章 北山都督府第505章 擔憂第1383章 每個時辰第123章 不要錢第709章 商洛山第1241章 時事新聞第1327章 儘快達成盟約第656章 清蒸最補了第1020章 知朕者,李香君也第82章 意外來客第45章 被甘州拋棄第1023章 速速去請第939章 睡熟了第233章 死亡線第921章 決戰汝州第902章 長江水軍第169章 捨生取義第1250章 主動權第745章 暗房牢獄第477章 四險之地第1115章 家的溫暖第219章 黑衣人第1081章 北嶺軍鎮第1297章 勞軍之計第276章 抹去記憶第276章 抹去記憶第1106章 榮光學校第1317章 烏思藏都司第1204章 華夏二爵第1035章 金凱商行第1056章 海上僵局第449章 大都督說了第353章 混合作戰第1382章 哥薩克騎兵第214章 褪下明光鎧第1331章 無梭織布機第1362章 軍人不管會談第891章 最後一次第1348章 再傳噩耗第772章 刻骨銘心第361章 建立行省第150章 理解上的差別第162章 岳父大人第547章 交替撤退第501章 左右都尉第974章 崇禎的靈堂第13章 我的蛋,我的蛋呀第517章 八條軍律(下)第1232章 七部主官第208章 河西走廊第1391章 大將軍陣亡了第90章 妥協第432章 慶祝的方式有些特別第1371章 錫蘭島第126章 編外學子第811章 百足之蟲第108章 聲聲聲刺耳第1361章 周坤的心思第590章 自然死亡第700章 八藩第157章 鹹魚羊肉湯的誘惑第1308章 瓦剌蒙古
第1186章 孝端太后第1392章 不能成爲戰俘第138章 知府做媒第1082章 千里立府第151章 模具第215章 三段式射擊第758章 隱隱擔心第1150章 越快越好第433章 城外的宴席第262章 天主與真主第1089章 樂福規章第253章 暗潮涌動第742章 笑看王府第861章 官道沒了第721章 大字不識第1277章 土地交換貿易權第1371章 錫蘭島第675章 改土歸流第850章 失落第474章 一觸即發第343章 陝西三邊總督第104章 五號牀單第934章 舊仇新恨第498章 增加人口第1345章 除惡務盡第1090章 蘇迪雅第1202章 通遼府第1264章 東籲滅國第671章 三路大敗第549章 情況不明第203章 從千戶第336章 水中的橋墩第1183章 布木布泰第331章 比黃金更重要第1260章 雲津市坊第1369章 新的矛盾第108章 聲聲聲刺耳第793章 太意外了第1282章 北山都督府第505章 擔憂第1383章 每個時辰第123章 不要錢第709章 商洛山第1241章 時事新聞第1327章 儘快達成盟約第656章 清蒸最補了第1020章 知朕者,李香君也第82章 意外來客第45章 被甘州拋棄第1023章 速速去請第939章 睡熟了第233章 死亡線第921章 決戰汝州第902章 長江水軍第169章 捨生取義第1250章 主動權第745章 暗房牢獄第477章 四險之地第1115章 家的溫暖第219章 黑衣人第1081章 北嶺軍鎮第1297章 勞軍之計第276章 抹去記憶第276章 抹去記憶第1106章 榮光學校第1317章 烏思藏都司第1204章 華夏二爵第1035章 金凱商行第1056章 海上僵局第449章 大都督說了第353章 混合作戰第1382章 哥薩克騎兵第214章 褪下明光鎧第1331章 無梭織布機第1362章 軍人不管會談第891章 最後一次第1348章 再傳噩耗第772章 刻骨銘心第361章 建立行省第150章 理解上的差別第162章 岳父大人第547章 交替撤退第501章 左右都尉第974章 崇禎的靈堂第13章 我的蛋,我的蛋呀第517章 八條軍律(下)第1232章 七部主官第208章 河西走廊第1391章 大將軍陣亡了第90章 妥協第432章 慶祝的方式有些特別第1371章 錫蘭島第126章 編外學子第811章 百足之蟲第108章 聲聲聲刺耳第1361章 周坤的心思第590章 自然死亡第700章 八藩第157章 鹹魚羊肉湯的誘惑第1308章 瓦剌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