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9章 秘密會談

三月十五日,李信的獨立營破了邊牆,趕到居庸關外,剛剛抵達居庸關不久的唐通,已經在各門佈置好了,雖然不知道能抵禦多久,但他不願有負聖恩。

李信讓士兵們在西、北方向紮下營帳,他親率兩個團的士兵來到城下,想要試着攻城,即便不能破城,也要刺探城內的兵力部署。

他實在沒想到的是,天命軍剛剛來到城下,西城門便打開了。

李信知道,機不可失,無論是明軍還是漢清局人,只要城門大開,先搶佔城門再說,自從天命軍進入山西以來,主動打開城門的事,已經發生過多起,早已見怪不怪。

等到兩個團的士兵入了居庸關城,李信方纔知道,原來打開城門的是監軍太監杜之秩。

唐通原本還想據險而守,但天命軍已經入了城,官兵已經失去了地利,遂解兵投降,將關城拱手交給李信。

天命軍的大軍趕到居庸關的時候,獨立營已經休息了一日,李信將關內的事情交接給李自成,自己又率獨立營向昌平挺進。

李自成得知是杜之秩獻關,心不覺暗笑,朱由檢讓最信任的太監在各地監軍,沒想到卻是太監出賣了他,宣府的杜勳、居庸關的杜之秩……

如果杜之秩不是太監,真想讓他出任官。

李自成留下一個團的士兵,讓原寧夏總兵官官撫民鎮守居庸關,自己帶着唐通和大軍,沿着管道南下,直奔昌平。

出了居庸關,前面已經是一片坦途,再也沒有險要的關隘。

回想出兵山西以來,除了周遇吉在代州、寧武關製造了一點麻煩,其餘州縣、軍鎮等,基本沒有戰鬥,便是做爲先鋒的獨立營,也沒遇多少大規模的戰鬥。

難道這是大勢?

大明的確氣數已盡,否則這一路之,爲何沒有多少盡忠之人?居庸關一失,京師已經失去了屏障,加南路大軍已經逼近,現在的京師,差不多是一座孤城了。

無論京師的城牆如何厚實,一座孤城,還能持久嗎?

李自成對前方不遠處的京師,已經充滿着渴望,只要拿下京師,大明算完了。

此時南路大軍已經抵達保定,隨同大學士李建泰出征的郭傑打開城門,保定被破,知府何覆被俘,李建泰自殺未遂,也被天命軍擒獲。

不出李自成所料,昌平雖是皇陵所在,但戰鬥並不激烈,明軍被李信部獨立營一擊即潰,駐守的總兵官李守鑅被部下所殺。

李自成的大軍也是長驅直入,於十六日過了昌平,抵達沙河,此時獨立營的遊騎已經到達京師城外。

京師內外忽然流傳起古怪的謠言,說是“李公子”到了,要給窮人每人發五兩銀子,於是京師百姓的態度變成了“望賊如望歲”。

十七日,南北兩路天命軍先後抵達京師,包圍了京師各門,士兵們一面紮營,一面開始用山地炮轟城。

此時朱由檢方纔知道昌平已經失手,他一面大罵兵部尚書張縉彥,一面讓王承恩組織武城頭,全力守禦京師。

但城外的三大營多已潰散,城頭的守兵不過兩萬,這些士兵已經八個月沒有領到軍餉,一個個餓得面黃肌瘦,幾乎連刀槍

都拿不住,他們躺到城頭,只能充作人數,“鞭一人起,一人復臥”。

王承恩不敢欺瞞,只得如實彙報朱由檢。

朱由檢也沒什麼好辦法,思索良久,只得將前段時間的捐餉拿出來,凡是城頭禦敵的士兵,每日都有五錢銀子的飯錢。

人手不夠,一時無法募兵,朱由檢便將宮的三千太監組織起來,整編爲勇衛營,由司禮太監曹化淳掌管,鎮守宣武門等。

午飯之後,天命軍對各內外各座城門展開了猛攻,李自成親率第六營,用火炮猛攻城西的西直門、阜成門,其餘各營,也是儘可能使用山地跑、步槍等優勢火器。

到了此時,朱由檢方纔相信,京師必不可守,然而到了這種絕境,他卻沒有了後手,只是派出小太監不斷往個城門打探訊息。

各座城頭傳回的訊息,讓朱由檢的心底更加發冷,才半日時間,堅固的城牆便已搖搖欲墜,京師簡直連小縣城都不如。

朱由檢拊胸頓足,仰天長嘆:“內外諸臣誤朕!誤朕……”通宵達旦,只是長嘆。

十八日午,襄城伯李國楨求見朱由檢,被小太監張殷所阻,李國楨一把推開張殷,怒喝道:“都什麼時候了,還要擺這種臭架子!”

張殷見李國楨氣勢洶洶,遂不敢前,裡面的朱由檢聽到聲音,忙起身問道:“是誰?可有城頭的訊息傳來?”見是李國楨,頓時吃了一驚,“襄城伯不帶着士兵守城,來乾清宮做什麼?”

“皇,西直門已經被流賊攻破,京師守不住了,”李國楨喘着粗氣,稍稍停頓片刻,又道:“皇快走,臣護衛皇出城!”

朱由檢頓時驚呆了,良久放喃喃地道:“爲什麼會守不住,守城的士兵呢?這才一兩日的時間……”

“守城的士兵早散了,”李國楨大聲道:“現在不走,再也沒有機會了……”

朱由檢的眼神霎時空洞起來,踱了兩部步,道:“朕不走,朕丟了天下,無顏見列祖列宗,還有什麼顏面苟活於世?”

“皇……”

朱由檢擺擺手,讓李國楨下去,李國楨向朱由檢叩了頭,“臣必定死戰護衛京師,護衛皇,”起身後又道:“人在城在!”隨即猛地轉過身,向宮外跑去。

朱由檢沉思片刻,道:“筆墨伺候,朕要再下一次罪己詔!”

“奴才遵旨!”張殷忙取來紙筆。

朱由檢略一思索,在白紙奮筆疾書:

“朕嗣守鴻緒十有七年,深念帝涉降之威,祖宗託付之重……朕爲民父母,不得而卵翼之,民爲朕赤子,不得而襁褓之,坐令秦豫丘墟,江楚腥穢,貽羞宗社,致疚黔黎,罪非朕躬,誰任其責?所以使民罹難鋒鏑,蹈水火,堇量以壑,骸積成丘,皆朕之過也。使民輸騶挽慄,居送行賚,加賦多無藝之徵,預徵有稱貸之苦,又朕之過也。使民室如懸磐,田卒污萊,望煙火而無門,號泣風而絕命,又朕之過也。使民日月告兇,旱潦存至,師旅所處,疫蔓爲殃,幹天地之和,下叢室家之怨,又朕之過也。至於任大臣而不法,用小臣而不廉,言官前鼠而議不清,武將驕懦而功不舉,皆朕撫馭失宜……忠君愛國,人有同心,雪恥除兇,誰無公憤!

朕以藐躬,承祖宗之丕業,下臨億兆於萬方,十有七載於茲。政不加修,禍亂日至。抑聖人在下位歟?至於天怒,積怨民心,赤子淪爲盜賊,良田化爲榛莽;陵寢震驚,親王屠戮。國家之禍,莫大於此。今且圍困京師,突入外城。宗社阽危,間不容髮。不有撻伐,何申國威!朕將親率六師出討,留東官監國,國家重務,悉以付之。告爾臣民,有能奮發忠勇,或助糧草器械,騾馬舟車,悉詣軍前聽用,以殲醜類。分茅胙土之賞,決不食言!”云云。崇禎言辭是夠沉痛懇,也真正有負疚懺悔的誠心,奈何天下糜爛、敵軍壓境、軍心渙散、大勢已潰,一切爲時晚矣!”

詔書完畢,朱由檢親自查看一遍,覺得十分滿意,自己胸的怒火與不甘都已宣泄而出,遂交給張殷,讓他前去傳旨。

傳旨?給何人傳旨?張殷一時弄不清朱由檢的意思,卻又不敢問,只得捧着詔書,先出了乾清宮再說。

朱由檢寫了詔書,忽然覺得全身輕鬆了不少,他對列祖列宗的愧疚,對臣武將的痛恨,似乎都隨着罪己詔書的離去而煙消雲散。

他站起身,聽着四面八方轟隆隆的炮聲,再也無心批閱奏章了,今日連朝會都未開,還管什麼奏章?

朱由檢不知道,以後還有沒有批閱奏章、召開朝會的機會,總要先保住京師纔是。

剛纔李國楨告訴他,西面的西直門被流賊攻破,他已經深深地感覺到,這些不是流賊,他們是要奪取大明的江山,還會要了自己的老命!

內城一破,皇城危險,直接在流寇的炮口下,不知道王承恩、李國楨、吳襄他們,能不能將內城奪回來。

想到城頭都是些飢餓了數月的歪瓜裂棗,朱由檢心頭生出一股寒意,指望他們將如狼似虎的流寇趕出內城,還不如指望着母豬能樹!

現在能指望的,恐怕只有曹化淳的勇衛營了,勇衛營是由精銳的太監組成,都是自己的近侍,忠心、勇氣都不用懷疑,只可惜人數太少!

朱由檢信步出了乾清宮,也不知道向何處去,略一沉思,決定去勖勤宮看看張嫣,人在絕望的時候,總想找自己最信任的人傾訴一番。

剛剛向左一拐,了通往勖勤宮的大道,迎面碰一個急匆匆行走的太監,太監低着頭,險些撞進朱由檢的懷。

朱由檢一腳將太監踢開,口喝到:“你不去城頭守衛,在此跑什麼?”

太監見是朱由檢,忙行了一禮,側身讓開路,隨即匆匆跑開了,嘴裡咕嚕道:“皇城快要破了,還神氣什麼?還當自己是皇……”

朱由檢昂首闊步,向前邁了十餘部,轉過交泰殿,忽地看到王德化從御花園那邊過來,他的身後,還有一名小太監,不覺道:“德化,你不在城頭,回到宮裡做甚……”覺得他身後的小太監有些眼熟,“你是……”

那小太監向前跨了兩步,翻身跪拜於地,“奴才杜勳,叩見皇!”

“杜勳?”朱由檢想起來,不覺用手指着他的鼻子,“你不是在宣府降了流寇?你還有臉回來……”

王德化忙躬身道:“皇息怒,奴才此番回來,是要……”遲疑片刻,終於一咬牙,道:“是要與皇秘密會談……”

第1251章 亞洲同盟第992章 先殺多鐸第650章 該幹嘛就幹嘛第192章 關寧騎兵第254章 臥房送行第57章 防患於未然第1320章 哈密八衛第1011章 江南立省第1343章 黑山派與白山派第1156章 親手服侍第1025章 船廠東遷第483章 報效第909章 西南邊疆第604章 第八個遊擊將軍第1007章 邊談邊打第409章 死者生者第498章 增加人口第431章 協議成功第1150章 越快越好第677章 要挾第8章 賣身爲奴第547章 交替撤退第1183章 布木布泰第889章 合兵爲營第835章 一戰而潰第548章 神龍不見尾的漢人第407章 攻勢如潮第980章 一番心意第1375章 再次遷都第1383章 每個時辰第611章 富庶第1207章 後顧之憂第318章 東征隴右(二十四)第71章 殺強盜第38章 較量第759章 城外受挫第1220章 爲了華夏第657章 改姓第756章 正襟危坐第582章 火燒眉毛第329章 婢子好熱第919章 古廟密謀第920章 糧草被截第702章 掏心拳第1195章 左翼中旗第1164章 應聲如雷第1084章 語言不乾淨第1216章 銀子和糧食第846章 一日破城第1380章 下一仗,朕必須親征第249章 溫柔鄉第869章 沒有戰鬥力第1284章 標準配置第425章 佛祖顯靈第500章 奇怪的手勢第14章 貴不可言第226章 北伐甘州第910章 勢如破竹第363章 齊人之福第906章 陰差陽錯第969章 皇子的下落第246章 湯若望的疑問第417章 第一次和議第70章 偏要衝鋒陷陣第763章 陰沉的聲音第1164章 應聲如雷第1084章 語言不乾淨第1394章 騎兵步兵,各有優劣第1111章 血統第450章 論佛事第1278章 安西都督府第247章 天命都督府第923章 不成功便成仁第145章 穆氏的女兒第93章 兵血第708章 議政大臣會議第16章 壺蘆山裡的人家第256章 青海長城第4章 石坡山第1119章 琉球使者第1345章 除惡務盡第659章 啞謎第1017章 第九營第31章 隔牆有耳第21章 失手第1127章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第449章 大都督說了第793章 太意外了第382章 或戰或降第532章 天降大雪第85章 意見一致第171章 意外發現第1396章 大結局第193章 正妻第793章 太意外了第456章 意外的收穫第1131章 斬將祭旗第1206章 草原坊第1013章 承諾第202章 四成的死亡率
第1251章 亞洲同盟第992章 先殺多鐸第650章 該幹嘛就幹嘛第192章 關寧騎兵第254章 臥房送行第57章 防患於未然第1320章 哈密八衛第1011章 江南立省第1343章 黑山派與白山派第1156章 親手服侍第1025章 船廠東遷第483章 報效第909章 西南邊疆第604章 第八個遊擊將軍第1007章 邊談邊打第409章 死者生者第498章 增加人口第431章 協議成功第1150章 越快越好第677章 要挾第8章 賣身爲奴第547章 交替撤退第1183章 布木布泰第889章 合兵爲營第835章 一戰而潰第548章 神龍不見尾的漢人第407章 攻勢如潮第980章 一番心意第1375章 再次遷都第1383章 每個時辰第611章 富庶第1207章 後顧之憂第318章 東征隴右(二十四)第71章 殺強盜第38章 較量第759章 城外受挫第1220章 爲了華夏第657章 改姓第756章 正襟危坐第582章 火燒眉毛第329章 婢子好熱第919章 古廟密謀第920章 糧草被截第702章 掏心拳第1195章 左翼中旗第1164章 應聲如雷第1084章 語言不乾淨第1216章 銀子和糧食第846章 一日破城第1380章 下一仗,朕必須親征第249章 溫柔鄉第869章 沒有戰鬥力第1284章 標準配置第425章 佛祖顯靈第500章 奇怪的手勢第14章 貴不可言第226章 北伐甘州第910章 勢如破竹第363章 齊人之福第906章 陰差陽錯第969章 皇子的下落第246章 湯若望的疑問第417章 第一次和議第70章 偏要衝鋒陷陣第763章 陰沉的聲音第1164章 應聲如雷第1084章 語言不乾淨第1394章 騎兵步兵,各有優劣第1111章 血統第450章 論佛事第1278章 安西都督府第247章 天命都督府第923章 不成功便成仁第145章 穆氏的女兒第93章 兵血第708章 議政大臣會議第16章 壺蘆山裡的人家第256章 青海長城第4章 石坡山第1119章 琉球使者第1345章 除惡務盡第659章 啞謎第1017章 第九營第31章 隔牆有耳第21章 失手第1127章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第449章 大都督說了第793章 太意外了第382章 或戰或降第532章 天降大雪第85章 意見一致第171章 意外發現第1396章 大結局第193章 正妻第793章 太意外了第456章 意外的收穫第1131章 斬將祭旗第1206章 草原坊第1013章 承諾第202章 四成的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