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肅王的歸宿

李自成感激田芬給自己帶來了靈感,在她的紅脣啄了一口,便起身離開後衙。

一面吩咐親兵去集市購買水銀,順便去毛汀的商行購買兩面玻璃鏡,將來作爲對。

玻璃鏡的原理及其簡單,只是當下的世人不知道而已,是將水銀鍍在玻璃的表面,達到遮光的效果。

大明國內到處都有水銀,市集亦有出售,關鍵是玻璃,在這個時代,玻璃乃是稀罕之物。

李自成在虎山建有玻璃廠,原料已經齊備了。

他設計出兩種規格的鏡面,一種是方形的,長二十釐米,寬15釐米;一種是圓形的,直徑只有十釐米。

鏡面都不大,運輸便利,將來還可將破碎的玻璃充分利用起來。

李自成這邊剛剛吃過早飯,何小米急匆匆趕過來,“大都督,樑大人、沈大人來了!”

“奧,先讓他們去書房等待,我隨後便到!”

何小米走後,李自成感覺到玻璃鏡尚有些不足之處,一時卻想不起來,沉思片刻,方纔想到:玻璃鏡背面的水銀,一定要遮擋起來,以免水銀緩慢揮發,散發出有毒的蒸汽。

這個時代,並沒有熟膠,只能用木料了,待玻璃鏡的尺寸定格下來,便讓匠人們製作鏡框。

玻璃鏡和玻璃一樣,走的是高端路線,賺的是高額利潤,外觀也要適當考慮,既適用又美觀。

李自成來到書房的時候,樑成與沈道幾乎喝了一開茶水。

“大都督!”兩人叩拜在地。

“快起身,不必多禮!”李自成一邊讓座,自己順勢在主位坐了。

“自成,我先彙報吧!”樑成拱拱手。

“好,你先來,錢糧可是天命軍的的基礎!”

“我們已經查探了甘肅、西寧和隴右的土地,冬小麥長勢喜人,不出意外,又是豐收的局面,天命軍的糧食,不但自給自足,還會略有節餘,”樑成說出一串數據,最後強調:“‘美洲三農’正發揮着重要的作用,土豆已是收穫季節,現在已經確定是豐產,玉米、紅薯已經在西寧、甘肅大面積種植,作爲糧食補充,也會有大量節餘!”

“節餘?”李自成不僅想到了擴軍,更是希望接納更多的人口。

隴右的土地都是屬地,只是因爲匪患、兵患的緣故,多處出現荒蕪,如果不能及時補充人口,耕地逐漸退化,將來複耕也會增加難度。

其次,隴右的人口增加了,會提供更多的兵員,也會生產、交納更多的糧食。

而且,陝西動亂,主要是因爲百姓無糧可食,如果接納一些陝西的災民,可以減少災民人數,削弱盜賊的力量。

李自成倒不是要幫助洪承疇平叛,但在他的心目,所有的漢人都是華夏的子民,所有的土地都是華夏的土地,他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土地過於動盪。

既能增加天命軍的力量,又能減輕陝西的災情,何樂而不爲?

在李自成的心目,蘭州不僅是現在隴右省的首府,更是未來的甘肅省的首府,自然要發展爲心城市,但現在的蘭州府,包括所轄州縣,人口不到二十萬,府城及附近不足八萬人,只能算下等的府。

必須增加人口!

在這個時代,人口還是最重要的生產力,人口越多,開發的耕地會越多,積攢的社會財富會越多,能促進商業的發展,如果自己再設法開辦幾家工廠,不久之後,它會成爲隴右乃至天命軍屬地的第一大城市。

想到這兒,李自成在紙記錄下幾句話:讓固關的馬有水,從陝西的盜賊招收一批人口,拖家帶口的最好,將集安置在蘭州。

此外是將馬鹿山水泥長遷移至蘭州的皋蘭山麓,馬鹿山附近,暫時不會再修築水泥大道,如果天命都督府有餘糧,接下里也會在蘭州附近修築大道,改善蘭州的交通狀況。

原本爲了避嫌,玻璃廠設在虎頭山,此時隴右已經穩定下來,也將遷移至蘭州的皋蘭山,至於生產玻璃鏡的廠子,直接放在城內,這些產品的主要銷售市場,都是京師與江南,放在蘭州距離也會近些。

“自成,糧食問題現在解決了,可是銀子……不瞞自成,現在的商稅收入,加玻璃廠、香水廠、蒸餾酒廠,所得的銀子,做爲軍餉和官員的俸祿,已經沒有多少結餘,如果要用在發展,是捉襟見肘了……”

最讓李自成頭疼的,是銀子,天命軍的屬地,並沒有發現銀礦,商業又不發達,銀子必須依靠外來輸入,但要是讓外地的白銀輸入天命軍的屬地,必須有拿得出手的產品,否則誰會將銀子白白送來?

雖然李自成掌控西寧、隴右之後,從京師和江南賺回了不少銀子,但與實際流通的需要,還是相差甚遠,加百姓又有儲蓄的習慣,一旦收集到白銀,常常留在家,並不是放在市場流通,造成白銀更加短缺。

李自成曾想開辦銀行,發行紙幣,但沒有足夠的白銀儲備,紙幣很容易貶值,看來天命都督府內,還要設立商事使了,專門管理天命軍的銀錢,他想到一個現成的人物,嘴角不覺露出微笑,“成不用擔心,東征隴右的時候,曾經得到十萬兩白銀,銀子暫時不會短缺。”

“那我放心了!”樑成也知道這筆銀子,但沒有李自成的允許,這些銀子他可不敢隨意動用。

“沈道呢,部署在各地的千戶沒什麼問題吧?還有,甘肅、西寧地區的預備役士兵,準備了多少?”李自成直接掌管着天命軍的七大千戶,還有王安平的遊騎,但他們的糧餉,現在改由兵事使管轄,沈道的職責,相當於李自成的參謀,並不是真正意義的國防部長。

“回大都督,各大千戶一切正常,”沈道工作也是盡心盡責,在天命軍內的軍事,他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原先的西寧衛經歷,已是不可同日而語,“至於預備役士兵,光甘肅有近萬,他們原本是軍戶,平日參加操訓也屬正常,不知大都督這次要擴軍多少?”

李自成面含笑,道:“這麼多?這麼多壯丁參加操訓,會不會影響正常的耕作?”

沈道拱起雙手,身子挺得筆直,道:“大都督放心,他們只是農閒的時候纔會操訓,絕對不會影響耕作!”

“那好,”李自成略一思索,道:“先弄兩個千戶的士兵過來!”他要給周賓的千戶的擴軍,增加一個千戶的士兵,此外,宋部駐守三角城與卡當城,只有一個千戶的士兵,實在有些少,這次也要擴軍一個千戶。

“是,大都督,屬下明日便去!”

“嗯,”李自成點頭,又道:“火器局怎麼樣?生產了多少步槍?”

“回大都督,秦大年部已經有五個百戶配發了步槍,此外,匠作坊尚餘一個半百戶的步槍,大都督沒有明言,屬下不敢決斷。”

“讓匠作坊加緊生產步槍,周賓部即將回到西寧,給他增加五個百戶的步槍,”李自成凝眉思索,道:“下一步生產的步槍,給宋部增加五個百戶,三角城和卡當城,駐守的任務還是很重,告訴宋,讓他給五個百戶的士兵操訓步槍,待到新的步槍到達,這五個百戶的輔兵,全部轉爲戰兵,我再給他一個千戶的輔兵!”

“是,大都督!”沈道躬身作答,隨即問道:“大都督,難道三角城、卡當城一帶,將要發生戰事?”

“暫時還沒有,”李自成搖着頭,他一直不放心兩城之外的蒙古人,“但我們必須未雨綢繆,次麥力幹部在卡當城吃了大虧,誰知道蒙古人什麼時間恢復了元氣?到時候恐怕又會想着東南方向的大草灘!”

兩人彙報已經,正待邀請李自成赴接風之宴,沒想到李自成卻道:“成、沈道,你們說說,肅王爺在我們手,究竟要如何處置?”

“肅王爺?”沈道低聲道:“爲防萬一,不如一了百了……”

李自成也想一了百了,當日攻破蘭州的時候,如果哪位士兵將肅王爺殺了,不但沒過錯,也許還有功勞呢,不過既然俘獲了這個肅王爺,如今再要殺害,將來誰還敢投靠天命軍?

肅王朱識鋐現在的確是一個包袱,不過如果用好了這張牌,將來極有可能作爲招攬人才的一個招牌。

連肅王爺都能容納,還有誰不能接受的?

關鍵是如何安置肅王朱識鋐。

李自成看了眼樑成,道:“成有何想法?難道也是……”

樑成的心思,原本也是想要殺了,放着一個朝廷的王爺在身邊,不但不會生產糧食,還要消耗寶貴的糧食財富,還要派兵保護,萬一脫逃了,會將天命軍的訊息,透露給朝廷,不過,李自成此番的意思,顯然是不想殺了,沉思片刻,忙道:“大都督,能不能讓肅王爺自食其力,爲咱天命軍做些貢獻……”

李自成眼前一亮,樑成轉爲官,掌管天命軍的錢糧,眼界也是開闊了?遂笑道:“成說說看,怎樣讓肅王爺爲天命軍效力?”

“大都督,讓肅王爺去府縣任職……”

“現在所有的府縣不是都有主官嗎?難道讓肅王爺擔任輔官?”

“屬下倒有一個想法,”樑成這回終於理清了思路,“大都督,浩門、甘子兩縣,距離西寧太遠,不如將兩縣交接之處,設立一府,管轄兩縣,這新的知府,由肅王爺任職!”

第639章 蹭腥第1114章 丐幫與漕幫第313章 東征隴右(十九)第1046章 濠鏡之行第1037章 五洲四海第460章 爲了誰第107章 北川縣第792章 恐懼感第1363章 戰爭原因第1025章 船廠東遷第724章 金鐘寨第607章 護城河第628章 獨此一家第298章 東征隴右(四)第370章 真正的東主第590章 自然死亡第63章 三角古城第302章 東征隴右(八)第183章 賭約第74章 賜死第986章 華夏崛起第1362章 軍人不管會談第788章 戰略調整第1199章 又是大敗第1075章 爲了你第47章 察哈爾部的無奈第495章 最大的商人第785章 洛陽會議第397章 意外重逢第1360章 順塔故國第826章 突圍而去第302章 東征隴右(八)第150章 理解上的差別第842章 馬坡的槍聲第520章 海北府第937章 故人相見第1077章 豪格瘋了第1388章 英荷海戰第1365章 歷史傳承第357章 遊擊將軍第1章 寧夏驛站第210章 遲疑不決第554章 壕溝的妙用第160章 心思第1355章 落荒而逃第396章 瘋瘋癲癲第20章 獵物第495章 最大的商人第1059章 《友好通商條約》第710章 互相爭執第580章 重新起航第277章 擴張第964章 太監和宮女們第1197章 固倫額駙第573章 各懷心事第452章 教堂密會第88章 格殺勿論第1269章 土地擴張第690章 濟南城破第1351章 標準配置第1196章 響聲震天第1148章 深夜求見第1067章 保駕護航第833章 五百兩第793章 太意外了第129章 生存與繁衍第1023章 速速去請第1140章 與韃子拼命,值!第236章 一封沒有發出的奏摺第1370章 華夏的利益第1094章 村鎮制度第574章 要挾第178章 身陷重圍第1221章 警醒自己第1034章 艦炮的數量第534章 中都罹難第902章 長江水軍第285章 我已是醉了第511章 林丹與李娜第906章 陰差陽錯第1362章 軍人不管會談第715章 千戶官第781章 洛陽城破第666章 招撫第955章 滿清使者第921章 決戰汝州第344章 一個不留第415章 娜木鐘的智慧第1006章 馬士英密會史可法第291章 西寧軍與甘州軍的不同第1383章 每個時辰第672章 攪局的韃子第1082章 千里立府第1139章 騎兵混戰第815章 旱情是騙局第60章 看不見的敵人第247章 天命都督府第269章 最後一名騎兵第672章 攪局的韃子第1177章 大禍臨頭
第639章 蹭腥第1114章 丐幫與漕幫第313章 東征隴右(十九)第1046章 濠鏡之行第1037章 五洲四海第460章 爲了誰第107章 北川縣第792章 恐懼感第1363章 戰爭原因第1025章 船廠東遷第724章 金鐘寨第607章 護城河第628章 獨此一家第298章 東征隴右(四)第370章 真正的東主第590章 自然死亡第63章 三角古城第302章 東征隴右(八)第183章 賭約第74章 賜死第986章 華夏崛起第1362章 軍人不管會談第788章 戰略調整第1199章 又是大敗第1075章 爲了你第47章 察哈爾部的無奈第495章 最大的商人第785章 洛陽會議第397章 意外重逢第1360章 順塔故國第826章 突圍而去第302章 東征隴右(八)第150章 理解上的差別第842章 馬坡的槍聲第520章 海北府第937章 故人相見第1077章 豪格瘋了第1388章 英荷海戰第1365章 歷史傳承第357章 遊擊將軍第1章 寧夏驛站第210章 遲疑不決第554章 壕溝的妙用第160章 心思第1355章 落荒而逃第396章 瘋瘋癲癲第20章 獵物第495章 最大的商人第1059章 《友好通商條約》第710章 互相爭執第580章 重新起航第277章 擴張第964章 太監和宮女們第1197章 固倫額駙第573章 各懷心事第452章 教堂密會第88章 格殺勿論第1269章 土地擴張第690章 濟南城破第1351章 標準配置第1196章 響聲震天第1148章 深夜求見第1067章 保駕護航第833章 五百兩第793章 太意外了第129章 生存與繁衍第1023章 速速去請第1140章 與韃子拼命,值!第236章 一封沒有發出的奏摺第1370章 華夏的利益第1094章 村鎮制度第574章 要挾第178章 身陷重圍第1221章 警醒自己第1034章 艦炮的數量第534章 中都罹難第902章 長江水軍第285章 我已是醉了第511章 林丹與李娜第906章 陰差陽錯第1362章 軍人不管會談第715章 千戶官第781章 洛陽城破第666章 招撫第955章 滿清使者第921章 決戰汝州第344章 一個不留第415章 娜木鐘的智慧第1006章 馬士英密會史可法第291章 西寧軍與甘州軍的不同第1383章 每個時辰第672章 攪局的韃子第1082章 千里立府第1139章 騎兵混戰第815章 旱情是騙局第60章 看不見的敵人第247章 天命都督府第269章 最後一名騎兵第672章 攪局的韃子第1177章 大禍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