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 川黔古道

“蒙古女人?”孔蘭川愕然道:“大都督不是預備將她們賞賜給澆築道路的戰俘們嗎?”

“是要賞賜她們,”李自成道:“不過,須得等到戰俘們服役期滿,這還早着呢,難道一直讓這些蒙古女人在府白吃白喝?她們總得爲天命都督府做些貢獻……”

“啊……”孔蘭川知道,李自成一向熱衷於傳承天主,遂笑道:“大都督,她們現在關押在府裡,的確是白白浪費糧食,不如讓她們早日奉了天主……”

這的確是一個法子,這些蒙古女人奉了天主,將來嫁了人,也會促進他們的男人對天主更加虔誠,不過,李自成覺得,實際根本行不通,“孔大人,這些蒙古女人,應該不會漢話吧?如何將教義傳授她們?”

“這個……屬下倒是沒想到,”孔蘭川訕訕地笑笑,沉默片刻,方道:“大都督,城內有不少空地,要不讓她們學着種植蔬菜,用種植的蔬菜交換糧食……”

“這倒是個不錯的主意,”李自成大喜,道:“還要教會她們養殖雞鵝鴨,養殖肥豬!”

孔蘭川不解,“大都督,這是爲何?”

當然是爲了發家致富!李自成淡淡一笑,道:“此處多爲山地,百姓生活艱難,在同樣的土地,雞鵝鴨豬的產出,遠遠高於牛羊,學會了這些技術,她們將來也能幫着貼補些家用……”

原來如此!孔蘭川心一驚,傳說大都督一向關愛百姓,果然名不虛傳,這些蒙古女人尚未出嫁,連漢話都不會,大都督想着讓她們學會漢人的技藝,幫着自己的爺們持家……

朝廷爲何沒有這樣的官員?

孔蘭川似乎明白了,爲何朝廷江河日下,失去的土地越來越多,局勢越來越爛……

他越來越感覺到,自己跟着大都督走,實在是一種幸運的選擇!

李自成見孔蘭川沉吟不語,以爲他不好安置,便道:“孔大人,此處有什麼難度嗎?”

“啊……沒有,沒有,”孔蘭川醒悟過來,忙道:“屬下備下糧食,然後將這些蒙古女人,寄宿於百姓家,讓她們跟着百姓學習這些技術……”

深入至百姓家,倒是可以用最短的時間學會相關的技術,不過,李自成還有一份擔心,“孔大人,我已經將他們賞賜與戰俘了,一定要保證她們的安全。 ”

“大人放心,屬下會交代當地的里長、甲首,如果有誰打她們的主意,不但會有牢獄之災,還會沒收所有的耕地……”

李自成點點頭,對百姓來說,最重要的便是土地,只要有了足夠的土地,會源源不斷生產糧食,保障全家人不會捱餓,孔蘭川拿土地要挾他們,實在是打了七寸。

唯一有些遺憾的地方,便是這些蒙古女人不會漢話,否則,倒是可以趁機讓她們宣揚天主……

想到此處,李自成忽地心一動,在綦江縣擴展官道的戰俘,足足超過三個千戶,而虎騎兵和狼騎兵帶回的蒙古女人,不過千餘人,還有大約二千的缺口,陝西不是有許多難民嗎?只要給她們一口飯吃……她們都是漢人,即便方言有所不同,使用漢話進行交流,應該沒有障礙……

孔蘭川起身離開,走到門口,忽地停住腳步,回身道:“大都督,屬下有一事不明……”

李自成淡淡一笑,道:“孔大人有什麼話,直說吧!”

“屬下謝過大都督!”孔蘭川先是躬身行了禮,方道:“大都督沿着‘川黔古道’,澆築了寬闊、平坦的大道,屬下知道是爲了方便軍隊的及時調撥,但花了許多銀錢,將大道延伸至各‘裡’,不知爲了何故……”

“自然是方便百姓和過往商賈的通行,”李自成心道,也包括及時調撥軍隊,“有了寬敞的大道,深山的百姓,可以將自己生產的糧食、採集的藥材、儲存的獸皮等,及時運送至市集出售。”

孔蘭川道:“大都督的意思,是要增加百姓的收入嗎?”

“百姓手多餘的糧食、草藥等,可以換回銀錢,然後從市集購買必須的生活用品,如鹽巴、布匹等,”李自成點點頭,道:“百姓一旦從交換得到好處,將來誰還有時間作亂?”

“啊……”孔蘭川思索半響,忽地深深一揖,“大都督的智慧,屬下佩服……”

孔蘭川告辭離開,李自成也是出了軍營,他要在城內逛逛,可惜,整個遵義府城,還是一片蕭瑟,絲毫看不到新元到來之前的熱鬧跡象。

遵義立府時間太短,商品又是匱乏,連商鋪都難得見到幾個……

慢慢來吧,只要百姓逐漸富裕起來,商人們遲早會進來,從而加速本地的漢化!

翌日早飯後,李自成帶着親兵離開遵義府,去了南面的遵義縣。

遵義縣雖然是一座小縣,卻是天命軍屬地,第一個實現“裡裡通”的縣域,它必將載入天命都督府的史冊!

水泥大道自“川黔古道”,向四面八方延伸,將每一個“裡”都與縣城連接起來……

不過,遵義縣被羣山環抱,地形太過複雜,只有“川黔古道”這樣的大道較寬闊,從大道延伸出去的二級大道,寬度只有一丈五,而且爲了避開高山,大半都是曲折難行,遠遠不能和官道相。

二級大道呈現放射狀,以遵義縣城爲心,基本到達各“裡”結束,只有通往大溪裡的道路,繼續向前延伸,連接仁懷縣,一直延伸至赤水東岸的茅臺村。

此處雖是大婁山邊緣,卻是被赤水衝出一塊平坦的河谷,將來在赤水修築一座水泥橋,可以和西北方向的廉州、永寧接通,再通往北面的瀘州。

如果這些道路都能實現,會在長江南岸,整出一條近似“u”型的水泥大道,將遵義府、永寧府、瀘州圈進去,將來再輔以低等級的道路,很有可能實現整個這一地區的整體漢化。

一旦這個目標實現了,不但爲漢化川南、川西提供樣板,也能將附近的貴州土司,初步割裂開來,一步步削弱、瓦解周圍土司的實力。

要修築狀的水泥大道,還是任重道遠,初步漢化後,根據稅賦的情形,逐漸以現成的官道爲心,再向周圍推進。現在最爲急迫的,不是發展當地的經濟,而是實現漢化。

道路所及,客觀也能促進經濟的發展,但主要還是爲了軍隊的快速調動,以及軍用物資的運輸,爲漢化提供軍事保障。

李自成帶着親兵,騎着高頭大馬,在遵義縣的十三“裡”耀武揚威一番。

他一向不是高調的人,此次在遵義縣一反常態,只是爲了震懾當地的百姓,天命軍隨時可能從官道趕來,再要有人生出異心,得好好考慮考慮了。

對於官道附近的各種寨子,李自成也想進行適當的處置,要麼讓天命軍駐軍,要麼直接拆除了,沒有這些關隘般寨子,百姓們纔算是完全解除了武裝。

不過,他並沒有動手,將百姓歸化爲漢人,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手段太過激烈,很有可能激起百姓們拼死抵抗。

這次天命軍在川南、川西,用軍事手段爲先導,進行大規模的漢化工作,實際對付的主要還是當地的土司,打土司,分土地,普通百姓實際還是跟着收益,至少他們分得了更多的土地,賦稅也原先更輕。

李自成轉悠了兩日,所有的“裡”都走了一遍,方纔返回遵義府。

現在年關將近,四川各地穩定,像遵義這種新徵服的土地,逐漸走正軌,又有天命軍各部駐紮,基本處於穩定狀態,暫時不需要他操勞了。

李自成決定,暫時回蘭州去,或許趕不除夕,但離開蘭州快要半年了,早該回去看看,當時離開蘭州的時候,恰好朝廷的四路大軍聯合攻打天命軍,氣氛十分緊張,這會該鬆弛下來了吧?

他告別知府孔蘭川,沿着川黔古道北。

水泥大道,已經澆築至婁山關,現在三千餘戰俘,正在婁山關至桐梓縣城一帶做最後的決戰,如果氣溫不是下降太多,或許新元之前,能將這一段完全拿下。

過了桐梓縣城,官道已經完成擴建、夯實,等着澆築水泥大道了,但拓寬管道的速度,顯然澆築慢了許多,李自成過了桐梓驛站,不到二十里,便遇了黃俊輝的築路隊,距離前面的鬆坎驛站,大約還有二十里,如果沒有其餘戰俘的協助,很難在新元之前完工。

鬆坎驛站距離南面的桐梓驛站,大約是四十里,即便步行,一日時間也很輕鬆,驛站肯定不會恢復,只要在這兩處原先的驛站,將來自湖廣的戰俘們安置一部分,便會形成新的一“裡”,相當於後世的小鎮。

小鎮自然會有酒館、旅店等,供過往行人吃住消遣,官府並不需要另外投資,設置官辦的驛站。

自鬆坎驛站北,不久便是重慶府綦江縣的地界,雖然還有不少大婁山的餘脈,但地形明顯趨於平坦,基本沿着綦江方向的官道,南面寬闊了不少,有些地方竟然超過了水泥大道的澆築標準,擴寬的難道大大降低,基本只要夯實地基即可。

從巴縣渡江的時候,李自成盯着茫茫的江水,心若有所思,長江雖然寬闊,但此處是遊,江面並不像下游那般,寬達數十里。

如果能在此處修築一座長江大橋,不但讓重慶府快速輻射至江南,川黔古道四川段,將成爲快速通道。

李自成暫時沒有南下貴州的準備,但貴州遲早是要拿下的,借用毛子大帝的一句話:華夏的土地雖然廣闊,但沒有一寸是多餘的!

第701章 裡甲制度第11章 監牢是今後的歸宿第176章 矛盾與問題第594章 湛藍色的焰火第887章 柿園之役第904章 宴無好宴第1133章 實戰演習第630章 國事艱鉅第1366章 打起來了第659章 啞謎第557章 爭執第1098章 太大太強第239章 新的甘肅第649章 王氏打磨機第1153章 相互讓步第1159章 只有漢人第193章 正妻第1356章 九顆星的軍旗第1317章 烏思藏都司第327章 東征隴右(三十三)第1190章 值得借鑑第942章 龍牀定計第355章 最後的步兵第459章 剪羊毛第320章 東征隴右(二十六)第1353章 偷襲麻六甲第372章 區別對待第759章 城外受挫第812章 最後的決定第762章 縣衙大獄第28章 狹路相逢第175章 親戚第437章 山地炮第698章 彝人就是漢人第259章 飲馬去病河第154章 困惑第332章 改造戰俘第1244章 十王府街第1140章 與韃子拼命,值!第39章 三兄弟與蒙古兵的故事第949章 代州受阻第1201章 一步到位第1355章 落荒而逃第390章 明軍被吊打第958章 泥菩薩首輔第315章 東征隴右(二十一)第1337章 斬了羅剎使者第560章 月亮湖第40章 我們有兄弟第619章 石砫宣慰使第1238章 學習三日第57章 防患於未然第1384章 熟悉的身影第1100章 五年之約第347章 驚疑不定第928章 最溫和方式第825章 特殊的糧食第497章 懵懵懂懂第996章 春光第729章 幾分尷尬第1129章 我要回家第1119章 琉球使者第995章 軍魂第1121章 一點星火第1059章 《友好通商條約》第1234章 三宣六慰第1343章 黑山派與白山派第614章 臨時變陣第962章 崇禎之死第675章 改土歸流第632章 夜襲第1189章 科爾沁人第1030章 繁華背後第1227章 琉球法司第350章 自投羅網第160章 心思第1236章 同一個目標第911章 初試鋒芒第554章 壕溝的妙用第1115章 家的溫暖第727章 通家之好第1069章 官方喉舌第811章 百足之蟲第216章 孩子與官印,哪一個更重要第1363章 戰爭原因第106章 看熱鬧第1317章 烏思藏都司第535章 跨民族的婚姻第1024章 奉獻天主,服務華夏第620章 白市裡驛站第919章 古廟密謀第1365章 歷史傳承第398章 密談(上)第1129章 我要回家第1169章 不要回頭第315章 東征隴右(二十一)第1375章 再次遷都第89章 生路第211章 即將到來的收成第146章 是夢又有何妨
第701章 裡甲制度第11章 監牢是今後的歸宿第176章 矛盾與問題第594章 湛藍色的焰火第887章 柿園之役第904章 宴無好宴第1133章 實戰演習第630章 國事艱鉅第1366章 打起來了第659章 啞謎第557章 爭執第1098章 太大太強第239章 新的甘肅第649章 王氏打磨機第1153章 相互讓步第1159章 只有漢人第193章 正妻第1356章 九顆星的軍旗第1317章 烏思藏都司第327章 東征隴右(三十三)第1190章 值得借鑑第942章 龍牀定計第355章 最後的步兵第459章 剪羊毛第320章 東征隴右(二十六)第1353章 偷襲麻六甲第372章 區別對待第759章 城外受挫第812章 最後的決定第762章 縣衙大獄第28章 狹路相逢第175章 親戚第437章 山地炮第698章 彝人就是漢人第259章 飲馬去病河第154章 困惑第332章 改造戰俘第1244章 十王府街第1140章 與韃子拼命,值!第39章 三兄弟與蒙古兵的故事第949章 代州受阻第1201章 一步到位第1355章 落荒而逃第390章 明軍被吊打第958章 泥菩薩首輔第315章 東征隴右(二十一)第1337章 斬了羅剎使者第560章 月亮湖第40章 我們有兄弟第619章 石砫宣慰使第1238章 學習三日第57章 防患於未然第1384章 熟悉的身影第1100章 五年之約第347章 驚疑不定第928章 最溫和方式第825章 特殊的糧食第497章 懵懵懂懂第996章 春光第729章 幾分尷尬第1129章 我要回家第1119章 琉球使者第995章 軍魂第1121章 一點星火第1059章 《友好通商條約》第1234章 三宣六慰第1343章 黑山派與白山派第614章 臨時變陣第962章 崇禎之死第675章 改土歸流第632章 夜襲第1189章 科爾沁人第1030章 繁華背後第1227章 琉球法司第350章 自投羅網第160章 心思第1236章 同一個目標第911章 初試鋒芒第554章 壕溝的妙用第1115章 家的溫暖第727章 通家之好第1069章 官方喉舌第811章 百足之蟲第216章 孩子與官印,哪一個更重要第1363章 戰爭原因第106章 看熱鬧第1317章 烏思藏都司第535章 跨民族的婚姻第1024章 奉獻天主,服務華夏第620章 白市裡驛站第919章 古廟密謀第1365章 歷史傳承第398章 密談(上)第1129章 我要回家第1169章 不要回頭第315章 東征隴右(二十一)第1375章 再次遷都第89章 生路第211章 即將到來的收成第146章 是夢又有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