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一觸即發

李自成原本還仗着與洪承疇訂立的秘密協議,可以維持一段時間的和平,可是現在,這個和平,恐怕自己和洪承疇說了都不算!

他除了發展軍事,一直花了很大的氣力在經濟和糧食,擴軍的事,倒是進展不大,難道天命軍要和其餘的盜賊一樣,淪爲流寇嗎?

如果淪爲流寇,未必不能奪取天下,但西寧地區和甘肅省,百姓已經解決溫飽,剛剛穩定下來,正朝着李自成設計的方向發展,現在要放棄這塊根據地嗎?

李自成想起後世的毛太祖,“戰略性”從延安撤退,然後在適當的時間再奪取回來。

是要繼續學習毛太祖嗎?

在軍事,毛太祖一直是他導師,但這一次,李自成猶豫了。

歷史已經改變,未來誰也無法預料!

李自成獨自在營房內發愣,連何小米都趕出去了。

對天命軍來說,現在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萬一出現一點小小的差錯,有可能墜入萬丈深淵,可如果挺過去了,天命軍可能迎來勝利的曙光。

大明雖然雖然已是千倉百孔,但畢竟氣數未盡,良將、強兵猶在,盜賊只能給朝廷製造混亂,卻無法扛起反對朝廷的大旗,連關外的女真韃子,也被阻擋在山海關外,不對,除了山海關,邊牆之外,應該還有不少屬於大明的土地,皇太極無法攻破山海關,這才改道大同。

山海關的道路沒有打通,即便入了京師,也只能劫掠人口和財物,最終還要退回關外。

李自成驀地想到,女真人口不夠數十萬,甘肅省的人口還少,爲何皇太極能在關外佔據主動,想打打,不想打跑,而明軍卻是毫無辦法,只能龜縮在城內被動防守!

既然皇太極能做到,天命軍爲何做不到?

從軍隊的戰鬥能力來說,裝備了步槍的天命軍,不知道甩明軍幾條街!

固關城下,曹詔、洪承疇都是慘敗,只是……沒有被天命軍斬盡殺絕,都是有原因的,曹詔依靠千餘關寧鐵騎,才勉強逃出老巢,洪承疇更是天命軍有意放走的。

李自成沉思片刻,決定這一次學習皇太極,除了槍手,他的手還有三千騎兵。

主意已定,李自成立即行動起來,他先是給固關飛鴿傳書,命令馬有水、劉雲水擴大遊騎的活動範圍,嚴密監視明軍的動向。

隨後給王安平傳書,除了關注明軍的動向外,還要不惜一切代價,搞到陳瑜、洪承疇的作戰計劃,特別是對天命軍的態度。

休息片刻,李自成又給行軍途的秦大年傳書,命他儘快趕到蘭州。

此外,又給李過、林丹汗傳訊,要他們儘快結束戰鬥,只要各蒙古部落主動歸降,不要濫殺無辜,防止激起蒙古人拼死反抗。

李自成停下毛筆,想了一會,對靖虜衛還是有點不放心,隨後又向靖虜衛加派了一些人手,繼續打探明軍的動向。

四月二十一日,第一批大規模來自固關的八千流民,在天命軍輔兵的一路指引下,終於趕到蘭州。

李自成並沒有想象的那般喜悅,但還是接受了他們,將他們安置在蘭州府的北面,距離蘭州府九十里的皋蘭山北麓。

這是預定最爲理想的築城之所。

這一片區域,原本是羣山環抱,地形都是樑峁、溝谷和小丘,極爲不平整,而且山峰又多是南北走向,與南部的蘭州府溝通極爲不便。

但李自成安置流民的那一片區域,卻是罕見出現一大塊相對平整的土地,西南面的如鳳山、東南面的石空山,都不是典型的南北向,而是向東西兩側傾斜,恰好讓出一道山谷,南北通行相對便利。

距離蘭州九十里的距離,也算適,將來在兩者之間,再設立一處小鎮,切好將兩者連接起來,步行也一兩日的距離。

李自成預備將來在此處立縣,正好圍繞蘭州府城,這些的山峰大都是皋蘭山脈的餘脈,所以此處叫皋蘭縣。

安置在皋蘭縣的這八千百姓,壯丁接近一半,李自成先讓他們搭建簡易茅草屋定居,然後開墾土地。

此地能否種植小麥,誰也沒有試過,這個季節,只能種植紅薯、玉米了。

百姓們並沒有多餘的糧食,實際進入固關之後,絕多數人都是斷炊了,一路都是天命軍在接濟他們。

到了皋蘭山麓之後,還是天命軍供給他們糧食,但定量供應,白麪極少,多是“美洲三農”,只要餓不死行。

又過了五日,第二批六千流民到達蘭州,李自成讓已經到達蘭州的秦大年部的士兵,將他們押向更北方。

但這一批流民,去的不是蘭州府的正北方,在越過皋蘭縣之後,稍稍向東方偏移,距離皋蘭縣還是九十里。

據行軍地圖標記,明初的時候,這裡是會州,但明期之後,基本失於遊牧部落,城內的房屋早已不復存在,只剩下一點斑駁的城牆。

至少皋蘭縣一無所有好些,而且這是古城,當初選擇的時候,肯定考慮了地形、水源的問題,李自成也不用操心了。

五月初,李過傳回訊息,林丹汗終於拿下松山堡,真相、火落赤等部落全部歸順。

讓李自成驚喜的是,大明設在大小松山之間的松山堡,丟失的時間並不長,整個松山堡幾乎全部是完好的。

李自成立即給前線的林丹汗、李過傳訊:李過部留在松山堡,掌控所有的壯丁戰俘與耕牛,並派出人手,查看外邊牆的損毀程度,看看在短時間內能否有修復的可能,實在不行,必須在要道修築隘口,阻止遊牧部落南下。

林丹汗則押着所有的戰利品回蘭州待命。

李自成特別強調,根據原先的約定,這次繳獲的財物,除留下少許做爲戰俘的糧食,其餘的女人、孩子、財物,全部歸察哈爾部所有,天命軍不再抽成。

林丹汗征服了內外邊牆之間的這片區域,讓李自成初步對北面放下心來,他將主要精力放到蘭州東北的靖虜衛。

而先前派往靖虜衛的人手,紛紛傳回訊息:近半月以來,靖虜衛的各個堡城,都在增加人手,特別是靠近蘭州府的西面的平灘堡,士兵人數更是成倍增加。

但他們並非專門的遊騎,進入靖虜衛的時間又短,並不清楚明軍的作戰計劃。

這還用問嗎?明軍顯然是要對付天命軍。

只是不知道這一次來的,究竟是陳瑜,還是洪承疇。

現在北面的戰事已經結束,李自成恰好騰出手來,即便明軍不來進攻,他也要打過去,將明軍伸出隴山的那隻手,完完全全斬斷。

自己好不容易纔積攢下的大好局面,絕對不能這麼毀了!

李自成立即傳令,讓駐紮在蘭州城的秦大年部戰兵,開始沿着黃河,緩緩向東移動,同時繼續派出遊騎,打探明軍的動靜。

八日,秦大年傳訊回蘭州,已經抵達水川口,接近靖虜衛的地盤,距離平灘堡不過二十里。

爲免打草驚蛇,將士們已經潛伏在峽谷,只派出遊騎向東打探明軍的動向。

秦大年說,此時正值夏季,山谷雜草荊刺茂盛,恰好與將士們身的迷彩服顏色相近,非常適合潛伏,但他也委婉地詢問李自成,要不要先拿下平灘堡。

平灘堡自然要拿下,否則大軍東出還有什麼意義?問題是如何拿下。

李自成將行軍地圖攤開,仔細查看着,靖虜衛所屬的衛所衆多,光千戶所有五個,還有數十個百戶所,可惜,這些軍堡,絕大多數都在黃河以北,早已失陷於遊牧部落,現在基本成了天命軍收留陝西流民的安置點。

在靖虜衛的西面,靠近蘭州府的方向,只有一個平灘堡。

當初明廷設置靖虜衛的時候,主要是對付北方的遊牧部落吧?

大量軍堡出黃河以北,相當於在北面的遊牧地架一把把尖刀,平日可以監視遊牧騎兵活動,戰爭時期,各個軍堡的士兵雖然無法主動出戰遊牧騎兵,但他們可以利用地形的優勢,阻擋遊牧騎兵行進,刺探遊牧騎兵的位置,甚至消滅他們的小股遊騎。

可惜,黃河以北的軍堡,現在已經不存在了,明廷現在的對手,也不是此處的遊牧騎兵。

李自成授權給前方的秦大年,讓他便宜行事,如果可以,先拿下平灘堡,畢竟是一個戰略要點。

此外,他還傳訊涼州的李績,讓他帶着戰兵南下,儘快趕赴蘭州。

與朝廷的戰鬥一觸即發,但李自成不知道戰鬥的規模究竟有多大,如果秦大年部能擊潰明軍最好,萬一明軍增兵……他不能不留後手。

無論是三邊總督洪承疇,還是五省督軍陳瑜,哪一個都不是省油的燈,放在明末,那都是一等一的名將。

在這些名將面前,天命軍唯一的優勢,是李自成的後世見識。

不過,用這些見識,他已經爲天命軍打造了不少利器,歷史已經改變,只是不知道朝着哪個方向發展。

第1053章 砂糖工廠第281章 沙陀寺第815章 旱情是騙局第619章 石砫宣慰使第1363章 戰爭原因第1017章 第九營第623章 秦良玉的疑惑第621 渡江第499章 生命垂危第34章 血腥味第195章 比拼消耗第1376章 停止在甘肅募兵第337章 肩上的膽子第739章 戰鬥在一線第990章 洪承疇主動出使第11章 監牢是今後的歸宿第41章 考覈第1105章 連本帶利第708章 議政大臣會議第1149章 滿人的血第1078章 報應到了第564章 百姓爲上第101章 頹廢的工匠們第554章 壕溝的妙用第262章 天主與真主第479章 將門之後第818章 人在,城也在第1300章 莫朝國滅,高平立府第1299章 華葡盟約第951章 再不錄用第1034章 艦炮的數量第169章 捨生取義第339章 夜宴第1302章 偷襲第710章 互相爭執第944章 兵伐京師第683章 特殊的賞賜第729章 幾分尷尬第206章 煩勞第1251章 亞洲同盟第24章 舊人新婚第1236章 同一個目標第305章 東征隴右(十一)第1276章 呂宋立省第541章 買漲不買跌第1203章 男耕女牧第1075章 爲了你第281章 沙陀寺第849章 貴不可言第449章 大都督說了第804章 首輔大人的妙計第936章 百姓審判第12章 遊街示衆第526章 王徵的光陰第1285章 唐努烏梁海第1042章 熱蘭遮城第927章 黃河故地第411章 火燒大帳第35章 落水第447章 淪落第153章 廢物利用第1185章 建設遼寧第1022章 新技術第339章 夜宴第298章 東征隴右(四)第1195章 左翼中旗第391章 保衛大營第712章 天命軍的規矩第83章 殺戮第1076章 殺戮與血性第229章 啃了滿嘴黃泥第1352章 勝負難料第956章 五封求援詔書第1362章 軍人不管會談第518章 林丹汗的福晉們第969章 皇子的下落第1380章 下一仗,朕必須親征第144章 同吃同住第135章 理由第1315章 邊界貿易第356章 名將第1167章 搶奪順帝第113章 比較第1071章 離心第120章 倒淌河第633章 果然是他第807章 人在獄中第1098章 太大太強第498章 增加人口第489章 蓬蓽生輝第545章 鑲黃旗第1105章 連本帶利第658章 恩威並施第634章 漢中勝地第1371章 錫蘭島第806章 逐鹿之人第433章 城外的宴席第339章 夜宴第901章 三日爲限第362章 三權分立
第1053章 砂糖工廠第281章 沙陀寺第815章 旱情是騙局第619章 石砫宣慰使第1363章 戰爭原因第1017章 第九營第623章 秦良玉的疑惑第621 渡江第499章 生命垂危第34章 血腥味第195章 比拼消耗第1376章 停止在甘肅募兵第337章 肩上的膽子第739章 戰鬥在一線第990章 洪承疇主動出使第11章 監牢是今後的歸宿第41章 考覈第1105章 連本帶利第708章 議政大臣會議第1149章 滿人的血第1078章 報應到了第564章 百姓爲上第101章 頹廢的工匠們第554章 壕溝的妙用第262章 天主與真主第479章 將門之後第818章 人在,城也在第1300章 莫朝國滅,高平立府第1299章 華葡盟約第951章 再不錄用第1034章 艦炮的數量第169章 捨生取義第339章 夜宴第1302章 偷襲第710章 互相爭執第944章 兵伐京師第683章 特殊的賞賜第729章 幾分尷尬第206章 煩勞第1251章 亞洲同盟第24章 舊人新婚第1236章 同一個目標第305章 東征隴右(十一)第1276章 呂宋立省第541章 買漲不買跌第1203章 男耕女牧第1075章 爲了你第281章 沙陀寺第849章 貴不可言第449章 大都督說了第804章 首輔大人的妙計第936章 百姓審判第12章 遊街示衆第526章 王徵的光陰第1285章 唐努烏梁海第1042章 熱蘭遮城第927章 黃河故地第411章 火燒大帳第35章 落水第447章 淪落第153章 廢物利用第1185章 建設遼寧第1022章 新技術第339章 夜宴第298章 東征隴右(四)第1195章 左翼中旗第391章 保衛大營第712章 天命軍的規矩第83章 殺戮第1076章 殺戮與血性第229章 啃了滿嘴黃泥第1352章 勝負難料第956章 五封求援詔書第1362章 軍人不管會談第518章 林丹汗的福晉們第969章 皇子的下落第1380章 下一仗,朕必須親征第144章 同吃同住第135章 理由第1315章 邊界貿易第356章 名將第1167章 搶奪順帝第113章 比較第1071章 離心第120章 倒淌河第633章 果然是他第807章 人在獄中第1098章 太大太強第498章 增加人口第489章 蓬蓽生輝第545章 鑲黃旗第1105章 連本帶利第658章 恩威並施第634章 漢中勝地第1371章 錫蘭島第806章 逐鹿之人第433章 城外的宴席第339章 夜宴第901章 三日爲限第362章 三權分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