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諸多弊病

改革後的驛站,將會獨立於其他衙門之外,不受地方政府所約束,僅此一點,就已經是初現端倪,已經有了新部存在的基本條件。

一念及此,想到皇上將改革驛站的重任交到自己的身上,李自成就情不自禁地激動了起來,大有一展拳腳的感覺。

很顯然,一旦爲驛站組建第八部,他這個負責人,他李自成將會平步青雲,扶搖直上,身居要職,成爲朝廷的八部尚書,也不是沒有可能。

這一刻,李自成就好像化身爲愛幻想的做夢人,儼然將自己當做了朝中重臣,端正了姿態,崇禎剛一說完,他就面有躊躇之色,鄭重地緊接着說道:“皇上,要想對驛站進行一系列的改革,制度上的改革只是一方面,人員的篩選雖然也很重要,但是,驛站本身的運輸能力也有待加強,亟待解決。”

“以往之時,按照朝廷的規定,驛站可以分爲三六九等,一般重要處,需要馬匹八十、六十、三十不等;非重要處,則爲二十匹、十匹、五匹。”

“然而,皇上,別的地方,小的不是很清楚,但是在這陝西的驛站,在驛站當差多年,卻是有着深刻的體會,知道的清清楚楚,不僅是簡陋異常,就連普通的馬匹也無法維持在正常數量,更不用說驛站必須儲備充實的糧食,以供過路差人食用了。”

“而且,地方官員,以及下來巡視的朝中官員和太監,對於驛站的剝削尤爲嚴重,往往是利用郵驛之名,大肆揮霍,勒索驛銀。毆打驛官和驛卒的事情,更是時有發生。”

此時,李自成不像是在建言,更像是一個驛站的驛官或驛卒,大肆向崇禎傾訴苦水,講述驛站人員的不易。

“這些還不算什麼,有的時候,那些下來的官員或者太監,動輒就會動用驛糧,日支出多達百石,蔬菜銀更是多達百兩。更有甚者,在驛站置備入藏物料,竟用銀十三萬兩,等等,這樣的事例不一而足。”

“因此,由於驛站根本承受不了沉重的負擔,凡此種種,帶來了難以相信的惡果,許多驛官驛卒都逃亡在外,驛務多爲荒廢。”

......

擁有着一個歷史學家的靈魂,儘管“崇禎”早就有過了解,聽說過明末時期驛站有過諸多的弊端,但是,親耳所聞,還有親眼所見,這份切身體會的衝擊力,使得崇禎的內心沉重無比。

兩者身份相差的懸殊性,由於心存敬畏與顧忌,以及一些事情的敏感性,崇禎知道,李自成看似大嘴巴的牢騷,卻未盡述。

比如正德年間,皇帝下江南遊耍,可謂是極盡奢華,所費甚巨,不僅命令沿途的驛站準備美女,以備皇帝到來之時隨時享受,尋歡作樂;水路驛站徵用的民夫,更是多達數十萬,嚴重騷擾了沿路百姓的生活,給當地的農業正常生產,帶來了極大的妨礙。

總之一句話,驛站之所以成爲一大民害,不在於其本身,而是源於朝廷的濫用,官員的肆意盤剝,挪作私用。

如果驛站真得有那麼不好,也就不會有現在的“民信局”,由寧波幫商人創辦,活動的範圍也僅限於江南部分地區,專門從事寄遞信件、物品和經辦匯兌。

有着現代人的思想,“崇禎”頗爲推崇猶太人經商的一個經典準則,大意就是,世界上沒有不值錢的東西,只是你還沒有發現它的價值所在而已。

崇禎聽得很認真,不時地輕輕點頭,以示迴應,漸漸地,大概明白了李自成的意思,他想幹什麼,一句話,就是在要錢。

畢竟,不管驛站進行怎樣的改革,都必須有大量的糧食儲備,還有要維持一定數量的馬匹,腳力要好。

當然,還有最爲重要的一點,既然是驛站,就需要許多的驛卒,不僅要養活他們,還必須給予一定的工錢,否則的話,沒有報酬的話,誰願意出力?

皇帝不差餓兵,不外如此。

等到李自成說完之後,和其他四人一樣,面露希冀之色,眼巴巴地看着崇禎,後者卻未立即回答,而是露出沉吟之色,思忖了片刻,這才緩緩說道:“既然要改革驛站,朕就早做好了心理準備,改革之初,必須投入大筆的銀子。”

說到這裡,崇禎的話語一頓,目光不再遊移不定,掃視着幾人,而是停留在李自成的身上,神色更是凝重了幾分。

一時間,李自成只感覺如芒在背,壓力倍增,猶如身兼千斤重負,就連呼吸都變得有一些急促起來,這個時候,崇禎這纔再次開口。

“李自成,朕喜歡坦率直言,不妨明確地告訴你,關於驛站初期的用銀,朕會劃撥給你,儘可能地滿足。但是,你要事無鉅細地將每筆賬都要記下來,以便日後有賬可查。”

“年終末尾,審計賬目之時,如果用於驛站改革的款項,有着大的出入,要是其中存在着貪污、挪作私用之嫌,可別怪朕事先沒有提醒,到時候下手無情。”

“是,皇上,小的明白。”

李自成恭恭敬敬地回了一句,這個時候,聽到崇禎這番幾乎不顧情面的話語,神色反而輕鬆了許多,隱約之間,眉宇間有一絲笑意盈盈。

“俗話說,小別勝新婚....”

崇禎忽然來了這麼一句,說話之間,更是深深看了一眼對面的高桂英,轉而看向李自成,神色頗爲曖昧,意味深長地繼續說道:“好了,李自成,你們先下去吧,好好和媳婦兒‘團聚’一下,那個啥,嘿嘿....畢竟,不孝有三,無後爲大。”

“是,皇上,臣等先行告退了....”

五人異口同聲地回了一句,剛開始的時候,聽到前面之言,倒沒覺得什麼,一聽到後面之語,高桂英的面頰就是緋紅無比,這才反應過來,意識到所謂的“團聚”和“那啥”,代表着什麼?

很污...對於一個女子而言,更是非常的污!

“嘿嘿....皇上說得是!”

李自成的迴應卻是一陣傻笑,隨後的話語,更是使得高桂英的一張俏臉更紅了,更是埋下了頭,跟着其他人,連忙退了出去。

五人剛一離去,這個時候,田秀英卻款款走了進來,崇禎淡然一笑,朗聲問道:“愛妃,怎麼了?有什麼事情嗎?”

田秀英嫣然一笑,又有幾分如嗔似怒之意,嗔怪一般的回道:“皇上,你怎麼忘了?算算日子,皇后姐姐就快臨盤了,咱們是不是該返京了?”

“對對,怪我——怪我——怎麼把這一茬給忘了?”

崇禎露出恍然之色,頗爲自責的連連輕撫着額頭,慚愧一般的自語之後,進而頗爲感激地說道:“愛妃,還好你提醒的及時,咱們明日就離開固原城,啓程返回京城。”

第三百四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四)第五百七十八章 密碼和密碼本第三百二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三)第四百二十三章 便宜行事之權第一百一十四章 冰火兩重天第五百零三章 尷尬局面第二百六十章 沒有那麼簡單第六百五十七章 徒有其表第一百零零章 潛在的共識第一百八十章 濃郁的尚武氣息第三百九十七章 臨別交代第六百五十九章 新的規則(大結局)第二百零一章 援軍到來第二百零五章 分析第四百二十八章 提前透露第二百七十一章 不利局面第一百三十六章 班軍第七十九章 荒蕪的良田第三百六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第一百四十六章 滅天雷第四百一十五章 不惜一切代價第一百七十五章 監軍的弊處第六百五十四章 兼而有之第六百二十七章 罌粟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一)第五百六十三章 突然到來第六百零章 疫情第五百九十章 天花猛如虎第二百一十五章 明朝發達的火器第一百一十四章 冰火兩重天第三百零章 另一層打算第二百三十四章 十天的任務第二百五十一章 好言相勸第三百二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一)第二百一十六章 猛火油櫃第五百一十一章 “億”和“兆”第六百五十五章 更遑論潞王府?第七十七章 相同的特點第二百一十六章 猛火油櫃第一百九十五章 取巧手段第四百七十一章 祈求和談第一百七十四章 武舉所帶來的的反響第五百四十二章 皇太極的不安第二百零五章 分析第四百三十七章 第三禍患第八十章 化名第五百零五章 人爲刀俎第二百六十六章 簡陋的互市之所第五百零三章 尷尬局面第五百五十七章 礦監稅使第二十九章 國之大不幸第一百六十八章 林丹汗這條鮎魚第三百一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第三百一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一)第六百五十一章 不想做得太絕第九十章 三卦第二十章 眼饞拍賣行第六百三十三章 契機第二百五十一章 好言相勸第五百五十八章 破壞了大明的根基第九十二章 宋獻策的謀士氣度第六十七章 就那麼爽快的答應了?第六百一十四章 一種手段第二百九十四章 憂心忡忡的徐光啓第三百三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第四百一十三章 真實意圖第一百二十六章 辣椒第四十二章 推遲第九十七章 尷尬第一百八十四章 打壓第四百八十三章 扶持一個勢力第七十章 茅元儀的意圖第五百一十四章 庫爾纏的猜測第一百八十二章 小範圍寶鈔試點第二百一十六章 猛火油櫃第三百零章 另一層打算第五百七十四章 理論付諸於實際第一百零一章 上!第五百九十六章 “大鐵疙瘩”第二百二十一章 首位商部尚書第一百一十三章 培養計劃第六百三十一章 女子學院第三百五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二)第三百一十五章 身心俱疲第五百四十六章 重組內閣第三百九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四)第三十九章 穩定遼東之策第三百九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六)第二十八章 一石二鳥第四百四十七章 自下而上的控制軍權第三百三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三)第六百二十五章 新難題第五百零八章 “增強皇太極的實力”第五百三十五章 爲恢復最強時期的萬能都司而準備第五百九十八章 拿來主義第二百九十七章 “兩柄利劍”第五百零零章 磨鍊心性第四百零八章 諸多因由第一百四十九章 英國公第四百五十九章 江戶幕府
第三百四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四)第五百七十八章 密碼和密碼本第三百二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三)第四百二十三章 便宜行事之權第一百一十四章 冰火兩重天第五百零三章 尷尬局面第二百六十章 沒有那麼簡單第六百五十七章 徒有其表第一百零零章 潛在的共識第一百八十章 濃郁的尚武氣息第三百九十七章 臨別交代第六百五十九章 新的規則(大結局)第二百零一章 援軍到來第二百零五章 分析第四百二十八章 提前透露第二百七十一章 不利局面第一百三十六章 班軍第七十九章 荒蕪的良田第三百六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第一百四十六章 滅天雷第四百一十五章 不惜一切代價第一百七十五章 監軍的弊處第六百五十四章 兼而有之第六百二十七章 罌粟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一)第五百六十三章 突然到來第六百零章 疫情第五百九十章 天花猛如虎第二百一十五章 明朝發達的火器第一百一十四章 冰火兩重天第三百零章 另一層打算第二百三十四章 十天的任務第二百五十一章 好言相勸第三百二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一)第二百一十六章 猛火油櫃第五百一十一章 “億”和“兆”第六百五十五章 更遑論潞王府?第七十七章 相同的特點第二百一十六章 猛火油櫃第一百九十五章 取巧手段第四百七十一章 祈求和談第一百七十四章 武舉所帶來的的反響第五百四十二章 皇太極的不安第二百零五章 分析第四百三十七章 第三禍患第八十章 化名第五百零五章 人爲刀俎第二百六十六章 簡陋的互市之所第五百零三章 尷尬局面第五百五十七章 礦監稅使第二十九章 國之大不幸第一百六十八章 林丹汗這條鮎魚第三百一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第三百一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一)第六百五十一章 不想做得太絕第九十章 三卦第二十章 眼饞拍賣行第六百三十三章 契機第二百五十一章 好言相勸第五百五十八章 破壞了大明的根基第九十二章 宋獻策的謀士氣度第六十七章 就那麼爽快的答應了?第六百一十四章 一種手段第二百九十四章 憂心忡忡的徐光啓第三百三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第四百一十三章 真實意圖第一百二十六章 辣椒第四十二章 推遲第九十七章 尷尬第一百八十四章 打壓第四百八十三章 扶持一個勢力第七十章 茅元儀的意圖第五百一十四章 庫爾纏的猜測第一百八十二章 小範圍寶鈔試點第二百一十六章 猛火油櫃第三百零章 另一層打算第五百七十四章 理論付諸於實際第一百零一章 上!第五百九十六章 “大鐵疙瘩”第二百二十一章 首位商部尚書第一百一十三章 培養計劃第六百三十一章 女子學院第三百五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二)第三百一十五章 身心俱疲第五百四十六章 重組內閣第三百九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四)第三十九章 穩定遼東之策第三百九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六)第二十八章 一石二鳥第四百四十七章 自下而上的控制軍權第三百三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三)第六百二十五章 新難題第五百零八章 “增強皇太極的實力”第五百三十五章 爲恢復最強時期的萬能都司而準備第五百九十八章 拿來主義第二百九十七章 “兩柄利劍”第五百零零章 磨鍊心性第四百零八章 諸多因由第一百四十九章 英國公第四百五十九章 江戶幕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