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四章 摸底

京城....

文華殿內,除了禮部以外,其他六部的主政官員,各個尚書,全都聚集在這裡,靜靜地分站於兩側,擺出一副認真傾聽之狀,而此時的崇禎,並未像以往那般端坐於上,而是在這個偏殿裡緩緩踱步而行,來來回回地走着,大殿裡也在迴盪着他那不急不緩的聲音。

“各位愛卿,經過一年多的強勢圍剿,諸多籌謀,福建的三大禍患,紅夷、海盜和山賊,雖不能說盡除其害,但可以毫不誇張地講,也消滅了七七八八,只剩一些小蝦米還在苟延殘喘,四處逃竄,卻也不敢再明目張膽地搶掠。”

“至於那些零星的漏網之魚,都不過是一些小蝦米,翻不起什麼浪花來,已經構不成什麼威脅,只要最後的收尾工作沒有疏忽,朝廷的教化政策跟得上,完全可以消滅三大禍患,而不留下一點的尾巴。”

“相比而言,大明的各道「省」,除了江南以外,恐怕沒有哪個道能夠比福建道最爲穩定,最爲太平的了,天災已經過去,今年下半年,百姓的收成還不錯,最起碼不會餓肚子,也算是豐收了。”

“最爲關鍵的是,隨着金門與廈門開放海禁,作爲對外的通商貿易港口,對於恢復福建的民生,起到了極大的幫助,百姓的收入也增加了許多。”

......

隨着崇禎的講述,順着他的思路,在場的每一個人,腦海裡都浮現了一個相同或相似的畫面,都在回想着福建道這兩年多的變化,單純地,從爲朝廷貢獻的稅收而言,福建已經是躍居各道第一,穩坐頭把交椅。

就算是最爲富庶的江南,以及有着天府之國之稱的四川道,也是遠遠不如。

可以講,從某種程度上來講,福建的官職已經變成了一種肥缺,尤其是越靠近沿海的地方,更容易出政績,更容易被朝廷所注意,更容易被皇上所重視。

尤其是,通往那樣的那條海上商道,爲大明帶來了巨大的好處,不僅僅是經濟方面,主要還是拓展出了糧食的新來源,極大地緩解了糧食緊張問題。

想到這裡,衆人的心裡又涌現出了一絲疑惑,年終之時,雖是對這一年的盤點,進行總結的時候,卻也不該由皇上來做,皇上不厭其煩地敘述這些事情,究竟是想幹什麼?

wωw⊙тtkan⊙C○

事出反常必有妖,一定是另有深意,而皇上的深意究竟是什麼?

漸漸地,就算是反應再遲鈍之人,也聽出了崇禎的話裡有話,並不是在和衆人閒嘮,更不是在年終盤點,事情沒有那麼簡單,將衆人聚在這裡,一定又有什麼大事兒要安排了。

確切的來講,崇禎又有什麼古靈精怪的想法,天馬行空般的政策,而又不失大手筆,大氣度,想要付諸於實施,現在想和衆人通通氣,商量一下,從而達到最大的共識,也是在摸摸底。

顯然,如此絮絮叨叨的一番言詞,都不過是一種鋪墊,是在營造一種氣氛,以便創造一個更好的時機,在那麼一個時間點上,自然而然地,皇上好提出自己的新想法。

終於還是來了,並未讓他們等得太久。

不知道是不是看出了衆人的這種心思,還是沒有那種耐心絮叨去,崇禎的話風隨之一轉,接下來的言語,正好驗證了他們的這種猜測。

“各位愛卿,解除金門與廈門的海禁,作爲對外的貿易港口,既然那麼成功,那何不再進一步?將整個福建沿海地區,都解除海禁,作爲對外貿易的地方。”

儘管事前有過種種猜測,崇禎究竟有着怎樣的大膽構想,但衆人還是沒有想到,崇禎那遮遮掩掩的心思,居然是這件事情,在廈門與金門的基礎上,將整個福建劃爲對外貿易的地區。

顯然,雖然有了之前的種種鋪墊,述說了開放海禁的種種好處,這近一年來所帶來的巨大稅收,但衆人還是有着相當的牴觸情緒,一時無法接受。

即便是仕途已經沒多久的周道登,很快就會告老還鄉,此刻,也是花白的眉毛微皺,忍不住地說道:“皇上,如果只解除廈門與金門附近的海禁,還可以在朝廷水師的控制之內,若是將整個福建道都作爲對外的貿易地區,水師能夠保證安全嗎?”

“畢竟,一旦整個福建道的海域都解除海禁,水師的防區就會急劇增加,是原來的數倍、十幾倍,甚至於是幾十倍。”

“而且,朝廷剛剛佔據了tái wān島不久,根基還未穩,不僅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還有東南水師的部分兵力駐紮,如果再開放福建道的全部海禁,恐怕東南水師力有不逮,照顧不來吧?”

周道登的率先發難,提出置疑,又看到崇禎的情緒依舊,並沒有一點不快的樣子,這番話就好像點燃了zhà yào桶一般,其他人也紛紛說出了自己的擔心,變相地表示不贊同。

“是啊,皇上,一旦將整個福建道的海禁解除,水師壓力倍增的同時,朝廷海防的預算,也會大幅度的增加,朝廷的財政壓力也隨之增加。”

“皇上,福建的三大禍患,說白一點,其實就是兩大禍患,山賊與海盜本就是一家,由於朝廷的海禁政策,纔出現了區別。”

“是啊,皇上,一旦福建道的海禁解除,海盜與山賊,將會更加容易的沆瀣一氣,反而方便了他們勾結在一起,剛剛鎮壓下來的匪患,很有可能再次擡頭。”

......

此刻,崇禎的氣質發生了變化,時而像一個智者,坐看風雲變化,自己卻是不動如山,沒有絲毫的情緒波動;時而像一個穩坐diào yú tái的狩獵者,靜靜地等待獵物的靠近,掉入陷阱之中。

顯然,當準備說出這一想法,和衆人商議與討論之時,崇禎就有了這方面的心理準備,就想到了會是這幅場景,衆大臣會有相當程度的牴觸情緒。

畢竟,在整個大明的朝野之中,尤其是南方的官員,除了極個別的部分官員,都對洋人有着不好的印象,那是相當的牴觸,甚至於是憎惡,

第八十六章 赴約第一百一十一章 宋獻策的折服第二百三十六章 貨幣戰爭(一)第六百三十四章 此“煙”非彼“煙”第四百六十章 朱舜水第四百六十一章 面子工程第三百四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二)第二百一十二章 決絕的否定第三百三十章 大膽的猜測第五百二十六章 遲則生變第二十章 眼饞拍賣行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明的優勢第三百一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一)第六百一十八章 考成法第四十七章 徐光啓獻策第二百一十二章 決絕的否定第一百五十一章 疑惑第一百七十六章 生化武器第四百二十七章 兩百萬兩第四百三十九章 賜姓第二百七十三章 按月分值第四百八十八章 盛氣凌人第二百五十四章 餘波第九十四章 張揚而強勢的鄭芝龍第四百一十九章 不差錢第四百三十三章 來了第一百四十六章 滅天雷第六十七章 就那麼爽快的答應了?第五十五章 奪情第二百七十四章 改革驛站第一百三十一章 心有餘悸第五百八十三章 侵略者與被侵略的最大區別第六百零七章 好處多多第三百八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三)第五百二十五章 將功補過第二百一十五章 明朝發達的火器第三百九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八十)第二百六十二章 終於來了第一百七十四章 武舉所帶來的的反響第三百零五章 最爲緊張的霍維華第六百二十八章 好消息第五百五十九章 得罪人的差事第二百一十章 衆人皆疑惑第二百四十九章 自信滿滿的洪先春第二百六十九章 軍中全面推行寶鈔第一百一十七章 暗中交鋒第一百七十一章 實實在在的好處第三百九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四)第一百一十五章 成熟與穩重第二百五十五章 訓斥第五百三十三章 軍隊操練第二百零四章 迂迴勸說第三百一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第一百八十章 濃郁的尚武氣息第六百五十三章 放棄待遇第三百一十三章 狠辣第三百五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七)第三章 免除三餉(求收藏求推薦)第三十六章 《大明日報》引起的朝堂震動第一百七十四章 武舉所帶來的的反響第五十一章 “爺”文化第三百九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八十)第二百八十章 郵票的概念第七十四章 “合適”的內閣首輔第一百五十五章 小惡魔第二百五十章近乎於無禮的強勢第八十四章 慫恿第五百二十二章 最合適的人選第一百五十二章 收買人心第五章 拍板(求收藏求推薦)第五百五十四章 隱元隆琦禪師第二百三十二章 熱門話題第三百八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一)第二百九十章 董事會(上)第二百八十二章 外來的和尚好唸經第六百三十四章 此“煙”非彼“煙”第五百三十七章 同化之策第三百零三章 孫元化的好意第四百九十七章 求情第二百八十一章 諸多弊病第五百零二章 尋找多爾袞的蹤跡第四百零四章 培養新一代的黔國公第六百五十六章 試運營第二百二十六章 另一項重任第五百二十六章 遲則生變第三十六章 《大明日報》引起的朝堂震動第四百四十五章 唯有自救第三百七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二)第五百一十三章 暴利第七十章 茅元儀的意圖第二百三十五章 調查幕後黑手第五十五章 奪情第三百八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一)第一百九十章 沒落的大明海軍第六百五十二章 理所當然第四十三章 立軍威第五百四十五章 吏治改革試點第四百一十七章 處境微妙的毛文龍第三百五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第一百零八章 遐想滿天飛(下)(五更)
第八十六章 赴約第一百一十一章 宋獻策的折服第二百三十六章 貨幣戰爭(一)第六百三十四章 此“煙”非彼“煙”第四百六十章 朱舜水第四百六十一章 面子工程第三百四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二)第二百一十二章 決絕的否定第三百三十章 大膽的猜測第五百二十六章 遲則生變第二十章 眼饞拍賣行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明的優勢第三百一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一)第六百一十八章 考成法第四十七章 徐光啓獻策第二百一十二章 決絕的否定第一百五十一章 疑惑第一百七十六章 生化武器第四百二十七章 兩百萬兩第四百三十九章 賜姓第二百七十三章 按月分值第四百八十八章 盛氣凌人第二百五十四章 餘波第九十四章 張揚而強勢的鄭芝龍第四百一十九章 不差錢第四百三十三章 來了第一百四十六章 滅天雷第六十七章 就那麼爽快的答應了?第五十五章 奪情第二百七十四章 改革驛站第一百三十一章 心有餘悸第五百八十三章 侵略者與被侵略的最大區別第六百零七章 好處多多第三百八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三)第五百二十五章 將功補過第二百一十五章 明朝發達的火器第三百九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八十)第二百六十二章 終於來了第一百七十四章 武舉所帶來的的反響第三百零五章 最爲緊張的霍維華第六百二十八章 好消息第五百五十九章 得罪人的差事第二百一十章 衆人皆疑惑第二百四十九章 自信滿滿的洪先春第二百六十九章 軍中全面推行寶鈔第一百一十七章 暗中交鋒第一百七十一章 實實在在的好處第三百九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四)第一百一十五章 成熟與穩重第二百五十五章 訓斥第五百三十三章 軍隊操練第二百零四章 迂迴勸說第三百一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第一百八十章 濃郁的尚武氣息第六百五十三章 放棄待遇第三百一十三章 狠辣第三百五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七)第三章 免除三餉(求收藏求推薦)第三十六章 《大明日報》引起的朝堂震動第一百七十四章 武舉所帶來的的反響第五十一章 “爺”文化第三百九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八十)第二百八十章 郵票的概念第七十四章 “合適”的內閣首輔第一百五十五章 小惡魔第二百五十章近乎於無禮的強勢第八十四章 慫恿第五百二十二章 最合適的人選第一百五十二章 收買人心第五章 拍板(求收藏求推薦)第五百五十四章 隱元隆琦禪師第二百三十二章 熱門話題第三百八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一)第二百九十章 董事會(上)第二百八十二章 外來的和尚好唸經第六百三十四章 此“煙”非彼“煙”第五百三十七章 同化之策第三百零三章 孫元化的好意第四百九十七章 求情第二百八十一章 諸多弊病第五百零二章 尋找多爾袞的蹤跡第四百零四章 培養新一代的黔國公第六百五十六章 試運營第二百二十六章 另一項重任第五百二十六章 遲則生變第三十六章 《大明日報》引起的朝堂震動第四百四十五章 唯有自救第三百七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二)第五百一十三章 暴利第七十章 茅元儀的意圖第二百三十五章 調查幕後黑手第五十五章 奪情第三百八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一)第一百九十章 沒落的大明海軍第六百五十二章 理所當然第四十三章 立軍威第五百四十五章 吏治改革試點第四百一十七章 處境微妙的毛文龍第三百五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第一百零八章 遐想滿天飛(下)(五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