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遙遙跟隨

孫傳庭與徐光啓看着高文采離去的身影,兩人的神色很是輕鬆,後者卻突然問道:“孫大人,本官實在想不明白,高文采不過是一個錦衣衛千戶,位階不過正五品,您爲何如此重視,不惜降低身價的親自相迎?”

“呵呵....”

孫傳庭很是沒有來由的淡淡一笑,顯得很是突兀,並未回答徐光啓的詢問,而是直直地迎向對方疑惑的目光,徐徐說道:“徐大人,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最近幾個月以來,凡是皇上提拔的官員,年齡多是在三四十歲之間。”

“而且,破格提拔、委以重任的年輕官員也是越來越多,根本就不在呼朝堂上的那些老臣反對。從武科開試的這一改革舉措來看,皇上越來越倚重武將。”

“如果梳理一下皇上這段時間的爲政舉措,以及預判一些政策所帶來的結果,不難發現,照這樣的形勢發展下去,武將的地位將會越來越高,直至可以比肩文臣,甚至於超越。”

然而,徐光啓的反應卻是很怪異,又是點頭,又是搖頭,緊接着拋出一句話,不知是在迴應孫傳庭,還是在喃喃自語。

“真是搞不懂如今的朝局,越來越看不清咱們的這位新皇上,這究竟是要幹什麼?”

兩天之後,大名府的官道之上,崇禎一行人遙遙地跟在一個數千人的押送隊伍之後,不疾不徐的趕着路,

“李若珪,事情查得怎麼樣了?有沒有得到證實?”

化身爲尤檢的崇禎直直地盯着前方的押送隊伍,目光閃爍不定,旁邊化裝成普通隨從的錦衣衛指揮同知李若珪(相當於副錦衣衛指揮使),聽到詢問,幾乎沒有任何的猶豫,張口就回答了出來。

“公子,已經確定了,根據先行的錦衣衛暗衛來報,打聽到的消息,這支隊伍壓送的米豆是從天津運到大名府,承辦的人員是開州的官吏,私自動用了地方的裡甲,允諾那些裡甲,以朝廷的賦稅抵扣行腳費。”

“那他們怎麼起了爭執呢?”

崇禎的眉梢挑了挑,這樣問之時,心中已經有了某種猜測,雖然還不是真相,但也**不離十。

“公子,這也弄清楚了。”

李若珪脫口而出,回了一句,似乎有着某種顧忌,害怕崇禎動怒,但也只是持續了那麼一瞬間,緊接着就繼續說道:“這些裡甲之所以與承辦人員起了衝突,原因很簡單,在起運米豆的過程中,他們聽到了消息,開州官吏口中所謂的賦稅根本就是子虛烏有,乃是杜撰而來,所以他們就想要回應得的行腳費,而不是以賦稅或徭役地形式抵扣......”

作爲一個明史專家,“崇禎”當然知道,裡甲乃是明朝州縣統治的基層單位,理論上講,一里之內爲一百一十戶,推舉丁糧最多的十戶爲里長,其餘白戶分爲十甲,每甲有甲首一名,如此構成了裡甲制度,明朝行政的最基本單元。

而裡甲制的存在,極大方便了官府治理地方,徵稅糧食以及各種徭役,也是通過裡甲完成的。

裡甲的服役很簡單,平常之時,輪流服各種徭役,如此一來,不至於影響地方的正常生活,農事的照常進行。

當然,不得不提一點,所謂的裡甲,僅僅是理論上而言,並不一定一里內必須有一百一十戶,畢竟南北的實際情況不同,由於地域的差別,生活習慣的不同,村落的分佈特點也有極大的差異。

崇禎心中瞭然,明白的輕輕點頭,自語道:“按照朝廷的規定,對於這些負責押運的運夫,官府都要予以行腳費。這些開州承辦人員真是打得好主意,私自動用裡甲,以服徭役的名義前往天津,以眼前的情況來看,至少私派了兩千小車,每輛折銀二兩,如此一來,這些官吏最少也能貪污四千兩。”

貓有貓道,狗有狗道。

崇禎已經平靜了下來,不再那麼生氣,當然也明白這個道理,明末各種巧立名目的苛捐雜稅多如牛毛,貪官污吏橫行,大官可以通過橫徵暴斂貪污,這些小官小吏也能以這種方式斂財。

“公子,照這種形勢發展下去,越接近大名府城,從承辦人員的種種表現來看,挑毛病的動作將會越來越頻繁,恐怕那些裡甲很難拿到行腳費。”

劉若宰策馬走了上來,如此說了一通之後,看了看前方,進而又補充道:“而且,那些裡甲多是一些普通百姓,在起運米豆的過程中,飲食起居的花銷都是靠那些承辦人員的。一旦沒有了吃食,即便承辦人員真得不付行腳費,他們也無法在大名府城生活下去。畢竟,告狀好辦,但結果卻需要一個過程,衙門的審理有一個時間段。”

“不錯,這些生活在最底層的老百姓根本就耗不起。”

崇禎迴應了一句,話裡充滿同情之意,進而頗爲嘲諷的繼續說道:“何況,自古以來,就有那麼一句話,民不與官鬥,這些開州的承辦人員雖然只是一些小吏,但也屬於官的範疇,若無意外的話,那些裡甲很可能選擇息事寧人,認倒黴。”

這個時候,吳邦宰策馬走了上來,稍稍落於人後,似乎是知道“崇禎”的秉性,喜歡別人的暢所欲言。

“公子,小的倒不這麼看,反而覺得那些裡甲會據理力爭,不顧一切的討回行腳費,哪怕是鬧到公堂之上,與那些官吏撕破臉?”

“喔...吳邦宰,你怎麼就知道他們一定會鬧,不惜得罪那些官吏?”

“公子,你可能還不是很清楚裡甲的情況,除了里長和甲首之外,其他的人家生活的並不是很好,省着點用的話,二兩銀子足夠一些普通百姓一年的開銷。”

崇禎聽得頻頻點頭,一點也不懷疑吳邦宰的這些話,據他所知,明朝時期的一個縣官,年俸也就幾十兩,可以養活一大家子,僅此一點,足可見二兩銀子的購買力。

趕路的過程中,崇禎可是詢問過米價,二兩銀子可是能夠買到三百多斤大米。

何況,對於那些普通百姓而言,尤其是現在的這種光景,怎麼捨得買好糧食?

多是粗糧爲主,餬口度日,能夠果腹就行,如此一來,二兩銀子就顯得更加重要。

崇禎偏頭看向了李若珪,突兀的問道:“對了,大名府現在的知府是誰?”

話剛一說出,“崇禎”就後悔了,腦海裡浮現一些歷史信息,想到了大名府的知府是誰,那可是明末時期赫赫有名的人物,李若珪的回答正好驗證了這一點。

第一百一十九章 不好的感覺第二百九十三章 馳道第二百九十九章 伴君如伴虎第四百八十六章 彌天大謊第三百五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九)第九十二章 宋獻策的謀士氣度第四百五十七章 理由有三第五百五十九章 得罪人的差事第一百五十四章 軟硬兼施第三百四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五)第三百三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三)第一百一十二章 “知府”第三百二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三)第一百七十二章 立威第四百二十四章 “能屈能伸”的海上馬車伕第四百七十六章 後果太嚴重了第六百五十二章 理所當然第四百零二章 觸目驚心第二百七十四章 改革驛站第二百四十三章 貨幣戰爭(八)第五百七十八章 密碼和密碼本第三百三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一)第二百九十八章 狼狽爲奸第六百二十六章 漸變的過程第六百四十八章 量化標準第三十章 洛養性的小心思第三百一十五章 身心俱疲第十四章 錐刺奸臣第二百九十二章 最爲粗糙的飛行器第九十四章 張揚而強勢的鄭芝龍第一百八十七章 棄翰林院,轉投皇家軍事學院第四十四章 洪承疇的預判第九十六章 我沒有龍陽之好第二百四十五章 後續(上)第四百三十六章 黃粱一夢第五百零六章 禍不單行第二百零九章 敵襲!第三百一十四章 輿論的可怕之處第一百四十七章 重啓滅天雷計劃第五百零四章 新的正使第二百五十章近乎於無禮的強勢第二百一十六章 猛火油櫃第二百七十章 學員的優勢第八十九章 很嚴重第八十八章 無奈之舉?第四百零五章 東南沿海商道第五百九十二章 兩碼事兒第五百四十四章 治癒天花的藥方第一百七十八章 憤怒的諸將第四百三十四章 無形的閹割第三十九章 穩定遼東之策第五百九十五章 莫大殊榮第二百二十八章 要錢第二百六十四章 凡事以穩爲先第二百零八章 製造混亂第十四章 錐刺奸臣第三百八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九)第一百七十八章 憤怒的諸將第二百二十七章 誘人的條件第二百六十五章 京城的那位第一百一十七章 暗中交鋒第一百四十章 格外的平靜第三十六章 《大明日報》引起的朝堂震動第五百七十六章 一個機會第五百零四章 新的正使第九十章 三卦第六百一十四章 一種手段第五百一十章 失態的畢自嚴第二百五十三章 鼎力支持第一百五十三章 宴請第三十六章 《大明日報》引起的朝堂震動第四百四十章 餿主意第一百二十一章 一增一減第二百一十二章 決絕的否定第三十七章 平衡...穩定第八十二章 遙遙跟隨第六百三十三章 契機第一百一十二章 “知府”第一百零四章 悲催的父子倆(一更)第一百九十九章 新的陰謀第四百七十一章 祈求和談第二百二十八章 要錢第七十三章 無人敢惹的福王府第九十五章 暗中謀劃第三百一十三章 狠辣第五百六十章 流言滿天飛第五百九十五章 莫大殊榮第六百三十四章 此“煙”非彼“煙”第三百零一章 勝者王侯,敗者寇第三百一十章 折中第六百四十二章 架構圖第四十六章 優先原則第五百五十七章 礦監稅使第四百一十一章 轉移注意力第三百七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五)第五百二十一章 鬱悶的漢斯·普特曼斯第一百三十九章 頓悟第三百一十章 折中第十八章 針鋒相對第三百三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二)
第一百一十九章 不好的感覺第二百九十三章 馳道第二百九十九章 伴君如伴虎第四百八十六章 彌天大謊第三百五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九)第九十二章 宋獻策的謀士氣度第四百五十七章 理由有三第五百五十九章 得罪人的差事第一百五十四章 軟硬兼施第三百四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五)第三百三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三)第一百一十二章 “知府”第三百二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三)第一百七十二章 立威第四百二十四章 “能屈能伸”的海上馬車伕第四百七十六章 後果太嚴重了第六百五十二章 理所當然第四百零二章 觸目驚心第二百七十四章 改革驛站第二百四十三章 貨幣戰爭(八)第五百七十八章 密碼和密碼本第三百三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一)第二百九十八章 狼狽爲奸第六百二十六章 漸變的過程第六百四十八章 量化標準第三十章 洛養性的小心思第三百一十五章 身心俱疲第十四章 錐刺奸臣第二百九十二章 最爲粗糙的飛行器第九十四章 張揚而強勢的鄭芝龍第一百八十七章 棄翰林院,轉投皇家軍事學院第四十四章 洪承疇的預判第九十六章 我沒有龍陽之好第二百四十五章 後續(上)第四百三十六章 黃粱一夢第五百零六章 禍不單行第二百零九章 敵襲!第三百一十四章 輿論的可怕之處第一百四十七章 重啓滅天雷計劃第五百零四章 新的正使第二百五十章近乎於無禮的強勢第二百一十六章 猛火油櫃第二百七十章 學員的優勢第八十九章 很嚴重第八十八章 無奈之舉?第四百零五章 東南沿海商道第五百九十二章 兩碼事兒第五百四十四章 治癒天花的藥方第一百七十八章 憤怒的諸將第四百三十四章 無形的閹割第三十九章 穩定遼東之策第五百九十五章 莫大殊榮第二百二十八章 要錢第二百六十四章 凡事以穩爲先第二百零八章 製造混亂第十四章 錐刺奸臣第三百八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九)第一百七十八章 憤怒的諸將第二百二十七章 誘人的條件第二百六十五章 京城的那位第一百一十七章 暗中交鋒第一百四十章 格外的平靜第三十六章 《大明日報》引起的朝堂震動第五百七十六章 一個機會第五百零四章 新的正使第九十章 三卦第六百一十四章 一種手段第五百一十章 失態的畢自嚴第二百五十三章 鼎力支持第一百五十三章 宴請第三十六章 《大明日報》引起的朝堂震動第四百四十章 餿主意第一百二十一章 一增一減第二百一十二章 決絕的否定第三十七章 平衡...穩定第八十二章 遙遙跟隨第六百三十三章 契機第一百一十二章 “知府”第一百零四章 悲催的父子倆(一更)第一百九十九章 新的陰謀第四百七十一章 祈求和談第二百二十八章 要錢第七十三章 無人敢惹的福王府第九十五章 暗中謀劃第三百一十三章 狠辣第五百六十章 流言滿天飛第五百九十五章 莫大殊榮第六百三十四章 此“煙”非彼“煙”第三百零一章 勝者王侯,敗者寇第三百一十章 折中第六百四十二章 架構圖第四十六章 優先原則第五百五十七章 礦監稅使第四百一十一章 轉移注意力第三百七十一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五)第五百二十一章 鬱悶的漢斯·普特曼斯第一百三十九章 頓悟第三百一十章 折中第十八章 針鋒相對第三百三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