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巍巍中華_第542章:拖拉機



在崇禎十二年的七月,第一批來自波斯灣的原油運到了臺南,一個小規模的煉油廠早就建好了等在那裡,原油一到達,就開始試驗生產了。

第一座煉油廠其實簡陋的就像是製作燒酒的燒鍋,不過是個小作坊。但是我們不能叫它“燒鍋”,還要叫煉油廠,因爲,除了簡陋的設備之外,工廠裡有一個石油研究所,裡邊的成員都是聯省自己培養的青年學者,他們任務就是開發石油產品。

煉油的技術細節前面已經說過了(508章),這裡不再重複。

原油先要提純,去雜質,提純後的原油就通過管路送入了第一個蒸餾釜,就是密封的蒸餾鍋,提取第一個產品——汽油。然後,提取過汽油的原油,又通過管路到達第二個蒸餾釜,提取煤油,接下來,依次是輕柴油、重柴油。算上瀝青目前只有五種產品。廢氣當然要通過管道送入一個高高的煙筒,在哪裡燃燒。這就是俗稱的大蜡,這些氣體是有毒的,必須燒掉。不管技術多麼先進的石油冶煉廠,都必須有大蜡,暫時無法利用成分總會有的。

這個簡陋的生產過程中,石油研究所的人員也參與其中,總結經驗。在它的旁邊重新建設一套規模稍大的做了改進的煉油設備,再次的實驗生產。就這樣循環往復,一個小型的煉油廠就逐漸的形成了,與此同時,各種石油產品也就源源不斷的出廠了。

按照粗略的規劃,汽油將主要用於便捷小型的發動機,提供一種方便的動力,這一類的發動機用途廣泛,大小型號就很多,正在陸續的研製中。煤油主要用於民間的照明,輕柴油用於汽車發動機,重柴油用於燃料、潤滑油等,瀝青用來做工程的防水材料,例如隧道就需要大量的防水材料,再多餘的才能用於鋪路。石油是個寶,其產品都有大用途。

石油產品的第一個最簡單,卻意義重大的應用就是煤油燈!它爲千家萬戶的民衆帶來了廉價又明亮的照明,從此人們就告別了昏暗的豆油燈。

蠟燭比豆油燈明亮,但是昂貴,一般人用不起。有了煤油燈,蠟燭就顯得昏暗了,蠟燭也就變成了純粹的裝飾品。

煤油的價錢比豆油便宜的多,比價大約是十分之一。例如:豆油兩三釐銀子一斤,煤油只有兩三毫,如果提高一下價錢,買到每斤五毫銀子,則煉油廠利潤豐厚,百姓還覺得特別的便宜。

注意,不要與現代的石油產品價格比價,在現代的經濟大發展之前(20世紀六七十年代之前),每一桶原油的國際價格還不到一美元,石油是非常廉價的,基本就是個運費。油田的閥門一打開,要多少原油就有多少,能不廉價嗎?在現代,之所以石油價格飛漲,那都是政治、戰爭的因素,也包含着人們對於石油資源枯竭的擔心,消費石油產品的用戶都在爲戰爭,爲政治埋單。

注:一桶原油=160升=136公斤=272斤。

對於煤油燈,很多年輕人可能沒見過,這裡簡單敘說一下:

它就是個高腳的瓶子,頂部小螺絲口,倒入煤油,在螺絲口上裝一個燈頭。這個燈頭很講究,有一個旋轉的小手柄用來調節燈芯的長短。燈芯是棉線編制的扁帶子,它把煤油虹吸上來。燃燒的燈芯頭部不是暴露的,有一個蛤蟆嘴扣住它。在燈頭之上加一個玻璃罩子,這就是煤油燈。

這種煤油燈的亮度相當於白熾燈泡五瓦到十五瓦的亮度,在沒有電燈的年代,這是最好的家用照明。

在使用煤油燈的年代裡,每到晚間,家家都有一個例行的工作——擦燈罩子,一般都是家中半大孩子的活計,要是不小心,打碎了,那就要吃一頓拳頭了。這種活計筆者是幹過的,也吃過拳頭。

煤油燈的廣告早就打出去了,百姓們都知道。第一批煤油燈的應用就從開封城開始,由基層的里正(居委會主任)打字條,第一批煤油燈附帶一瓶油,裝半斤煤油,每戶一份,這是贈送的,不要銀子。

從此,煤油燈爲家家戶戶帶來了光明。

歷史上,在中國大地上,煤油燈就是這

麼推廣的,英國、美國的公司贈向百姓送一批煤油燈,用以推廣其產品。

朱家生產的玻璃製品還處於高檔商品的價位上。當然了,成本是很低的,他們賺得就是技術利潤,或者叫做專利的利潤。

但是煤油燈的罩子必須是玻璃製品,並且要廉價,否則民衆們用不起。這個問題還要朱萬化來解決,他不能爲此降低玻璃的價格,辦法是:向民間早就存在的琉璃製品靠近,在玻璃原料中加入製造琉璃的原料,這樣生產出來的玻璃產品中就出現了琉璃的色彩和雜質,但是品質遠遠的高於琉璃,顏色選擇的是淡藍色,作爲燈罩使用完全是可以的。

位於臺灣的,朱家的玻璃工廠負責生產顆粒狀的玻璃原料,運往全國各地,各地的城市中就可以設立生產煤油燈的工廠,購進原料,融化了加工成煤油燈、燈罩和油瓶。這樣的產品價格就可以很低廉了,製造的工廠同樣有利潤可賺,皆大歡喜。

點煤油燈用不了多少煤油,半斤煤油夠一戶人家用一兩個月,一桶油就夠一個縣城用上十來天。煤油燈也是逐步推廣的,煤油的產量也是逐月的提高,供應百姓們點燈是不會有問題的。

有了汽油、柴油就要實驗內燃機了。

此前的內燃機是使用代用品試製的,已經轉起來了,有了這個基礎,真正使用汽油、柴油來實驗就比較容易了,出問題是難免的,最大的問題還是出在酸鋅電池上(打火用)。這種電池還是早期電話上使用的,爲了增加電量、電壓,做的更大。汽車開動起來之後會帶動一個發電機爲酸鋅電池充電,原則上電池是可以永久使用的。

內燃機啓動之後,它可以帶動一個小發電機發電,用於氣缸內的打火。但是啓動之時,發電機沒有電,酸鋅電池就是爲了啓動供電的。所以,電池用電不多,卻必不可少。

這種內燃機還有一個毛病,就是啓動時必須用手搖,這種汽車一個司機是開不走的。司機在車上啓動操作,掛空檔,車下還要有一個人搖動,使得內燃機起碼要經過一個爆發的衝程,才能轉起來。

摩托車啓動都要踹一腳,道理是一樣的,所以北京人把摩托車叫做“一腳踹”,北京有一句調侃的話:“要想死得快,就買一腳踹!”是勸告人們慎用摩托車的意思。

抗日戰爭期間有一個故事,日本鬼子的一個汽車運輸隊停在大車店裡休息過夜,游擊隊把汽車上所有的搖把子都偷走了,第二天早晨,中國軍隊打進來,這個鬼子車隊就集體趴窩了,無法啓動,跑不掉,都做了俘虜。

其實這種靠搖把子啓動的汽車還有一個啓動的辦法,就是很多人一起推車走幾步,一樣可以啓動的,不知道編故事的人想到沒有。

這是早期汽車啓動的通用辦法,現代的汽車改進了,裝了一個電動機做啓動用,當然,先決條件就是蓄電池要好,電壓、電量都要充足,能讓電動機有足夠的動力,這是製造技術進步的結果。

聯省製造的內燃機能夠搖把子啓動就不錯了,不能要求太高。

還有就是:有汽油的內燃機,也有柴油的內燃機,他們原理是一樣的,不同點就在於電火花點燃的燃點不同,爆發後膨脹的壓力體積不同,所以,使用不同的油料,內燃機也是有區別的。汽油內燃機打火相對容易一些,高速性能好,柴油內燃機低速馬力大,各有優缺點,這些細節我們就不管他了。

各種內燃機很快就定型了,可以使用了,汽車也早就製造了樣車,內燃機實驗成功後,就裝到了汽車上,開始磨合實驗,到了十二年底,也拿出了一臺樣車。

如果朱萬化看到一定會覺得這個車怎麼看都像是拖拉機。減速裝置,傳動、操縱等機械裝置太笨重,連同發動機,裝到一個大大的機箱裡,機箱之後是個四四方方的駕駛室,就是最古老的拖拉機的形象。車的後面有一個掛鉤,掛上貨車廂就拉貨,掛上客車廂就拉客,這不是典型的拖拉機嗎?

這個汽車開動起來崩崩的響,因爲朱萬化要求做三缸的發動機,比單缸

的噪音已經小多了。其聲音就等同於現代的老式拖拉機。

製造汽車的廠子在臺北,所以實驗用的車子,天天在臺北周圍的路上轉,惹得很多人圍觀。開車的也是個生手,開天闢地就沒有這種車,那裡來的熟練司機。結果是開車人一看到路上有人就害怕,這麼笨重的車撞上人還有好嗎?好在車速不快,操縱桿一共四檔:空檔、倒車、慢、快。最快的速度是一小時三十里,就是十五公里,還沒有馬車快。好飆車的朋友可不要笑,十五公里的時速是有道理的。

朱萬化對於汽車的研製干預不多,但是車速是朱萬化定的標準,他說:三年之內,不準提速,最快就是三十里。因爲這時候還沒有司機、駕駛證之類的概念,就像是趕馬車一樣,誰都能開,就是三十里的速度事故也不能少!這些管理的辦法,朱萬化可以提醒,比如司機要專職,要有證件等等。但是這個年代沒有交通警察,誰管?

還有,不能讓路上的每一個行人都懂得安全避讓!用多大的宣傳力量也是難於做到的。

形成制度,管理規範,還要靠當代的人們去摸索,一點一點的總結,百姓的常識也要一點一點的積累,不能什麼都靠先知先覺的朱萬化來解決,有的事情他也解決不了。

其實算一算,三十里也不慢,一天行駛十個小時也跑出三百里了,騎兵的正常行軍速度不過如此。如果不是朱萬化限制,最笨的拖拉機每小時跑七八十里是絕對沒問題的。朱萬化給三年的限速時間,就是要磨合管理制度,減少事故。一個新交通工具是好的,但是經常出事故、死人,恐怕會遭到不少人的反對。

這種事情是有先例的。北京城最早的鐵路,就是沿着城牆外面修建的。看看前門老北京火車站的位置就知道了,其實再向西到宣武門、再到西便門(就是北京西客站那裡),向北到西直門,向南到廣安門等等都是反覆的修建過鐵路的。修建完了,沒用幾天就拆了,過幾年又重建,然後再拆。反反覆覆的是爲什麼?就是因爲事故死人!鐵路建設之初,百姓們不懂得鐵路的安全,不知道躲避。長長的鐵路線路,又不能到處派人站崗維護安全,死人的事故就會多。再加上滿清官府的愚昧,於是就出現了這種建了拆,拆了建的怪現象。

朱萬化可不希望汽車有這種結局。

也正是由於安全的原因,到了十三年初,首批實際應用的汽車運到了中東地區,那裡很多地方(例如北岸),沒有養馬的條件,所以馬車都沒有,特別的需要汽車。然後是察哈爾、綏遠、準格爾等蒙古草原,在那裡,兩個城池之間上千裡的距離是常事,汽車有利於解決那裡的長途運輸問題。

在中原地區、城市中,開上一輛汽車雖然很拉風,但是邊遠地區更需要,所以汽車的應用還是從邊遠、地廣人稀的地區開始,中原地帶會滯後一些。

......

我們在看看康南省。

崇禎十二年的四月,康南軍向南擴張攻克了杜拉、坦蓋爾等城池,對孟加拉國的震動太大了,他們感到了滅國的危險,之前郎布王國就是實際的例子。想反抗,軍隊和武器都不行,坦蓋爾的戰鬥就說明了問題,他們擋不住康南軍的進攻。危機就在眼前,怎麼辦?只有談判一條路。他們開始後悔當初輕易的就拒絕了大明海軍提出的談判要求,現在再也遲疑不得了,必須馬上談判,解決孟加拉國的出路,或許還有一線的生機。

孟加拉人要談判,就想到了在吉大港的葡萄牙人塔第納,上一次與大明的談判,他就是大明一方請來的中間聯絡人,這一次輪到孟加拉王國請他出面了,有個中間人畢竟好說話。此外,他們也需要一個強國做見證人,或者叫做保護人。不然談好了,誰能保證大明帝國不食言,這麼大的事情有一個強國作保,還是必要的。爲此,孟加拉國王親自前往吉大港,請塔第納出面,與大明帝國重新談判。

他們的談判有成效嗎?能談出什麼結果來?且聽下回分解。

--- 第542章完 ---

(本章完)

卷六:楊威天下_第496章:虛君立憲(續二)卷六:楊威天下_第505章:草原烽煙又起卷六:楊威天下_第470章:佔領江北卷六:楊威天下_第471章:開闢雅江航路卷五:縱橫天下_第383章:外蒙古建省卷一:藏龍臥虎_第16章:戰後卷五:縱橫天下_第339章:投奔國防軍卷四:九州風雲_第250章:佔領宜昌卷七:巍巍中華_第525章:寶貴的資源卷五:縱橫天下_第364章:基層政權卷二:初露崢嶸_第69章:是肥牛嗎卷四:九州風雲_第290章:兵至漢中卷三:嶄露頭角_第198章:意外的戰鬥卷五:縱橫天下_第365章:反攻倒算卷二:初露崢嶸_第128章:遼寧建省卷六:楊威天下_第505章:草原烽煙又起卷五:縱橫天下_第407章:遭遇戰卷六:楊威天下_第447章:科倫坡會談卷三:嶄露頭角_第176章:天羅地網(二)卷七:巍巍中華_第567章:保護大草原卷六:楊威天下_第428章:衙門裝電話卷七:巍巍中華_第552章:出訪屬國卷六:楊威天下_第446章:安島的價值卷四:九州風雲_第294章:艱難的談判卷六:楊威天下_第438章:朱萬化主義卷六:楊威天下_第513章:尋找油礦卷五:縱橫天下_第404章:地廣人稀的青海卷二:初露崢嶸_第109章:威海新氣象卷一:藏龍臥虎_第50章:金州送信卷六:楊威天下_第481章:佔領梧州卷二:初露崢嶸_第106章:佔領宜蘭卷六:楊威天下_第458章:述職續卷六:楊威天下_第441章:強勢的外交卷六:楊威天下_第425章:西伯利亞的槍聲卷三:嶄露頭角_第169章:艦隊奔襲廣州灣卷六:楊威天下_第444章:佔領南安達曼島卷七:巍巍中華_第554章:訪問清國卷七:巍巍中華_第535章:夾擊卷五:縱橫天下_第370章:西康攻略(續)卷六:楊威天下_第480章:梧州動亂卷六:楊威天下_第490章:李定國述職卷一:藏龍臥虎_第20章:馮公公找上門卷二:初露崢嶸_第57章:新武器新裝備卷四:九州風雲_第291章:狹路相逢卷一:藏龍臥虎_第4章:農莊、玻璃卷六:楊威天下_第460章:長遠佈局卷二:初露崢嶸_第109章:威海新氣象卷一:藏龍臥虎_第15章:火燒海盜船(二)卷二:初露崢嶸_第91章:攻克三屯營卷二:初露崢嶸_第89章:佈局永平府卷四:九州風雲_第289章:石門棧道卷五:縱橫天下_第405章:想親征不容易卷六:楊威天下_第464章:會見熊文燦卷三:嶄露頭角_第202章:官軍變強盜卷三:嶄露頭角_第163章:封鎖邊界卷二:初露崢嶸_第102章:出使朝鮮卷四:九州風雲_第325章:官軍進剿嶽西卷一:藏龍臥虎_第55章:不應有的海戰卷五:縱橫天下_第410章:攻克嘉峪關卷二:初露崢嶸_第100章:水利是農業之本卷六:楊威天下_第423章:謀劃蜀地卷七:巍巍中華_第532章:火攻之烏龍卷六:楊威天下_第455章:山西歸附卷三:嶄露頭角_第223章:募捐修河堤卷三:嶄露頭角_第178章:biang biang面卷四:九州風雲_第316章:夢想隴海路卷六:楊威天下_第501章:波斯灣的石油卷三:嶄露頭角_第165章:炮艇生產線卷二:初露崢嶸_第101章:是異想天開嗎卷七:巍巍中華_第569章:瘋狂的橡膠園卷五:縱橫天下_第339章:投奔國防軍卷二:初露崢嶸_第99章:南陽護衛隊強勢出擊卷七:巍巍中華_第539章:糧荒卷四:九州風雲_第318章:澳王國卷一:藏龍臥虎_第9章: 息事寧人卷六:楊威天下_第458章:述職續卷一:藏龍臥虎_第25章:剿匪鋤奸卷二:初露崢嶸_第115章:聞香教餘孽許湯卷一:藏龍臥虎_第42章:南陽戰略地位卷四:九州風雲_第304章:留髮不留頭卷七:巍巍中華_第536章:遭遇戰卷三:嶄露頭角_第149章:大政方向卷七:巍巍中華_第522章:糧價之戰卷七:巍巍中華_第564章:撤退變成了潰敗卷三:嶄露頭角_第190章:憲政卷五:縱橫天下_第353章:各得其所卷一:藏龍臥虎_第30章:新產品卷六:楊威天下_第445章:老首領的傳奇卷五:縱橫天下_第340章:意外的支持卷二:初露崢嶸_第126章:一體納糧卷五:縱橫天下_第373章:瘋狂的漢奸卷二:初露崢嶸_第133章:收復臺灣(二)卷一:藏龍臥虎_第3章:起步(修改)卷四:九州風雲_第283章:目標九州島卷五:縱橫天下_第415章:鏖戰嘉峪關(一)卷一:藏龍臥虎_第38章:編制卷七:巍巍中華_第567章:保護大草原卷七:巍巍中華_第569章:瘋狂的橡膠園卷三:嶄露頭角_第149章:大政方向卷二:初露崢嶸_第133章:收復臺灣(二)
卷六:楊威天下_第496章:虛君立憲(續二)卷六:楊威天下_第505章:草原烽煙又起卷六:楊威天下_第470章:佔領江北卷六:楊威天下_第471章:開闢雅江航路卷五:縱橫天下_第383章:外蒙古建省卷一:藏龍臥虎_第16章:戰後卷五:縱橫天下_第339章:投奔國防軍卷四:九州風雲_第250章:佔領宜昌卷七:巍巍中華_第525章:寶貴的資源卷五:縱橫天下_第364章:基層政權卷二:初露崢嶸_第69章:是肥牛嗎卷四:九州風雲_第290章:兵至漢中卷三:嶄露頭角_第198章:意外的戰鬥卷五:縱橫天下_第365章:反攻倒算卷二:初露崢嶸_第128章:遼寧建省卷六:楊威天下_第505章:草原烽煙又起卷五:縱橫天下_第407章:遭遇戰卷六:楊威天下_第447章:科倫坡會談卷三:嶄露頭角_第176章:天羅地網(二)卷七:巍巍中華_第567章:保護大草原卷六:楊威天下_第428章:衙門裝電話卷七:巍巍中華_第552章:出訪屬國卷六:楊威天下_第446章:安島的價值卷四:九州風雲_第294章:艱難的談判卷六:楊威天下_第438章:朱萬化主義卷六:楊威天下_第513章:尋找油礦卷五:縱橫天下_第404章:地廣人稀的青海卷二:初露崢嶸_第109章:威海新氣象卷一:藏龍臥虎_第50章:金州送信卷六:楊威天下_第481章:佔領梧州卷二:初露崢嶸_第106章:佔領宜蘭卷六:楊威天下_第458章:述職續卷六:楊威天下_第441章:強勢的外交卷六:楊威天下_第425章:西伯利亞的槍聲卷三:嶄露頭角_第169章:艦隊奔襲廣州灣卷六:楊威天下_第444章:佔領南安達曼島卷七:巍巍中華_第554章:訪問清國卷七:巍巍中華_第535章:夾擊卷五:縱橫天下_第370章:西康攻略(續)卷六:楊威天下_第480章:梧州動亂卷六:楊威天下_第490章:李定國述職卷一:藏龍臥虎_第20章:馮公公找上門卷二:初露崢嶸_第57章:新武器新裝備卷四:九州風雲_第291章:狹路相逢卷一:藏龍臥虎_第4章:農莊、玻璃卷六:楊威天下_第460章:長遠佈局卷二:初露崢嶸_第109章:威海新氣象卷一:藏龍臥虎_第15章:火燒海盜船(二)卷二:初露崢嶸_第91章:攻克三屯營卷二:初露崢嶸_第89章:佈局永平府卷四:九州風雲_第289章:石門棧道卷五:縱橫天下_第405章:想親征不容易卷六:楊威天下_第464章:會見熊文燦卷三:嶄露頭角_第202章:官軍變強盜卷三:嶄露頭角_第163章:封鎖邊界卷二:初露崢嶸_第102章:出使朝鮮卷四:九州風雲_第325章:官軍進剿嶽西卷一:藏龍臥虎_第55章:不應有的海戰卷五:縱橫天下_第410章:攻克嘉峪關卷二:初露崢嶸_第100章:水利是農業之本卷六:楊威天下_第423章:謀劃蜀地卷七:巍巍中華_第532章:火攻之烏龍卷六:楊威天下_第455章:山西歸附卷三:嶄露頭角_第223章:募捐修河堤卷三:嶄露頭角_第178章:biang biang面卷四:九州風雲_第316章:夢想隴海路卷六:楊威天下_第501章:波斯灣的石油卷三:嶄露頭角_第165章:炮艇生產線卷二:初露崢嶸_第101章:是異想天開嗎卷七:巍巍中華_第569章:瘋狂的橡膠園卷五:縱橫天下_第339章:投奔國防軍卷二:初露崢嶸_第99章:南陽護衛隊強勢出擊卷七:巍巍中華_第539章:糧荒卷四:九州風雲_第318章:澳王國卷一:藏龍臥虎_第9章: 息事寧人卷六:楊威天下_第458章:述職續卷一:藏龍臥虎_第25章:剿匪鋤奸卷二:初露崢嶸_第115章:聞香教餘孽許湯卷一:藏龍臥虎_第42章:南陽戰略地位卷四:九州風雲_第304章:留髮不留頭卷七:巍巍中華_第536章:遭遇戰卷三:嶄露頭角_第149章:大政方向卷七:巍巍中華_第522章:糧價之戰卷七:巍巍中華_第564章:撤退變成了潰敗卷三:嶄露頭角_第190章:憲政卷五:縱橫天下_第353章:各得其所卷一:藏龍臥虎_第30章:新產品卷六:楊威天下_第445章:老首領的傳奇卷五:縱橫天下_第340章:意外的支持卷二:初露崢嶸_第126章:一體納糧卷五:縱橫天下_第373章:瘋狂的漢奸卷二:初露崢嶸_第133章:收復臺灣(二)卷一:藏龍臥虎_第3章:起步(修改)卷四:九州風雲_第283章:目標九州島卷五:縱橫天下_第415章:鏖戰嘉峪關(一)卷一:藏龍臥虎_第38章:編制卷七:巍巍中華_第567章:保護大草原卷七:巍巍中華_第569章:瘋狂的橡膠園卷三:嶄露頭角_第149章:大政方向卷二:初露崢嶸_第133章:收復臺灣(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