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

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

朱祁鎮站在高臺之上,說道:“你們都是大明功臣之後,不管是祖輩跟隨太祖皇帝,驅逐韃虜,恢復中華,還是跟隨太宗皇帝深入大漠,追亡逐北。”

“但是各地衛所,屢失朝廷之望,先前有松潘之亂,區區野人讓我大明松潘衛被迫遷徙,又有西北之亂,區區不足萬騎韃子,讓西北十幾個衛,首尾不顧,不得不派京營出戰。”

“兵部對襲爵武將,越來越不習慣了,兵部尚書王驥對朕說,衛所兵已經不足用了,甚至平麓川,應當多用土司兵,而不是衛所兵。”

王驥這番話,倒是真說過,不過他的主要目的,卻不是說衛所兵不能打,而是徵召土司兵,花錢少。

聽了,朱祁鎮的話,下面不少學員都有些慚愧之色。

朱祁鎮對打仗不行。

但是對察言觀色,卻深有心得。

朱祁鎮目光一掃,就知道這些人的慚愧之色,不是裝出來的。

“知道慚愧,還有救。”朱祁鎮心中暗道:“如果連一絲慚愧之意都沒有了,我真不知道該怎麼辦是好。”

衛所缺額一百二十多萬,這個數字報上來之後,朱祁鎮就知道大明的衛所制度出了大問題了。

但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朱祁鎮設想過很多想法,但是想得越多,就越是不敢輕舉妄動。

因爲這是動搖他朱祁鎮統治根基的大事。

他越研究越明白。

朱家對大明統治核心是什麼?最少從開國到現在,從來不是地方士紳,而是大明三百多個衛所,依舊這些衛所中一個世襲罔顧的家族。並在此之上的勳貴集團。還有大明廣大的自耕農。這兩者就是大明皇室的根基所在。

而以勳貴爲代表的這些人,比自耕農表現的更重要,因爲自耕農很少有政治上的代言人。

因爲他們與皇室聯繫太緊密了。

對這些人動刀子,文官絕對願意,因爲砍掉他們,皇帝就失去了依靠,一個高高在上,沒有基本盤的皇帝,決計不是太宗皇帝,這種隨隨便便就能將大臣塞進詔獄之中。

朱祁鎮只覺得陷入兩難之中,對他們動刀子,則自損根基,不對他們動刀子,他們一天天爛下去,對大明的正面效應,比不上負面效應。

只是而今的水旱蝗災,還有麓川戰事,讓朱祁鎮先將這一件事情放放。

不過,朱祁鎮知道他不管怎麼動刀子,都不可能將衛所軍中所有人都一棒子打死。所以從其中挑選出來能用的人,卻是他一直在做的。

朱祁鎮看這些學員的態度,就知道,最少衛所而今還沒有爛到骨子裡,即便後世爛到骨子裡的衛所之中,好能誕生出戚龍俞虎這樣的名將。

所以,不管衛所上下制度性貪污,有多不堪。都不能來硬的。

朱祁鎮說道:“朕從來不相信,我大明橫掃天下大軍,到了朕這裡,就不行了。你們都是軍中精銳,朕寄以厚望,近些年來,大明名將凋零,從宣德年間到而今,逝去老將軍有十幾位了,都是太宗百戰之將,留子孫之用。”

“這對本朝是大不幸,但是對爾等是大興,朝廷正是用人之際,只要有能力,數年之內,封侯拜將,揚威海內,列於勳臣之列,就看你們的了。”

朱祁鎮說道:“賜你的令牌,有任何冤屈,可持之見錦衣衛,錦衣衛會將下情上秉,即便是身犯軍法,明正典刑之前,也必須要朕御筆消去武學學籍。奪回令牌。希望你們好生珍惜這個身份。”

張輔聽了,微微一震,心中暗道:“這哪裡是武學,分明是進士了。”

大明進士最爲清貴,有很多特權,比如說,司法不能治罪,想要治罪,就要先消除學籍。在地方可以直接見地方官員。

等等。

只是他們很多權力,都是與約定俗成,而武學學子,卻直接有皇帝賜予的。

如此一來,即便很多已經在軍中當值的將領,也想爭一個武學學籍。

張輔在政治上非常謹慎,但謹慎並不意味他看不明白。此刻順着朱祁鎮的思路,細細一揣摩,頓時呼吸一緊。暗道:“機會。”

如果之前張輔,或許不在乎這個機會。

但是此刻的張輔,卻與之前不同了。

因爲張輔納的妾室,似乎有孕了。

讓張輔高興的不得了,不孝有三,無後爲大。張輔一直以爲自己要絕嗣,對很多事情都不大感西興趣。

但是而今不一樣了。

他必須爲將來的兒子做準備了。

但是他知道,他決計是活不到兒子長大了。不管他而今多大的名聲,人走茶亮,這樣的情況,張輔看多了。

看看薛祿就知道,張輔當年見了薛六,都不敢怠慢。但是薛祿一死,再看薛家,是什麼樣子的。

所以,他必須給兒子留下足夠的政治遺產。

但是等他兒子長大,在政治上有些作爲,他當初的部下估計都不在了。這是他一直想的事情。

歷史上張輔就這一條命留在土木堡之中,讓英宗大爲慚愧,將他兒子與憲宗一起養大。再加上大明勳貴的衰落,這才讓張家世世代代成爲勳貴之首。

而今張輔看見的卻是,一代新人換舊人。太祖年間的勳臣還有多少,即便是中山王之後,也不是說下獄就下獄了。

張輔頓時決定今後將武學當成重點,這些學員都不過二十歲,二十年後,正是他們當打之年,倒是他將來的兒子,也算是有人提攜了。

朱祁鎮倒是沒有想道張輔想這麼多。他訓了一番話,下來之後,對張輔說道:“今後,挑選前一百名學員,每日早朝在殿前持役。”

張輔聽了,立即說道:“臣代這羣臭小子,謝過陛下。”

不要覺得在朝會上持役,沒有好處。

雖然他們工作,就是之前,在金殿上值勤的大漢將軍,不過是人樣子而已。但是朱祁鎮就是讓他們與朝廷上大臣混一個臉熟。甚至熟悉朝廷決策。

武將與文臣之間,不可偏廢。而今朱祁鎮明顯的感覺,在戰略一級別的指揮能力上。文官反而在武將之上。

武將之中,也只有張輔一個人,能對大明大戰略佈置。而文官之中,楊榮在這項上,是最優的,甚至愛張輔之上。至於楊士奇也不差,當初力主宣宗親政漢庶人的,就有楊士奇。

但是武將之中,戰將是有,帥臣似乎也有一兩老將可以。但是在大明戰略提供建議的,也只有張輔了。

朱祁鎮就想建立起一整套軍事培養機構。自然要想辦法嘗試各種辦法。

朱祁鎮又與張輔,以及各級勳貴商議了一番武學科目。分別爲兵法,實戰,步戰,馬戰,水戰,火器,城池攻防。夜不收。還有《大明祖訓》。

這之前,朱祁鎮與張輔已經商議過多次,朱祁鎮主要是提出的學科細化的主張,就是將一件事情細化到不能再細化。張輔在朱祁鎮主張之下,才形成了而今的教學體系來。

不過,就在朱祁鎮與張輔等人說話的時候。

王振忽然從外面進來,說道:“陛下,廣西巡按朱鑑緊急軍情。”

朱祁鎮聽了大吃一驚,他知道如果不是非常緊急的情況,王振是決計不敢再這個時候闖進來的。

一提廣西,朱祁鎮首先想到的乃是大藤峽附近的亂子,柳溥已經到了,雖然因爲山路艱險一時間還沒有捷報,但是這些亂事,已經被控制住了。

解決只是時間問題。即便有所反覆,也不至於讓王振如此。朱祁鎮心中一動,說道:“可是安南?”

第一百五十六章 和親?第四十三章 萬方有過,罪在朕躬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十二章 徐有貞眼中的機會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第六十章 徐有貞的目的地一百五十四章 傳檄可定藏地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八章 斷事官第六十七章 當年千里追異人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二十章 真相第七十五章 推行青貯法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漢當幾胡?第三十五章 廣西內部的分歧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八十三章 武進惲家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風雲變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一十七章 皇后監國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嘗試第三十一章 崩潰的開始第七十一章 教子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五章 太后二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試探第八十五章 尚書們的疑惑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八章 斷事官第一十三章 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二百一十九章 衛所腐朽的背後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三十七章 楊溥難題第一百二十九章 慶都公主駙馬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一百五十二章 親親之道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七十一章 馳道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第三章 都掌蠻第一百零四章 鐵甲鏗鏘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預想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一百四十一章 黃河,黃河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九十四章 徵麓川餘波第二十二章 破大藤峽之策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十一章 孫氏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定西南之策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十五章 預修大典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十三章 老臣心
第一百五十六章 和親?第四十三章 萬方有過,罪在朕躬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十二章 徐有貞眼中的機會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第六十章 徐有貞的目的地一百五十四章 傳檄可定藏地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八章 斷事官第六十七章 當年千里追異人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二十章 真相第七十五章 推行青貯法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漢當幾胡?第三十五章 廣西內部的分歧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八十三章 武進惲家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風雲變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一十七章 皇后監國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嘗試第三十一章 崩潰的開始第七十一章 教子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五章 太后二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試探第八十五章 尚書們的疑惑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八章 斷事官第一十三章 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二百一十九章 衛所腐朽的背後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三十七章 楊溥難題第一百二十九章 慶都公主駙馬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一百五十二章 親親之道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七十一章 馳道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第三章 都掌蠻第一百零四章 鐵甲鏗鏘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預想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一百四十一章 黃河,黃河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十六章 朱祁鎮心中的《大明會典》第九十四章 徵麓川餘波第二十二章 破大藤峽之策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十一章 孫氏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定西南之策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十五章 預修大典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十三章 老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