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

第一百二十章鹽法開中法

沒有大量白銀涌入之前,白銀還是很值錢的。

最少大明朝廷每年白銀進項,也不過是幾百萬兩,絕對沒有一千萬兩,這還是開海之後,但是而今開海之後賦稅增長也不是太快的,估計也就幾百萬兩而已。

而這猛地再來一個幾百萬兩。大明白銀收入,就可以衝破每年一千萬兩了。

如此一來,河北水利工程足以支撐了,就連將來與瓦刺打仗,底氣也就足了。

只是朱祁鎮想來想去,也沒有想起了什麼辦法,能夠一口氣增加數百萬兩的收入。朱祁鎮這幾年當皇帝也不是白給的。

真要有幾個能徵收數百萬兩的機會,放在哪裡,朱祁鎮不覺得自己發現不了。

周忱也不賣關子,說道:“就是鹽。”

朱祁鎮一聽,大失所望。

因爲鹽法朱祁鎮心中想過不少次了,但是不能動的,這關係到了朝廷的國家安全。否則大明鹽稅豈能區區一兩百萬兩之多。

並非不想,而是不能。

爲什麼?就是因爲從太祖時代,就開始執行的開中法。

因爲糧食運輸消耗太大,爲了支援九邊駐軍糧食,洪武三年,楊憲提出了開中法,具體執行就是,商人運輸糧食到九邊,九邊接受了,會開出收據,這個收據可以去鹽場換鹽,然後在指定區域賣銀。

這個辦法的,本意就是用高額的收益,讓商人承擔運糧的消耗。

從洪武之後,一直是九邊糧食一種有效的補充辦法。

只是這樣一來,朝廷在鹽稅上的收入就不多,畢竟補貼了九邊。

如果將開中法廢除,再想辦法收刮一番,自然是可以的,但是九邊將士怎麼辦?讓他們餓肚子嗎?

這一件事情,是萬萬做不的的。

周忱見朱祁鎮的表情,就知道朱祁鎮心中所想。

周忱怎麼可能不預料到這一點,說道:“陛下,從宣德十年開始,臣記得朝廷已經多次補貼九邊糧草,共計白銀,估計也有一百多萬兩了吧。”

朱祁鎮對這一件事情,其實也有印象的,說道:“對。”

周忱說道:“陛下,如果開中法可以順利進行,那麼九邊的糧食爲什麼這麼緊缺啊?其中定然有情弊。”

朱祁鎮聽了,也微微皺眉。

說實話,這一件事情朱祁鎮心中也有一些懷疑的。

九邊有屯田衛所,按道理是可以自給自足的,又有百姓運輸的糧食,北方五省供應九邊八百萬石,還有開中法,朝廷鹽稅都補貼進去了。

但是爲什麼九邊的糧食還不夠?

“朝廷到底需要多少錢才能供應得起九邊將士?”朱祁鎮心中不由生出這個想法。

但是這個問題,沒有人能回答他。

這個問題,不僅僅是朱祁鎮想問,後世歷代大明天子都想問,特別是崇禎皇帝,到底多少錢才能養得起關寧鐵騎?

誰也回答不了。

朱祁鎮問道:“你知道其中有什麼情弊?”

周忱說道:“陛下,商人好逸惡勞,怎麼會辛苦運糧,鹽業暴利,他們寧肯在當地賣糧食,然後賣給軍中。”

“自然能得到鹽引。”

“只是如此一來,當地的糧價自然被炒起來了。”

朱祁鎮第一次聽到鹽商這樣的操作,但是細細想來,也就明白了,這是必然,指望商人爲國防效力。

真是開玩笑。

既然運糧辛苦,就直接賣糧便是了。

只是如此一來,九邊的糧價高了,百姓吃不起。而九邊大多數百姓,都是士卒的家屬,如此一來九邊財政壓力就大增了,朝廷發下的餉銀就不夠用了。

對大明朝廷來說,根本沒有一點好處。

但是對鹽商來說,特別是開中法所富的晉商來說,他們管你死活。

朱祁鎮從來不憚以最大的惡意來揣測任何一個人,朱祁鎮甚至想的出來,這些鹽商很可能買通當地的軍官,將糧倉之中的糧食買出來,再賣出去。

等等騷操作。

朱祁鎮越是懷疑,再次審視開中法,只覺得到底都是破綻,處處不堪細細琢磨。

周忱說道:“陛下,臣也承認,是有一些本分商家,辛苦運糧。但是這樣的人家,大多數都破產破家了。”

朱祁鎮更是吃驚,說道:“怎麼會如此?”

周忱說道:“很多小商賈,本身沒有那麼多的財力,自然願意辛苦一些,從外地運糧到九邊,但是得了鹽引之後,卻要到鹽場守支,並不能立即領到鹽,只是這一等就要好幾年,甚至父子相繼守支,窮困潦倒,苦不堪言。”

想想就知道,這些小鹽商是賺辛苦錢的,本錢自然不多,他的本錢都先買了糧食,全身上下最寶貴的財富,就是手中的鹽引了,結果領不出來鹽。一家的生計都賠進去了。

其中苦楚,真是無以加復了。

朱祁鎮更是吃驚非小,說道:“怎麼會如此?”

周忱說道:“陛下,從永樂年間,就有勳貴求鹽引,太宗仁宗宣宗雖然屢屢拒絕,但是也準了不少。”

“天下鹽產量是有數了,這些親貴加入,那些沒有背景的小商人,自然往後排了。”

朱祁鎮一時間默然。也有幾分慚愧,因爲他也批出過鹽引。是他姐姐常德公主所求,朱祁鎮抹不開面子,就批了。

但是而今想下內閣,這簡直是自己挖自己的根基。

他一筆下去,卻不知道多少小鹽商就要往後排多少時間。而如果天下鹽引都被大鹽商所壟斷了,對朝廷是好事嗎?

周忱似乎還不想放過朱祁鎮,繼續說道:“此乃鹽商之苦,卻不知道鹽商之苦,卻萬般比不上竈戶之苦。”

“本朝沿用前元之制,將沿海煮鹽的竈戶,特別編戶,免去其他雜役,唯有煮鹽而已,洪武之時,與寶鈔做工本。永樂之時,定每戶定額。而有了定額,多出定額之外,叫做餘鹽,朝廷規定餘鹽一律高價買入。”

“只是而今卻是空談。”

“因爲朝廷而今給予竈戶的工本錢,還是寶鈔,而餘鹽更是空有價格,從來沒有給夠過。”

朱祁鎮似乎不會說話了,口中說道:“怎麼會如此?”

如果第一句怎麼會如此,還是吃驚,而這一句,卻是深深的絕望了,這就是大明天下,這就是爲天子牧民的百官做出來的事情。

朱祁鎮更是想的出來,那些竈戶如何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寶鈔擦屁股都嫌硬,餘鹽根本不給錢,或者說給一點錢。

偏偏是有定額的,完不成定額,定然會有責罰的。

恐怕一家老小,終日煮鹽,連鹽都不敢吃。

遍身羅倚着不是養蠶人。

周忱的話還是沒有結束,說道:“於是私鹽興起,竈戶私下將餘鹽賣給商家,官鹽的銷路就受到了影響。”

“國家賦稅,豈能不受影響?”

“而今鹽稅沒有大降,只是朝廷還算清明,國力還足以支撐,一旦遇見什麼大事,鹽稅就是先崩潰的一個。”

“臣不僅僅是爲國家開源,也是爲國家鞏固根基,這纔多少年,陛下就忘記了,黃巢,張士誠都是一些什麼人了嗎?”

朱祁鎮心中猛地一驚,黃巢是什麼人,是鹽販子,而張士誠是什麼人,是竈戶。

甚至朱祁鎮自己也感同身受,他如果不是穿越到皇帝身上,而是穿越在竈戶身上,根本就是二話不說,反他孃的。

這根本不是欺負人這麼簡單, 根本就是吃人。

朱祁鎮說道:“這鹽法朕一定會留意的,只是開中法一動,九邊糧草該怎麼辦?”

至於九邊需要多少糧草,而今不是細想的時候,必須先維持九邊穩定。

第二百零九章 雙方退兵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見冼景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一百四十章 劉定之請纓第四十八章 防秋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一百一十九章 殺人是爲罪第五十五章 於公入陝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一百四十一章 藩王危機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二十七章 朱見濬的決斷第九章 大明對奴兒干的經營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九十九章 定風波二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會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吳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後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七十一章 朱見治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一百零五章 朝鮮延邊之戰第八十七章 朗氏內憂第十二章 長樂未央不夜城第十五章 李實的辦法第二十八章 工部兩尚書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七十六章 佛山鐵業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龍大捷第三十七章 楊溥難題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一百八十二章 吳瑾揚名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八十四章 沙縣民變第十七章 水深火熱第八十七章 朗氏內憂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九章 蹇公第五十七章 馳道利弊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一十七章 皇后監國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四十三章 海西經營第六十章 明浪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一百四十一章 藩王危機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十一章 朝鮮靖難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鄉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將死第六十八章 台州之戰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一百二十一章 錢法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一百三十二章 紛紛南洋策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八十章 經筵第三十四章 遼東烽煙第一百三十章 慶都公主駙馬二第四章 朱祁鎮的京營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
第二百零九章 雙方退兵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見冼景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一百四十章 劉定之請纓第四十八章 防秋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一百一十九章 殺人是爲罪第五十五章 於公入陝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一百四十一章 藩王危機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二十七章 朱見濬的決斷第九章 大明對奴兒干的經營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九十九章 定風波二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會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吳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後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七十一章 朱見治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一百零五章 朝鮮延邊之戰第八十七章 朗氏內憂第十二章 長樂未央不夜城第十五章 李實的辦法第二十八章 工部兩尚書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七十六章 佛山鐵業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龍大捷第三十七章 楊溥難題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一百八十二章 吳瑾揚名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八十四章 沙縣民變第十七章 水深火熱第八十七章 朗氏內憂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九章 蹇公第五十七章 馳道利弊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一十七章 皇后監國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四十三章 海西經營第六十章 明浪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一百四十一章 藩王危機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十一章 朝鮮靖難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鄉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將死第六十八章 台州之戰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一百二十一章 錢法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一百三十二章 紛紛南洋策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八十章 經筵第三十四章 遼東烽煙第一百三十章 慶都公主駙馬二第四章 朱祁鎮的京營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