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獸之鬥

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獸之鬥

黎思誠得到這個消息的時候,震驚莫名,一瞬間覺得頭嗡嗡做響,似乎有無數人在耳邊說些什麼?又似乎天地之間爲之一靜,他能看見眼前的人口舌張合,卻聽不見一句話。

就好像是天地都變成了琥珀,或者說他自己的思緒連同呼吸一瞬間被凍結了。

好一陣子,黎思誠才用沙啞的聲音說道:“這怎麼可能?”

黎思誠當然知道,這不可能是虛報的。

敢虛報這個消息的人,他們有幾個腦袋也不夠砍。

而且即便下面僞造,也都是僞造好消息以討賞,決計沒有僞造壞消息找死的。

只是黎思誠心裡明白,這是真的。不過,他萬萬不願意接受。

但是也由不得他接受不接受了。

很快就有其他消息,那就占城大軍北上,斬殺北占城王,已經開始進入安南南部了。以老撾爲主的一些土司,也打這奉大明號令的名聲,從西南方向向安南殺過來。

似乎在轉眼之間,形勢尚好的安南,已經變得四面楚歌了。

這就是爲什麼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不管文官如何強調他們的重要性,真正決定一個王朝興起與滅亡的依舊是戰爭。

或者說一場決戰。

黎思誠忽然哈哈大笑起來,說道:“好,好,好,這就是朕的江山。傳令令丁列本部立即回升龍,徵召天下百姓,凡是壯丁皆從軍,朕親帶六軍北伐,必破北寇。”

黎思誠的驕傲,讓他不能坐以待斃。

這樣局面之下,什麼守住升龍,或者退居清化都已經不大可能了。無非是苟延殘喘而已。

或許明軍在安南之後,如之前一般,折騰二十多年,不能平定,纔會撤軍。

問題是,不管如何,明人都不會放過他這個皇帝的。

與其苟延殘喘,最後還難免一死,不如再與大明賭上一場,即便敗了,對黎思誠來說,足夠對自己的交代了。

黎思誠的所做所爲不過是困獸之鬥。

暫且不理會他。

因爲他不管是將丁列調回來,將最後一支有戰鬥力的邊軍掌控在手中,並且再加上他手中兵力,然後徵召民夫,或許能再湊夠幾十萬人。

只是有多少戰鬥力就不大知道了。

單單說這消息傳到了北京。

朱祁鎮見了捷報,大笑道:“好,如此朕就放心了。”

今年年景不錯,堪稱豐年,除卻河南豫北地區,也就是河南在黃河以北那一片地方,有旱災,其他地方都差不多。

最少賑災用的糧食,沒有動用多少,不足百萬石。

這對朱祁鎮來說,是一個上佳的年份了。

只是讓朱祁鎮感到吃力的,卻是與安南之戰。

諒山之戰,安南已經透支所有國力了,可以預計,即便是這一戰安南人打贏了,他們也要面臨一場大饑荒。

朱祁鎮也感到壓力了。

甚至有人言官上奏,請朱祁鎮罷徵安南。

特別是南方籍的官員,因爲徵安南的影響,還影響不到北京,但是南方各省已經有些吃力了。

甚至耽擱了清丈大事。

朱祁鎮也是承擔了相當的政治壓力了。

朱祁鎮固然能承擔的起來了,只是他也自我反應,這一次明軍打安南似乎有些急了。

如果再盤安南兩三年,再大軍進攻,似乎更好一點。

不過,郭登這一戰,解除了朱祁鎮所有的擔憂。

他召集內閣大臣,將捷報傳給諸位大學士之後,說道:“安南小賊破矣。”

各位大學士如何頌聖就不用說了。李賢之後纔將話題轉到正題上,說道:“陛下,大軍一動所費何止億萬之數,今年到而今,前線奏銷已經超出了五百萬兩了,如今大勝在即,臣卻擔心,能滅安南,不能治安南,就是憾事了。”

朱祁鎮沉吟說道:“以先生的意思是?”

李賢說道:“想治安南想來有兩處最重要的,一是不從安南抽調錢糧,以安南錢糧養安南百姓,示安南百姓寬仁。”

朱祁鎮說道:“不僅僅如此,如果安南用度有缺,可以奏報給朕,朕願意特支。劉定之。”

劉定之說道:“臣在。”

朱祁鎮說道:“計算戶部有多少存銀?”

劉定之說道:“今年年景的好,田賦雖然還沒有完全收上來,但是想來四千三百萬石上下,銀在一千五百萬石左右,今年廣東海關增幅最多。”

“雖然有各處開支,再加上歷年存銀,有兩千萬兩存銀是沒有問題的。”

朱祁鎮沉吟一會兒,計算了一下內庫。

而今佐渡金礦似乎還沒有找到,但是佐渡銀礦開採已經進入高峰期了。每年能夠給朱祁鎮七十萬兩的收益,再加上其他幾處金礦,特別是東北地區,在夾金溝之後陸陸續續發現幾處金礦。

甚至朱祁鎮爲了引誘百姓遷居東北,專門放出了東北黃金的傳說。

再加上少府作爲進項的大宗,而今是內承運庫之中,也有千萬兩左右。

朱祁鎮覺得也是財大氣粗了。

因爲朱祁鎮第一次超過了太皇太后留給他的那一筆錢。

朱祁鎮說道:“既然如此,你單獨列支一筆錢,隨時準備動用。以備安南。”

“是。”劉定之說道。

朱祁鎮隨即對李賢說道:“先生繼續講。”

李賢說道:“除了錢糧上的事情,最重要的是得人,永樂年間有黃福在安南,安南也不會有復失之禍了。”

“故,非賢臣不得定安南。”

朱祁鎮心領神會,說道:“先生可有人選?”

李賢說道:“有,刑部尚書徐有貞,前定朝鮮,對這樣的事情是非常有經驗,陛下何不加徐有貞爲總督安南之事。”

朱祁鎮聽了,他明知道李賢是想將徐有貞給踢出北京,但是依舊有一些心動。

徐有貞與李賢不對付,不是一日兩日了。

問題是修《大明會典》以來,刑部的權威大增。

也是朱祁鎮暗中幫了刑部一把,朱祁鎮認爲這種法條,應該與刑部商議,於是,刑部在很多具體的法條之上有了發言權。

其實刑部尚書本來就有這樣的發言權,但問題是一般刑部尚書不敢與首輔大臣硬頂,但是徐有貞不是一般人。

他已經決心當孤臣。自然是皇帝有令,從來不折不扣的執行。

也就說,李賢明裡在與徐有貞打官司,其實是朱祁鎮在徐有貞身後,支着徐有貞去與李賢爭很多法條。

李賢知道嗎?

當然知道。

只是這樣的事情,李賢從來是裝着不知道。

不過徐有貞手段還是有的,否則縱然有皇帝的支持,他也不可能幾次將李賢嗆的不輕。

讓李賢安生惱怒,想要將徐有貞給踹出北京城中。

而今這個機會,在李賢看來自然是絕好的。

徐有貞之所以能升入刑部尚書,就是因爲他將朝鮮平穩的過度到大明的國土。不管徐有貞中間鬧出多大的風波。

但是結果是好,這就是他的功勞。

用生不如用熟,將徐有貞用在安南上面,李賢總體上是公心大於私心,或者說再爲朝廷辦事的時候,順便噁心一下徐有貞。

這就是讓朱祁鎮差點心動的原因。

在皇帝面前的人,那一個不是別有有心,有沒有什麼用心,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給出的方案能不能解決問題。對朝廷有沒有好處。

如果能解決問題,對朝廷也有好處,即便是這些官員初心有什麼陰私之事,朱祁鎮也就不計較了。

而李賢這個方案,的確是讓朱祁鎮很放心的選擇的。一時間朱祁鎮就要權衡了,徐有貞是放在中樞好,還是放在安南好?

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確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五章 太后二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八十八章 錢婉兒的一天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憂心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醫院令樓元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沒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六十三章 馳禁令第四十四章 石炭二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三十五章 真相與處置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八十二章 凱旋閱兵第八章 千秋萬壽宴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六十六章 突擊兀良哈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國公決斷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一百零六章 朝鮮震動第三十五章 廣西內部的分歧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九十八章 關原之戰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四十章 思任發之死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輔的落幕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八十二章 西寧讀書人第五十八章 豐收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三十四章 黎思誠第十五章 禮樂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一百二十章 脫歡之死背後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藥苦口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第三十七章 楊溥難題第一百三十三章 傳國玉璽第五十五章 送別第九十四章 內外新結構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計劃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錢袋子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間再無亦失哈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一百五十一章 馳道與運河第四章 太后第六十七章 銀幣銅錢兩級體系第九十章 少府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進派第四十章 薪火相傳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預想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
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確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五章 太后二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八十八章 錢婉兒的一天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憂心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醫院令樓元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沒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六十三章 馳禁令第四十四章 石炭二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三十五章 真相與處置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八十二章 凱旋閱兵第八章 千秋萬壽宴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六十六章 突擊兀良哈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國公決斷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一百零六章 朝鮮震動第三十五章 廣西內部的分歧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九十八章 關原之戰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四十章 思任發之死第一百九十五章 張輔的落幕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八十二章 西寧讀書人第五十八章 豐收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三十四章 黎思誠第十五章 禮樂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一百二十章 脫歡之死背後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藥苦口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第三十七章 楊溥難題第一百三十三章 傳國玉璽第五十五章 送別第九十四章 內外新結構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計劃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錢袋子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間再無亦失哈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一百五十一章 馳道與運河第四章 太后第六十七章 銀幣銅錢兩級體系第九十章 少府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進派第四十章 薪火相傳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預想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