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計

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計

石亨的判斷,並沒有出錯。

也先已經回來了。

瓦刺大軍並沒有全部從西域撤回來,除卻西域留守人馬之外,其餘的人馬會在下半年陸陸續續的撤回來。

畢竟草原生態單薄,十幾萬大軍聚集在一起行軍,最有可能的是,將這一帶的草全部吃乾淨,從此變成了沙漠。

而也先這麼快回來,卻也是因爲兀良哈在東線大敗。

兀良哈也是得知也先大軍即將回來,才忽然停止動作了。

兀良哈三衛的首領都去漠北見也先,商議對策。

泰寧衛拙把赤以及朵顏衛指揮使花當,福餘衛指揮使可臺三個人一起去見也先。

也先在漠北的營帳之中,迎接三人。

也先一見面,就對拙把赤行禮,說道:“岳父好久不見了。”

拙把赤見了也先,也是非常熱情,雖然他的女兒年紀幾乎能當也先的女兒,他的年紀雖然比也先大,但也大不了多大。

但是他依然對這個女婿很滿意。

只要能給泰寧衛帶來利益,就是好婚事。

這一場酒宴就這樣開始了。

蒙古人喝起酒來,載歌載舞,好不痛快。

都喝得差不多了,就開始商量正事了。

拙把赤仗着幾分岳父的架勢,說道:“也先,今年我兀良哈可是敗慘了,都是爲了你西征的事情,這一件事情,你要給個說法?”

也先說道:“哦。岳父想要什麼說法?”

拙把赤說道:“我也不多要,只是我們對南朝的報復,你要出兵幫忙,打到北京城下。讓小皇帝知道我們的厲害。”

也先說道:“好辦法,只要兀良哈願意爲大軍先鋒,我就立即出兵。”

這話讓他們說不出話來,大明如果是軟柿子的話,他們何必來求瓦刺出兵啊?

朵顏衛指揮使花當說道:“淮王,這就不好了吧,我們朵顏三衛,可是爲了淮王的大業而損兵折將。淮王如果說這樣的話,今後誰還會爲淮王賣命啊。”

也先說道:“只是本王好像也沒有要讓你們與南朝交戰,怎麼算是爲我賣命?”

拙把赤臉色微微一沉,說道:“賢婿,你這樣說,可就沒意思了。”

也先說道:“岳父說的是,自家人,不需要分那麼清楚,大家都知道南朝不好打,真要打了,得到的財貨能不能比得上損失的人馬,還是兩說的。”

“所以,不要動不動都說打南朝,而今還不是時候。”

“我這裡倒是有一個注意,岳父覺得怎麼樣?”

拙把赤說道:“說來聽聽。”

也先說道:“這南朝不好,但是女真卻是很好打的,岳父不是在於女真人對峙嗎?真好我回來了,大軍東進,將這野人全部掃平,岳父覺得好不好?”

兀良哈三衛首領臉色都變了。

他們向來覺得東北這一帶,乃是他們的自留地,而今瓦刺進來,就是請神容易送神難了。

拙把赤說道:“賢婿好意,還是算了吧。”

也先說道:“不,怎麼能算了啊。兀良哈三衛爲我大元重興之事犧牲良多,又怎麼能算了啊。”

“我已經奏明大汗,封三位爲王。今後與我共掌大元朝政,同享富貴。豈不正好?”

拙把赤一聽,立即說道:“賢婿,你醉了。”

北元在正統元順帝一脈被藍玉俘虜之後,就已經亡了。在太宗皇帝一朝,雖然韃靼部已經是是元廷餘孽,但是他們爲了不遭受大明的打擊,已經不自稱大元了,而是自稱蒙古。

甚至韃靼這個詞的來歷就很值得玩味。

因爲大元建國之前,稱蒙古。故而大明文官,將這一個蒙古詞彙換了一個比較生僻的詞彙,就是韃靼。

從現實意義上來說,韃靼就是東蒙古。

由此看見,重建大元這個想法,存在每一個蒙古人的心理,但是敢說出來的卻不多。

雖然大家都知道蒙古關上門,大家還都是以元廷的官職自稱,比如也先的淮王。但是在這個時候說出來,卻有太多的問題了。

故而拙把赤才說也先醉了。想將這一句話給搪塞過去。

也先此刻說這一句話,就有了攤牌的心思,怎麼可能被搪塞過去,他緩慢而堅定的說道:“岳父,不是我醉了,是你沒有醒吧。而今兀良哈只能在大元與南朝之間,二選一了。”

“難道,你們還眷戀所謂的三衛不放嗎?”

“寧願當大明的指揮使,也不願意當大元的王爺?”

拙把赤還想說什麼,卻被身邊的福餘衛指揮使可臺猛地一拉衣袖,他才猛然發現,今日這一場宴會,人有一點多。

很多人位置將他們三個人包圍起來。

之前覺得不過是招待客人比較熱情,而今看來,只需也先一聲令下,他們三個連自殺的機會都沒有。

朵顏衛指揮使花當說道:“怎麼?淮王想要我們三個人的人頭嗎?”

也先說道:“自然不是,不過有些什麼,三位也要好好想想了。”

雖然兀良哈與大明之間打打停停,但是兀良哈一直要掛着大明衛所的名頭原因就在於朝貢貿易,草原上薄弱的經濟,讓他們在經濟上嚴重依賴關內。

也先說的好聽。

他們即便當了所謂大元的王爺,也不過是一個空頭王爺。而他們當大明的指揮使,但這個指揮使手中是有勘合的,能派人入關朝貢貿易。

這是他們很重要的經濟支柱之一。這就是大明虐我千百遍,我還是大明的忠實臣子,當然了,偶然去關內搶劫,這就不關我的事情了。

空頭與實利那個重要?這個問題就是三衛所考慮的問題了。、

拙把赤說道:“也先,我今天不同意,你是不是就要留下我了。”

也先說道:“哪裡的話?不過是王妃思念父親,留岳父小住幾天,又擔心岳父孤單,留下兩位陪陪而已。”

“我不會強人所難的,但是有些話,我要說清楚。”

“朵顏三衛,而今已經惡了南朝,這幾年,南下遼東最多的就是朵顏三衛吧,我覺得南朝,決計不會重開與朵顏三衛的朝貢。而且今年春天的一戰,朵顏三衛損失很大吧,否則之前老老實實的女真人都敢不聽話。”

“你覺得我留三位在漠北小住一段時間,其他人聽了會怎麼想?包括諸位的兒子侄子,也包括那些女真人,還有南朝。”

“一年之後,朵顏三衛還在不在,就真不好說了。”

拙把赤,可臺,花當三個人臉色難看之極。

的確不是三衛困頓之極,他們也不會親自出馬來向瓦刺求救援的。

而且他們三個人都是明白人,兀良哈大難之後,元氣大傷,正是艱難維持的時候,他們三個主心骨都不在,下面的子弟們爲了這個位置,說不定鬧出什麼事情來。

畢竟蒙古人可沒有什麼嫡長繼承製,更不要說,他們懷疑也先是不是與某個不孝子弟已經串通好了。

留他們在這裡,扶植下一輩上位。

至於也先說的各方動靜,其實唯獨露掉了瓦刺。

而今瓦刺有數十萬騎,剛剛從西域撤回來,而兀良哈元氣大傷,又沒有防備,如果瓦刺就此東征,想來兀良哈也不過是一戰而滅。

大明在草原上追不上兀良哈,但並不是瓦刺追不上兀良哈。

也就是說,現在他們不答應,他們或許能活下來,兀良哈很可能就不復存在了。

拙把赤忽然覺得,這哪裡是一門好婚事,根本是引狼入室,自己清理乾淨,洗白白送到了別人口上,等待別人下刀了。

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封松潘之意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四十八章 關山飛渡第七十九章 回師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預想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一百五十六章 和親?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連四旬第四十九章 京倉大火第十章 魯蘇之爭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六十四章 楊士奇與于謙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二百四十四章 孟搏命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二十四章 誰能解之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七十八章 皇帝與楊溥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六十九章 建文已死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一百零七章 楊溥秉政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銀流向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七十章 懸危之計第三十九章 整頓九邊第四十四章 石炭二第六十一章 新內閣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傳京師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四十七章 鐵壁鎮南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吳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嘗試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第四十五章 首勝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十二章 軍議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間的爭執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戰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擊之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鹽產業鏈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楊洪第二十九章 塵埃落定大藤峽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七十九章 回師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四章 朱祁鎮的京營第六十六章 解決問題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況第十一章 內閣七人名單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閱武學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二十九章 武學開學第二百一十九章 衛所腐朽的背後第三十一章 交趾與西洋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一百七十二章 張宗周孤身歸北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
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封松潘之意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四十八章 關山飛渡第七十九章 回師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預想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一百五十六章 和親?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連四旬第四十九章 京倉大火第十章 魯蘇之爭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六十四章 楊士奇與于謙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二百四十四章 孟搏命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二十四章 誰能解之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七十八章 皇帝與楊溥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六十九章 建文已死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一百零七章 楊溥秉政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銀流向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七十章 懸危之計第三十九章 整頓九邊第四十四章 石炭二第六十一章 新內閣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傳京師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四十七章 鐵壁鎮南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一章 太子在西北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吳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嘗試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第四十五章 首勝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十二章 軍議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間的爭執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戰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擊之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鹽產業鏈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楊洪第二十九章 塵埃落定大藤峽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七十九章 回師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四章 朱祁鎮的京營第六十六章 解決問題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況第十一章 內閣七人名單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閱武學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二十九章 武學開學第二百一十九章 衛所腐朽的背後第三十一章 交趾與西洋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一百七十二章 張宗周孤身歸北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