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

第一百一十章各自退兵

戰場之上,屍橫遍野。

昏暗的陽光從西邊射過來,將西山拖出長長的陰影,籠罩在整個大地之上,似乎爲整個戰場打上了一種陰暗的色調。

“呱呱”無數淒厲的鳥鳴之聲,就好像是送行的音樂。

大量的屍體將附近幾百裡食腐類鳥獸都招惹過來了,特別是這些鳥兒,每天都在戰場之上盤旋,發出難聽的叫聲

正如雙方艱難的處境。

騎虎南下,這是也先的感覺。

說實話,明軍的營地很是單薄,不過是簡簡單單的壕溝在柵欄而已,真正作爲主力戰兵的不過是曹義遼東鎮兩萬人,其餘朝鮮士卒不過是擺擺樣子。

而也先已經派大軍輪番進攻,直到今日黃昏時分纔算是停下了進攻。

也先已經感受到營地之中一股厭戰的氣氛正在飛快的擴散開來。

這個厭戰情緒,一部分是進攻傷亡慘重,一部分是也先保持實力,將瓦刺本部人馬當做督戰隊,並沒有損失多少。

引起了其他各部的不滿。

“大哥。”伯顏帖木兒說道:“現在的情況,除非派本部人馬上陣,恐怕這仗已經打不起來了。”

也先冷笑一聲說道:“不要爭一時之氣,只要我瓦刺十萬鐵騎在手,不管什麼情況,我瓦刺都是草原之主,但是爭一時之氣,將本錢折損在這裡。”

“將來的日子就不好辦了。”

伯顏帖木兒乃是脫歡的兒子,也是也先已經成年的弟弟,雖然經驗尚淺,但是在草原上就是這樣,血統就帶來權力。

也先也需要血親來掌管他的權力中心,也就是瓦刺本部人馬。

也先卻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說道:“我一直在想一件事情,那就阿刺真的全軍覆沒了嗎?”

伯顏帖木兒一時間有些迷惑,在他看來,這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實了,還有什麼可疑惑的地方。

伯顏帖木兒說道:“難道阿刺大人沒有事情?”

也先說道:“如果他沒有事情,而今也該有消息。算算時間也就這幾天之內了。”

伯顏貼木兒猶豫了一會兒,問道:“那爲什麼不先弄清楚,再打?”

也先說道:“你還年輕,有些事情並不清楚,漢人有一句話說的非常好,強幹弱枝。”

伯顏帖木兒聽見強幹弱枝這四個字,心中頓時一動,在聯想到傷亡最多最重就是兀良哈的所部。

一時間似乎想到了什麼。卻也不敢再問了。

就在此刻,忽然有一人過來,跪下稟報,說道:“阿刺知院的書信。”

也先聽了這一句話,頓時鬆了一口氣。似乎吃了一顆定心丸,之前他對伯顏帖木兒所言都是實話。

沒有一點虛假。

但是事情不塵埃落定之前,他心中也懸着一顆心。此刻總算是放下了。

也先打開書信,細細讀了一遍。伯顏帖木兒有些着急,說道:“大哥,阿刺知院怎麼樣?”

也先說道:“阿刺知院南下度過鴨綠江,然後攻鳳凰衛,旋及北上,出邊牆,此刻就在建州衛。”

也先所說是短短一句話而已,但是卻是阿刺知院與施聚兩人鬥智鬥勇的結果。

雙方在這十幾天的時間之內,轉戰千餘里,度過河流無數,大戰有三次,鴨綠江渡江之戰,鳳凰衛之戰,鴉鶻關之戰。

三次大戰都是各有勝負。雙方相當,但是總體來說都是阿刺掌握主動權,施聚勇則勇矣,卻一直在阿刺後面吃土。

特別是鴉鶻關之戰,就是距離建州衛最近的一個關卡。

此刻施聚帶領本部人馬就在此地駐紮。不敢再追擊了,畢竟遼東此刻兵力用度非常緊張了,雖然已經從數里人馬從水陸兩路挺進遼東。

但是想要到位卻也要一段時間。

而關外瓦刺有十幾萬人。即便一部分熬在曹義這邊,一部分耗在海西。也能抽調數萬機動兵力。

而施聚也不敢驗證自己所部在幾萬騎兵的包圍之下,能不能活下來。

畢竟與瓦刺精銳交過手之後,施聚也不敢小看瓦刺之衆。

只能等大軍到位之後再做計較。

也先親筆給阿刺回信,讓他立即回到海西城下。不用來這裡了。

也先這樣回覆,自然是不想在這裡耗下去了。

他要退兵了。

這也先所部來得很突然,退兵退的也很突然。

簡直是一夜之間,蒙古各軍營盤尤在,但是人去樓空了。

曹義見狀,也是鬆了一口氣。

曹義這十幾天幾乎都沒有怎麼睡覺。

不管什麼時候,士卒都能看見,曹義站在望樓之上,指揮作戰。

似乎他就是一個鐵人一個雕像,永遠不需要休息。

曹義也不願意如此,但是朝鮮兵不堪戰,遼東軍不過兩萬多,即便是在防禦一方,也承受不了這樣的傷亡比。

因爲是青壯的原因,除卻火銃之外,其餘的火器都沒有帶。要不少朝鮮軍中還有大量的火銃裝備。

這一戰就回到了冷兵器時代了。

而朝鮮軍中最有出息的,也就朝鮮火銃兵了。

最少聽指揮列陣放銃,還是能夠做到的。也是在朝鮮火銃兵的幫助下,這才讓曹義咬着牙堅持下去了。

其實,最讓曹義感謝的是,這一帶的地勢。

不過幾裡寬平地,一邊是高山,一邊是海水。讓蒙古人迂迴進攻,根本發揮不出優勢來。

只能針尖對麥芒的硬懟。

而且曹義最擔心的是兵員問題,兩萬遼東兵傷亡慘重,而朝鮮士卒傷亡也不輕,李瑈還算是有幾分將才,他連續斬殺了不少逃兵,懸首轅門之上,這才穩住了局面。

只是朝鮮士卒終究不可靠。

而遼東士卒用度也崩得很緊,從那個地方調用都不合適。曹義一直擔心最後會崩潰。還好是也先先撤退。

再打上幾天,曹義也不得不想辦法退兵了。在確認也先退出延邊地區這一點,回到了門圖江以北的時候。

曹義也就不管朱祁鎮的命令,決定撤軍,想將剩下的一萬多人,以及數千具屍體,帶回遼東再多。

遼東鎮這一次是傷了元氣,幾乎是數年之內,不可能恢復元氣了。現在遼東鎮要做的是舔傷口了。

其他事情都要放一放。

如此一戰,也先方面與大明都淡化處理了。

也先方面不願意承認自己打了一場烏龍仗,而就曹義來說,被動挨打,也不好說。而且這一戰很難定義爲勝仗。

因爲也先完成了他所有戰略目的。

而遼東鎮從來是步步被動,被人牽着鼻子走。

朱祁鎮面對國內長江一線的災情,也沒有想與瓦刺撕破臉的想法。這一次瓦刺雖然打這兀良哈的旗幟,但是誰都知道。

瓦刺與大明其實真正交上手了。

這是忽蘭忽失溫之戰後的第一次。這一件事情要是被御史知道了,定然要斷絕與瓦刺的關係,並要求懲戒瓦刺。

但問題是,下面的人可以喊高調,來表明自己的政治態度。朱祁鎮卻不能。這一件事情就冷處理了。

唯獨朝鮮一方,卻大加宣揚。號稱丙寅之役。如果不知道的人,還以爲是朝鮮與兀良哈打了一仗。

根本沒有瓦刺與大明什麼事情。

而這一件事情,也讓朝鮮王次子李瑈一下子建立起軍事威信。在朝鮮國內,都知道是世子秉政,大君秉武的局面。

而這個局面爲朝鮮的未來埋下了無窮的後患。

甚至在幾年之後,朱祁鎮想這一戰的時候,怎麼想想都覺得非常值得。

海西之戰打到這個時候,雙方都失去了進攻能力,陷入爛仗之中。如果是一盤棋,而今進入殘局階段。

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貴圈子的爛事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一百零七章 迂迴計劃第四十三章 萬方有過,罪在朕躬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組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八十四章 陳懷第三十二章 大明南洋戰略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八十四章 工業化的種子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八十三章 武進惲家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組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十五章 預修大典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九十九章 定風波二第二十章 應對安南之策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六十四章 鳳凰衛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輔曹鼐第六十八章 諸子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風雲變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第十二章 內閣與司禮監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諫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九十七章 誰是小人第一百九十章 貓兒莊之戰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動的安南第二章 外戚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鎮守南京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九十八章 來自江西的暗箭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一百二十六章 內閣變化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藥苦口第三十三章 有變第四十四章 孔弘緒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八十章 經筵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十六章 海漕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臨朝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鄉第三十五章 廣西內部的分歧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二十四章 誰能解之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十七章 李時勉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十七章 水深火熱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裝臨朝第五章 新內閣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戰局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擊之第三十四章 倉稟足而識禮儀第一百八十二章 吳瑾揚名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
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貴圈子的爛事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一百零七章 迂迴計劃第四十三章 萬方有過,罪在朕躬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組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八十四章 陳懷第三十二章 大明南洋戰略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一百零一章 定風波四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八十四章 工業化的種子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八十三章 武進惲家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組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十五章 預修大典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九十九章 定風波二第二十章 應對安南之策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六十四章 鳳凰衛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輔曹鼐第六十八章 諸子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風雲變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第十二章 內閣與司禮監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諫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九十七章 誰是小人第一百九十章 貓兒莊之戰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動的安南第二章 外戚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鎮守南京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九十八章 來自江西的暗箭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一百二十六章 內閣變化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藥苦口第三十三章 有變第四十四章 孔弘緒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八十章 經筵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十六章 海漕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臨朝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鄉第三十五章 廣西內部的分歧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二十四章 誰能解之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十七章 李時勉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十七章 水深火熱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裝臨朝第五章 新內閣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戰局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渡而擊之第三十四章 倉稟足而識禮儀第一百八十二章 吳瑾揚名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