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

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

正統三十二年正旦。

朱祁鎮頒佈了可以稱爲變法第一令的大赦詔。

大赦令的內容,也如名字一般。但其中內涵更豐富一些。

首先以天下太平爲由大赦天下。

具體是重刑減輕刑,輕刑赦免。大多數死刑全部改爲流行,流放西域伊犁。這也是爲了鞏固邊防。

當然了,其中內容並非僅僅這些。

赦免所有賤民。

不管是陳友諒舊部所謂的九姓漁民,還是建文舊臣,還是海上的疍民,還有因爲犯罪打入賤籍的人,統統赦免。

這也是爲了擴邊移民,而增添人力。

雖然,丘濬一直將夷州,也就是臺灣開拓這一件事情拿出來說話。

但是實際上,在夷州開拓其中,得病死的,被土人殺死的,瘟疫死的,被蛇蟲咬死的人,等等等,死得人不在少數。

只是不到萬不得已,誰又願意背井離鄉。

這些人移民的人,都是在福建活不下去的人,這人命也就不值錢了。大部分官員在夷州過的日子,與福建差不多。

真正深入蠻荒,胼手胝足的人,都是老百姓。很多人的死亡是不見於官方文書的。

所以開拓邊荒,是需要大量的人力支持與消耗的。

此外還從法律之中,消除了賤民這個概念。

也就是說,今後即便再有人犯罪,也沒有將家人打入賤籍這種司法操作了。

這由引申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奴婢的身份問題。

釋放奴婢爲良人,從古代都有很多明君做,漢光武帝等人,都是爲了加強對國家編戶齊民的控制。

這也是地方豪強與中央政權的人口爭奪戰。

這個人口爭奪戰,從唐到宋,是呈現國家一點點的解構主僕之間的關係。從唐到宋,完全控制的奴隸制度,一點點變成了有契約的僱傭制度。

甚至宋代奴婢的主體,完全是僱傭奴婢,在法律上還是良人,不以賤民視之。

但是雖然法律上是這樣規定的,但是即便如此僱傭奴婢的身份也是非常尷尬的,可以說良不良,賤不賤的。

但是到了元代,出現一個大倒退。奴隸制度大舉反撲。到了大明定鼎天下之後,也是廢除奴婢,非官宦功臣,不得用奴婢。

庶民有奴婢,杖一百,放良。

只是這個政策在洪武年間,大抵還是可以實行的,但是之後,隨即大明經濟的恢復,很多富戶自然也會僱傭人的。

所以大明法律之中,用僱工人,這個名詞,來專門特指這一個階級。

而且富戶們還專門用義男義女這樣的名義,來迷糊僱傭人的行爲。

朱祁鎮雖然也知道,他這一道命令,其實並不能直接將摧毀這個樣的社會現實,畢竟之所以有這樣的情況,是有背後的經濟邏輯的。

單單一紙命令,就能改變,太祖太宗早就做到了好不好。

在打擊私人擁有奴婢這一件事情上,歷代大明先皇是一致的。

但是朱祁鎮爲什麼將變法第一刀切在這裡。

卻是他深刻的意思到一件事情,那就是不在這種人身關係之上下刀,很多事情都會遇見了死結。

首先,發展工業就要有工人吧?

但是大明法律體系之下,其實沒有工人這個身份的。

你也許會說了,之前不說了僱工人?這不是工人?

是的,不是。

不同的詞彙,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解釋。

僱工人這三個字,其實就是奴婢的一種代指了。

雖然這些人也有簽訂契約,但並不是很多想的類似勞務合同,而是賣身契。或許不會賣一輩子,有時間限制。

但是實際上,這些時間限制有時候都是空談。

一旦簽訂這個契約,就等於定下了主僕名分。

當然了,而今也有一些單純的僱傭關係,就是你給錢,做事,但是一般都是短工。一般長工佃戶什麼的,都有人身上的依附權力。

想想就知道。

即便是後世職場之上,還是有那麼多潛規則的。

而在大明法律上對良人爲僱工人的解釋也很含糊,有不清楚的地方,大明百姓也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給人幹活的。

而強勢的主家與弱勢的貧民之間,哪裡有什麼人格上的平等?

首先,根本沒有工人這種概念,能不能發展出來工業,單單說一點,即便真正能發展出來工業。

朱祁鎮就要面對一個可怕的事實。

每一個大工廠主,都不是大工廠主,乃是擁有曲部數萬,甚至數十萬的豪強。因爲這種社會關係賦予了他們人身依附的權力。

想想郭臺銘麾下一百多萬人都是這種性質的工人,政府能不能睡着覺。

朱祁鎮在少府改革第一件事情,不就是提高匠戶的待遇嗎?並從匠戶之中選拔出來待詔官員,這其實就是廢除了匠戶對朝廷人身依附與限制的關係。

朱祁鎮強調這一點,其實也沒有想過一下子將這些家庭之中服役的僱工人解放出來,而是他要強調,如果建立起工人,工人與工廠主的關係,就是單純的工作關係,而絕無人身依附關係的。

大明今後只有軍戶,民籍,最多再加上一個士籍,也就做官的人,再也沒有其他身份的人。

朱祁鎮也在詔書之中強調了,良民的權力。

有考科舉的權力,有從軍的權力,除卻官府之外,不得加刑,即便再有傭人簽訂契約,也沒有了賣身契的性子,而是類似於後世的勞務合同,最少弱勢一方,有中止合約的權力等等。

雖然沒有什麼人生而平等,但已經確保了很多權力。只有百姓有了這種最基礎的權力,纔能有工業的發展。

否則大部分人都會停留在小作坊上面。

當然了,一道詔令提出到落實,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朱祁鎮可以預見很長一段時間之內,這一道詔令都是一紙空文。

但是朱祁鎮要確定的不是什麼地方是不能推行,而是什麼地方可以推行,想來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工廠都會開在人煙密集的地方。

朱祁鎮只需保證這些地方能實行就行了。

最少不能讓工廠主以此來反對朝廷。

另外朱祁鎮要打斷的還有農業上的人身依附關係。

大明特有的制度就是世僕制度。

很多南方的地主,都會將自己的奴僕分配土地,讓他們爲他的佃戶,這些世世代代爲某一個家族服務,就會發展到只知道主家之令,不知道大明朝廷的存在。

另外還有一個詭寄之事,就是將自己的田地掛在有功名人名下來逃避朝廷的賦稅力役,等等。

利用的也是這種身份上差別。

在明末長江兩岸,江南,徽州,湖北很多地方,弄出了削鼻黨什麼的,都是這些新型奴隸的反抗。

這都不是朱祁鎮想看到的。

不管是爲了政令統一,還是朝廷賦稅着想。朱祁鎮都想看到,大明政府直接管轄良民的模式。

即便這種模式不能完全實現。朱祁鎮也要先留下口子。

一點點的往這個方向前進。

這個想法是美好的,但是如果想做到這一點,現代的法律體系就需要大量補充,這倒不是問題。

王恕這些年在大明律之中,沉浸不少,制定一套符合朱祁鎮心意法律,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但是對於大明基層行政能力,就有了更高的要求。

一個最簡單黃冊都搞不定的基層政府,是不可能完成這麼繁雜的操作的。所以,這一件事情雖然沒有說的,但是改革胥吏就是這個政令的配套設施。

費胥吏建立吏員體系,是朱祁鎮所有改革的前提,否則就是一紙空文。

第四十三章 正統歷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八十章 寇深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一百六十七章 馬政痼疾第九十八章 關原之戰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一百一十五章 議麓川六第七十章 年關第四十章 薪火相傳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一百一十章 糧與銀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善後第四十七章 鐵壁鎮南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九十六章 別江南第十章 老臣于謙第十五章 李實的辦法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六十七章 銀幣銅錢兩級體系第五章 新內閣第十二章 長樂未央不夜城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教誨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寧遺夢第八章 斷事官第二十八章 李時勉的倔強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風雲第二百一十九章 衛所腐朽的背後第十二章 軍議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一百五十八章 楊榮離京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序章 我, 朱祁鎮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五十四章 吳士漣的絕望與希望第一百七十章 東廠內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一百零八章 銀鋪第一百五十二章 親親之道第十章 魯蘇之爭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六十六章 楊士奇與于謙三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六十章 明浪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棗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將驕第四十七章 開海方案第二十章 真相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間再無亦失哈第四十七章 西虜寇邊第一百零九章 待詔陸祥第九十九章 不可讓楊士奇沒有好結果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後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一百零四章 鐵甲鏗鏘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四十八章 防秋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一百一十六章 巡邊的準備第一百四十二章 楊洪巡邊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龍大捷第八章 張輔眼中的雲南戰局第七十七章 日食將至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五十二章 負擔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
第四十三章 正統歷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八十章 寇深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一百六十七章 馬政痼疾第九十八章 關原之戰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一百一十五章 議麓川六第七十章 年關第四十章 薪火相傳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三十九章 地方官制第一百一十章 糧與銀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善後第四十七章 鐵壁鎮南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九十六章 別江南第十章 老臣于謙第十五章 李實的辦法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六十七章 銀幣銅錢兩級體系第五章 新內閣第十二章 長樂未央不夜城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教誨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寧遺夢第八章 斷事官第二十八章 李時勉的倔強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風雲第二百一十九章 衛所腐朽的背後第十二章 軍議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一百五十八章 楊榮離京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序章 我, 朱祁鎮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五十四章 吳士漣的絕望與希望第一百七十章 東廠內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一百零八章 銀鋪第一百五十二章 親親之道第十章 魯蘇之爭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六十六章 楊士奇與于謙三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六十章 明浪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棗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將驕第四十七章 開海方案第二十章 真相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間再無亦失哈第四十七章 西虜寇邊第一百零九章 待詔陸祥第九十九章 不可讓楊士奇沒有好結果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後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一百零四章 鐵甲鏗鏘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四十八章 防秋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一百一十六章 巡邊的準備第一百四十二章 楊洪巡邊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龍大捷第八章 張輔眼中的雲南戰局第七十七章 日食將至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五十二章 負擔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