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壽幾何?

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壽幾何?

太子在朱祁鎮面前時時刻刻掛着一刻心。

太后臨終遺言,他當時雖然不大明瞭,但是這些日子卻時時揣摩,有所感悟,此刻他時時刻刻秉承一種被考教的心態。

時時刻刻就好像面對面試一般。

所以朱祁鎮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眼神。太子都在心中揣摩,然後分析用意,然後再想自己該怎麼應對,才能讓父皇滿意。

不能頂着做事。

歷史上太子與皇帝政見不合的事情有太多,結果如何?

又不能太順着,如果父皇覺得我這個太子庸碌不堪,不堪託付大任,又該怎麼辦?

天家父子,就是如此相處的。

太子被這種三副地圖上攜帶的巨量信息衝擊着,一時間分辨不出來多少有效信心。

朱祁鎮也沒有爲難他的意思,說道:“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人如是,國亦如是。”

“我登基以來,還算太平,但是我一直再想,我大明能有多少年的壽命?但是我細細想來,如果不做改變的話,無非是二百年到三百年上下。”

“兩漢,唐,宋,皆是如此。”

“唯獨周有八百年天下。戰國七雄也有數百年國祚,其因何在?”

“就是在於封建,封建之策用於國內,是大害,但是用於邊荒遠服,卻足以延國運。”

太子立即說道:“此是父皇制定封建策的本意所在。”

這一捧,不留痕跡,又恰當好處。

朱祁鎮說道:“不錯。”

“兼併乃國家大壞,一旦兼併劇烈,則富者有連隴之田,貧者無立錐之地,有陳勝吳廣之輩,振臂一揮,就是土崩瓦解的局面。”

“而今天下兼併情況,如何,你在江南走了一遭。”

太子頓時皺眉。

太子是親自走過江南的,江南土地兼併並不是天下最嚴重,天下兼併最嚴重的是江西,福建。但是已經有苗頭了。

朱祁鎮繼續說道:“大明開國不足百年,已經是這個樣子,今後兼併的速度只會越來越快。三百年,已經是高估了。”

“而且天下太平,人口滋生,土地卻比開國之初,並不多多少,縱然今後有所增加,也不會比得上人口增加的速度。”

“這兩者都決定了一個國家的命運。”

“故而欲求國家長治久安,非移民封建不可。”

太子說道:“只是如此一來,將來情勢如果如東周-----?”

朱祁鎮輕輕一笑,說道:“卻不是我所想的了,真如你所說,天下最富饒的土地都在大明,在外不過邊角莽荒之地,如果爲政者失其政,到時候我這早已入土之人,又能如何?無非求朱家海外諸王,有爭氣的,勿讓中原落入旁家吧。”

“這就不說了,說了封建之事,再看石亨之事,你有何感悟?”

太子朱見濬一時間恍然大悟,說道:“父皇想讓石亨在西域立國?”

朱祁鎮淡淡說道:“要看石亨如何決擇了。說實話太祖當年殺戮功臣,雖然這些人都有取死之道,但是還是有過刻薄了。”

“石亨大功於國,不管朕怎麼殺了他,在外人看來,就是天家沒有容人之道,如此一來,將來如果有國家危機之事,有功高震主之將,恐怕就自己疑神疑鬼了。”

“故而,這大將能不殺,就不殺,能保全就保全。”

“這纔是國家體制,休聽一些酸儒亂言,雖然用儒家治國,但是真正守護國家的依舊是武將。必然給他一個出路才行。”

“如果他真有能力,我家爲周,以其爲齊,有何不可?”

齊國就是姜子牙的封國,雖然後來被陳所奪。但是齊在春秋之中也是霸主。

朱祁鎮轉過頭來,對太子說道:“記住作爲皇帝,你最要知道是,你是君不是臣,不要與臣子爭功,也不要懼怕臣子無功可賞。”

太子說道:“孩子明白。”

其實他還不知道,大明偏安這一句話,他算是明白了,但是他還不知道什麼是大爭之世,不過他心似乎有所領悟。

如大明與安南諒山之戰,動則近百萬軍隊相爭,斬首三十萬,更不要說明滅朝鮮之戰,破瓦刺之戰,而今西征之戰。

動用人數都不在少數。

如果說這是大爭之世也說得通。

只是他不知道,朱祁鎮的意思是,正在大西洋東岸蓬勃發展的大航海時代。正是一切航海家輝煌的時代。

哥倫布此刻正在一次次準備自己的環球航行,到處碰壁,但是距離他來到菲律賓的日子已經不遠了。

大航海的號角聲從大西洋東岸傳到了大明,只有朱祁鎮聽得見這大爭之世的開鑼。

太子不去糾結這一點,而是小心翼翼的說道:“父皇,你待忠國公實在寬宏大量,只是對待劉先生,似乎有一點------”

朱祁鎮聽了,微微皺眉說道:“似乎怎麼了?”

太子聽朱祁鎮語氣不對,但是話已經開口了,就不好收回去了,索性說道:“劉先生今日失言,不過是一時之失,父皇何必與之計較?讓他得直臣之名。”

太子與儒臣們向來關係很不錯。

可以說幾乎所有士大夫都是忠於太子的。

當然了,這種忠於太子,不是支撐太子與朱祁鎮幹,而是出於禮法,他們在維護太子地位上不遺餘力,不要懷疑他們的決心。

而劉球是一個很有個人魅力的人。

否則他也不會成爲大明士林領袖。

在道德之上,他無可挑剔。清正廉潔,絕不徇私。在政事上更是體恤百姓,很多次犯顏直諫,特別是搬到王振的彈劾。更是名振天下。

又是年事高,資歷老,德高望重,天下稱之爲元老重臣。

太子在大本堂的時候,劉球也是去講過課的。

故而太子對劉球也是有仰慕之心的。覺得是他的師長。

今日之事,朱祁鎮看似對劉球沒有處罰,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劉球這個大學士已經到頭了,他今後必須在家裡養病了。

然後等某一天,皇帝認爲劉球病太嚴重了,不能理事,再找一個代替他。劉球就名正言順的退出政治舞臺了。

如果皇帝再狠一點,讓太醫暗示劉球。劉球只能被病死了。

崇禎皇帝都能殺內閣大臣如殺狗,朱祁鎮豈能坐不到,只是他不想這麼下作而已。

朱祁鎮對太子這個態度非常警惕。

無他,如果之前太子這個態度,朱祁鎮或許並不是太警惕的。因爲之前朱祁鎮一直想推動大明政策緩慢變化,是漸進性改革,而不是狂風暴雨的變法。

在這種情況之下,朱祁鎮雖然與士大夫集團有合作有衝突,但是總體上來說,是合作多於衝突的。

但是而今朱祁鎮的心思變了。

一旦變法正式啓動,朱祁鎮也不至於將士大夫集團當成不死不休的敵人,因爲這不可能的。

之前江南一些變化,就已經說明。

士大夫集團是纏繞在大明國家機器上的藤蔓,除非砸掉這臺機器,是很難將這個集團連根拔起的。

所以即便朱祁鎮開始變法,也不會有這個狂妄的想法。

但是朱祁鎮與文官士大夫集團,很長一段時間,衝突大於合作卻是免不了了。

甚至雙方的衝突會非常尖銳,說不得要填上幾條甚至更多的人命。這個時候,太子如果與文官士大夫走的太近,會讓朱祁鎮很爲難的。

朱祁鎮整體上來說,對太子朱見濬還是很滿意的。而且畢竟是親生兒子,他可不願意父子之間走到不可挽回的一步,於是乎,說道:“你覺得武進惲家如何?”

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五十二章 大雨時至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戰後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開始第九十四章 內外新結構第一百章 楊溥奏對第十章 魯蘇之爭第四十八章 關山飛渡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閱武學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退步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殘局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戰後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十九章 毛裡孩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九十四章 徵麓川餘波第四十二章 風雲會聚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善後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四章 朱祁鎮的京營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變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五十八章 豐收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國公的死訊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門虎子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九十八章 關原之戰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潰第九十五章 任禮出鎮甘肅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十二章 長樂未央不夜城第八十章 西寧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二十一章 衛河入海段第一百章 平瑤策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閱武學第六十一章 新內閣第六十四章 鳳凰衛第一百零五章 朝鮮延邊之戰第一百零四章 桂西餘聲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十章 魯蘇之爭第一百六十七章 馬政痼疾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九章 通報,內參,與明報第五十五章 送別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閱武學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國公決斷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四十五章 登聞鼓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四十二章 風雲會聚第一百二十二章 周忱辦事之道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運三難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六十七章 當年千里追異人第二十三章 從直隸開始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
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五十二章 大雨時至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戰後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開始第九十四章 內外新結構第一百章 楊溥奏對第十章 魯蘇之爭第四十八章 關山飛渡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閱武學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退步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殘局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戰後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十九章 毛裡孩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九十四章 徵麓川餘波第四十二章 風雲會聚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善後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四章 朱祁鎮的京營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變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五十八章 豐收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國公的死訊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門虎子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九十八章 關原之戰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潰第九十五章 任禮出鎮甘肅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十二章 長樂未央不夜城第八十章 西寧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二十一章 衛河入海段第一百章 平瑤策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閱武學第六十一章 新內閣第六十四章 鳳凰衛第一百零五章 朝鮮延邊之戰第一百零四章 桂西餘聲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十章 魯蘇之爭第一百六十七章 馬政痼疾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九章 通報,內參,與明報第五十五章 送別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閱武學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國公決斷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四十五章 登聞鼓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四十二章 風雲會聚第一百二十二章 周忱辦事之道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運三難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六十七章 當年千里追異人第二十三章 從直隸開始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