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雙方退兵

第二百零九章 雙方退兵

張宗周靠近也先低聲說道:“王爺,各部已經有些不穩了。”

也先眉頭一挑,說道:“他們敢。”

張宗周說道:“王爺,今日雖然大勝,但是各部傷亡不小,已經傷筋動骨了。如果王爺還督促他們如此拼命,到時候蕭牆之禍,就在眼前了。”

也先也有自己的傲氣。

對於這些對他們的面服心不服,明裡歌功頌德,一副願意爲他赴死的樣子,但是暗地裡蠅營狗苟。不知道有多少不可對言的伎倆。

也先對他們相當看不去了。

覺得他們還不如脫脫不花,最少脫脫不花與他雖然在暗鬥,但是彼此的態度,對付心知肚明。

但是對着陰暗角落之中,心懷莫測,卻不敢表露,反而裝成忠心的樣子,也先只覺得噁心。

更不要說,這些人不少與黃金家族有關,都是也先的潛在的敵人。

也先對他們下手狠了一些。

別的不說,是什麼引得成國公願意一步步的出關,是勝利。

在貓兒莊第一次接觸,成國公獲得了一場斬首過萬的大勝,而瓦刺方面折損決計超過了兩萬。

這兩萬傷亡是實打實的,沒有一絲水分。

畢竟,成國公雖然比也先差了一籌,但也不傻子。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這些人大部分,都是蒙古其他部落。

細細算來,仗打到這裡,瓦刺本部傷亡不多,但是其他各部總傷亡,也在三四萬左右。

對各部來說,已經有一些不堪重負了,甚至有些也先下手比較狠的部落,已經除名了。雖然還有幾百人。但是這一點人,是保住他們草場。

回去之後,他們部落的草場,估計會被別的什麼部落給吞併了。

也先將人給逼到這個地步,真以爲下面的人不會反叛啊?

張宗周正是看到這一點,才苦口婆心的勸說也先。

也先雖然有些傲氣,但也不是聽不進去話的人,他看着眼前明軍嚴整的陣勢,其他他也知道,即便派人去攻營,未必有什麼結果。

只是他總是想多嘗試一下。

“傳令收兵吧。”也先終於剋制了自己的想法,說道。

也先選擇收兵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瓦刺本部人馬也成爲疲兵了。

連續不斷的作戰,對明軍是一個難以承受的負擔,對於瓦刺來說,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張宗周說道:“王爺英明。”

隨即在夕陽之下,悠長且低沉的號角之聲傳來,正準備用刀兵迫使下面部落出戰的伯顏帖木兒瞬息之間鬆了一口氣。

他擡頭看了一眼,不遠處的明軍陣勢,雖然有些不甘心,但也覺得輕鬆了許多,這個硬骨頭不用啃了。

“撤。”伯顏帖木兒下令道。

隨着伯顏貼木兒撤退,阿刺知院也撤退了。

也先很是果決。兩軍一撤,大軍就開始轉向,前軍轉爲後軍,一點點的向北方退卻。當然了,明軍方陣之中,還藏在幾萬騎兵,故而,也先撤退的時候,也是非常小心翼翼的。

唯恐被明軍鑽了空子。

見狀明軍上下也鬆了一口氣。

對楊洪來說,他也不想打這一仗。無他而今真正能用得上的軍隊,也就是這些步卒,京營退下來的士卒,自然不用說了。

他們之上憋着一口氣而已。幾乎人人帶傷,很多傷勢都是一兩月之內未必能好的。這些人幾乎全部失去了戰鬥力。

更不要說他們的士氣了。低落之極。

而楊洪所部,也打了一個白天,數次與瓦刺大戰,到了這個時候,也是相當疲憊了。

畢竟人不是鐵打的,連續不斷持續作戰,誰也承受不住。

不過明軍撤軍,比瓦刺還要謹慎,他們安營紮寨,在原地駐守一夜,第二天大亮之後,才緩緩的南下,撤退的時候,也是嚴陣以待,隨時準備面對瓦刺的反撲。

畢竟,瓦刺多爲騎兵。想殺一個回馬槍是相當容易的事情。

此處距離陽和口,有三十多裡,但是這三十多裡,大軍足足走了一天。到了傍晚時分纔算是進入陽和口。

到了這裡大家都鬆了一口氣。

此刻的陽和口,其實還是一條通路,並沒有修建關卡,但是附近卻有不少城堡,與烽火臺,一切都在明軍的掌控之中了。

在這裡,也先再想玩什麼突然調兵,已經是不可能了。

各部在陽和口南側安營紮寨。

楊洪與武興請成國公寫奏疏向陛下彙報。

之前在危機的時候,大家一時間想不起來這一件事情。但是此刻安全了,自然要給北京一個迴應。

不管怎麼說,在北京還沒有撤銷成國公職務之前,雖然每一個都知道,成國公這一次絕對沒有好果子吃了。

這樣情況,戰報還是要成國公領銜寫纔對。

成國公沉默片刻說道:“不用連署了,各自上本吧。”

武興冷笑一聲說道:“如此也好。”

楊洪對成國公還有一些尊重,聯名上奏,其中內容成國公還是能夠控制一二的,但是如果各自上書,其他人說什麼就不好說了。

到時候很有可能對成國公不利。

不過成國公已經說話了,其他人也就不說什麼了。

各自回到自己的大營之中,寫好奏本,有資格給皇帝直接上本的,都是幾個高級將領而已。

楊洪思忖了片刻,他將事實一五一十的寫出來,沒有誇張,也沒有掩飾。

楊洪剛剛寫完,就有人來請楊洪,卻是成國公召見楊洪。

楊洪心中暗生疑竇,想道:“這個時候,成國公找我做什麼?”

這個節骨眼上,楊洪固然對成國公保持了最基本的尊重,卻也不願意與成國公牽涉太深。只是成國公要求見他,他也不好不去。

楊洪來到成國公大帳之中,立即就聞到一股漆味,正是一封剛剛寫好的奏疏,已經用火漆封好了。

成國公只穿着一件白色單衣,與頭上全白的頭髮在一起,一股蕭條之意,迎面而來。楊洪也不知道該不該同情成國公,他只需行禮道:“末將拜見國公。”

成國公似乎恍然驚醒,說道:“你來的正好,我有一件事情,正要交代給你,我如今是戴罪之身,不好在帶兵,陛下賜給我的劍印,就託付給你了。”

楊洪說道:“末將豈敢,國公還是等朝廷的命令吧。”

成國公微微一笑說道:“有什麼好等的,事到如今,我還有其他的路可走嗎?”成國公手輕輕撫摸過擺在架子上的倚天劍,背對楊洪說道:“你將的奏摺轉呈陛下,等你有機會見到陛下,就告訴陛下,老臣辜負了陛下,陛下知遇之恩,只能來世再報了。”

楊洪一聽,立即有一種不好的預感,說道:“國公?”

成國公卻好像沒有聽見一樣,“傖啷”一聲,將倚天劍拔劍出鞘了。此刻的倚天劍經過了戰場的洗禮,光澤似乎有些暗淡了。但是那種凜然殺氣比之前要強上許多。

殺過人的兵刃,與沒有殺人的兵刃,給人是完全不同的感覺。

成國公說道:“果然好劍,能死在此劍之下,也不枉此生了。”

成國公心意已決,如果不是牽掛部下能否入關,成國公早就自殺了。此刻成國公不願意再回京了。

如其回到京師,面對朝廷種種責難,還不如而今死了乾淨。

所以他動手極快,幾乎在楊洪發覺的同時,已經將倚天劍在脖子上一抹,一道鮮血沖天而起,灑在了帳篷之上,噴射出一道血線。

倚天劍果然好劍,斷骨入喉,不見一絲阻力。

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第七十五章 葉留宗的野望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後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六章 新天子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一百一十九章 殺人是爲罪第一百零五章 朝鮮延邊之戰第四十四章 石炭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報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二百章 馬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九十二章 開海四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九十八章 來自江西的暗箭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一百六十二章 廢南京六部的構想第一百三十章 謝家的家底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一百四十八章 臨危受命的于謙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九十四章 明軍東來第一百二十六章 遺折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二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六章 擴大的兵部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臣楊榮第六十一章 新內閣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一百四十二章 楊洪巡邊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書的人選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楊洪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十四章 李滿住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間的爭執第五十四章 三邊總督第八十五章 尚書們的疑惑第三章 此長城非彼長城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二百一十九章 衛所腐朽的背後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一百六十九章 香囊識人第八十八章 錢婉兒的一天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貴圈子的爛事第九十二章 百官條例之內閣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四十五章 首勝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五十七章 馳道利弊第一百二十三章 黃河危局第七十五章 推行青貯法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單的利弊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將驕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一百五十二章 與勳貴的聯盟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九十五章 任禮出鎮甘肅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會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確第五十八章 長腿的滹沱河
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第七十五章 葉留宗的野望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後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六章 新天子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一百一十九章 殺人是爲罪第一百零五章 朝鮮延邊之戰第四十四章 石炭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報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二百章 馬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九十二章 開海四第八十五章 族產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九十八章 來自江西的暗箭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一百六十二章 廢南京六部的構想第一百三十章 謝家的家底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一百四十八章 臨危受命的于謙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九十四章 明軍東來第一百二十六章 遺折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二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六章 擴大的兵部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臣楊榮第六十一章 新內閣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一百四十二章 楊洪巡邊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書的人選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楊洪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十四章 李滿住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間的爭執第五十四章 三邊總督第八十五章 尚書們的疑惑第三章 此長城非彼長城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二百一十九章 衛所腐朽的背後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一百六十九章 香囊識人第八十八章 錢婉兒的一天第一百一十七章 橫絕大漠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貴圈子的爛事第九十二章 百官條例之內閣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四十五章 首勝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五十七章 馳道利弊第一百二十三章 黃河危局第七十五章 推行青貯法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戰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單的利弊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將驕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一百五十二章 與勳貴的聯盟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九十五章 任禮出鎮甘肅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會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確第五十八章 長腿的滹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