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動的安南

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動的安南

王振說道:“聖明無過陛下。”

朱祁鎮說道:“到底怎麼了?安南做了什麼事情?”

王振說道:“廣西巡按朱鑑上報,安南接納欽州黃寬的投靠,欽州七峒正式向安南臣服。安南在欽州設州新安州。令黃寬爲經略,世守其地。”

朱祁鎮聽了一時間有些迷惑。

什麼欽州七峒。

但是張輔卻已經怒極,說道:“鼠輩敢耳。”

朱祁鎮這纔想起來,他身邊有一個安南問題專家。朱祁鎮立即讓其他人下去,單獨留下張輔,說道:“國公,這欽州七峒倒是是怎麼回事?”

張輔說道:“這欽州七峒,卻是朝廷撤出安南時候,弄下的亂子。欽州原有七峒,宋元都是長官司,但是到了本朝,德慶侯平定廣西,卻因爲這七峒,地偏民小,撤長官司,他們只能叫峒長。”

“他們就心存不滿,在本朝撤出安南之後,他們就與安南勾勾搭搭,叛伏不定,只是朝廷不願意動用大兵,也就由他了。只是萬萬沒有想到,他們居然敢如此。”

朱祁鎮聽了之後,頓時明白了。不過他並不是多生氣。

因爲在他明白明朝土司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從來不將土司的領地,當做大明的領土。所以黃寬的背叛,在他看來,不算什麼?

他剛剛看過奏摺,欽州七峒,不過二十多個村子,二百多戶,縱然有大量的瞞報,想來也高不到哪裡。

放在後世,連一個鄉的人口都不到。

朱祁鎮自然不在意。

他也不相信,什麼朝廷由他。這一帶不過是與安南的戰略緩衝地,區區二十多個村子容易平定,但是引發與安南的大戰,可就不好了。

不管是安南還是大明都不想打下去了。

與對方相比,區區欽州七峒,幾千人有什麼意思?

但是安南卻在這個時候打破了默契,正式將欽州七峒納入體制,並將邊境線向北推進了不少。朱祁鎮不知道而今大明與安南之間的正是界限在什麼地方,說不定已經在後世的國境線之內了。

“安南準備做什麼?”朱祁鎮臉色有些沉重說道。

京畿大災,以工代賑,麓川之戰,朝廷的財力已經處於一個十分危險的地步了。實在不能在安南方向再開一處戰場了。

張輔說道:“彼此,臣以爲安南不過試探而已,朝廷如果退讓的話,他自然得寸進尺,但是朝廷一步不讓,他卻不敢有一絲妄動。”

朱祁鎮說道:“那麼令柳溥進駐欽州?”

張輔說道:“臣以爲當令別將進軍,或者乾脆讓巡按領一支兵馬去,但是萬萬不可用柳溥。臣擔心柳溥以私心害國事。”

張輔這樣一說,朱祁鎮立即想起來了,柳溥的父親柳升就是戰死在安南的。

而今朝廷所想的僅僅是震懾安南,不令他們進軍半步,同時也要保持克制,但是讓一個兒子在殺父仇人面前,保持克制,卻是太殘忍一點了。

朱祁鎮說道:“就依國公之意。”朱祁鎮立即將這奏摺給批了,蓋上自己的私印。讓王振派人遞給內閣,一刻不能停留,立即處理了。

朱祁鎮轉過頭來問張輔道:“國公,而今安南蠢蠢欲動,全因雲南戰事一直沒有一個結果,如果時間拖着太長了,朕擔心夜長夢多啊。”

張輔笑說道:“陛下不用太擔心安南,朝廷在安南戰鬥二十多年,安南哪裡有什麼快恢復元氣的,以臣之見,即便是雲南大敗,安南也未必會出兵北上。”

“他而今不過想讓朝廷添堵而已。”

朱祁鎮心中一嘆,道:“但願如此吧。只是朝中已經有人上奏,彈劾保定侯擁兵不前,坐觀友軍成敗,已經有不少了。”

張輔說道:“陛下,臣以爲陛下挑孟瑛,這個選擇最好不過了,放眼天下,即便臣過去,也未必能勝得過孟瑛。”

“陛下所做的只是等。”

朱祁鎮說道:“等保定侯的捷報。”

其實朱祁鎮在雲南戰事上,並非沒有思考。他思來想去,也明白,他能做的都已經做過了,剩下的事情,他即便再幫忙,也鞭長莫及了。

反而多做多錯,少做少錯。

即便是後世有無線電,委員長的指揮,也讓朱祁鎮有深刻的印象。但是不管怎麼說,委員長是打過仗的。而朱祁鎮卻從來沒有打過仗的。再看看孟瑛的履歷。

朱祁鎮有什麼不放心的。

只是該擔心,還是會擔心的。

不過聽了張輔幾句話,朱祁鎮反而鎮定下來了。

王振見天色不早了,就請朱祁鎮回宮。

朱祁鎮也就不留了。

朱祁鎮剛剛走出了房間,只覺得有什麼東西迎面撲來,“啪”的一下打在朱祁鎮臉上。朱祁鎮定睛一看,卻是一隻黃褐色的蝗蟲。

似乎這一隻蝗蟲也撞得頭暈目眩。

“陛下,”王振以及身邊的護衛,立即護衛過來。

朱祁鎮一擺手,說道:“朕還不至於,弱不禁風。”隨即一腳踩在蝗蟲之上,將它踩死了。

只是這一隻蝗蟲,就好像一個信號一般,嗡嗡的聲音傳到朱祁鎮的耳朵之中,卻見大片大片的蝗蟲,就好像是烏雲一般落在朱祁鎮眼前校場之上。

能見度一下子降了下來。似乎知道朱祁鎮踩死他們的同伴,不少向朱祁鎮撲了過去。朱祁鎮身邊護衛,紛紛上前,將這些蝗蟲擋開。

朱祁鎮被簇擁着,帶着幾分身不由己的上了玉輅。

即便上了玉輅,也不得安生。

朱祁鎮細細聽着無數蝗蟲撞在玉輅之上,發出咚咚的聲音。就好像是下雨一樣,爲了遮擋住蝗蟲,王振將玉輅所有的窗戶,都堵死了。

但是依舊有不知道從那鑽進來的蝗蟲,就在朱祁鎮的面前,一對死複眼,似乎在瞪着朱祁鎮。

朱祁鎮一瞬間有一種喘不過起氣來的感覺。

他似乎看到,蝗蟲所到之處,所有天地都爲之一空,百姓顆粒無收,聚衆而起,大明各地糧食耗盡,官府不能賑濟。以至於人盡相食。

他想得越多,就越喘不上氣來,不過片刻,就滿頭大汗。

很多人都預料到今歲大蝗,但是這大蝗真正出現在朱祁鎮面前的時候,朱祁鎮依舊不原因相信。

他眼前的不是一個巴掌大的小蟲子,而是一個惡魔,一個令無數人死亡的惡魔。

朱祁鎮深吸一口,猛地拔劍在手,一劍刺死這一隻蝗蟲。朱祁鎮登基以來,一直練武,與人廝殺雖然不行,但是根基打得很牢固,這一劍就頗見功底。

朱祁鎮將這一隻蝗蟲斬成兩截之後,下令道:“打開車門。”

“陛下,外面-------”王振還想說什麼。

朱祁鎮說道:“怎麼朕的話不聽了。”

王振不敢二話,立即將車門大開了。

朱祁鎮站在車門口。

玉輅就是皇帝所用馬車,應該規格不同,有三十二匹,十六匹馬,等不同的規格,朱祁鎮而今所用玉輅,就是小玉輅。只有八匹馬。但是即便如此,這馬車比後世的房車還要大一圈。

朱祁鎮站在馬車門口,卻見天色昏暗,無數細小的黑點,就好像是轟炸機一般衝下來,落在道路邊的植被之上,不過片刻,就將這些剛剛發芽的樹木給啃光了。

更有不少,就好像是子彈一般,打在朱祁鎮的身上。即便是朱祁鎮身邊的護衛,也一個個不敢擡頭張嘴,唯恐一張嘴,就吞下一隻蝗蟲。

唯獨朱祁鎮死命的睜着眼。

他要看清楚,他正統五年最大的敵人長什麼樣子。

第一百零七章 楊溥秉政第十二章 長樂未央不夜城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計劃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五十二章 礦亂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八十八章 高陽伯李文第一百零七章 楊溥秉政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臨朝第一百零四章 桂西餘聲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第三十章 風雲暗藏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一百二十六章 寧化黃氏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殘局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十二章 長樂未央不夜城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三十五章 真相與處置第八十八章 冼駙馬?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一百一十六章 臺灣置州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後第二十八章 天理報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閱武學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間的爭執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十九章 瓦刺內奸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嶽的機會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一百五十七章 歲月催人老第六十八章 鐵路伏筆第二百三十九章 阿刺知院退兵第十四章 李滿住第八十一章 會寧伯李家第十四章 主導權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一百零四章 鐵甲鏗鏘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四十七章 開海方案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八章 張輔眼中的雲南戰局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潰第三十六章 老將不老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一百九十二章 鐵甲的黃昏第十章 魯蘇之爭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兒皈依真主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七十九章 回師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十八章 令人頭疼的孫太后第六十八章 台州之戰第一百一十六章 臺灣置州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三十五章 廣西內部的分歧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馳道可解憂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輔曹鼐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五十六章 災情彙總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開始
第一百零七章 楊溥秉政第十二章 長樂未央不夜城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計劃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五十二章 礦亂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八十八章 高陽伯李文第一百零七章 楊溥秉政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臨朝第一百零四章 桂西餘聲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第三十章 風雲暗藏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一百二十六章 寧化黃氏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殘局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十二章 長樂未央不夜城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三十五章 真相與處置第八十八章 冼駙馬?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一百一十六章 臺灣置州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後第二十八章 天理報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閱武學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間的爭執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十九章 瓦刺內奸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嶽的機會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一百五十七章 歲月催人老第六十八章 鐵路伏筆第二百三十九章 阿刺知院退兵第十四章 李滿住第八十一章 會寧伯李家第十四章 主導權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一百零四章 鐵甲鏗鏘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四十七章 開海方案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八章 張輔眼中的雲南戰局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潰第三十六章 老將不老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一百九十二章 鐵甲的黃昏第十章 魯蘇之爭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兒皈依真主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七十九章 回師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十八章 令人頭疼的孫太后第六十八章 台州之戰第一百一十六章 臺灣置州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三十五章 廣西內部的分歧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馳道可解憂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輔曹鼐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五十六章 災情彙總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七十四章 江南清丈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