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破朝鮮之策

第十九章破朝鮮之策

當然有一個說不出來的理由,那就是曹義與孟瑛是一代人。

孟瑛而今也六十多歲,恍惚之間就要七十的人了。

朱祁鎮不打算讓孟瑛再出戰了,他的年紀領兵做戰不能。但是坐鎮內閣,卻是毫無問題的。

但是曹義不行了。

在朱祁鎮的設計之中,內閣大學士應該與五軍都督府剝離,以達到相互制衡的原則,之前不過是方便改革的權益之計而已,而五軍都督不是養老的地方,每一個能五軍都督列席的將領,都必須是當打之年。

所以,曹義年紀大了,已經不能這個位置上待多久了,朱祁鎮也願意給這位老將一次滅國之功,作爲他戎馬一生最後一戰。

朱祁鎮說道:“這一件事情就交給曹老將軍了。請曹老將軍多加留心,如果真到了那麼一天,就是請曹老將軍出馬。”

曹義大喜過望,說道:“老臣明白。”

朱祁鎮說道:“那麼以曹老將軍的意思,這一仗該怎麼打?”

曹義微微思忖片刻,說道:“以朝廷而今的財力,自然要速戰速決,不宜持久,以臣之見,臣提前軍與遼東鎮兵馬列陣鴨綠江,強攻鴨綠江,想來那逆賊李氏,也是打過仗的,定然以鴨綠江天險爲依靠,重兵列陣於此。”

“然後以海西萬騎突入朝鮮西北,直入漢城,只是山道險峻,逆賊李氏也會有所防備,至於成與不成,臣不可知,當派遣羽林,勇衛,神機,射聲,四營合水軍之力,直入江華道,直撲漢城。”

“逆賊李氏,本就不得人心,倉促之間聚兵於鴨綠江已經是能做到的極限了。李賊如果兵馬羸弱,臣就破之於鴨綠江邊,如果他有一戰之力,臣就等海西之軍出沒在平壤,絕李賊後路,如果李賊兩樣都能擋住,那麼就看四營掏心一擊了。”

朱祁鎮聽了,心中感嘆,大國欺負小國,就是方便多了。

曹義所謂謀略,其實就是陽謀而已。

以朝鮮內部傳來的消息,李瑈現在僅僅控制漢城周邊而已,他想要控制全朝鮮是需要一段時間的,因爲大明的突然介入,朝鮮內部鬥爭有加劇的跡象。

所以如果一年之內,大軍入朝鮮,就如同曹義所言那樣,最大的可能是李瑈根本來不及聚集舉國之兵抗衡,即便能抗衡也不過是硬扛着鴨綠江天險死守而已。

面對曹義的攻勢已經筋疲力盡了。

更不要說防住海西與水師這兩路人馬了。

特別是水師,姑且算他能守住江華島,與漢城。但是水師突入朝鮮南三道,大軍從水路進入朝鮮,李瑈如何抵擋?

這就是大國欺負小國的戰略,大國有武器庫之中,有無數個選擇,而小國只有一個選擇而已。

“好。爾等都下去準備吧。”朱祁鎮說道:“對了,傳海運總兵官王英入京。”

雖然朱祁鎮口中說不打朝鮮,但是在座的人都知道,攻打朝鮮之事,已經是定局了,只是早晚而已。

“陛下,臣有一言。”

朱祁鎮說道:“老將軍請講。”

曹義說道:“臣久在遼東,熟悉遼東天氣,遼東苦寒之地,冬季冰天雪地,開春之後纔開始融化,融化的時候,大地回春,一片泥濘,行不得大軍,故而如果想在遼東用兵,最好在每年四月到十月這一段時間之內,甚至有些年份,十月也會下雪。請陛下明鑑。”

朱祁鎮心中一凜,說道:“朕知道了。”

他聽明白了曹義的言外之意,不管怎麼說,朝鮮也是一個大國,即便這裡說起來朝鮮好像一堪一擊,但是也不敢奢望幾個月之內滅亡朝鮮。所以,最後是今年三四月份出兵,要麼就要等明年了。

而今已經二月了,留給朱祁鎮的時間並不多了。

明年出兵的話,給李瑈一年的準備事情,朝鮮局面到底會怎麼樣?就不好說了,別的不說難度一定比今年打,難上十倍。

朱祁鎮送走了這些人之後,來回踱步,最後猛地一頓,下定了決心,這一仗他打定了。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朱祁鎮下定決心之後,也就不多想了。內承運庫之中,還是有最後一筆壓箱底的錢。如果不行,另想他法不遲。

有錢也能打仗,真沒有錢就沒有辦法打仗不成了?

朱祁鎮只是不想用沒錢打發而已,畢竟因糧於敵,說起來容易,但是真做起來,那是字字血淚。

朱祁鎮想了想問道:“郕王而今在什麼地方?”

範弘說道:“郕王應該在箭臺。”

朱祁鎮聽了之後,來了興趣,說道:“走去看看。”

郕王成婚之後,就搬出皇宮了。只是朱祁鎮對這個弟弟素來照顧,雖然紫禁城郕王想進入有些不方便,但是宮城之內,卻是郕王進出自如,沒有限制。

所謂上有所好,下必從之。

朱祁鎮從小練習弓馬,所以郕王也學習朱祁鎮,練習弓馬,而在北京城之中,除非出城,否則大片騎馬射箭的空地,還是在宮城之中來找。

郕王畢竟是王爺,身處嫌疑之地,他也有自知之明,不想隨意出城。免的他不舒服,東廠也不舒服。

所以常來宮裡。

當然了,也未必不是想在朱祁鎮面前湊個近乎。

畢竟朱祁鈺很清楚,他的前程就是在他兄長的手中抓着。爲了將來自然要在皇帝大兄面前多表現一些。

朱祁鎮來到箭臺,這裡要通過中海,在後來中南海西邊一點。他來沒有來到箭臺,就看見兩匹馬在奔馳着,上面一個大人,一個孩子。

朱祁鎮遠遠的看過去,不由的皺眉。卻是太子朱見浚居然也在射箭,叔侄兩個人好像在比試一般,紛紛射在箭靶之上。

總體上來說,自然是朱祁鈺更勝一籌,朱見浚畢竟還小,身體還沒有長成,他所騎的也不是一匹戰馬,而是一匹溫順的母馬。

“胡鬧。”朱祁鎮厲喝一聲。

朱祁鈺與朱見浚聽見之後,紛紛下馬來到朱祁鎮面前,行禮說道:“拜見皇兄。”“拜見父皇。”

朱祁鎮冷冷的對朱見浚說道:“你難道沒有讀過《孝經》,你說說什麼是孝?”

朱見浚而今十二歲了。已經長大虎頭虎腦,這個年紀的孩子,正是淘氣的時候,此刻被老子逮個正着。只能垂頭喪氣的說道:“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

朱祁鎮說道:“我不是不讓你騎馬,而今你身體尚未長成,駕馭不了大馬,愛惜自己的身體,這是孝的第一要義,你難道不知道,等再過幾年,我送一匹好馬。”

“真的。”朱見浚猛地擡頭說道。

朱祁鎮說道:“自然是真的,不過讓你抄《孝經》,也是真的,不多,就是十遍。”

“啊------”朱見浚說道。

朱祁鎮也不理他,說道:“將這事告訴皇后,讓皇后檢查他的功課。”

“是。”範弘立即低聲答應道。

朱見浚的臉色更加難看了。

朱祁鎮忙於政務,見孩子的時間少,故而皇后操心更多一點,所以朱祁鎮見了幾個兒子女兒很少訓斥,但是皇后卻時時處罰,一時間變成了嚴母慈父了。

所以朱見浚更怕母親。

“皇兄,就不必了吧。”朱祁鈺小心翼翼的說道:“太子不過是貪玩了一點而已。”

朱祁鎮狠狠的瞪了朱祁鈺一眼,說道:“我還沒有說你的。”

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教誨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十七章 水深火熱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六十二章 于謙入京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臨朝第七十一章 教子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議第九十八章 來自江西的暗箭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一百四十一章 黃河,黃河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窺邊第三十四章 交趾戰況始末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十八章 令人頭疼的孫太后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八十五章 尚書們的疑惑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五十三章 處置曹吉祥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學的意義第七十章 父子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實學思想第七十六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第一百三十二章 慶都公主所求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統四年的大水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定西南之策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八十章 寇深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馳道可解憂第十七章 西北馳道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五十四章 吳士漣的絕望與希望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三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二百五十章 京觀第三十四章 黎思誠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風雲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變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二十三章 從直隸開始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二十七章 朱見濬的決斷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八十二章 西寧讀書人第二百四十四章 孟搏命第四十七章 鐵壁鎮南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七十九章 回師第八十一章 馬政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二百四十七章 撒網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一百五十一章 馳道與運河第二十九章 武學開學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謙的隱患第一百零五章 朝鮮延邊之戰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嘗試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荊關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十四年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三十四章 倉稟足而識禮儀第一百四十八章 臨危受命的于謙第八十六章 合流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實學思想第十八章 鐵面講官第五十八章 大寧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六十六章 楊士奇與于謙三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一百零六章 朝鮮震動
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教誨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五十九章 松潘舊事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十七章 水深火熱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六十二章 于謙入京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臨朝第七十一章 教子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議第九十八章 來自江西的暗箭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一百四十一章 黃河,黃河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窺邊第三十四章 交趾戰況始末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十八章 令人頭疼的孫太后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八十五章 尚書們的疑惑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五十三章 處置曹吉祥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學的意義第七十章 父子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實學思想第七十六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第一百三十二章 慶都公主所求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統四年的大水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定西南之策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八十章 寇深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馳道可解憂第十七章 西北馳道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五十四章 吳士漣的絕望與希望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三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二百五十章 京觀第三十四章 黎思誠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風雲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變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二十三章 從直隸開始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二十七章 朱見濬的決斷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八十二章 西寧讀書人第二百四十四章 孟搏命第四十七章 鐵壁鎮南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七十九章 回師第八十一章 馬政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二百四十七章 撒網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一百五十一章 馳道與運河第二十九章 武學開學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謙的隱患第一百零五章 朝鮮延邊之戰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嘗試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荊關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十四年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三十四章 倉稟足而識禮儀第一百四十八章 臨危受命的于謙第八十六章 合流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實學思想第十八章 鐵面講官第五十八章 大寧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六十六章 楊士奇與于謙三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一百零六章 朝鮮震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