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沙縣民變

第八十四章沙縣民變

朝廷有朝廷的困難,地方有地方的困難,小民也有小民的困難。

只是朝廷即便有困難,也是朝廷,地方官府即便有困難,也是官府,但是小民的困難不能解決,他們就不用做人了。

要麼做鬼,要麼做反賊。

而沙縣的百姓,此刻就到了生死決策的時候了。

沙縣境內有一條河,叫做沙溪,這一條並不大,幾乎是在武夷山脈,與戴雲山脈之間衝出一塊狹長的平地。

這一塊狹長的平地,就是沙縣主要農業區了。

而一場大水,將這裡全部給淹沒了,無數百姓死在洪水之中。

有時候死在洪水之中的人還是幸運的。因爲他們的死只是一下子而已,不會有多痛苦。而活着的人,就要面對殘酷的折磨了。

首先口糧是沒有了。雖然夏季之後,吃野菜吃樹根吃樹皮,總算是能熬過一個多月。但是剩下該怎麼辦?

連草根樹皮都吃完了。

如果說,朝廷有意怠慢沙縣卻是不對的。沙縣的水災再嚴重一點,蔓延幾個縣,上面的人估計會重視一點。

但是僅僅是沙縣一個縣報水災。

這樣的情況之下,幾乎所有地方官都是讓沙縣自己處理,並減免今年明年的賦稅。

一般情況之下,大明的地方政府的錢糧還是比較多的,縣庫之中的糧食支撐幾個月還是可以的。

這個時間段之內,縣令就要向府來請賑濟了。

上面自然會派人來,一般是同知之類的,畢竟有些縣令的也不是沒有虛報瞞報的情況出現。

政府運行是有流程的。

現代政府運行的效率都那樣,指望古代的征服有多高效,不是扯談的。

朱祁鎮批閱奏摺的時候,很多是請免去年的賦稅,就是因爲這一套流程走完了上報了,也就大半年過去了。當然地方也處理過,就要報賬。

但是今年的特殊情況,就在於延平府作爲建寧府的大後方,直接支撐建寧府的戰事,面對這種突發情況,秉政糧草就近調集的原則,沙縣的糧庫已經空了。知縣也沒有辦法啊。

也就是說之前,縣府庫營造的緩衝期一下子沒有了,這就是爲什麼別的地方大災,朝廷賑濟有的甚至明年才能到,但是沙縣賑濟僅僅是完了一兩個月,就已經到了難以爲繼的地步。

甚至這樣的情況,焦宏還不知道。

抽調沙縣糧草的文書,就在一堆文書之中,在忙成一團的情況之下,又誰能清楚的記着所有縣級糧草的存量。

沙縣西黃竹坑之中。

黃竹坑乃是一個村莊,此刻四里八鄉的百姓的聚集在這裡,等着一個人。

這個人就是鄧茂七。

如果說,葉留宗乃是混江湖大佬級別,沒有起兵造反的時候,手下都有一兩千人礦徒,地方等閒也不願意招惹。

而鄧茂七就比葉留宗低好幾個級別的。但也不能說是安分良民。

鄧茂七乃是江西人,與兄弟在江西本地殺人,逃亡福建,在沙縣落腳,一身武藝不錯,在沙縣黑白兩道都混得開。

而葉留宗起兵之後,鄧茂七也迎來了他當保甲了,而且是二十四都總保甲。

明代大部分地方都是裡甲制,但是也有相當一部分地方是都甲制,這其實不過是名字不同而已。

都甲是宋朝定下的名字,一般打仗少的地方,都有所保留,而福建就是如此。

二十四都總保甲,看上去名字很長,但是官不大,不過是鄉長級別。但是鄧茂七爲人仗義,百姓都很信服他。

此刻所有人家都要斷炊了,大家沒有辦法,只能來找鄧茂七想辦法了。

幾十個大老爺們,相對無言,這糧食能從天上掉下來不成,但是一想想家中妻兒都在等這好消息,但是哪裡有什麼好消息

鄧茂七一跺腳,從自己後院拿出來一袋米來,說道:“諸位兄弟,這是我家最後一袋米了,我今日與諸位兄弟一同煮了,吃一頓飽,如果想活命,跟我殺進縣城,縣城之中,有的是糧食。”

“如果不原因,這最後一頓飯,就當是我送大家的。”

雖然沙縣官倉之中已經沒有糧食了,但是如果說沙縣之中,真一點糧食也沒有了,那也不現實。

原因很簡單。

那些士紳大戶豈能沒有存糧。

開了縣城,一定能找到糧食的。

事情逼到這個地步了,他們還能說什麼?進也是死,退也是死,進的話還能多活幾天,而且被人砍死,也好過活活的餓死。

生生餓殺的滋味,簡直是人間最痛苦的刑罰了。

“好,聽鄧大哥的。”不知道誰先說了一句。

一行人將家中所藏最後一點糧食,你一把我一捧的全部弄了過來,召集了三百人,都是壯丁,但是這三百人湊到了糧食,不過一鍋粥而已。

三百人一人碗,就已經乾乾淨淨了。

吃了粥,只覺得肚子裡微微有些暖意,大家都覺得有了力氣,這纔拿着各種兵器,是鋤頭,鐮刀,鄧茂七一手拎着一把斬草的鍘刀,帶頭去了沙縣縣城。

整個沙縣縣城之中都有一種冷清的氣氛,士紳人家這個時候都閉門自守,不敢出門,而尋常百姓都餓的要死,儘量減少活動量。更是不能出門了。

看城門的人見了鄧茂七,也沒有多想,雖然二十四都總保甲,與一個鄉長差不多。但也算是沙縣裡面的頭面人物。

看城門的老軍,也認識鄧茂七,見了就打招呼道:“鄧爺,你來了?”

鄧茂七說道:“我來了,我來”鄧茂七擡手一刀,斬在老軍的脖子上,鮮血噴了鄧茂七一臉。鄧茂七“討債”兩個字纔剛剛說出口來。

一時間城頭大譁,鄧茂七帶人衝進了沙縣,沙縣是一個小縣,縣城也不大,他徑直殺向縣衙之中。

縣衙之中一些衙役都不知道出了什麼事情,就被鄧茂七殺了進去。

知縣宋新見鄧茂七帶着兩柄帶血的鍘刀,頓時臉色蒼白,說道:“鄧保甲,你這是幹什麼?”

鄧茂七說道:“爲百姓求一條生路。”

“好好好。”宋新連連說道:“我已經上報府衙,府衙不日就有賑災糧送到。一切好說,一切好說。”

鄧茂七說道:“不日是幾日,我們已經等不到明日,就請縣太爺借一物,給我吧。”

宋新一聽此言,雙目瞪圓,惶恐之極,還不等說話,就被鄧茂七一刀斬下,硬生生將人頭剁下來。

鄧茂七拎着縣太爺的人頭,走了出來,帶着人攻各士紳的大宅子,洗劫了縣城,搜出了千餘石糧食,更是給各家派糧。

一時間本來死寂的縣城,頓時活潑起來,無數百姓從家裡出來,幾乎搶一般奪所派的糧食。

千石糧食不過一日就派完了。

沙縣數萬百姓,得以活命。

同樣鄧茂七得了萬餘可戰之兵。鄧茂七派人到鄉下打糧,畢竟居住在縣城的大戶並不是沙縣之中所有的富戶。

如此一來消息也掩蓋不住了,建寧府,福州府,魏國公等處幾乎同一時間知道了。

焦宏聽了差點暈倒過去。

南浦溪一戰過後,葉留宗帶着殘兵敗將入山,焦宏以爲葉留宗之亂陷入尾聲,今後無須派大兵,只需各處張貼海捕文書即可,但是萬萬沒有想到,又鬧出這樣的事情來。

大明今年是多事之秋,福建今年更是流年不利,似乎所有的事情都砸在福建身上了,看來這葉留宗之亂或許告一段落,但鄧茂七之亂纔剛剛拉開帷幕了。

想太平,還早的很。

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一百七十四章 滿壁荒唐紙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兒皈依真主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十章 王直入閣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統四年的大水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興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後第六十章 遼東局勢的漏洞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二十二章 破大藤峽之策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銀子在哪裡?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第四十六章 重構東北戰略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一百一十七章 話南京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一百三十三章 傳國玉璽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間的爭執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統四年的大水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七十九章 解縉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第七章 定國公的野望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運三難第五十四章 三邊總督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二百一十九章 衛所腐朽的背後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一百五十八章 楊榮離京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三十八章 出乎預料的開戰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會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戶部之爭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見冼景第八十七章 錢氏第一百二十章 脫歡之死背後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門虎子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報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一百六十九章 香囊識人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輔曹鼐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統四年的大水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五十章 糧倉案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十七章 水深火熱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一百五十一章 馳道與運河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八十八章 冼駙馬?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一百四十一章 黃河,黃河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
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一百七十四章 滿壁荒唐紙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兒皈依真主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十章 王直入閣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統四年的大水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興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後第六十章 遼東局勢的漏洞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二十二章 破大藤峽之策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銀子在哪裡?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第四十六章 重構東北戰略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一百一十七章 話南京第六十七章 勳貴之心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一百三十三章 傳國玉璽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間的爭執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統四年的大水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七十九章 解縉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第七章 定國公的野望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運三難第五十四章 三邊總督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二百一十九章 衛所腐朽的背後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一百五十八章 楊榮離京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三十八章 出乎預料的開戰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會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戶部之爭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見冼景第八十七章 錢氏第一百二十章 脫歡之死背後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門虎子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報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一百六十九章 香囊識人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輔曹鼐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統四年的大水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五十章 糧倉案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十七章 水深火熱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一百五十一章 馳道與運河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八十八章 冼駙馬?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一百四十一章 黃河,黃河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