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楊文正

第一百二十八章楊文正

朱祁鎮不想在這一件事情上,多做糾纏,說道:“好了,事情都過去了。就這麼辦吧。”

朱祁鎮此刻才感到了做皇帝的快意。

並非誰都有三楊的威望。

三楊一去,內閣之中資格最老的大臣,就變成了胡濙。

但是胡濙一副養老的樣子,除卻禮部的事情,從來不開口說話,最近朱祁鎮給他加了事情,就是關於黃鐘律管之事。更是不管閒事了。

至於張輔也是如此。除卻軍事之外,其他事情也一概不管。

至於剩下內閣成員,最有威信的曹鼐與王直,他們兩個人加起來,對朱祁鎮的壓力,也沒有半個楊溥。

朱祁鎮這纔是嚐了一把乾綱獨斷的癮。他隨即說道:“楊首輔爲國家效力幾十年,勞苦功高,朕以爲當諡爲:文正。諸位以爲如何?”

“陛下,”胡濙不得不說話了,說道:“東里公諡號文貞,勉仁公諡號文敏,楊首輔功績在兩人之下,臣以爲不當越過這兩人。”

文臣的諡號之中,文正是第一等級,而文貞是第二位。甚至有的朝代沒有文正,文貞就是第一了。

楊士奇作爲內閣首輔近三十年,輔助太宗,仁宗,宣宗,還有朱祁鎮四位皇帝,沒有出過差錯,而且在幾次皇位交替之中,都立有功勞。

特別是在正統初年,三楊輔政,恢復了大明的元氣。大概是因爲兒子的原因,終究沒有得到文正的諡號,只能低了一級。

不過,即便如此文貞也沒有幾個人可比了。

至於楊榮比楊士奇還差了不少,卻是因爲楊榮這個人行事,有些地方不符合儒家價值觀。比如宣宗平了漢王之後,楊榮建議剪草除根,平了趙王。

還有在宣宗廢后之事上,他非但沒有勸阻,反而幫宣宗出主意糊弄太皇太后。等等,這都是黑點。

所以楊榮的諡號並不太高。

就楊溥一生功業來論,他前半生是遠遠比不上楊士奇與楊榮的,一直到他掀翻楊士奇之前,他一直是被其他兩人壓制着。

他作爲首相,也沒有幾年時間。

這幾年時間雖然做的不錯,但並非沒有污點的,比如因爲王振引起了一連串大案,比如葉留宗鄧茂七之亂,等等。

怎麼也不該弄一個文正。、

朱祁鎮說道:“胡先生此言差矣,楊首輔秉政以來,修建河北水利,使得河北百姓免於旱澇之災,改革鹽稅,推行曬鹽法,鹽稅大增,以至於現在府庫再無憂慮,更不要說整頓吏治,清理貪污。完善巡撫制度,更有遺策,改易戶部,兵部,工部職能,如是種種,朕而今思來,都有不勝眷戀之情,先生治天下不過四年,則天下得其廕庇。漢武侯言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先生實爲之也。”

“如此先生,怎麼不可能得一文正?”

朱祁鎮與楊溥之前的對話,都有商輅在一邊記錄,所謂之起居注。唯一當日最後的對話,並沒有記錄。

而今楊溥都死,朱祁鎮就當做楊溥最後那一段話不存在。

他要無限推高楊溥。自然是做給活人看的。

朱祁鎮細細回顧與楊溥合作這幾年,總體來說,雙方還是合作愉快的。楊溥是真心實意的想做些事情。朱祁鎮交代的事情,楊溥絕對不能做的,就頂回來,覺得能做的,就全力去做。雖然有這樣那樣的不愉快。

但是總體來說,大明是在蒸蒸日上的。甚至上升勢頭很猛。

這就可以從,大明賦稅增幅,與各地流民數量減少幅度,可以推算出來了。

朱祁鎮自然想讓滿朝文武知道,凡是願意與他合作的人,朱祁鎮保證身後之名,所以他想延續與文臣集團,這種大合作小摩擦的蜜月期。

胡濙不再說話了。

就胡濙本身來說,他根本不想反對朱祁鎮。

畢竟胡濙是看着朱祁鎮一點一點長大,他知道當今不好惹。而且他一心放在養生之上,已經多次向朱祁鎮請辭了。

如果朱祁鎮準了他,說不定胡濙就要在武當山做一道人了。

只是朱祁鎮見胡濙鶴髮童顏,行動之間,比尋常年輕人還敏捷多了。自然是不肯放他走。

朱祁鎮覺得,胡濙在政治上沒有企圖。讓胡濙管着禮部,最少禮部也少找朱祁鎮的麻煩,否則換一個想在朝廷上建立名望的大臣,朱祁鎮就煩惱多了。

畢竟,朱祁鎮本身是一個不太在意禮節的人。

但是宮中更是繁文縟節多,如果真挑朱祁鎮的毛病,朱祁鎮處處都是毛病。禮部尚書在禮法上挑皇帝的毛病。

皇帝還沒有辦法。

朱祁鎮一心一意要將胡濙放在大學士的位置上養老了。就是胡大爺在大學士的位置上,每天來內閣簽到就行。

反正胡濙當了幾十年禮部尚書了,對禮部的事務,閉着眼睛都能處理好。而且禮部都是清水衙門,除非是科舉年,否則真沒有什麼事情。

胡濙似乎也參悟出來朱祁鎮這一層意思。如果不是這一件事情,牽扯到禮部,胡濙也不會出來說話。

但是胡濙出來說話,僅僅是開了一口頭。

在他想來,後面有人該接着說,畢竟楊溥雖然不錯,但是封文正,有些太離譜了一點。要知道從大明開國到現在,還沒有一個文臣獲得這個諡號的。

有人說方孝孺諡號文正,但是方孝孺這個諡號乃是南明追封的。最少在這個時間段之內,是一個也沒有的。

楊溥怎麼看,都是承擔不起這個名號的。

只是胡濙沒有想到的事情發生了。

每一個人出來說話。

原因很簡單,內閣七個人之中,現在空缺一位,張輔是不會在這件事情上發言的,胡濙已經說過了,剩下五個人之中,曹鼐剛剛得了楊溥遺贈。成爲內閣首輔。怎麼也要念楊溥的好。這一件事情,或許有些不大合適,但是他不適合說。

而馬愉,高谷,都是楊溥的學生的,面對這樣的局面,他們自然要閉嘴了。讓他們違心贊成,卻是有一點難,讓他們極力反對,更是不可能。

畢竟是自己的老師。

至於王直見所有人都不說話,他說話有什麼用?

他剛剛被朱祁鎮給懟回去,也不願意再惹怒朱祁鎮了。

這也是內閣之中,缺少一個核心的表現。

朱祁鎮說道:“既然大家都贊同,這一件事情就定下來了。”

隨着這一聲令下,大明第一個文正公,就此出爐了。

楊文正公這四個傳了出來,幾乎滿朝文武一片譁然,不少人都上書反對,楊溥與這兩個字實在是不相符。

朱祁鎮將這奏摺集中在一起,在某日早朝之中,道:“楊溥輔弼之功,傳道之德,朕願意以師禮待楊溥。文正諡號,不足以言楊公之德萬一,從此滿朝文武不許再議此事。”

wωw _тTk an _¢ ○

此言一出,不出旬日就傳遍天下了。

一時間,楊溥與當今君臣知遇之情,被寫進了話本之中。幾乎可以比漢昭烈,與諸葛武侯了。特別是楊溥死後被封爲文正的同時,也葬入皇陵。更是文臣莫大的榮幸。朱祁鎮還下令在石首爲楊溥建立祠堂。各種恩典加在一起,更讓感嘆君恩之厚。

朱祁鎮這舉動,擡高了楊溥的同時,也變相擡高了自己。特別是朱祁鎮將很多功勞都加在楊溥身上,甚至民間的名聲,楊溥有超過楊士奇的趨勢。

三楊泉下有知,或許萬萬沒有想到,跟隨他們大半輩子的小老弟,在生命最後幾年,有後來居上的趨勢。

第一百章 楊溥奏對第九十七章 誰是小人第一百零五章 朝鮮延邊之戰第一百二十一章 錢法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一百零七章 楊溥秉政第一百四十章 劉定之請纓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問計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五章 新內閣第九十三章 開海五第五十章 曲阜大學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試探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九十章 開海二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賢的機遇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二章 塞上江南序章 我, 朱祁鎮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十五章 預修大典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九十六章 開海八第一百六十九章 香囊識人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一百零四章 行獵第五十五章 奴兒干都司第一百章 戰爭的腳步聲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第二十三章 直隸省內部問題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楊洪第二十一章 青貯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二十六章 誰對誰錯?第九十六章 開海八第三十九章 國事家事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一百一十章 阮熾的諒山撤退第九十一章 開海三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六十七章 朱祁鎮的後宮第三十一章 崩潰的開始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六十七章 銀幣銅錢兩級體系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一百零一章 細川勝元,死第三十一章 交趾與西洋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第一百零八章 銀鋪
第一百章 楊溥奏對第九十七章 誰是小人第一百零五章 朝鮮延邊之戰第一百二十一章 錢法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一百零七章 楊溥秉政第一百四十章 劉定之請纓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問計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五章 新內閣第九十三章 開海五第五十章 曲阜大學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試探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九十章 開海二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賢的機遇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二章 塞上江南序章 我, 朱祁鎮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十五章 預修大典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九十六章 開海八第一百六十九章 香囊識人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七十六章 聯姻蒙古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一百零四章 行獵第五十五章 奴兒干都司第一百章 戰爭的腳步聲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第二十三章 直隸省內部問題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楊洪第二十一章 青貯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二十六章 誰對誰錯?第九十六章 開海八第三十九章 國事家事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一百一十章 阮熾的諒山撤退第九十一章 開海三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六十七章 朱祁鎮的後宮第三十一章 崩潰的開始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六十七章 銀幣銅錢兩級體系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一百零一章 細川勝元,死第三十一章 交趾與西洋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第一百零八章 銀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