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

第一百二十章屠萬是爲雄

如果說剛剛開始,還是下層軍官自發性的屠殺,一方面是爲了仇恨,一方面卻是因爲軍功。

畢竟明軍軍制上雖然有些改易,但是有一點還是沒有變的,就是用人頭計算軍功。

既然如此,自然是人頭越多,軍功就越多了。

如此一來,下層士卒又怎麼對俘虜感興趣,他們感興趣的是人頭。

這樣的情況並非一處。

等各方情報傳遞到了郭登這裡的事情,已經越演越烈的。

安南大軍主力被崩潰,幾座山峰之上,也沒有多少迴旋的空間。郭登也明白,如果他不阻止,恐怕他抓不到多少人安南俘虜了。

只是郭登卻猶豫了。

說實話,郭登本心是不想殺俘的。

倒不是說郭登多仁慈,而是這個時代的人都信天命,信報應,特別是白起死前的話,與李廣遺言,更是照應了這一點。

白起認爲自己的罪,是殺俘。而李廣也覺得自己不能封侯的原因,就是殺俘。

但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首先從政治層面上。

這就關係到朱祁鎮的意見了。

宣德年間放棄安南之事的反思,各方有各方的想法,但是皇帝認爲,並非對安南太嚴苛,相反是太寬容了。

真是因爲如此,安南中上層才保留了相當多的反對力量,以至於之後有所反覆。如果如徐有貞一般,將高麗兩班貴族一網打盡,即便是他們想造反,也反不起來。

而皇帝的個人意志,就是國家政策。

在寬嚴之間,郭登不得不考慮皇帝的意見。

其次,就是戰略局勢。

他手中就有這一戰傷亡大概估計。

誠然這一戰大禍全盛是一定的,但也最少折損了數萬士卒,更不要說大軍冒雨作戰,郭登敢肯定,戰後一定會有大面積的疫病。

更不要說南邊的安南軍,號稱百萬之衆,也讓郭登有些小緊張。當然了,郭登知道,安南軍決計沒有百萬之衆,這百萬之衆是虛的。

但是這百萬之衆有多少水分,郭登卻不清楚了。

所以在一場大戰之後,郭登很可能又要面對一場戰事了。

而軍中傷亡疫病這些情況,哪裡有能力分兵去看俘虜。

更不要說這俘虜數量很可能不少。

最少十萬計。

看押這麼多人,所需的兵力物資都不在少數。

如果南下與黎思誠交戰的話,這些俘虜也是一個隱患。

郭登最後思考的纔是明軍基層士卒的情緒。

說實話,安南這一戰打的時間太長了,下面的士卒也太苦了,從去年臘月打到現在,戰死與傷病而死的士卒已經超過十萬了。

當然了,安南軍中傷亡數字數倍於大明。但是依然讓軍中的氣氛壓抑之極。軍心士氣低落不少。

而今重要勝利了,郭登如何再逆着下面軍心來了,恐怕軍心士氣更不堪用了。

對將領們來能說一些長久大計,國家戰略,但是對最底層的士卒來說,都是屁,他們只認錢。

如果之前的戰事打的不苦,而今郭登還能壓制一下。

但是諒山攻防戰,堪稱雙方的血肉磨坊。

之前的大雨惡戰,更是損失慘重,士卒心中這股怨氣不出。就不好用了。

於情於理於勢,郭登哪怕心中不願意,也只能裝着看不見了,只是撥了兩萬士卒去支援王越。

郭登心中忽然有些黯然,暗道:“三代爲將,兵家之忌,吾今日知之。”

一場大屠殺就此悄無聲息的上場了。

具體的屠殺人數,因爲沒有統計,最後也沒有說出來,但是這一戰斬首三十萬上下,可以說屍橫遍野。

即便多年之後,安南已經成爲交州省,而從憑祥到諒山再南下,成爲一條交通要道,但是依然沒有敢在這二十里血谷之中留宿。

更是被譽爲大凶之地。

郭登這一次殺俘,有好處也有壞處。

好處自然是安南元氣殆盡,幾乎整整一代人,都死在諒山前後。更重要的是安南最精銳的軍官,將領都死在這裡。

再組建的安南軍根本不能與之前的安南軍相比,甚至淪落到比占城軍稍稍強一點的地步。

於是乎,明滅安南,固然有打過幾場大戰,但是沒有那一戰與這一戰一樣艱難了,談不上摧枯拉朽,但也是平平淡淡,理所應當。

壞處就是安南百姓與明軍的仇結大了。

安南人高舉反明覆越的口號幾十年,歷任交州省巡撫,首要大事就是剿匪,不僅僅是山匪還是有海匪。

而這些都是越軍的殘部遺類,可以說真正平越戰爭,一直延續了幾十年。纔將最後一支高舉黎越旗幟的土匪給平了。

這就是後話了。

黎思誠卻不知道這裡的情況。但是即便是知道了,他也不會做其他選擇了。

因爲他的選擇又去了一個,他此刻已經沒有選擇了。

黎思誠看着北方的山巒,只能下令撤退。

阮熾全軍覆沒已經成爲定局了,而大將丁列戰死,軍中軍心浮動,不堪再戰,而今再戰只能是送死。

只能先撤回升龍府,再做計較了。

只是他想撤退,郭登又怎麼能讓他黯然的撤退。劉聚帶着騎兵追擊。如果放在中原,定然能銜尾追殺數百里。

但是在雨季之中,劉聚雖然將安南軍給擊潰了。但是也是不敢追擊,早早的退了下來。

安南軍隊之所以崩潰,是因爲素質太差了,劉聚根本沒有與之交戰,單單是戰馬奔騰的局面,就將崩潰。

而劉聚之所以不追,是因爲他發現泥濘的道路,馬兒根本跑不快,甚至比人跑起來快不了多少。

而安南軍隊別的不多,就是人多。

想想,當失去速度的騎兵,被無數人馬層層包圍下來。劉聚會是一個什麼下場。劉聚自然要先撤退了。

騎兵失去了速度,就等於失去了戰鬥力,再加上雨季隨時可能有的暴雨,泥濘的土地,各種因素,怎麼看都不營下令追擊。劉聚的做法自然不能說錯。

只是也未必是對的。

這一件事情在事後說起,都是各有說法。

劉聚的追擊將黎思誠嚇了一跳,因爲當初撤退的時候,安南軍全部亂了。完全暴漏出烏合之衆的本質。

黎思誠除卻身邊幾萬跟隨他打過白藤江之戰的老班底之外,都不能控制了。

如果這個時候,劉聚拼命追擊,說不定就能斬殺黎思誠,提前滅了安南。但也可能是劉聚全軍覆沒在安南軍中。將還有持續一年多的安南之戰提前終結的。

不過,也是劉聚的撤退,讓黎思誠有了喘息之極。重新理清軍隊,重整了秩序,才能完成撤退這個高難度軍事任務。

即便如此,等他到了升龍城之後重整兵馬。卻只有二十多萬,不知道多少士卒都逃回了家鄉。對紅河以北地區,黎思誠明顯的感受到了政令並不是那麼通暢了。

雖然這些地方還沒有投降明軍。但是看情況,卻已經是定局了。

畢竟安南人雖然有很多硬骨頭,但是決計不會所有人都是硬骨頭的。從諒山攻防戰,到之後的殲滅戰,算是一戰打斷了安南的脊樑骨。

再頑固的人,也要考慮一下自己的前程了。

即便不爲自己考慮之下,也要爲自己的就家人親眷考慮一下。

等明軍南下的時候,定然是勢如破竹的打到升龍城下。

黎思誠回到升龍之後,立即開始加固升龍城,準備即將來臨的升龍攻防戰。

只是他預料的明軍立即南下的局面,並沒有出現,升龍攻防戰的時間要稍稍向後面拖幾日了。

第一百六十七章 馬政痼疾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六章 擴大的兵部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鄉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六十六章 突擊兀良哈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北征兵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八十二章 西寧讀書人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戶部之爭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三十五章 精簡少府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七十五章 葉留宗的野望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一百零四章 行獵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議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十七章 西北馳道第一百零四章 桂西餘聲第三十五章 精簡少府第一百五十章 漕運難題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十九章 不準贖刑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一百七十一章 喜寧第六十五章 一條鞭法的問題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第十一章 內閣七人名單第四十八章 南洋衛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九十二章 開海四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風雲變第六章 困境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第一百二十六章 寧化黃氏第十一章 朝鮮靖難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畝狀況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戶部之爭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第十六章 經筵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連四旬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十章 蹇公去矣第九十四章 明軍東來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五十六章 朝鮮兩班第一百五十七章 方瑾與石亨的爭執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醫院令樓元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第八十三章 武進惲家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四十二章 樹上開花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見冼景第七十章 諸子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斂財手段第一百章 戰爭的腳步聲第一百一十九章 殺人是爲罪第六十四章 楊士奇與于謙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四十六章 重構東北戰略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六十八章 台州之戰第一章 瑞雪兆豐年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七章 西南局勢
第一百六十七章 馬政痼疾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六章 擴大的兵部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鄉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六十六章 突擊兀良哈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北征兵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八十二章 西寧讀書人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戶部之爭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三十五章 精簡少府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七十五章 葉留宗的野望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一百零四章 行獵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議第二百三十二章 無悔第十七章 西北馳道第一百零四章 桂西餘聲第三十五章 精簡少府第一百五十章 漕運難題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十九章 不準贖刑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一百七十一章 喜寧第六十五章 一條鞭法的問題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第十一章 內閣七人名單第四十八章 南洋衛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九十二章 開海四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風雲變第六章 困境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第一百二十六章 寧化黃氏第十一章 朝鮮靖難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畝狀況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戶部之爭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第十六章 經筵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連四旬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十章 蹇公去矣第九十四章 明軍東來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五十六章 朝鮮兩班第一百五十七章 方瑾與石亨的爭執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醫院令樓元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第八十三章 武進惲家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四十二章 樹上開花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見冼景第七十章 諸子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斂財手段第一百章 戰爭的腳步聲第一百一十九章 殺人是爲罪第六十四章 楊士奇與于謙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四十六章 重構東北戰略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六十八章 台州之戰第一章 瑞雪兆豐年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七章 西南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