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風起西域

第九十七章風起西域

陸永一定,就好像一陣狂風颳過了整個南方。

南方各地的士紳都知道了皇帝在這一件事情上的決心,自然沒有以身試法的意思,當然了。即便如此,大明清丈的時候,也是很有分寸的。

其中利益與妥協,就要看具體執行的人的手腕了。

但是隨着朱祁鎮對瓦刺不再窮追猛打之後,瓦刺也慢慢的恢復了元氣。

由於朱祁鎮一直在外交上隔絕瓦刺的舉動,不管瓦刺派出來多少使節,又是朝貢,又是稱臣,等等。

都不能讓朱祁鎮改變主意。

朱祁鎮一心一意要在瓦刺隔絕在以明朝爲中心的朝貢體系之中。

如此一來,對瓦刺最重要的財政收入之一,也就是西域絲綢之路貿易,也中斷了。

甚至有西藏商人以闡化王的身份在西寧購買中原物資,然後轉運拉薩,再從拉薩走西線到西域。

這就繞了一個大圈。

另外一條路線,更是一道走私路線,就是從龍城到天山以北地區,這一條路上大多數是兩國交接的無人區。

參與其中的人是誰,也就不用說了。

如此一來,雖然西域本土也是有一些農業區,能夠供應一些糧食,還有手工業產品,但是總體上來,如何能比得上從中原販賣物資。

這樣一來,讓瓦刺這幾年雖然恢復過來,但是在財力上,卻弱了脫歡,也先時代一大截。

俺的幹

這是一個地名,在蔥嶺以西,如果放在後世已經不在中國版圖之中了。乃是哈薩克斯坦安集延,聽名字就知道是原本是中國的土地。

不過,這都是後話。

此刻卻是瓦刺領地比較西的地方。是和碩特部的駐地。

瓦刺主力從漠北敗回來,雖然阿次帖木兒還是很有能力的,再說西域也是瓦刺的傳統領地,故而阿次還能鎮得住局面。

但是阿次帖木兒也不得不面對一件事情,那就是和碩特部坐大。

和碩特部就是前文所言,阿岱汗之弟的部落,因爲兄長分配家產不均,投奔脫歡的烏魯克特穆爾。

而和碩特部還是脫歡給賜的名字。

而今和碩特部已經歷經三代,到了昆圖的手中。

雖然阿次上位之後,一反也先之政,與孛兒只斤家族和睦,對各部轉爲緩和了。這其實是政治上一大退步。

因爲脫歡與也先兩代人都想建立一個如大元或者大明一般的帝國,所以他們要加強對各部的控制,而不甘心於這種部落聯盟的狀態。

但是阿次帖木兒這樣作爲,就等於他將父祖兩代的方針完全拋棄了。瓦刺內部的政治結構,僅僅安於一個部落聯盟。

如此一來,部落聯盟之中的老大與老二之間的關係,就相當重要了。

遊牧民族與中原政權不同。

對他們來說,最好的休養生息,就是打仗。

阿次帖木兒確定大明不會插手西域之後,就發動了西征,攻下亦力把裡,大軍席捲西域,西域各部紛紛臣服,將東察合臺汗國完全滅亡,兵鋒直指那黑沙不。那是西察合臺汗國的國都。

這一次西征的時候,和碩特部與瓦刺本部是分道進軍的,兩方戰功相差不大,更是因爲吞併了察合臺汗國的實力,讓兩部都壯大起來。

而這個時候,昆圖接到一個命令。

阿次帖木兒在亦力把裡,也就是後世的伊犁等他,讓他去覲見。

這個命令讓和碩特部有很多人驚疑不定。

無他,因爲和碩特部的迅速壯大,已經引起瓦刺本部之中很多人的不安。再加上因爲這樣那樣的原因,兩部上下都有這樣那樣的摩擦。

很多人都覺得,昆圖此去亦力把裡,凶多吉少。很可能就是阿次帖木兒的計劃。

蒙古人的政治很是粗糙,下毒等政治謀殺,可以說屢見不鮮,這個想法也是很正常。

只是昆圖想了好一陣子,終於宣佈,說道:“阿次帖木兒是我們的大汗,大汗召見,我是不可不去的。”

“如果我回不來了。就由我的弟弟,清和特穆爾繼續帶領部落。”

昆圖並不是信任阿次帖木兒,而是很清楚現實,那就是和碩特部並不是瓦刺本部的對手。即便瓦刺從漠北退回來的時候,元氣大傷,精銳折損過半。

但是瓦刺依舊是一個曾經與大明朝扳手腕的勢力,和碩特部雖然經過三代幾十的經營,因爲不參與東方的戰事,得到了休養生息,並從對察合臺汗國的戰爭之中,得到很多戰爭紅利,但是即便如此,雙方的實力,也不是一個檔次上的。

如果瓦刺真決定攻打和碩特部,昆圖說能做的,只有帶本部人馬向西,向西,繼續向西而已。

根本不敢回身接戰。

實力與底蘊這東西,不是說有就有的。

而且下面這些人說起來擁護他們,但是真的打起來,爲他們家族拼死到底的人又有多少?

很難說。

但是他秉承臣服的姿態去見阿次帖木兒,還得不到寬容,那麼所有人都知道,瓦刺目的所在,反而能興起拼死之心。

所以,那麼阿次帖木兒真要殺他,他也能去了。

於是昆圖帶着百餘護衛,一路向東,正統二十六年冬來到了亦力把裡。

這裡已經成爲瓦刺的都城了。

當然了,遊牧民族很少有都城這個說法的,但是瓦刺的生產生活模式與之前大有不同,原因很簡單,青貯法已經傳到了瓦刺這邊。

或許沒有大明的正宗,但是足夠用。

本質上青貯法也不是什麼高科技,而對發酵的運用,蒙古人很久很久就用了,只是沒有想將這一件事情用在草料之上。

瓦刺能如此迅速的恢復元氣,故而是喝了察合臺汗國的血,但也有這種生產模式的革新帶來的效果。

如此一來,瓦刺各部也慢慢的有了固定的草場。

而伊犁河谷更是西域少有的可耕可種,水草豐盛的地方,阿次帖木兒將本部人馬留在這裡,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昆圖來到了這裡,心中反而平靜了下來。

卻不想亦力把裡大開城門,卻見大隊大隊的瓦刺鐵騎衝了出來,隨即並列兩側,一個人縱馬而來,不是別的,正是阿次帖木兒。

昆圖見狀,立即翻身下馬,行禮說道:“大汗。”

此刻的阿次帖木兒與之前變化很大。

當初的阿次貼木兒還有一些青澀之意,但是而今卻不可能從臉上看出一絲絲心思,只見他滿臉熱情,一把將昆圖給扶起來,狠狠一把抱在懷裡,說道:“昆圖兄弟。”

亦力把裡的天氣很冷。

兩人說話之間哈氣沖天,化爲一道道白霧,但是阿次帖木兒的熱情似乎將燃燒整個冬天一般。

不等昆圖說話,就拉着他走進了亦力把裡城中。

隨着阿次帖木兒一揮手,無數號角大鼓敲了起來。

因爲青貯法的緣故,即便是在冬天,對蒙古人的影響也不會太大了,更不要說亦力把裡本來就有完好房舍。

對蒙古貴族來說,更是如此。

於是在亦力把裡的宮殿之中,一場場歡宴開始了,阿次帖木兒特別拉着昆圖的手說道:“這一次西征,打在察合臺落花流水,和碩特部乃是首功之臣。”

於是乎昆圖成爲宴會的紅人,所有人的焦點。

在這種熱氣如火的歡迎之中,昆圖來之前的擔心,似乎都是多餘的,只是唯有昆圖心中越發擔心了。

無他,他了解阿次貼木兒。

阿次帖木兒對於瓦刺來說,可以說是受命於危難之間,奉命於敗軍之際。大敗之餘瓦刺各部驚魂未定,而今卻是這個樣子。

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三十一章 交趾與西洋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五十三章 中學教材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一百零一章 細川勝元,死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九十三章 開海五第二百一十九章 衛所腐朽的背後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棗第二十七章 朱見濬的決斷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二十九章 武學開學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郎遺策第九十四章 內外新結構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八十四章 工業化的種子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運三難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五十八章 豐收第八章 遼東之戰的戰略規劃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四十六章 重構東北戰略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八十四章 工業化的種子第六十八章 諸子第五章 新內閣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第九十七章 誰是小人第十八章 鐵面講官第一百一十章 糧與銀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一百一十五章 議麓川六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九十二章 朱祁鎮的懼意第二十八章 工部兩尚書第五十二章 礦亂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一章 襄王金冊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二十九章 塵埃落定大藤峽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四十二章 風雲會聚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興第二十四章 誰能解之第七十八章 趙新的考驗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六十一章 新內閣第九十七章 誰是小人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嘗試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二十八章 李時勉的倔強第四十章 思任發之死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善後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一百零五章 朝鮮延邊之戰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六十五章 楊士奇與于謙二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十二章 徵朝鮮之議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
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三十一章 交趾與西洋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五十三章 中學教材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一百零一章 細川勝元,死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九十三章 開海五第二百一十九章 衛所腐朽的背後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棗第二十七章 朱見濬的決斷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二十九章 武學開學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郎遺策第九十四章 內外新結構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八十四章 工業化的種子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運三難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五十八章 豐收第八章 遼東之戰的戰略規劃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四十六章 重構東北戰略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八十四章 工業化的種子第六十八章 諸子第五章 新內閣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第九十七章 誰是小人第十八章 鐵面講官第一百一十章 糧與銀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一百一十五章 議麓川六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九十二章 朱祁鎮的懼意第二十八章 工部兩尚書第五十二章 礦亂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一章 襄王金冊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二十九章 塵埃落定大藤峽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四十二章 風雲會聚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興第二十四章 誰能解之第七十八章 趙新的考驗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七十三章 三道關大捷第六十一章 新內閣第九十七章 誰是小人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嘗試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二十八章 李時勉的倔強第四十章 思任發之死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善後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一百零五章 朝鮮延邊之戰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六十五章 楊士奇與于謙二第八十九章 開海第十二章 徵朝鮮之議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