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

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

朱祁鎮問道:“麓川之事,王卿已經知道了吧。”

王驥立即說道:“此事滿朝轟動,臣豈能不知道。”

朱祁鎮說道:“楊榮大學士,推薦卿平定麓川之亂,卿覺得如何?”

王驥對此早有準備,說道:“臣當任不讓。”

“好。”朱祁鎮說道:“國家就需要卿此等能擔當之輩,只是下面的奏疏,都要徵調邊軍南下,只是九邊大患,莫過瓦刺。瓦刺四萬騎,加蒙古四十萬騎。一旦南下,九邊兵禍聯結,故而朕不想調動九邊人馬?卿以爲如何?”

王驥聽了暗暗叫苦。

他作爲楊榮的愛將,楊榮推薦之前,不可能不與王驥打招呼。只是他也萬萬沒有想到,皇帝不想調邊軍,聽着話音,調京營就更加不可能了。

雖然說南方衛所,未必都不能用。但是畢竟沒有準備好的九邊,京營精銳好用。

只是皇帝話已經說到這份上了。

王驥還能有什麼話說?

畢竟他作爲兵部尚書,對天下情勢還是很瞭解的。皇帝說的話也對,大明的戰略中心,只能也僅能在九邊。

畢竟京師距離邊塞不過幾百里。

而麓川距離北京有萬里之遙。

這孰輕孰重,即便是瞎子也能看明白。

王驥說道:“英明不過陛下。”

朱祁鎮說道:“那麼領兵主將,卿心中可有人選。”

王驥聽了,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他當然有人選了。就是蔣貴。蔣貴本身有本事,也與王驥有過合作。

都是熟人。

只是朱祁鎮這樣說,王驥立即知道,想從蔣貴從西北調回來,皇帝定然不允許。王驥心中忽然想到一個人,說道:“臣以爲保定侯孟瑛,乃是靖難名將,有在雲南待過一段時間,也算熟悉雲南形勢。是一個合適的人選。”

“孟瑛?”朱祁鎮一時間沒有想到,王驥會推薦孟瑛。

其實在此之前,王驥本人也沒有想過推薦孟瑛。

只是蔣貴被否決之後,王驥迅速將有資格統領十幾萬大軍,並能壓制住沐家的將領,挑選一遍。

其實也沒有什麼可挑選的。

朱勇,張輔,等有數幾個人。即便往多裡面數,也不會超過十個。

任何一個時代,有能力統領十幾萬大軍的人選,都是稀缺的。而這一次征討麓川,最少要十幾萬人馬。

而朱祁鎮之前剛剛對孟家有殊遇。王驥推薦孟瑛,有一小半就是揣測朱祁鎮的心思來的。

朱祁鎮也想明白這一點了。

一時間心中苦笑。

說實話,他在當時並沒有想過用孟瑛,只是覺得此人可以備用而已。而且孟家子弟看上去真的不錯。

不過,王驥推薦孟瑛,朱祁鎮細細想了想,卻真挑不出什麼錯處。

孟瑛少年就在靖難戰場之上,顯露威風。與漢庶人數次並肩作戰,這才結下交情,因此牽涉到奪嫡之中。

但是單單掄起打仗,的確是一把好手。

南征北戰,永樂年間的戰事,談不上無役不與,但是身經百戰。

的確是一個合適人選。

朱祁鎮唯一擔心的,卻是孟瑛的年紀,朱祁鎮問道:“保定侯而今多大年紀了?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王驥立即說道:“保定侯乃是洪武十六年生。而今五十有六,不過臣早就聽聞,日日教訓子弟弓馬,此事陛下無須擔心。”

朱祁鎮一聽到五十六歲。心中就放下來不少。

五十六歲在後世還在壯年,但是在這個時代是有些偏老了,再想想孟瑛流放雲南好幾年,對那麼邊的氣候也能適應。

如此一來,卻是也是一個合適的人選。

朱祁鎮說道:“此事朕記下來了。”

“王卿,朕好不懷疑,卿能大敗麓川,但是敗麓川不難,但是如何一戰之後,讓麓川長治久安,卿何以教朕?”

王驥聽了,說道:“蠻夷畏威不懷德,只需懸思氏父子人頭於天南,各地土司自然凜然聽命不敢不從。然後陛下再任命一兩長者安撫雲南即可。”

朱祁鎮聽了有些失望。

倒不是王驥所說的不對,而是朱祁鎮不想在雲南滯留那麼多的兵力。王驥的策略不能朱祁鎮的滿意。

不過朱祁鎮也是有點強人所難。

分明是不想付出代價,又想讓雲南長治久安。

王驥並非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但是他怎麼想,都要臨之以威。

因爲沐家對雲南各土司都是很有恩澤的。麓川狂妄到這個地步,不打不行了,而收拾人心,卻是一個長期的活。

朱祁鎮又與王驥談了一會兒,王驥開出幾十個人的大名單,全部是京營邊軍之中的將領。並將其中一一介紹。每一個人有過什麼樣的戰績,打過怎麼樣的仗,如數家珍。

這些人都是下級軍官,讓朱祁鎮有印象的,就是董斌、 馬讓、 王喜, 魯全,陳儀等人。

朱祁鎮讓王振一一抄錄下來,說道:“朝廷將領有些青黃不接,靖難名將一一凋零,卿此去雲南,征討麓川之事不可偏廢,但是也要注意培養將領。”

王驥說道:“陛下英明,只是培養將領之事,臣有一言,不得不說。”

朱祁鎮說道:“講來。”

王驥說道:“陛下,而今朝廷各級將校不得用,非一場兩場戰事能歷練出來的,臣檢驗衛所軍隊,各級百戶千戶,都是世襲。固然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之輩,但是大多都是庸碌之徒,徒蒙祖上恩德而已。”

“臣以爲,但嚴格限制軍官襲職。”

朱祁鎮一聽王驥的話,頓時來了精神,說道:“先生請講。”連稱呼就由卿變成了先生。

王驥似乎也感受到了朱祁鎮的鄭重。一時間也打起了精神,對朱祁鎮說道:“陛下,衛所軍官襲職向來寬鬆,難免有濫竽充數之嫌。”

朱祁鎮說道:“襲職需要考舉,這樣的事情,要從嚴,這樣的問題提出的也不是一次兩次了,結果都是徒勞無功而已。”

“先生有何高見?”

言下之意,如果還是陳腔濫調,就不用說了。

朱祁鎮從來不敢小瞧古代人,特別是這數年來,雖然朱祁鎮沒有什麼大舉動,但是觀察朝中的政治-鬥爭,更是明白一件事情,在政治-鬥爭之上,中國人的天賦是天然點滿的。

不論古今。

雖然從宣德十年到正統四年以來,有太皇太后坐鎮,朝廷之中看似波瀾不驚,但是其中暗潮從來沒有停止過。

前番楊榮與楊士奇因爲驛站一個案子,彼此之間相互出手,文淵閣之中,你好我好。但是下面的官員,各爲其主,暗中出手不已。

朱祁鎮可是看得分明。

很多事情,朱祁鎮事後覆盤,都找不到彼此的蜘絲馬跡。好像是巧合。

但是朱祁鎮在皇帝這個位置上,時間長了,多疑的心性也就深入骨髓了。

倒不是皇帝都多疑,而是多疑乃是皇帝的職業病。別的職業信錯人了,固然有損失,但遠遠不如皇帝本人,皇帝本人一旦信錯了人。

很可能性命都被別人握在手中了。

故而朱祁鎮決計不相信,是巧合的,只是相信,有些東西,連錦衣衛也未必清楚。

在制度建設之上,朱祁鎮也是非常明白,古今沒有什麼區別的,爲什麼明代大學士與清代軍機處,而今的大長老都奇數。

甚至一般都在五與七,兩個數字之內。其中政治智慧,卻是一般無二的。

果然王驥並沒有讓朱祁鎮失望,一開口,就讓朱祁鎮大吃一驚,幾乎疑心王驥是穿越者了。

王驥說道:“請開武學。”

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師初戰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北征兵第八章 千秋萬壽宴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四十五章 登聞鼓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鹽產業鏈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七十二章 門頭溝至京城線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計劃第四十八章 關山飛渡第一百零一章 圍城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一百一十八章 馬文升在天津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師大出血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第一百六十二章 廢南京六部的構想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三章 災年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濟運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雲動第一百八十九章 張輔的奏對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臨邊第一百七十二章 張宗周孤身歸北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七十八章 大越皇帝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風雲變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三十八章 出乎預料的開戰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貴圈子的爛事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三章 此長城非彼長城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閱武學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爲天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三十三章 有變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九十四章 徵麓川餘波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傳京師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八十一章 馬政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貴圈子的爛事第九十六章 別江南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九十章 少府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六十七章 朱祁鎮的後宮第四十八章 南洋衛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變化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間再無亦失哈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一百三十二章 紛紛南洋策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二十四章 海運現狀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荊關下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
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師初戰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北征兵第八章 千秋萬壽宴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四十五章 登聞鼓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六十八章 徵日本之問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鹽產業鏈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七十二章 門頭溝至京城線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計劃第四十八章 關山飛渡第一百零一章 圍城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一百一十八章 馬文升在天津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師大出血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第一百六十二章 廢南京六部的構想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六十章 北方戰略構想二第三章 災年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濟運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雲動第一百八十九章 張輔的奏對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臨邊第一百七十二章 張宗周孤身歸北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七十八章 大越皇帝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風雲變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三十八章 出乎預料的開戰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貴圈子的爛事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三章 此長城非彼長城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閱武學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爲天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三十三章 有變第三章 西南風波起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九十四章 徵麓川餘波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詔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傳京師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八十一章 馬政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貴圈子的爛事第九十六章 別江南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九十章 少府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六十七章 朱祁鎮的後宮第四十八章 南洋衛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變化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間再無亦失哈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一百三十二章 紛紛南洋策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二十四章 海運現狀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荊關下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