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

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

朱祁鎮心中憋屈的很,他做事向來對照古今明君,從來不多做有失皇帝身份的事情,今天這個玩笑,好像能將心中鬱悶之氣發泄一點。

朱祁鎮哈哈一笑,說道:“這個差事,你做不做?”

劉定之說道:“陛下有命,臣豈敢推託,只是不知道陛下想將事做到什麼地步?”

朱祁鎮說道:“首先,銀礦與銅礦都是鑄幣所需,決計不能短了去。所以,朕第一個要求,就是這今後金銀只能多不能少,第二,就是葉留宗這樣的事情,不許再出現第二次了。凡是在外的礦監,都歸你名下,用人由你,可以不在宮裡挑選。只要將事情做好就行了。”

“想去想想,給朕一個章程。”

劉定之說道:“臣明白。”

朱祁鎮說道:“這是其一。”

“你剛剛到京師,或許不知道關東的情況,海西不太平。”

朱祁鎮一示意,立即小太監,從一邊的書架之上,抽出一封文書,雙手遞給了劉定之。

劉定之一看,這並不是誰的文書,而是瓦刺從去年下半年到去年年底所有動靜。

細細看來,卻是也先已經整合好奴兒干各方,不,在瓦刺稱作遼陽行省。

想想遼陽還在大明的手中,但瓦刺卻這樣稱呼,其心思簡直是不假隱瞞了。

而最後一條消息,不是別的,乃是錦衣衛多方彙總,推測今年,也就是正統十一年瓦刺會對海西動兵了。

因爲很多女真部落已經得到了風聲。

朱祁鎮見劉定之看完,說道:“瓦刺與朝廷的大戰,就這幾年之間了。朕從去年之後,多次撥款修建邊牆,增加軍餉,整頓九邊軍務,但是依舊不是很放心的,最不放心的卻是軍中武器。”

朱祁鎮一伸手,就有人拿着長刀,長槍,圓盾,弓箭,弓弩,火門槍,鴛鴦戰襖。

朱祁鎮讓一個太監架着,伸手從腰間拔劍,一劍劈下去,叮噹一聲,長刀上半截被朱祁鎮手中的長劍削斷了。之後的長槍,圓盾,都是如此,而鴛鴦戰襖之後的鐵絲也單薄的很,被朱祁鎮一劍刺透。

朱祁鎮說道:“朕知道,朕手中這柄長劍,乃是取西域烏茲鋼,千錘百煉而成的,比古代所謂干將莫邪也不差多少。”

“但是朕更知道,敢擺在朕面前的樣品,也是層層選上來的。但是即便如此,這些東西,在這柄長劍之下,也是不堪一擊,尋常士卒所用的東西是什麼樣子,就可想而知了。”

劉定之見狀一時間有些呆滯。

劉定之畢竟在平定葉留宗之亂時走訪過軍營,對很多事情都還是知道一點,就好像鴛鴦戰襖一樣,也不是每一個士卒都能穿得起的。

而鴛鴦戰襖更多是防箭矢,真正衝陣的還是鐵甲。

而且他也不得不承認,朱祁鎮的懷疑不能說錯,最少就南方衛所的兵備來說,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他們做不到的。

他覺得朱祁鎮想法明明是有問題的,但是結果卻是正確的。真不知道說什麼好了。

朱祁鎮說道:“所以,這一件事情,朕就交給你了,大內所有的兵器火器廠,全部調給你了,連遵化鐵廠也交給你了。”

“記着我之前給說過的。”

“朕要得是如曬鹽法一般,一條完整的分工流程。能夠大規模生產。”

遵化的鐵,北京的煤,再加上供應大明一百多萬軍隊的武器,足夠構成一個龐大的武器生產體系了。

他想將曬鹽法之中的成功經驗,推廣到更多的地方去,一來也是爲了朝廷大戰做準備。一條龍的武器生產體系,能壓低朝廷的生存成本。

如果劉定之真能做成的話。那麼朱祁鎮就準備將兵部兵器廠,乃至大明各級衛所打造兵器的權限給收繳上來。

朱祁鎮越研究越覺得,他對衛所這種軍事單位難以下手的原因,就是每一個衛所看似很小,但是卻是一個獨立的生產戰鬥單位,不管是糧食生產還是兵器打造,都可以做。

這也是他削權計劃的一部分。

這一個計劃也順應很多將士之心的,各衛所打造的武器質量太差了。士卒都不想用,而且五花八門的打造單位,也造成了武器生產質量的參差不齊。

下面已經怨聲載道,當然了,九邊京營這些一線部隊感受不到這一點,因爲他們武器都是兵部與大內打造的。

雖然在朱祁鎮看來,兵部與大內造的兵器,節操也不太高的。

但畢竟各級勳貴還掌實權,他們是要出兵打仗了,真要出了問題,你看成國公他們會不會大鬧兵部大堂,將幾個兵部官員的烏紗帽給摘了。

朱祁鎮想培育出來一個工業體系,現在打仗用,將來不打仗了,大量廉價的鋼鐵也可以賣給民間了。

雖然大明民間冶鐵業也很興旺,但是在朱祁鎮看來,鐵價還是太高了。大量廉價工業品,才能惠及百姓。

朱祁鎮其實對工業發展帶來的產能,雖然看重,卻放在第二位了。因爲他發現一個事實,那就是他即便一輩子推進工業發展,到他死,大明的工業產能也超過農業產能。

農業永遠是大明的根本,朱祁鎮根看重工業對農業的反哺效應。

更廉價的鹽。減輕農民負擔,更廉價的鐵,可以減輕百姓鐵製農具的負擔,還能讓大明進行更大規模的基建,比如水利工程。

劉定之也知道這一件事關重大,更明白,朱祁鎮從登基以來,恨不得在腦門之上寫着瓦刺兩個字。

任何事情凡是與瓦刺有關,朱祁鎮都十分重視。

所以,他明白這一件事情做好了,他的前途自然是一片大好,是國家功臣,甚至可以提前進入部堂一級,成爲國家功臣,而做不好。正不管他之前有多少功勞,就可以一筆勾銷了。

只是劉定之心中唯一有些不舒服的事情,那就是作爲一個儒臣,一個狀元。劉定之給自己的定位,可不是一直負責這些工匠的事務。而看樣子,皇帝想將他一直按在這樣的事務之上了。

在劉定之看來,這不是一件好事。

他心中暗道:“是時候找一個替手了。”

朱祁鎮有叮囑了一番。劉定之就展開了自己的工作。

他首先視察了遵化鐵廠,又視察了大內的兵工廠,乃是火器廠,火藥廠等等。大半個月的時間之內,將整個體系都走了一個遍。

而礦監的問題,劉定之想放到一邊了。

原因很簡單了,那就是礦監在外地。他雖然看過宮中的文書,但問題這些文書能說明什麼,他必定要派人是視察。

宮中的內官,他是一個也不想用。但是代替內官的人選從什麼地方來?正是從各兵工廠之中選拔了。

畢竟單單是一個遵化鐵廠就有一千多戶,五千多工匠。加上各個廠子裡面,劉定之直接管轄的人員,超過了二三萬人之多。

多爲壯丁。

他一邊整頓這些人,一邊從裡面選出不人才來,然後派出去代替內官鎮守各礦。當然了劉定之也要視察幾個大礦,看看根結在什麼地方,也好對症下藥。

對劉定之來說,這不是一篇小文章。

有周忱的榜樣在前,劉定之自然知道該怎麼做才能得到皇帝的賞識。

劉定之在忙活的時候,開春之計,瓦刺的動機也確定了。在冰雪融化之後,也先再次來到了肇州,開始策劃對海西鎮的進攻了。

大明對奴兒干幾十年的經營也不是白給的。雖然而今也先佔上風,但是消息總是能傳出來的。

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一百三十章 慶都公主駙馬二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第十六章 海漕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一百三十二章 紛紛南洋策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將驕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潰第一百零六章 足利義政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第七十章 年關第四十三章 正統歷第五章 瓦刺與西域第一百零六章 朝鮮震動第五十一章 曬鹽法的進展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九十九章 亦失哈最後的演出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九十九章 定風波二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二百一十二章 財政壓力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學的意義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二十章 出京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十二章 見義必爲,非勇也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一百七十四章 滿壁荒唐紙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一百二十六章 遺折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九十九章 定風波二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動的安南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三十六章 老將不老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師初戰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濟運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九十七章 誰是小人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一百六十二章 廢南京六部的構想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一章 襄王金冊第一百四十章 劉定之請纓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九十八章 李滿住的決斷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訓子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八十二章 錢夫人之心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麓川四第六十二章 于謙入京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斂財手段第三十五章 精簡少府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一百七十三章 脫脫不花賭贏了第八十一章 馬政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五十七章 方瑾與石亨的爭執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
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一百三十章 慶都公主駙馬二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業帝國的景願第十六章 海漕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一百三十二章 紛紛南洋策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將驕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潰第一百零六章 足利義政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第七十章 年關第四十三章 正統歷第五章 瓦刺與西域第一百零六章 朝鮮震動第五十一章 曬鹽法的進展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九十九章 亦失哈最後的演出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九十九章 定風波二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二百一十二章 財政壓力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學的意義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二十章 出京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十二章 見義必爲,非勇也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一百七十四章 滿壁荒唐紙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六章 李賢的作爲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一百二十六章 遺折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九十九章 定風波二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動的安南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三十六章 老將不老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師初戰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濟運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九十七章 誰是小人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一百六十二章 廢南京六部的構想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一章 襄王金冊第一百四十章 劉定之請纓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九十八章 李滿住的決斷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訓子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八十二章 錢夫人之心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麓川四第六十二章 于謙入京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斂財手段第三十五章 精簡少府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一百七十三章 脫脫不花賭贏了第八十一章 馬政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五十七章 方瑾與石亨的爭執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第一百二十章 鹽法開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