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婚事

第六十九章婚事

孫氏進了暖閣之中,說道:“你這裡怪暖和的。”

朱祁鎮連忙說道:“母后既然喜歡,就讓阮安爲母后在坤寧宮改造一番,就可以了。”

說起來也很簡單。

這樣的改造,不會觸動坤寧宮的主體結構。其實也就是在裝修上做了一些手腳而已。

孫氏微微一笑,說道:“你的孝心,我生受了。”隨即孫氏一招手,說道:“來,這一碗藥老老實實的喝了吧。”

卻見一個白瓷小碗之中,一碗中藥端了出來。

朱祁鎮一看,頓時覺得一股苦意從喉嚨深處蔓延出來。他沒有注意到,他的臉都皺起來了,說道:“母后,我的身子骨早就好了,不信你看。”

朱祁鎮還彎彎手臂,似乎想讓孫氏看看自己的肌肉。

只是冬天穿的厚,即便是因爲暖閣的緣故,朱祁鎮已經脫了一層,但身上依舊裹了好幾層,一點都看不出他的肌肉曲線。

孫氏笑道:“來吧,再喝一天,就不用喝了,乖。”

朱祁鎮知道說不過孫氏。只能接過碗來,捏着鼻子一飲而盡。

只是朱祁鎮心智雖然已經成年了,但是身體卻沒有。這一飲下去,只覺得那種說不明道不清的味道,似酸,似苦,似澀。一下子在喉頭炸開。

朱祁鎮的眼淚奪眶而出,根本無法控制。

孫氏立即端來一碗蜜水。朱祁鎮接過,又是一飲而盡。有這一碗蜜水打底,朱祁鎮才覺得好受了很多。

眼淚才慢慢收了,皺巴巴的小臉,也一點一點的舒展開來了。

孫氏與朱祁鎮閒話幾句,忽然說道:“我與陛下有話說,你們都下去吧。”

“是。”下面宮女立即答應下來,緩緩的退了下去。

朱祁鎮立即有一絲不好的預感,問道:“母后,有什麼話要說嗎?”

孫氏看着朱祁鎮,上前爲朱祁鎮整理了一下衣服,說道:“我兒長大了,是時候給你找一個媳婦了。”

朱祁鎮一聽,心中暗暗苦笑:“我才十歲,哪裡算大了。”朱祁鎮立即有一種不好的預感,說道:“母后的意思是?”

孫氏說道:“成國公家有一女,與你年齡正好相配。只要你娶了成國公府的女兒,慈寧宮那邊也不敢將你怎麼辦?”

朱祁鎮一聽,心中忍不住暗暗嘀咕道:“娘啊娘,我知道你是對我好,但是能不能不要幫倒忙。”

朱祁鎮明白,他將來的皇后,定然是一個他沒有見過的人,在結婚之前,也不可能有是感情。

但是他依然不同意,孫氏的安排。

倒不是,孫氏的安排不好。

成國公府也算是大明勳貴頂尖的一員了,簡直是好的不能再好了。但是這與大明家法相違背。

朱元璋早就定下來的規矩。皇家與小戶人家結親。不會與這些大戶結親的。、

朱祁鎮說道:“母后,這樣不好辦,你也知道我家的家法?”

孫氏說道:“那又如何?此時乃非常之舉,要不是慈寧宮孃家得力,會讓我兒受制於她嗎?將來你親政之後,再改回來就行了。”

朱祁鎮暗中搖頭,太皇太后的威信,僅僅是他孃家出自靖難功臣嗎?簡直大錯特錯。

朱祁鎮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說道,才能讓孫氏明白,她是再幫倒忙。又不傷孫氏之心。說道:“母后,你放心太皇太后對我很好的。而今宮中我們勢弱,凡是一靜不如一動。能不動就不動的好,蹇公去時,說過,讓孩兒什麼也不做,只需要等就行了。”

“蹇公是這樣說的。”孫氏說道。

朱祁鎮說道:“正是。所以母后,今後不要觸怒娘娘就最好不過了。”

孫氏說道:“如此就好,只是我怕她懷恨在心。”

當初廢后一事,在雙方心中都是一個死結。孫氏看似屢屢妄動,其實乃是太皇太后在她心中壓力之大,簡直讓有崩潰的情緒。

朱祁鎮安撫了好一陣子,纔將孫氏安撫好,讓她不再提這一件事情了。

朱祁鎮送走孫氏之後,心中忽然想道:“不對,母后是如何與成國公府接上頭的。”

不過,朱祁鎮小看孫氏。而是不敢小看太皇太后。

皇宮作爲太皇太后的基本盤。

有什麼風吹草動,太皇太后決計比他先知道。大明宮禁森嚴,想要內外傳遞消息,卻不容易,除非有得力的宦官。

朱祁鎮立即想到了一個人,那就是王振。

王振與成國公府之間似乎有交際,這個消息還是金英報上來的。

不過,王振與金英之間彼此打小報告。

朱祁鎮早就習以爲常了。

有些事情知道就行,不必窮追。

此刻想起來,立即鎖定了王振了,立即讓人王振過來。

朱祁鎮負手而立,等王振一進來,朱祁鎮立即問道:“母后剛剛說要朕取成國公的女兒,這一件事情,是不是你弄的。”

王振聽了,立即跪倒在地,說道:“奴婢萬萬不敢,越過陛下做這樣的事情?”

“哦。”朱祁鎮轉過身來,看着王振說道:“那麼母后是如何與成國公府聯繫的?”

王振說道:“奴婢不知道,或許是各家命婦入宮的時候,太后知道成國公家裡有女。”

朱祁鎮冷笑一聲說道:“是嗎?”

各家命婦,不是朱祁鎮小看各家當家夫人,別的婚事,她們商量的辦也就罷了。這是關乎皇后的人選,她們真有權力決定。

誰敢?

朱祁鎮不想多追究王振了。畢竟而今王振還是他的左膀右臂。代他指揮宮中的太監。金英看似可靠,但是在朱祁鎮心中還是比不上王振。

朱祁鎮說道:“王大伴,從小你就在朕身邊,朕也想與你善始善終,有些事情能做,有些事情不能做,你思量好,今日的事情,就過去了。今後好自爲之吧。”

王振聽了,心中苦澀。說道:“多謝陛下寬宏,但是這一件事情委實不是奴婢所爲。”

朱祁鎮說道:“那就是宮中有成國公府的人,你知道該怎麼辦?”

王振聽了,心中一凜,說道:“奴婢明白。”

其實幾個國公府在宮中有眼線,這也很正常。這些眼線更多是與各國公有交情,爲國公府透漏一點消息而已。

不過,有時候該打掃一下就打掃一下。也不多。、

王振清理皇宮之中的眼線,卻不用多說。

只是這一件事情,並非張軒所說的那樣,到此爲止了。

等太醫確定皇帝已經大好之後,朱祁鎮立即去慈寧宮向太皇太后請安,太皇太后隨即將這一件事情重新提起來了。

“聽說你娘爲你相中了成國公府的女兒?”太皇太后看似無意,卻是有意的問道。

朱祁鎮連忙說道:“孫兒已經拒,這不合祖宗家法。”

太皇太后說道:“單單是不合祖宗家法,如此說來,你的婚事也該準備起來了。”

朱祁鎮一聽,立即知道其中不對。他忽略了一點。

就是皇帝大婚,很多時候就是皇帝親政的前奏。

孫氏想讓朱祁鎮大婚,未必單單是因爲成國公府。大婚本身就有很大的政治因素。

朱祁鎮連忙說道:“孫兒還小,這事情不急,待孫兒十八歲的時候再說說也不遲。”

朱祁鎮終於明白一件事情,他與太皇太后之間的蜜月期算是過去了。今後說話未必能如之前那麼如意了。

或許,這纔是兩個政治生物說話正常狀態。

太皇太后眉目之間放鬆了一些,說道:“哪裡能拖那麼遠,等你十五了,我自然會爲你準備婚事的。你也不用急。”

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師初戰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一百五十二章 與勳貴的聯盟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棗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八十二章 錢夫人之心第五章 新內閣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一百四十二章 楊洪巡邊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憂心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一百零二章 六部現狀第一百六十七章 馬政痼疾第七章 聖誕安排第九十二章 開海四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第四十二章 風雲會聚第一百章 定風波三第七十七章 日食將至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戰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第五十九章 北方戰略構想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三十八章 景東之戰第四十六章 千金贈君子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漢當幾胡?第二百章 馬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潰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溥之死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沒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十七章 李時勉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第二章 外戚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五十八章 豐收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一百五十八章 楊榮離京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戰後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馳道可解憂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四十六章 千金贈君子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七十一章 馳道地一百五十四章 傳檄可定藏地第一百三十二章 紛紛南洋策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七十八章 皇帝與楊溥第十五章 預修大典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第八十章 西寧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龍大捷第七十一章 馳道
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師初戰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一百五十二章 與勳貴的聯盟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棗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八十二章 錢夫人之心第五章 新內閣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一百四十二章 楊洪巡邊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憂心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一百零二章 六部現狀第一百六十七章 馬政痼疾第七章 聖誕安排第九十二章 開海四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第四十二章 風雲會聚第一百章 定風波三第七十七章 日食將至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戰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第五十九章 北方戰略構想第八十一章 錢家第三十八章 景東之戰第四十六章 千金贈君子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漢當幾胡?第二百章 馬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潰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溥之死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沒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十七章 李時勉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二十二章 天災與人禍孰重?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第二章 外戚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五十八章 豐收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一百五十八章 楊榮離京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戰後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馳道可解憂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九十六章 殘破京都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四十六章 千金贈君子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七十一章 馳道地一百五十四章 傳檄可定藏地第一百三十二章 紛紛南洋策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七十八章 皇帝與楊溥第十五章 預修大典第三十章 宿衛宮中第八十章 西寧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龍大捷第七十一章 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