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襄王金冊

沉重的喘息之聲,在朱祁鎮的耳邊想起,一時間他忘記了自己睡了多長時間。

是一夜?是一年?還是一輩子?

眼前的一起熟悉且陌生,腦海之中無數片段陌生且熟悉,有一種今日方知我是我的感覺。好一陣子才找到了之前的記憶,眼睛一顫,忍不住流下淚來。

雖然記憶之中,那個人不過是歷史上的宣宗皇帝,但是此刻他身體之中每一個細胞都喊着:“父皇。”那個從來將他捧在手心的父皇,他也是眼睜睜的看着父皇離去,硬生生的哭暈過去。

此刻他又想起那股撕心裂肺的痛楚,也不知道小孩子淚腺特別發達,忍不住一滴滴流在枕頭之上,不一會兒,就打溼了一大片。

他不知道,自己是做了長達二十多年的大夢?還是堪破了胎中之謎,覺醒了前世記憶。反正另一個自己,從小上學長大,學習結婚,意外死亡,龐大的信息量一下子衝了過來。

兩個人記憶就融合在一起了。

他到底是朱祁鎮,還是後世的那個現代人。只是此刻這都不重要了。

錐心的喪父之痛,讓他根本沒有心思想別的事情。

明宣宗,也就是他的父皇,於宣德九年正月初三架崩,享年三十八歲。

或許別人會這樣那樣的評價明宣宗,但是在此刻,朱祁鎮看來,明宣宗的身份只有一個,就是他的父親。

“小爺,您醒了。”似乎是聽見了裡面的動靜,一個太監腳下好像踩了棉花一般,走了進來,說道。

“王大伴,而今是初幾了?”朱祁鎮微微扶着額頭問道。

王大伴就是王振。王振乃讀書人出身,雖然一身太監服色,但是整個人氣質儒雅,文質彬彬。看上去好像是一個讀書人。

王振在永樂年間進宮,但是在永樂年間,他不過是一個辦差的太監,並不是太得用的。進入了宣德朝之後,明宣宗對太監的管制有所放鬆,而且王振因爲學問不錯的緣故,被明宣宗賞識,做了朱祁鎮的啓蒙師傅。

縱然明宣宗對朱祁鎮極好,但是事務繁忙,也很少有是陪他,真正陪在他身邊的,就是王振。故而他們兩人之間的情分很特殊。

至於土木堡之變,朱祁鎮目光幽幽的看了王振一眼。

……

王振說道:“今早已經是初四,作個小爺昏睡過去之後,奴婢就護送小爺回宮休息。”

朱祁鎮心中嘆息一聲,暗道:“一天了。”

他多麼喜歡時間能留在昨日。一想到他再也見不到父皇,他眼睛一紅,就再次想流下眼淚。

王振見狀,跪在牀前,說道:“小爺純孝,即便是皇爺在天有靈,也會欣慰的,只是而今卻不是悲傷的時候,有一件大事,奴婢不得不稟報小爺。”

“什麼事情?”朱祁鎮聲音之中帶着哭腔說道。

王振膝行幾步在朱祁鎮耳朵邊說道:“太后在宗人府,帶走了襄王金冊。”

朱祁鎮眼神頓時一愣,隨即瞳孔緩緩的收斂起來,連呼吸都沉靜下來了,朱祁鎮聲音帶着一絲顫音,說道:“什麼時候的事情?”

王振說道:“就在昨晚。”

金冊是什麼?

金冊玉牒乃是宗室身份的證明,是老朱家的族譜。一個皇室子弟誕生之後,就有人將辦好金冊玉牒記錄上名字,存在宗人府之中。沒有金冊玉牒就是私生子。

讓朱祁鎮如此害怕的事情,並非這金冊玉牒有什麼不對,而是金冊玉牒的一個用處,就是如果想要登基的話,就必須用上金冊玉牒。

如果尋常時候,這東西丟也就丟了,不見了也就不見了,也不是什麼大事,而今皇位虛懸。而襄王的金冊玉牒偏偏丟失了,簡直是太巧了,巧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

讓朱祁鎮如何能夠安心啊?

如果說朱祁鎮還是九歲孩童,而今之事,他或許反應不過來,但是此刻朱祁鎮情感上與歷史的朱祁鎮感情相通,但是多出了不少後世的記憶,心智決計不下於任何成年人了。

雖然說不清楚,到底是誰感染了誰。但是他卻能立即抓住重心。

朱祁鎮說道:“太后要立襄王嗎?”他一邊說一邊看向王振。

王振見朱祁鎮眼睛看過來,心中一愣,他在朱祁鎮身邊這麼多年,可以說,天下間最熟悉朱祁鎮的人,一個是他,一個朱祁鎮的奶孃李氏。他第一次感覺到朱祁鎮的眼神是如此陌生。

只是此刻,他沒有多想,只是覺得經過父喪之後,小爺一夜之間長大了。

這樣的事情王振並沒有少見過,父母在,有遮風擋雨的人,是一個模樣,父親去了,一夜之間,只能靠自己了又是另外一個模樣。

王振說道:“奴婢不知道。”

朱祁鎮想了片刻,緩緩的搖頭,說道:“太后不會的。有祖宗家法在。”

朱元璋定下的嫡子繼承製度,而朱祁鎮也是早早的立了皇太子。可以說名正言順。而且朱祁鎮的記憶之中,歷史上的他也是順順利利登基的。這位太后,也就是他的奶奶,乃是明仁宗皇后。

是太宗朱棣的兒媳。

在永樂年間,幫助仁宗皇帝與漢王奪嫡,在仁宗皇帝去世後,又是主持了皇位交接。決計是一個明白人。正因爲是明白人,是決計不會做傻事的。

王振有些着急,說道:“小爺,萬萬不可掉以輕心啊。須知兩宮不和已久。胡皇后這一件事情上,皇后可是大大違逆了太后的意思。而且襄王乃是太后親子,一旦有一個萬一。可就萬劫不復了。”

朱祁鎮一聽,頓時冷汗淋漓。

忽然從牀上翻身坐起來,露出潔白的裡衣來。

胡皇后廢立之事,當時朱祁鎮剛剛出生,但是他也聽宮中老人說過。他的母親孫皇后,本是走了太后母親,彭城伯夫人的路子送進太子宮中,打小被當做當時的世子妃,也就是父皇的妃子來培養的。

宣宗皇帝與孫氏也很恩愛。

只是萬萬沒有想到,當宣宗皇帝成親的時候,太宗皇帝朱棣又指了一個世子妃,也就是胡皇后。

當時太后還去見文宗皇帝說情,但是文宗皇帝卻說已經晚了,已經昭告天下了,天家之事,如何能出爾反爾,故而孫氏就只是做了妃子。

不過,宣宗皇帝對孫氏非常好。

在之前,貴妃是沒有寶冊的,但是宣宗皇帝爲孫氏開了先例,太后也覺得對不住孫氏,這些也都應允了,卻不想宣宗皇帝與孫氏想要廢后。胡皇后入宮以來,賢良淑德,得到了仁宗皇帝,太后,乃至宮中上下的敬佩。

從來沒有過錯。如何能說廢就廢。

只是木已成舟,太后即便後來知道,事情原委,又能怎麼樣啊?難不成再廢一次後?只是如此一來,太后對孫氏就相當看不入眼。將宮中亂象都歸爲孫氏身上。

雖然孫氏已經是皇后,但是在太后面前,從來不受待見。

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一百零一章 楊溥時代的開始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第四十八章 關山飛渡第九十二章 開海四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實學思想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一百一十九章 馬文升斷案第四十五章 登聞鼓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報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第一百零四章 桂西餘聲第八十九章 于謙的西北政策第二十三章 直隸省內部問題第八十章 寇深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二十七章 擴大化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九十一章 曆法的背後第八章 遼東之戰的戰略規劃第三十四章 交趾戰況始末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九十五章 大雲南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國公的死訊第一百一十章 糧與銀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八十九章 于謙的西北政策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封松潘之意第三十六章 老將不老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五十八章 大寧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師初戰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十六章 經筵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藥苦口第四十三章 憑祥之戰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四十四章 石炭二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八十章 經筵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五十一章 曬鹽法的進展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變化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八十一章 正陽門下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後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殘局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爲天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變化第六十三章 馳禁令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統四年的大水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九十九章 亦失哈最後的演出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三十一章 王振的預感第七章 聖誕安排第五十三章 處置曹吉祥第十八章 河北營田第一百零七章 迂迴計劃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八十五章 蔣貴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五十六章 災情彙總第七十章 懸危之計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棗第四十四章 孔弘緒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九十二章 開海四第七十六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風雲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九十七章 誰是小人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畝狀況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師第六十七章 朱祁鎮的後宮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
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一百零一章 楊溥時代的開始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第四十八章 關山飛渡第九十二章 開海四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實學思想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一百一十九章 馬文升斷案第四十五章 登聞鼓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報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一百九十七章 將軍百戰死第一百零四章 桂西餘聲第八十九章 于謙的西北政策第二十三章 直隸省內部問題第八十章 寇深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二十七章 擴大化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九十一章 曆法的背後第八章 遼東之戰的戰略規劃第三十四章 交趾戰況始末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九十五章 大雲南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國公的死訊第一百一十章 糧與銀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學院第八十九章 于謙的西北政策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封松潘之意第三十六章 老將不老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五十八章 大寧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師初戰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十六章 經筵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藥苦口第四十三章 憑祥之戰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四十四章 石炭二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八十章 經筵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五十一章 曬鹽法的進展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變化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八十一章 正陽門下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後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殘局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爲天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三十七章 逼戰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變化第六十三章 馳禁令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統四年的大水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九十九章 亦失哈最後的演出第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調整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三十一章 王振的預感第七章 聖誕安排第五十三章 處置曹吉祥第十八章 河北營田第一百零七章 迂迴計劃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八十五章 蔣貴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五十六章 災情彙總第七十章 懸危之計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棗第四十四章 孔弘緒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九十二章 開海四第七十六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風雲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九十七章 誰是小人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畝狀況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師第六十七章 朱祁鎮的後宮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