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

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

朱祁鎮與楊士奇敲定這一件事情後,就一道聖旨分發向西南。不過,朱祁鎮心中還有一些不放心,因爲朱祁鎮想讓王驥坐鎮西南,就不是一年兩年。具體多少年卻要是看天下形勢來定,而明代前期,也有地方官九任的習慣,有時候一個地方在某地連續四任十幾年,也不再少數的。

所以,朱祁鎮決定還是先將王驥召回京師述職。交代利害。好讓他安心,鎮守天南。

只是過年之前,王驥即便是長了翅膀,也回不來了。

故而朱祁鎮讓他年後大婚之前到京即可。

在閱兵之後,三大殿落成,朱祁鎮啓用三大殿,大宴文武百官內外使臣,自然不用多說了,自然好一番熱鬧。

但是到了,正統六年正月初一,也就是正旦當日。朱祁鎮避居偏殿,沐浴齋戒。並大作祭祀。以求救日。

當然了,朱祁鎮表面一點也不信,但是卻做的一絲不苟。

只是,大出朱祁鎮意料之外的事情發生了。

日食不至。

正統六年大年初一,晴空萬里,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

朱祁鎮一直等到下午時分,依舊沒有等到,再也不耐煩,立即召見欽天監。卻已經傳來消息,欽天監正,畏罪自殺了。

已經死了的人,自然來不了了。過來的是楊士奇。

楊士奇一進來,就說道:“恭喜陛下,陛下誠心感動上天,是以日食不至。”

朱祁鎮一時間沒有反應過來,但是瞬間明白了,以天人感應而論,這的確是行得通的,總比昭告上天,大明最高天文機構,欽天監搞出一個大烏龍好吧。

不過,朱祁鎮心中怎麼想,只能咬着牙認了,說道:“百姓如何?”

楊士奇說道:“百姓都稱讚陛下聖德。”

朱祁鎮一時間心中感嘆,暗道:“還是老臣靠譜。”

這種突發事件,朱祁鎮一時間還沒有理清楚該怎麼辦的時候,楊士奇已經上上下下都安排妥當了。

縱然朱祁鎮知道這話,就好像是皇帝的新衣一般,瞞不過有心人,但是朝廷上下,但凡聰明之人,都不會捅破這個謊話的。

朱祁鎮說道:“欽天監怎麼辦?”

朱祁鎮明明問的是欽天監正畏罪自殺,但是楊士奇卻有幾分答非所問,說道:“欽天監正不幸病逝,朝廷當好生安撫家屬,至於欽天監正之位,不可久懸,當選精通天文曆法之人出任。”

朱祁鎮心中暗道:“便宜他了。”

朱祁鎮此事第一次想殺一個大臣,區區一個欽天監搞出這麼大的動靜,險些讓朱祁鎮的政治威信受損。

朱祁鎮甚至懷疑,這是他不小心算錯了。還是蓄謀已久?

只是這個時候,卻不是調查的好時候,這邊還說是皇帝之德上感天日,是以日食不至,下面就說,就將欽天監查了一個底朝天,、豈不是自打自臉。

但是不查,不代表一直不查。錦衣衛任務又多了一項,而且欽天監上上下下,朱祁鎮一個也不想留了。

畢竟,欽天監看上去是一個清水衙門,但其實也是事關重大。一旦欽天監解釋什麼天文現象,用來對政治發聲。

就像今日一般,朱祁鎮被動之極。

而楊士奇也想到了這一點,所以楊士奇的提議,並非從欽天監內部挑選官員,而是從外面選精通天文曆法之士。

朱祁鎮說道:“臣記得南京似乎也有天文臺,南京也是我大明京師,天象之時,干係太重,不可輕忽,就從欽天監之中挑選得力人手,支援南京吧。”

楊士奇說道:“臣明白。”

朱祁鎮言下之意,就與這一件事情有關的欽天監所有人,都趕到南京去,等風聲過去之後,再一個一個查。

朱祁鎮又問道:“先生可知道,本朝何處有曆法大家?”

今天之事,讓朱祁鎮惱怒之餘,他心中卻有更多的擔心。

因爲天文曆法在古代實在太重要了。

其重要程度,是後世人無法想象的。

甚至是朝廷正統與否關鍵之一,政治上的意義就不用說了,其中的現實意義就是指導農業生產。

而今我們大多用陽曆,不用農曆,而農曆其實就是在明末崇禎歷的基礎上修訂而來的。

農曆上有二十四節氣,直接指導農業生產,一旦曆法不準,該種的時候不種,不該種的時候種了,倒是糧食產量就可想而知了。

之前朱祁鎮並沒有多在意,大明的歷法。

因爲朱祁鎮知道大明曆法底本乃是大名鼎鼎的授時歷,也就是郭守敬所創的歷法。郭守敬是何等樣的人,就不用介紹了。

朱祁鎮對這個在天文,機械,水利等學科的大學問家,還是很信任的,畢竟或許當時會看錯,但是郭守敬被後世推崇,想來還是有水平的。

之前,朱祁鎮並沒有擔心過,但是遇見今天這個事情,他忽然有一種感覺,那就是大明北方的天災,僅僅是氣候問題?是不是也與曆法不準有關係?

這樣的問題,朱祁鎮不會輕易問大臣,也不相信大臣所說的話。他必須親自證實,所以他才請教楊士奇有無天文曆法名家。

楊士奇沉吟說道:“國朝曆法名家,首推大測馬家。”

朱祁鎮說道:“大測馬家?”

楊士奇說道:“大測馬家乃是回回人,先前在前元任職欽天監,投奔朝廷以來,獻回回曆,爲太祖皇帝賞識,太祖時有兩個欽天監,一個是回回欽天監,一個朝廷欽天監。回回欽天監就爲馬家主持。馬沙亦黑,與馬哈麻父子相承主持欽天監。”

“太祖駕崩後,兩欽天監合二爲一,而回回欽天監也變成了,欽天監回回科。現在還在南京。只是臣如果沒有記錯的話,馬哈麻永樂年間,已經去了,馬家這一代,卻有青黃不接之態,一時間卻找不到什麼可用的人手。”

“倒是有一個人,年紀尚輕,但是臣偶爾聽黃福說過,此人算法之精,獨步天下。算得上年少有爲。就在南京欽天監,可以調入北京。”

朱祁鎮說道:“何人?”

楊士奇說道:“貝琳,據說已經盡得馬家真傳,甚至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之態。”

朱祁鎮自然不知道這個人是誰,但是楊士奇對朝廷內外熟悉的程度,是朱祁鎮遠遠不及的,既然楊士奇說了這個人,朱祁鎮自然要見見。

朱祁鎮說道:“就讓貝琳來北京吧。”

朱祁鎮卻不知道,他不知道貝琳,其實對貝琳的研究成果,卻是很熟悉的。後世流傳的十二星座,很多譯名就是貝琳搞定的。後世多有刪減而已。

而貝家更是從貝琳之後,掌南京欽天監,與大明相始終的天文世家。

只是朱祁鎮還是感到悲哀。

都是古代中國科技落後於西方的節點,就是在明代。

在曆法之上,就可以看出端倪來。

大明最頂尖的天文學家,居然是精研回回曆的。

倒不是朱祁鎮心胸狹隘,覺得阿拉伯曆法一定不好,但是這種折射出來的苗頭,卻讓朱祁鎮不安。

一時間朱祁鎮想將關於禁止民間研習天文的政令放開,但是看了楊士奇一眼,就知道,這一件事情,楊士奇是決計不會同意的。

從宋代以來,民間禁習天文,已經成爲慣例了,從楊士奇的推薦就可以看出來,關於天文曆法方面,高手都在欽天監,沒有在民間。

但是其中政治意味太明顯了,朱祁鎮敢放開,估計下面不知道有多少人有了天文現象的解釋權。

這也是很多政治事件的解釋權。

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五十五章 於公入陝第二百三十九章 阿刺知院退兵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龍大捷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運三難第八十二章 凱旋閱兵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書的人選第一百一十九章 馬文升斷案第十九章 破朝鮮之策第六十七章 當年千里追異人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第九十五章 大明軍制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第二百四十四章 孟搏命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傳京師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九章 通報,內參,與明報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一十三章 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一百五十八章 財政緊急策略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戰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十章 蹇公去矣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一百五十二章 親親之道第三十一章 王振的預感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一百章 定風波三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馬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棗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二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動的安南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三十四章 交趾戰況始末第一百八十二章 吳瑾揚名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壽幾何?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麓川四第九十五章 大雲南第十九章 不準贖刑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一百零四章 鐵甲鏗鏘第一百二十七章 巡城三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一百四十一章 錦衣衛的手段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風雲變第八十章 經筵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兒皈依真主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十八章 鐵面講官第八十章 寇深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二章 外戚
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五十五章 於公入陝第二百三十九章 阿刺知院退兵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龍大捷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運三難第八十二章 凱旋閱兵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書的人選第一百一十九章 馬文升斷案第十九章 破朝鮮之策第六十七章 當年千里追異人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第九十五章 大明軍制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第二百四十四章 孟搏命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傳京師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九章 通報,內參,與明報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一十三章 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一百五十八章 財政緊急策略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戰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十章 蹇公去矣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一百五十二章 親親之道第三十一章 王振的預感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一百章 定風波三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馬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棗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二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動的安南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業體系第三十四章 交趾戰況始末第一百八十二章 吳瑾揚名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壽幾何?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麓川四第九十五章 大雲南第十九章 不準贖刑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一百零四章 鐵甲鏗鏘第一百二十七章 巡城三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一百四十一章 錦衣衛的手段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風雲變第八十章 經筵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兒皈依真主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問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六十二章 大赦詔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十八章 鐵面講官第八十章 寇深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數字第二章 外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