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

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

等朱祁鎮將卷子收上來的時候,大略一看,心中暗道:“果不其然。”

這些將領的文化水平堪憂之極。

朱祁鎮剛剛還擔心,這近千學員太多了一些,讓朱祁鎮看不過來,畢竟他身邊可以參與閱卷的人,不過,他自己,英國公張輔,成國公朱勇,保定侯孟瑛,豐城侯李賢,太監劉永誠而已。

但是一看這些學員的大概水平,立即知道不用。

別的不看,先看字。

毛筆字不好寫,但凡能寫一手好字,大抵在讀書上都是下過苦功的。當然了,朱祁鎮並非是挑選書法大家。

朱祁鎮自己的字就不好。自然也不求下面的人字多好。

但是最起碼能入眼吧。

朱祁鎮字些的不好,但是日日臨沈學士帖,眼光卻還是有的。看下面學員的一筆臭字,充分的詮釋了什麼叫做不堪入目。想看清楚都有一點困難。

朱祁鎮本來想細細看一番,或許是一個被書法耽擱的大才。

但是朱祁鎮仔細看了之後,不得不承認,文章水平與書法水平之間的正相關。凡是一筆好如墨團的臭字。根本就寫不出什麼好文章了。

直接用書法掃下一批之後,下面的卷子纔可以一看,朱祁鎮將他分給身邊的人,讓他們看一下內閣,朱祁鎮也看了看。

怎麼說啊?沒有什麼驚人之言。

能詳細說明太祖太宗宣宗時期邊防政策的就算好的,更多都是大話空話,似乎聽他的話,聖天子在上,封狼居胥,就指日可待了。

最後挑挑揀揀,才湊足了一百份卷子。

朱祁鎮心中暗道:“其實,直接用書法來挑,大概也是這個水平了。”

朱祁鎮不得不承認,他現在大明武學,雖然是大明軍事教育最高學府,但是充其量是一個低級軍官學院。 或許能培養出來,臨陣衝鋒之將,但是想培養出來獨擋一面帥才,還是看他們的成長了。

選出一百名之後,就快了。

劉永誠直接給他安排的戰馬,挑選好號牌。

第一號,對第一百號,長矛去矛尖,弓箭去箭頭,上面染了石灰。在數千人目光之下,與校場正中廝殺,凡是身上被點中的,算是淘汰。

這個時候,朱祁鎮算是能看出來一些名堂了。

畢竟朱祁鎮這麼多年下來,一直保持鍛鍊,他一身弓馬的功夫,不敢說多好。但是自己覺得也是能見人的。

第一對,一上馬。朱祁鎮就感覺到了,都是好手,能力不比乾清宮侍衛差。

而且打得相當之快。

這種單挑,大家可能聯想到三國演義,大戰數百回合,但是實際上,最多三五合,就決出了勝負,距離遠的弓箭對射,距離近的長矛木刀。

雙方都沒有什麼花架子。

不過,受傷也隨之而來了。

畢竟即便是拿一根木棍,在奔馳的戰馬之上,一交擊,還是有很大的能量的。

就這樣層層減員之下。打到第三輪,只剩下了二十個人。

最後決出五個人。

分別是楊洪的侄子楊信,石亨侄子石彪,恭順伯之子吳瑾,當然也不全是勳貴二代,還有來自遼東的襲職軍官範廣,來自山東的韓青。

這五個人,談不上文武雙全,但是卻都是將才。朱祁鎮估計自己根本不是他們任何一個人一合之敵。

朱祁鎮目光一一掠過眼前五個年輕才俊。

楊洪侄子楊信。不過二十出頭,相貌堂堂。再加上楊洪的底細,之前也說過了,就不說了。

但是石亨的侄子石彪,長大卻顯得粗狂之極,雖然年紀不大,但是鬍子不少,一根根如鐵,而且他馬上對戰,不用長槍,反而用一柄長柄大刀。在最後的比試之中。石彪從不留手,好些缺席的學員,都是被石彪打得骨斷筋折。

對於石亨這個人,朱祁鎮心中還有一些心結。

石亨也算是一個大名鼎鼎的人物,而今還在大同鎮之中,比楊洪的地位要低一點。

在軍事地位上,雖然宣大並稱,但是現在宣府還比不上大同,原因很簡單,因爲大同有歷史傳承的。

不說別的,單單說徐達與王保保就圍繞着大同有一系列交鋒。而且大明對草原上保持攻勢,大同比宣府更深入草原。

所以,這個時代,幾乎是精兵強將出大同。

從方政,開始,大同鎮都是精兵,楊洪與石亨都是邊將之中比較打的將領。朱祁鎮心中有數。

不過,比起英國公,成國公等人都推崇的楊洪。石亨就不被很多人欣賞了。

原因很簡單。

石亨太不規矩了。除卻能打之外,石亨什麼事情都做過,草芥人命,欺行霸事,各種撈錢,等等。

而英國公張輔很看不管石亨這樣的將領。但是問題是石亨這樣的人,在大明軍中不在少數,甚至成爲文官之中武將的標準模範,凡是能打的,必定暴虐,甚至倒推出來,凡是暴虐的必定能打。

而石亨就是這樣的特性。

即便不是石亨歷史上的所做所爲,單單這作爲,朱祁鎮不大喜歡。而石彪而今的作爲,朱祁鎮也不見得欣賞。

至於吳瑾。卻是羅圈腿,塌鼻子,圓臉。一副標準的蒙古人長相。

不錯,他就是蒙古人。

吳瑾就是韃官。

吳瑾的爺爺,恭順伯吳允誠乃是元朝大官,官職元朝平章,洪武年間投降。在太宗登基之後,得到了重用。與他的兒子,也就是吳瑾的父親吳克忠跟隨太宗皇帝出戰。

特別標註,吳允誠父子兩人蔘加了忽蘭忽失溫之戰。

雖然是蒙古人,但是對大明忠心耿耿的。而且韃官在大明有不少,吳瑾其實也是其中的代表。

比起這個三個將門子弟。

韓青與範廣就一點差了。韓青的世職是青州衛同知。範廣世職乃是遼東衛指揮僉事。

但是總體來說,沒有一個是真正從底層出身的。

這就是大明軍隊的現實現象。

朱祁鎮對此也沒有什麼辦法,只能適應了。

朱祁鎮看着這眼前五個人,都是武學的佼佼者的,心中默默盤算一番,就有了決定了。

首先,朱祁鎮正要派楊洪出塞,巡視開平,大寧舊地。正要安楊洪之心的時候,所以第一名自然是落在楊信身上。

石亨這個人,不能讓他得意忘形,所以石彪,自然要往後排了。

吳瑾這個人是韃官出身的。不能太前,但也不能太后,畢竟大明軍中有相當一部分韃官,朝廷應該注意,不能傷了忠臣義士之心。

雖然大明軍中都是各種二代盤踞,但是朱祁鎮總要是提攜一下,從下面上來的軍官,韓青與範廣的世職相比,韓青在範廣之下。

所以,韓青第二名。

這排下來之後,也就是楊信第一,韓青第二,吳瑾第三,範廣第四,石彪第五。

朱祁鎮親手賜御劍一柄,並將他們列入乾清宮侍衛的行列,一同列入的還有這一次武學之中選拔出來的佼佼者。

張輔看到楊信的感激涕零的雙手捧着朱祁鎮賜下的御劍。激動的不知道手腳往哪裡放的樣子,心中暗道:“六合楊家必將大興。卻不想楊洪運氣這麼好。”張輔唯一羨慕的是楊洪膝下子嗣不少,足以光耀門楣,他卻膝下空虛。即便而今權勢滔天,又如何?

總是風流留不住的。

朱祁鎮不知道張輔心中的思量,他問劉永誠說道:“明年武學還能有這樣的人才嗎?”

劉永誠帶着苦笑說道:“陛下,老奴覺得,數年之內,都不可能有這一批質量好了。”

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興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九十五章 大明軍制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餘波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二十四章 誰能解之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鎮守南京第二十三章 從直隸開始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進派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七十八章 大越皇帝第三十一章 王振的預感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風雲變第一章 襄王金冊第一百二十六章 內閣變化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三十九章 欽州黃氏之戰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國公決斷第五十五章 奴兒干都司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賢的機遇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賢的機遇第一百零二章 孤身入思明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第七十八章 皇帝與楊溥第九十八章 李滿住的決斷第一百零二章 孤身入思明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團第十二章 徐有貞眼中的機會第八十三章 武進惲家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四十六章 重構東北戰略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一百六十七章 馬政痼疾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團的到來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四章 都掌蠻之滅第十一章 朝鮮靖難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四十五章 登聞鼓第四十八章 南洋衛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國公決斷第六章 困境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一百五十六章 和親?第八十六章 合流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封松潘之意第九十四章 明軍東來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五十二章 礦亂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四十二章 樹上開花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麓川四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決然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
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興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九十五章 大明軍制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餘波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二十四章 誰能解之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鎮守南京第二十三章 從直隸開始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進派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七十八章 大越皇帝第三十一章 王振的預感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風雲變第一章 襄王金冊第一百二十六章 內閣變化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三十九章 欽州黃氏之戰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國公決斷第五十五章 奴兒干都司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賢的機遇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賢的機遇第一百零二章 孤身入思明第三十八章 五世說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第七十八章 皇帝與楊溥第九十八章 李滿住的決斷第一百零二章 孤身入思明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團第十二章 徐有貞眼中的機會第八十三章 武進惲家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四十六章 重構東北戰略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一百六十七章 馬政痼疾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團的到來第一百三十七章 見石亨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四章 都掌蠻之滅第十一章 朝鮮靖難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四十五章 登聞鼓第四十八章 南洋衛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國公決斷第六章 困境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一百五十六章 和親?第八十六章 合流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六十七章 魏國公入處州城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災非人禍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封松潘之意第九十四章 明軍東來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五十二章 礦亂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四十二章 樹上開花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麓川四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決然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