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朝鮮延邊之戰

第一百零五章朝鮮延邊之戰

這一場小戰,僅僅是海西之戰的開始。

在此十幾天之間,也先督促下面各部,輪番攻城。

雙方炮矢來往不斷,海西城牆本來就是夯土城牆,高度也不是太高,上面的木棚也撐不住回回的轟擊。

硬生生砸出來兩三個缺口。

但焦禮一直堅守城垣,城頭破了,就立即派人修補。

而且即便有幾個缺口,在大量火統,火器的打擊之下,不管來多少人也是衝不進來的。

雙方的廝殺,很快就變成了單純的消耗戰。

用人命與人命的消耗。

慢慢的下面的人就打不動了。

也先倒是不在乎下面人的傷亡,但是下面各部落首領可不會不在乎他們本部的傷亡,這都是他們的本錢。

對於下面減緩進攻頻率,也先這也是知道的。

只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已。

對於這個結果,如果也先其實也是有預料的。他已經發現了想要攻破海西城,必須有大量的火器。

城池攻防戰之中,所有的攻城器械都退讓在火器之後了。

對於短時間將海西城攻破失去信心之後。也先的心思,就放在其他地方了。

遼東鎮謹守邊牆,十幾萬人馬嚴陣以待,雖然多爲步卒,不敢輕率野戰,但是見識過海西城的堅固。

也先纔沒有心思去攻大明的城池。

而且也先對於海西之戰,乃是對大明之戰預演。

如果說海西城一鼓而下,說不得也先就會立即揮兵遼東,展開與大明的戰爭。最後一層臉皮也不用要了。

但是而今海西城尚且如此,沿邊一系列雄城,也先更沒有希望攻下來了。

對於怎麼打南朝,也先也在衡量的代價。

只是在也先忽然得到一個情報之後,他心頓時一動,說道:“朝鮮聚集了三萬大軍在延邊六鎮?真是不知死活。”

“張先生,”也先對張宗周說道:“上一次派人去朝鮮一直沒有消息嗎?”

張宗周臉色並不是太好的。

所有攻城器械都是他的心血,但是大量火器之下,不管多少攻城器械,都不能靠近城牆五十步。一旦靠近五十步內,就會籠罩在無數火力的打擊之下。

寸步難下。

畢竟血肉之軀,難抵火藥。

火銃火炮各種各樣的缺陷,卻被城牆的存在完美的抵消了。

甚至火器發射根本不用士卒來用,即便是一婦孺持之,也足以殺一甲士。

這種嶄新的局面,讓張宗周心中失落之極。但是也先非但沒有怪罪張宗周,反而多加撫慰,賞賜不斷。

讓張宗周更是感覺涕零,對也先忠心耿耿,願意效之以死。

張宗周回憶關於朝鮮這邊的情報,說道:“王爺所言極是,朝鮮王首尾兩端,不敢得罪南朝,也不敢得罪我朝。一直在搪塞。”

也先說道:“既然如此,本王就替他們做決定吧。讓阿刺知院,帶着本部人馬南下,破了朝鮮的延邊六鎮,去問一問朝鮮王做什麼決定。”

就海西的位置而言,距離最近的,並不是大明的遼東都司,而是朝鮮的延邊六鎮。也先這一次來本身就是有益於朝鮮。

朝鮮老老實實什麼也不做,說不定也先就放過他了。而今卻不自量力,往沿邊六鎮,大舉調兵遣將。

如果也先不還以顏色,其實不是說,也先怕了朝鮮。

阿刺知院,是也先的老部下,瓦刺老將。在脫歡時期就是一員大將。他的本名其實阿刺,所謂知院,乃是他的官職。

元代官名,喜歡叫某某院。知院自然是主管此院長官了。

但是具體是知那個原,是樞密院,監察院,這都是沒有必要細究的問題,畢竟雖然也先爲身邊的官員,都掛上了元朝的官職,但都是一個虛銜而已。

根本沒有一點用處。

不過,也說明了阿刺在瓦刺軍中的地位。

一般來說,元代在中央的某知院,少則是大明部堂級,大就是宰相別稱。

阿刺而今五十多歲,沉默寡言,聽了也先的命令,二話不說,帶着本部萬騎南下。從海西到演變六鎮,就是進入山區之中了。

行軍很是困難。

但是阿刺所帶領的大軍,乃是瓦刺精銳,自然是翻山越嶺如屢平地。不過三日,就渡過了門圖江,進入了朝鮮地界之中。

阿刺迅速派人探清楚朝鮮的佈防。

朝鮮延邊六鎮增設,也就是這十幾年的功夫,總體上來說,還是地廣人稀,最先建立的孔州,慶源兩鎮根基,最爲穩固。

也不阿刺知院盯上了。

孔州城並不大,畢竟朝鮮的人力物力與大明無法相比的,大明可以用數年的時間,在海西無中生有的建立起一座海西城,但是朝鮮對延邊六鎮的經營上,就差多了。

所以孔州城其實不過一個縣城,甚至比縣城還要單薄的多。

沒有辦法,朝鮮的國力在哪裡放着。

阿刺知院用了一招樸實無華,卻兇險異常的手段。

廣博遊騎封鎖詳細的同時,派出三百甲士,直衝孔州城城門。

這一招看似很笨,卻在一快字。

等孔州守軍,發現瓦刺騎兵的時候,大軍已經距離城門百步左右,做什麼事情都已經來不及了。

只能眼睜睜的看着瓦刺騎兵衝進孔州城中。

這結果自然是毫無懸念了。

瓦刺騎兵進城之中,通過一個多時辰的廝殺,朝鮮軍隊是一個活口都沒有,然後阿刺故意放出一些活口。

讓朝鮮人知道,孔州已失。

孔州作爲延邊六鎮第一個建立起的軍鎮,自然是這一帶防禦的核心。朝鮮人不可能不想收回來

故而猶豫了幾天之後,朝鮮更改援邊的三萬大軍,就向孔州前進了。

他們忌憚瓦刺騎兵,走得是相當之謹慎。

一個個戴着斗笠朝鮮兵,小心翼翼的走在山道之中,只是出了山道,眼前豁然開朗,卻是一面平地。

這一片平地並不是太大,一邊不遠處就是大海,西側就是山巒,只要山與海之間,有一道狹長的平原。

但是在平原之上,瓦刺鐵騎不知道等候多時了。

除卻少數遊騎之外,瓦刺騎兵一個個都落馬休息,甚至飲馬的飲馬,吃乾糧的吃乾糧,好像眼前朝鮮軍隊,根本不值得一提。

但是朝鮮士卒卻是嚇了一跳。

朝鮮軍隊行軍之前,也是派了斥候了,但是所有斥候都沒有傳回消息,之前以爲是意外,看了這個樣子,哪裡不知道,朝鮮軍隊所有的斥候,都已經被做掉了。

而斥候是軍隊的眼睛,瓦刺竟然將朝鮮軍隊的斥候全部拔掉了,也就是讓朝鮮軍隊變成了瞎子。

如此趁機進攻,後果不堪設想。但是瓦刺卻沒有這麼做。

而是如此狂妄的等待朝鮮軍隊進入戰場。

讓朝鮮主將,又氣又恨,就是氣憤瓦刺一方太過託大了。不過也感謝瓦刺的託大,給他朝鮮取勝的機會。

朝鮮將領立即整頓兵馬,三萬的軍陣緩緩的排開,長槍如林,刀盾林立,無數斗笠幾乎要連成了一片,帶着幾分威嚴之態。

不得不承認這個時代朝鮮軍隊,其實還是有一定戰鬥力。當今這位朝鮮王打過女真,打過倭寇,正是國力的上升期。

只是大國與小國之間的差距,實在太大了。

阿刺知院如此老將,他自然知道仗是怎麼打的,所謂的託大,婦人之仁不會出現在阿刺知院的大腦之中。

他如此放任朝鮮軍隊,其實是有自己的目的的。

他所追求的不是破軍,而是破膽,一戰之下,讓朝鮮軍隊見了瓦刺軍隊,就會想起今天。

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五章 太后二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八十章 寇深第一百零一章 圍城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鐵都第一百五十章 漕運難題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二十七章 鴨綠江畔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二百零六章 分散突圍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實力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六十七章 朱祁鎮的後宮第四章 太后第六十三章 馳禁令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一百一十九章 馬文升斷案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三十章 御前帶械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鎮的第一把火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團第六十八章 台州之戰第二十八章 江南重賦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戰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三章 都掌蠻第九十五章 任禮出鎮甘肅第二百三十九章 阿刺知院退兵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九十三章 開海五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一百零九章 待詔陸祥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九十六章 開海八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一百零四章 桂西餘聲第九十四章 成國公反制計劃第七十六章 佛山鐵業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四十三章 憑祥之戰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開始第一百四十章 劉定之請纓第十八章 鐵面講官第三十七章 楊溥難題第一百六十七章 馬政痼疾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八十一章 正陽門下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四十八章 南洋衛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七十二章 木蘭河衛之屠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八十二章 西寧讀書人第一百一十五章 議麓川六第一百二十一章 錢法第一百六十七章 馬政痼疾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組第七十一章 朱見治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五十八章 豐收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五十七章 三省大震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九十章 貝琳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爲天二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動的安南
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五章 太后二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八十章 寇深第一百零一章 圍城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鐵都第一百五十章 漕運難題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二十七章 鴨綠江畔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二百零六章 分散突圍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實力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六十七章 朱祁鎮的後宮第四章 太后第六十三章 馳禁令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一百一十九章 馬文升斷案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學新三甲第三十章 御前帶械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鎮的第一把火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團第六十八章 台州之戰第二十八章 江南重賦第一百四十六章 乾清宮侍衛換血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戰第五十六章 襄國第三章 都掌蠻第九十五章 任禮出鎮甘肅第二百三十九章 阿刺知院退兵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九十三章 開海五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彪到龍城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一百零九章 待詔陸祥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九十六章 開海八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一百零四章 桂西餘聲第九十四章 成國公反制計劃第七十六章 佛山鐵業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四十三章 憑祥之戰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開始第一百四十章 劉定之請纓第十八章 鐵面講官第三十七章 楊溥難題第一百六十七章 馬政痼疾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八十一章 正陽門下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四十八章 南洋衛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七十二章 木蘭河衛之屠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八十二章 西寧讀書人第一百一十五章 議麓川六第一百二十一章 錢法第一百六十七章 馬政痼疾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組第七十一章 朱見治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猶豫第五十八章 豐收第一百五十章 重啓遵化鐵廠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五十七章 三省大震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九十章 貝琳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爲天二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動的安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