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兌子

第二十九章 兌子

楊溥進宮的時候,宮門之外已經有了很多大臣了。

可以說,文官大佬們都到了。

他們萬萬不能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的,明眼人都看出來,李時勉的罪名根本就是捏造的。今日如果不阻止這個先例出來。明日王振就能用同樣的手段來整他們。

楊溥一到,不知道誰說了一句說道:“首輔大人來了。”

一時間大官小臣都簇擁到楊溥身邊。楊溥下了轎,輕輕一拱手,說道:“請諸位放心。本堂必定會爲李大人鳴冤。”

一時間幾乎所有的目光都落到了楊溥身上,幾乎所有文官都向楊溥行了一禮,然後讓開了道路。

楊溥通過這一條人羣之中的走廊,緩緩的來到了宮門之中,拿出牙牌求見。

牙牌就是出入大內憑證,不同級別的牙牌有不同的權限,大部分朝臣的牙牌也只能抵上去之後,等批准才能進入。

而楊溥等內閣,全部在紫禁城之中辦公,所以他們想要進入紫禁城要容易的多。

果然守護宮城的侍衛,驗過牙牌之後,就讓開道路讓楊溥進宮。

就在楊溥進入皇宮之時,王振也得到消息了。

王振知道之後,冷笑一聲,說道:“來人,將陛下賜下的大紅蟒袍給咱家拿來。”隨即王振換上一身大紅蟒袍,而且是過肩蟒。

蟒袍幾乎類似於龍袍了,大紅底色,青黑色的大蟒從左肩過來,龍頭就在胸前,張開大嘴,吞雲吐霧,不可一世之極。

這是朱祁鎮賜給王振的,可以說人臣最高待遇之一。公侯服色也不過如此。

王振一抖衣袖,說道:“走吧,讓我看看楊首輔想做什麼。”

對於錢婉兒來說,楊溥忽然求見,錢婉兒有些愣神。

雖然錢婉兒有一個監國的名分。

但是誰都知道,這個監國的名分是虛的。

有多虛,從內閣六部司禮監,這整個一套處理政事的流程,根本不用錢婉兒插手。只是每天都有這些奏摺的副本送到後宮之中。

這些副本平日是送到乾清宮之中,而今不過是轉個地方而已,至於錢婉兒自己看過沒有。

只有錢婉兒自己知道了。

不過,錢婉兒一身正裝,在前殿一處偏殿接見了楊溥。

她雖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但是知道楊溥的分量,更知道,這些大臣們,沒有事情是不會來找她這個婦道人家的。

楊溥行禮之後,單刀直入,將這事情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隨即說道:“皇后殿下,今日王振之所做所爲,震動朝野,令人髮指,今陛下留殿下監國,殿下不處置可以對陛下。還請陛下頒佈懿旨,處置王振。”

錢婉兒聽了,不由的皺眉。

對王振做的事情,也有一些不滿。但是不滿歸不滿,覺得王振做的太過分了,但是錢婉兒卻沒有想過處置王振。

原因很簡單,王振是皇帝的人。

錢婉兒根本不會越過皇帝的去處置王振的。朱祁鎮臨走之前,還交代有事情要找王振。但是錢婉兒也知道面對楊溥,不做表示不行,說道:“先生的意思是------”

錢婉兒在太皇太后的調教之下,不敢說有多高明,但是基本的政治素養還是有的。她也知道外面的羣情激奮,自然也準備從中調和。

只是她萬萬沒有想到楊溥的要求這麼高。

楊溥義正言辭的說道:“殿下,王振之罪,罄竹難書,以明正典刑以示天下百姓,安百官之心。”

錢婉兒頓時皺眉,覺得楊溥有幾分逼宮的意圖,心中有一些小委屈,暗道:“是看陛下不在,來欺負我這個婦道人家嗎?”

“是誰要處置咱家。”王振人未到,聲先至。帶着一身大紅過肩蟒袍,閃入大殿,說了這一句話,方纔向皇后行禮。

錢皇后心中微微不悅,但是也忍了下來,說道:“大伴來得正好,首輔所來,就是爲了李先生之事。李先生乃是陛下的老師,需存些體面纔是。”

王振恭恭敬敬的說道:“殿下所言極是,奴婢自然會給他體面的。只是李時勉所犯的事情太大了,卻不是奴婢可以網開一面的。”

錢婉兒說道:“留着等陛下回來處置就行。”

楊溥說道:“殿下,李時勉年事已高,詔獄之中又兇險難測,一旦有一個萬一,殿下可以面對陛下。”

王振冷笑一聲,說道:“李時勉罪行昭彰,奴婢也不會讓他死在詔獄之中的。”

楊溥厲聲說道:“王振,你休要猖狂,你以爲天下人都是沒有長眼睛嗎?”

王振慢條斯理的說道:“楊首輔,你開始關心一下你知道嗎?你這麼爲李時勉說話,難道這一件事情之中,還有你參與進去嗎?”

楊溥說道:“你-------”

錢婉兒見此,頓時大怒,說道:“此事到此爲止,等陛下回京之後,再做處置。”隨即拂袖而去。

王振目送錢皇后離開之後,輕蔑的看了一眼楊溥,更是不說一句話,就離開了。

楊溥出了宮門,大隊文官還在等候,見楊溥出來,大部分人都衝了上去,一個個問道:“首輔,首輔------”

楊溥目光環繞一眼,張開嘴想要說些什麼。忽然眼睛一閉,整個人向後面倒了下去。

周圍的官員大驚,一個個上前將楊溥攙扶到一邊, 忙做一團。

這消息也很快傳開了。

金英更是第一時間知道了,金英聽完之後,倒吸一口涼氣,說道:“楊溥老兒,果然夠狠,你是要用李時勉兌子王振。”

金英從來知道,楊溥從來是能屈能伸的。

在三楊時代,對楊士奇與楊榮,楊溥叨陪末座,從來沒有見過他有什麼不原因的,他之所以能將楊士奇掀翻,其實更重要的是,楊溥對皇帝能軟下身子。

如果楊溥真想將李時勉給救出來,那麼楊溥還說服不了皇后,即便不能李時勉無罪釋放,也能將李時勉換一個地方關押,比如刑部,大理寺。無論關押在什麼地方。李時勉這一條小命卻是保住了。

但是在詔獄之中,卻難說了。

但是楊溥從頭到尾都沒有提這個話茬,反而要處置王振。看似嗓門震天,但是問題誰都知道,天下間能處置王振的人只有一個。

那就是陛下。

陛下不在京師,楊溥讓誰處置王振。

金英更是知道以皇帝對王振的愛護,只要王振不犯下天大的錯誤。那就不會殺了王振。顯然楊溥給王振準備一個讓他必死的罪名。

這個罪名,不是別的,而是李時勉的命。

如果李時勉死於王振之手,皇帝會不會保王振,金英心中不敢肯定,但是這麼多年對皇帝的瞭解,他似乎是以國事爲重的。大抵是不會放過王振的。

但是問題是,金英覺得自己更加倒黴。

他在這裡做的小動作,他並不覺得能瞞得過皇帝。皇帝會不會放過王振,金英不清楚,但是他更加確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皇帝決計不會放過他。

畢竟李時勉他纔是始作俑者。

金英跌坐在太師椅之上,沉默良久,就令下面的小太監開始收拾東西。不管是去南京,還是去亂墳崗。這些東西總就要收拾的。

就不麻煩別人了。

金英喪失了所有的希望,默默的等待死亡的時候,朱祁鎮也帶着護衛日夜狂奔,再短短數日之內,從大名府來到了天津府之中。

在這裡,朱祁鎮對局勢有了近一步的瞭解。只覺得這局勢比他想先的更加糟糕。國子監很多學生都開始圍堵錦衣衛鎮撫司了。

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軍對峙的開始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國公的死訊第一百八十章 登壇拜將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一百七十四章 滿壁荒唐紙第二百零九章 雙方退兵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一百二十七章 巡城三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輔曹鼐第五十四章 吳士漣的絕望與希望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藥苦口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一百九十八章 顧興祖逃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二百零九章 雙方退兵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動的安南第一百四十八章 內閣人選的紛爭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組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運三難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單的利弊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十一章 朝鮮靖難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第八十九章 于謙的西北政策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畝狀況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後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第四十章 思任發之死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一百一十九章 殺人是爲罪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嘗試第八十二章 凱旋閱兵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一百五十六章 和親?第五十八章 礦稅第二十一章 衛河入海段第三十六章 京營出京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斷第五十八章 礦稅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醫院令樓元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雲動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二十九章 武學開學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謙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第八十七章 對劉定之的安排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統四年的大水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團的到來第三十五章 精簡少府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臣楊榮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六十五章 一條鞭法的問題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六十六章 楊士奇與于謙三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七十八章 大越皇帝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來的血戰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漢當幾胡?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三十二章 大明南洋戰略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十四年
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軍對峙的開始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國公的死訊第一百八十章 登壇拜將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一百七十四章 滿壁荒唐紙第二百零九章 雙方退兵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一百二十七章 巡城三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輔曹鼐第五十四章 吳士漣的絕望與希望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藥苦口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一百九十八章 顧興祖逃第一百零五章 銀荒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二百零九章 雙方退兵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動的安南第一百四十八章 內閣人選的紛爭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組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運三難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單的利弊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十一章 朝鮮靖難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第八十九章 于謙的西北政策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畝狀況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後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第四十章 思任發之死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一百一十九章 殺人是爲罪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嘗試第八十二章 凱旋閱兵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一百章 大明鐵騎之威第一百五十六章 和親?第五十八章 礦稅第二十一章 衛河入海段第三十六章 京營出京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斷第五十八章 礦稅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醫院令樓元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雲動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二十九章 武學開學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謙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第八十七章 對劉定之的安排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統四年的大水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團的到來第三十五章 精簡少府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臣楊榮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六十五章 一條鞭法的問題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六十六章 楊士奇與于謙三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七十八章 大越皇帝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來的血戰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漢當幾胡?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三十二章 大明南洋戰略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十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