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

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

京營與邊軍是作爲大明的兩大主力。

京營這邊因爲成國公集團的倒下,朱祁鎮有能力擺平了。

但是邊軍卻不好弄了。

首先邊軍還是有一定戰鬥力,雖然很多邊軍的衛所,也是一片稀爛,甚至鎮守的總兵官也想上奏招募百姓爲兵。

也就是募兵。

在歷史上,明軍前期是衛所制度,而後期是募兵制度,甚至募兵也是邊鎮先開始的。

而且邊軍並非是像京營一般,找出一個整體的目標,因爲地理原因,九邊邊軍內部也是存在相互鄙視的態度。

朱祁鎮不可能一網打進。

所以朱祁鎮必須要用京軍打出一場毋庸置疑的勝利,讓邊軍恢復對京營武力的畏懼之後,朱祁鎮纔敢走下一步。

否則一旦鬧出什麼叛逃瓦刺,什麼兵變等等事端,可就不好辦了。

有明一代兵變從來不見少的。

但是打誰?

這一場勝利從什麼地方找?

這一件事情一直在困擾着朱祁鎮。

在今天秋季大災之後,朱祁鎮一直都想。

就在朱祁鎮思考的時候,卻聽腳步聲,匆匆而來,一個蒼老的聲音說道:“皇爺,周相去了。”不是別人,正是範弘。

範弘也很老了。

他甚至一直在身邊帶一個三十多歲的太監,就是懷恩。

懷恩姓戴,家中原本也是書香門第,但是因爲族人犯罪被牽連入獄,後在閹割入宮。那是宣德初年的事情了。

與其朔範弘看中了懷恩,不如說,範弘覺得朱祁鎮會看中懷恩。

無他,因爲對太監用法不同,就需要不同的太監。

在朱祁鎮剛剛登基的時候,他需要一個強力的太監來維護皇權。但是而今朱祁鎮已經掌控了朝廷,也感受到了太監這個體系,固然是皇權的維護者,但是更多的時候是大明綱紀的破壞者。

在朱祁鎮對太監進行限制的時候,他需要的太監,是能夠處理好宮內事務,又能與外朝文官有很好的銜接,還安於本分,不亂攬權斂財。

範弘就符合這個條件。範弘的文采很好,如果不是太監,在宮外估計也能考取功名的,而懷恩也是這樣,他的文采也不錯,而今有士大夫風範。

朱祁鎮聽到這個消息猛地起身,說道:“怎麼回事?之前不是說偶感風寒嗎?”

範弘說道:“老大人已經上了年紀,向日操勞無度,昨日以爲是偶爾風寒,只是沒有想到回去就不行,剛剛家裡人來報喪了。”

朱祁鎮聽了,嘆息一聲,說道:“輟朝三日,令禮部治喪,準備後事吧。等出殯那一日,朕去看看。”

對於周忱一別之下,就是永訣,朱祁鎮感慨萬分之餘,並非沒有準備的。

畢竟周忱與王驥胡濙都很老了。

朱祁鎮心中一直想換調周忱,本來周忱就是一個臨時的代替人選,只是萬萬沒有想到,這個首輔一坐就是五六年之久。

不是因爲周忱多好,而是因爲國家多事。

在國家多事的時候,朱祁鎮不想在高層人選上做太大的改動,原因無他,內閣每一個人身後都有一大批人,換一個人,下面不知道多少人會受到影響。

大戰,財政危機,洪水,旱災,各方動盪,這一件件大事,讓朱祁鎮易相計劃,胎死腹中。

Wшw● тt kan● ℃ O 只是而今這個內閣也到了不調整不行的地步。

周忱,胡濙,王驥年紀都大了。剩下陳循,江淵,王永和三個人稱爲處理事務的主力。其中陳循六十五歲,也算是上了年紀,江淵五十歲還算年輕,至於王永和以治水之功入閣,卻在衆多閣臣之中叨陪末座。他的資歷比江淵還淺薄一點。

不過,這幾年水旱不常,他分管工部倒是做了一些事情的。

但是總體上來說,內閣成員的能力,比之前的楊士奇,楊溥,曹鼐內閣都弱了一檔次不止。

而今周忱去了,由誰來接任內閣首輔也是一個問題。

王驥年紀比周忱還大,說不定什麼時候去了。而今王驥而今明顯是爲羅通佔據位置,想將他這個大學士的位置留給羅通,讓他政治思想能夠延續下去。

至於胡濙的請辭已經是家常便飯了。

一方面固然是胡濙年紀大了,而且不大在乎政治權利,另外一個原因就是胡濙很明白的感知到皇帝已經成熟了。

雖然當今與太宗皇帝當地風格有些差異,更喜歡綿裡藏針。但是作爲一個大權在握的皇帝,當年顧命大臣,還有自己識趣一點的好。

在太子日益年長的時候,朱祁鎮同意了,不過他沒有放胡濙還鄉,而是讓胡濙帶帶太子。成爲太子太傅。

朱祁鎮不指望胡濙能教太子什麼,他最喜歡讓胡濙教給太子的是養生之道。

朱祁鎮深刻的瞭解到一點,那就是國有長君,社稷之福,也深刻明白了當初宣宗皇帝駕崩的時候,太皇太后心中的擔心與驚懼。

讓一個當上皇帝,只需登基而已。

但是如果將一個培養成一個會合理使用皇帝的權力,真正的掌控整個大明王朝,卻需要很多年。

除非天賦異稟,沒有十年是不可能的。

畢竟皇帝與大臣或許地位上有差別,但是想想就知道,文官頂層大佬,哪裡不是身經百戰殺出來的。

能力手腕都是一等一的。

朱祁鎮爲什麼不選最好的內閣大臣,反而組建了一個二流人才的班子,不就是有些人壓不住,說不服嗎?

區區一個幾歲孩童,如何能在這個權力爭鬥上佔據上風。

而整個大明的體制都是圍繞着皇帝來轉,也個不能履行正常皇帝職權的皇帝,能維持現有局面就不錯了。

哪裡還能將大明更進一步。

所以,朱祁鎮對太子別的要求可以退一步談,畢竟將來有的時間調教,但是有一點,卻一點要從培養。

就是如何養生?要自己活得時間長一點。

如何大明每一代天子都能活到六十歲,那麼天下決計是一個不一樣的局面。

周忱一死,胡濙要退,內閣一下子空出兩個位置,更不要說而今的天下也不太平,一直被朱祁鎮按下來的事情,變成了朱祁鎮現階段必須要解決的事情。

“可有遺折?”朱祁鎮問道。

範弘說道:“有遺折。”範弘一邊說着一邊雙手奉上。

朱祁鎮拿過來一看,卻見上面筆力潰散,就知道寫這封奏疏的人,當時估計已經到了油盡燈枯的時候。

周忱前半段感謝朱祁鎮的隆恩。

將他從一個江南巡撫,提拔到戶部,然後又以天下大權相托。這十幾年間,他忙碌非常,但是他卻也很滿足。

這是一個士大夫最大的滿足了。

然後就是說他死後的安排。

他推薦陳循。

原因是:“陛下英明遠邁太宗,有明君故有名臣,臣草芥之輩,得陛下之垂青,尚能在直入青雲之上,陳芳洲人情練達,爲政清正,政務熟捻,爲人老成。定能領會陛下之深意。助陛下協理天下大事。”

朱祁鎮聯繫他所見過的陳循,立即明白周忱的意思。

陳循這個好不好?

他爲人是不錯的,翰林出身,有清名。主持內閣政務還是可以的,但是卻不是開拓之才。當一個內閣大學士卻是合適的。再加上內閣首輔一般都是內閣之中其他大學士接任。

畢竟內閣關係重大,如果從外面調入人員,不熟悉政務恐怕鬧出大問題來。

而陳循這些才能,六部尚書,各個內閣大學士都有的。

畢竟如果沒有一定的政務處理能力,怎麼可能爬上高位啊?

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況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戰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輔曹鼐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四章 朱祁鎮的算計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十八章 鐵面講官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定西南之策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壽幾何?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斂財手段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一百零七章 會獵朝鮮第三十四章 交趾戰況始末第十四章 遺詔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嶽的機會第一十三章 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五十八章 礦稅第九十三章 開海五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八十七章 朗氏內憂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八十四章 工業化的種子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興第八十七章 錢氏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殘局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一百一十一章 議麓川二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臨朝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六十七章 朱祁鎮的後宮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見冼景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單的利弊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北征兵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三十章 風雲暗藏第十五章 徐有貞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八十章 經筵第十六章 李瑈的應對第四十章 薪火相傳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馳道可解憂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師初戰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八十八章 冼駙馬?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門虎子第九十章 少府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第一百二十七章 巡城三第一百六十八章 災情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一百五十六章 東風長吹天山雪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十五章 禮樂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第三章 都掌蠻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教誨第七十六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第三十一章 崩潰的開始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閱武學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麓川四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一百章 定風波三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
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況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戰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輔曹鼐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四章 朱祁鎮的算計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十八章 鐵面講官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定西南之策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壽幾何?第一百五十九章 周忱的斂財手段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一百零七章 會獵朝鮮第三十四章 交趾戰況始末第十四章 遺詔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嶽的機會第一十三章 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五十八章 礦稅第九十三章 開海五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八十七章 朗氏內憂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八十四章 工業化的種子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興第八十七章 錢氏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殘局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一百一十一章 議麓川二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臨朝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六十七章 朱祁鎮的後宮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見冼景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單的利弊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北征兵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第三十章 風雲暗藏第十五章 徐有貞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八十章 經筵第十六章 李瑈的應對第四十章 薪火相傳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馳道可解憂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師初戰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八十八章 冼駙馬?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門虎子第九十章 少府第一百四十三章 摸底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第一百二十七章 巡城三第一百六十八章 災情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一百五十六章 東風長吹天山雪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十五章 禮樂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第三章 都掌蠻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教誨第七十六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第三十一章 崩潰的開始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閱武學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麓川四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一百章 定風波三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