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平衡

第九十八章平衡

朱祁鎮這才發現,當初敢孤身入麓川軍中,打探情報的王裕,已經老了許多。

其實如果單單論年紀,王裕年紀並不大。

但是人的身體狀況,並非僅僅是因爲年紀。

王裕沒有什麼根基。年少的時候,做的就是搏命的勾搭。孤身一人深入草原之中探明情況,爲大軍探明方向,什麼刺殺的事情,甚至宣宗皇帝與漢王之間暗地勾搭,他也是做過的。

他見過的廝殺慘烈,甚至比戰事更慘烈。

因爲一旦動手,從來是不留活口。

不留對方活口,也不留自己活口。

按照錦衣衛的慣例這樣的人,從來可能坐在錦衣衛指揮使上面。他上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種意外。

但是王裕能將這種意外堅持下來,卻要看他的能力了。

這數年來,王裕在錦衣衛指揮使位置上,可謂兢兢業業的。

正因爲他知道自己四邊不靠,王裕不敢有一絲懈怠。

如果說馬順時期的錦衣衛,還沒有脫離皇家警察的特性,那麼在王裕時期的錦衣衛已經成爲軍事情報機構。對內監視大多是由東廠完成的。

同時雙方也沒有太詳細的分割,只是互有偏重而已。

彼此之間也是互相制衡。但錦衣衛始終壓了東廠一頭。

那麼東廠的後臺是範弘也是沒有用。

而在這樣高強度的工作之中,王裕年輕時候的傷勢卻一次又一次爆發出來,他還強撐着帶病工作。

這兩三年已經病了好幾回了。

王裕如今的樣子,實在不能支持了。

朱祁鎮嘆息一聲,說道:“知道了,這幾日就安排,你我君臣一場,我也不說別的,你子嗣儘管報上來,朕都給你安排,你在家中好生休養吧。”

王裕顫顫巍巍磕頭說道:“臣謝過陛下。”隨即就退了下去。

朱祁鎮見王裕走後,對錦衣衛這個位置上的人也有些頭疼。

一般來說,錦衣衛東廠是忠誠第一。能力第二。

有一個人很合適,那就是石璟。

石璟雖然也歷經戰陣,但是經過黑山之戰後,順德公主跑到宮中向朱祁鎮哭訴,實在是承受不住了。

石璟在黑山之戰中,渾身是傷,險死還生。順德公主實在不想夫婿再拼命了。

朱祁鎮也知道,其實戰事很少能打到如黑山之戰一般,從主將到小兵都拼死決戰的大戰,但是石璟也有一些退縮了。

石璟的能力畢竟也有上限的,比不上石亨等人。而今大明軍中,水平如石璟一般的將領,談不上車載斗量,但是數幾十上百個卻也是沒有問題的。

所以朱祁鎮也就順從公主的心意,將石璟給調回來了,以他在黑山之戰的軍功,弄了一個燕山伯。

也算是特別關照了。

之前不久就安置在少府任職了。

掌管少府事務,否則讓石璟進入錦衣衛也不錯。

不過,隨即朱祁鎮心中暗暗打消了這念頭,無他,錦衣衛而今的專業性太強了,一般人根本玩不轉。

朱祁鎮還是決定,從錦衣衛下層挑人上來。

最好與所有勢力都沒有什麼橫向聯繫的人。

如此一來,就要廢朱祁鎮的功夫了。但是這個職位的重要性,也讓朱祁鎮不得不慎重。

不過這事情並不急人,可以先放放,朱祁鎮立即召見孟瑛,二話不說,將錦衣衛的情報給了孟瑛看。

孟瑛微微眯着眼睛,一點點的看了一遍,說道:“沒有想到,廣西的局面變成這個樣子了。”

朱祁鎮忽然想起,當初孟瑛也是在安南待過的,自然是從廣西經過的。對廣西的局面,應當是比較瞭解的。

朱祁鎮也不廢話,說道:“國公,田真此人如何?”

孟瑛說道:“是員老將,乃是淮西出身,跟隨山雲久鎮廣西,只是算起來,並不比老夫年輕幾歲,恐怕不堪用了。”

朱祁鎮說道:“正如國公所言,廣西將帥不合,朕已經下令將柳溥調入京師了。廣西缺少一員大將,不知道國公以爲誰可以勝任。”

孟瑛聽了朱祁鎮的話,他的關注點就在柳溥回京這一件事情的。

曹義所部長期駐守朝鮮,一兩年之內,是不可能回來的,即便是分批調回來,補充新兵。大部分也是要朝鮮穩定之後,纔會撤回北京的。

甚至今後就不撤回來,京營兵馬外駐成爲事實。

如此一來,京營兵力就不大夠用了。

京營真正能動用的也不過五軍二十五萬,去掉五萬之後,還有二十萬,駐守大寧,開平,肇州,東勝的兵馬,也不可能全部是邊軍。

朱祁鎮也不大放心。

必定要駐守一部分京營的。

如此一來,大舉攻瓦刺要動用十幾萬騎,負責保障後勤步卒恐怕也要十幾萬。

而且這一次大戰,孟瑛估計,他一定會讓京營打主場,邊軍不過是收拾戰場,打下手而已。

這麼一算,擴軍就是必然了。

大明就會出現,前後左右中五軍之後的第六軍。這第六軍歸誰管轄。這個問題孟瑛心中一直在衡量。

但是如果是柳溥的話,他是夠資格的。

只是孟瑛更知道,他與皇帝之間微妙平衡,如此大事,他就是知道了,也當不知道,絕對不會胡亂發言的。

故而將發散的心思收斂在心頭,說道:“臣有一人向陛下推薦。”

朱祁鎮說道:“何人?”

孟瑛說道:“毛忠,他是西域人,從臣攻麓川,也算是敢戰能戰之輩,只是當時留在雲南了。少有戰功,沒有趕上這幾次大戰,算是可惜了。”

“他久在雲南,對西南地勢並不算陌生了,而且資歷雖老,但是爲人卻有幾分恭謙之意,想來也不會與韓雍鬧矛盾。”

“用之平廣西,應該沒有什麼問題。”

朱祁鎮沉吟一會兒,回想了一番,覺得這個人還行。一來是相信孟瑛,一來他也依稀記得在雲南的一些戰報之中,也能看出毛銳的能力。

朱祁鎮說道:“好,調他爲廣西總兵官。並帶滇軍一部去廣西。只是如此一來,雲南該怎麼辦?”

孟瑛說道:“臣以爲黔國公長大了。”

朱祁鎮聽得這一句話,心中有些感慨,原來麓川之役已經是好些年前的事情了。

當時的黔國公自殺,天下震動。而今新一任黔國公已經成年了。

這一任黔國公沐斌,比朱祁鎮還小一點,大概有二十多歲,已經出武學畢業,至於成績就不用說了,那定然是前三甲。

朱祁鎮也不得不承認,在軍中雖然開國勳貴遺留下的很少,但也不是完全可以忽略的。

黔國公家族一直想回到雲南去。

被朱祁鎮不置可否的打發了下去,此刻朱祁鎮也不得不考慮這一件事情,在大戰在即的時候,是不是要做出一些讓步,彌合一下內部的矛盾。

畢竟各地衛所在政治上依附於勳貴,而勳貴大體是開國勳貴,靖難勳貴,還有朱祁鎮所封的正統勳貴。

正統勳貴看似如日方升,但是細看的好,其實所謂正統勳貴與靖難勳貴還有開國勳貴有割不斷的聯繫。

比如孟瑛本來就是靖難勳貴的一員,雖然因爲漢王一事被邊緣化了十幾年。比如楊洪看似從底層崛起的,但是卻又一個開國將領的祖先,不敢說繼承權勢,但是家學淵源卻是能說的上的。

很多時候,這些勳貴之間的關係是扯不斷的。

朱祁鎮而今已經掌控大局,也不不能趕盡殺絕,正是用人之際,示之以寬,拉攏人心也是必然的選擇了。

只是對沐斌的能力,朱祁鎮還有一些懷疑。

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二章 大武學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一百三十五章 凱旋之後第九十二章 開海四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九十二章 百官條例之內閣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輔曹鼐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十七章 李時勉第一百二十章 脫歡之死背後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一百二十一章 錢法第二百零九章 雙方退兵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一百六十二章 廢南京六部的構想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九十五章 大雲南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九十四章 成國公反制計劃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後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第八十七章 對劉定之的安排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會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九十八章 關原之戰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爲天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五十二章 礦亂第十五章 香港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試探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一百二十三章 地震二第十五章 徐有貞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十二章 見義必爲,非勇也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二十六章 誰對誰錯?第三十七章 楊溥難題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戶部之爭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馬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十九章 破朝鮮之策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擊第三十六章 京營出京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四十章 薪火相傳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鹽產業鏈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內情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一百二十六章 寧化黃氏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戰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
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二章 大武學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一百三十五章 凱旋之後第九十二章 開海四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九十二章 百官條例之內閣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輔曹鼐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十七章 李時勉第一百二十章 脫歡之死背後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一百二十一章 錢法第二百零九章 雙方退兵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一百六十二章 廢南京六部的構想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九十五章 大雲南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九十四章 成國公反制計劃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後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第八十七章 對劉定之的安排第五十章 官茶與商茶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會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九十八章 關原之戰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爲天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五十二章 礦亂第十五章 香港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試探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五章 都是壞消息第一百二十三章 地震二第十五章 徐有貞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十二章 見義必爲,非勇也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二十六章 誰對誰錯?第三十七章 楊溥難題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戶部之爭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馬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十九章 破朝鮮之策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擊第三十六章 京營出京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四十章 薪火相傳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運爲正策,海運爲備策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二百零四章 楊洪vs阿刺知院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鹽產業鏈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內情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一百二十六章 寧化黃氏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戰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